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总结辽西区域性裂缝特征、类型、分布规律,确定裂缝的主要形成时期,并对裂缝进行规模划分,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不同岩性裂缝的发育规律,总结不同级别裂缝的充填、连通特征等。通过与辽河油田西部洼陷低潜山带储层裂缝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储层裂缝发育的规律性。研究认为,辽河油田低潜山带储层裂缝发育规律与辽西地区区域裂缝发育规律相似,且该低潜山带储层以碳酸盐岩储层最为有利。结合现今应力场分析,储层裂缝以NEE向的开  相似文献   

2.
从断裂带内部结构探讨断层封闭性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断裂带内部结构具有分带特征,包括破碎带和裂缝密集带,破碎带中有黏结力断层岩带低孔低渗有效阻止油气穿越断层侧向运移,断层岩发育的断层侧向应该是封闭的。裂缝密集带和无黏结力断层岩带都有可能保持较高的孔渗性,成为油气垂向运移的有利通道,因此断层垂向封闭的条件是:裂缝封闭,同时无黏结力断层岩带高含断层泥使孔渗性低于围岩。一条断层同时断开储层和盖层,由于储层和盖层岩性不同,其变形特征不同,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存在差异。盖层往往是由塑性的岩石组成,其内断裂具有塑性断层特征,断裂带内部结构表现为裂缝密集带不发育的软泥充填的大裂缝组合,有效阻止油气穿越盖层散失,断层垂向封闭。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常规储层和致密储层内断层封闭机理及油气聚集差异性,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和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束鹿凹陷为研究对象,从断裂变形机制出发,剖析了不同类型储层断裂—盖层耦合封闭机理,建立了不同类型储层内断层圈闭油气聚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常规砂岩储层内断裂带断层核发育碎裂岩和泥岩涂抹,破碎带内发育变形带,断层封闭类型为断层岩;致密火山岩储层内断裂带断层核发育无内聚力角砾岩,破碎带内发育裂缝,断层封闭类型为岩性对接。(2)断层封闭油气具有“漏水桶短板原理”,断层岩封闭烃柱高度取决于最小断层泥含量分布位置及封闭能力;岩性对接封闭烃柱高度取决于圈闭范围内最大断距和最小断距之差,具有统一油水界面。(3)致密储层断层油气藏一般为块状油气藏,油气主要分布在断裂上升盘,且受区域性盖层控制;常规储层断层油气藏一般为层状油气藏,受局部性盖层和断层联合控制即可成藏。结论认为,断—盖耦合封闭机理的认识和油气聚集模式的建立,为不同类型储层断控型油气藏勘探部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渤海湾盆地锦州南油田太古界变质岩潜山裂缝型油气藏的储层裂缝发育状况、分布规律的复杂性和多级性,以及较难开发的实际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古潜山岩性分布特征、储集空间分类及裂缝发育状况,综合运用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等多学科资料,进行单井常规测井和成像资料的对比标定,对古潜山岩性进行识别,并根据储'层成像测井响应特征,将储层自上而下分为残积带、风化壳、缝洞裂缝带、内幕斜交高角度裂缝带和致密结晶带,重点对储层裂缝发育区和裂缝发育方向进行描述和预测;进而建立了锦州南油田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层裂缝三维地质模型,落实了研究区储层裂缝发育状况及分布规律,提出高效合理的开发方案.实钻开发井表明,建立的潜山裂缝地质模型较好地预测了储层裂缝发育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5.
雷家油田下第三系低渗透储层裂缝特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雷家油田下第三系低渗透储层中的裂缝分为节理型裂缝和断层型裂缝2种类型,其中断层型裂缝又可分为穿层、顺层裂缝。节理型裂缝垂直分布于岩层内,裂缝面两侧无错动,断层型裂缝面两侧有明显的错动,其中穿层裂缝呈高角度切割岩层,具有与区内正断层相一致的分布或组合样式,而顺层裂缝与层面近平行分布在泥岩夹层中。它们主要在伸展构造作用下形成,近东西向水平挤压作用也有重要的影响。裂缝的发育和分布受岩性、岩层厚度及断层等因素的控制。在低渗透储层的泥质夹层中,由于穿层裂缝及顺层裂缝发育,并相互连通组成三维裂缝网络系统,对油气的储渗有重要意义。岩层中裂缝的平均间距与层厚呈线性相关关系。伸展断层附近裂缝的发育具有较好的分带性,断层上盘的裂缝较下盘更发育。  相似文献   

6.
辽河盆地基岩潜山油藏裂缝型储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河盆地裂缝型基岩潜山油藏的分布受早第三纪北东向伸展断层控制 ,储层主要为太古界混合花岗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浅粒岩、碎裂岩以及中元古界白云岩、石英砂岩。岩石储集空间以密集发育的微观裂缝系统为主 ,宏观裂缝系统主要起渗流通道作用。裂缝系统主要是在早第三纪及中生代拉张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 ,裂缝在垂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带性。储集层裂缝的分维值大于 1 .2 ,而该值大于 1 .34为好储层 ,分维值大小与岩性和断层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确理解地震反射特征的地质意义是潜山储层预测的基础和关键之一。针对蓬莱9-1花岗岩潜山平缓的顶面外形和内部倾斜反射结构特征,利用三维地震、钻井等资料,通过正演模拟,从潜山风化壳特征入手,开展花岗岩潜山地震反射特征分析与储层解释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潜山遭受强烈的风化淋滤作用,垂向具有分带性,储层主要发育于砂砾质风化带;花岗岩内部倾斜反射结构为裂缝带的响应,受花岗岩岩性、构造作用的控制;裂缝带是风化壳储层发育的基础,只有倾斜反射结构发育区才能发育有利的风化壳储层;潜山顶面反射波振幅强度与风化壳储层发育程度呈负相关,综合潜山顶面振幅强弱和内部倾斜反射的发育程度,可以预测有利储层的分布;潜山顶面弱振幅、内部密集倾斜反射结构区主要位于花岗岩体东侧边界大断层附近,是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区。该方法可为蓬莱9-1油田花岗岩潜山油藏后续开发和类似潜山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变质岩常为基岩潜山油气藏的储集岩,它的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储层中的裂缝规模及分布规律是油气地质研究的一项难题,开展地表露头分析将有助于对地下储层的认识。文中对与潜山油藏同层位、同构造背景和同岩性的露头裂缝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所得到的裂缝描述参数对于揭示胜利油区基岩潜山裂缝储集空间的分布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南部梨树断陷基底结构复杂,潜山形成机制多样,潜山的分布预测、储集性能评价及油气成藏规律研究是进一步评价潜山勘探潜力面临的主要问题。在钻井岩心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运用地质、地球物理技术,研究了潜山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潜山的形成主要与控盆断裂、褶皱构造、反转构造的发育相关;基岩储层普遍低孔低渗,构造裂缝是改善储集性能的关键,总体上越靠近断裂带,裂缝越发育;潜山能否富集成藏取决于基底与烃源的接触方式、裂缝的方向及开启性与烃类运移方式是否一致;桑北、桑南基底潜山直接与烃源岩接触,供烃有利,有利于形成基底油气藏;中央构造带、七棵树和秦家屯等地区基底潜山幅度低,距离大断裂位置相对较远,基底主要以断层和不整合面与烃源岩呈间接接触,对基岩油气成藏相对有利;通过该研究在梨树断陷识别出20多个潜山圈闭,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西部桑树台潜山带和中央构造潜山带为下步潜山勘探的重点区带。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基岩油气资源预测与勘探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物性分析、岩心CT图像分析、测井解释,分析了胜利油区埕北30潜山带油藏储层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和成藏模式;发现埕北30潜山带太古界储层以碎裂状混合岩化黑云母二长片麻岩物性最好,产能最高,在Pt-Art不整面以下约250m范围内均为有效储层;太古界储层主要是裂隙缝和微裂隙含油.下古生界发育5个裂缝频数高值带,风化壳以下150~250m范围内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地层总孔隙度可达15%以上,裂缝孔隙度一般大于0.5%.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裂缝-孔隙复合储集空间类型,碳酸盐岩古岩溶是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CB30潜山下古生界与太古界为统一的缝洞复合型潜山油藏,为块状油藏,属它源潜山成藏模式.第三系烃源岩主要通过断层与前第三系地层直接侧向接触,使油气聚集于前中生界储层中成藏.  相似文献   

11.
杏树岗油田储层为低孔一低渗(特低渗)储层,裂缝对该区储层的油气富集及产能具有重要影响。该区主要发育构造缝和成岩缝,其中构造成因的剪切缝和张性缝最为发育,是该区的主要裂缝类型。构造缝以大于75。的高角度缝和直立缝为主,充填程度差,有效性好。裂缝发育方位为NE、NW及近SN,其中NE向裂缝在该区占优势 明水组沉积末期是该区裂缝的主要形成时期,主要形成NE向高角度(直立)张性缝缝 裂缝的发育分布与岩性、层厚、构造位置等因素有关;岩性不同,裂缝发育程度也不同;随着层厚的增大,裂缝间距变大,密度减小,裂缝发育程度显著降低;裂缝与构造部位(断层)关系密切,随着距离断层越来越远,裂缝密度呈递减趋势,发育程度也明显降低;裂缝发育好的地区位于工区中部较大规模断裂带两侧以及多组断裂带交汇地带。研究成果对该类油藏的有效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潜山裂缝型储层研究及精细表征一直是业界难题,特别像渤海BZ这样的大型巨厚潜山气藏,断裂系统复杂,储集类型多样,裂缝储层精细表征难度更大.充分研究气田地震、岩心资料及观测相似露头,应用类比和地质统计学方法,分尺度进行了裂缝描述并研究了裂缝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制作了BZ气田不同尺度裂缝长度与累积频率归一化图版,发现各尺度...  相似文献   

13.
为预测塔里木盆地三道桥地区潜山储层有利发育区,在钻井取心岩性观察、薄片鉴定基础上,结合潜山地震相分析,明确了该区潜山岩性及储层特征——区内存在白云岩、浅变质岩及变质岩3种岩性的潜山,潜山储层以裂缝为主;运用地震振幅属性圈定了潜山岩性分布范围;利用高精度相干体属性对裂缝有利区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在后期钻井中得到证实,获得了良好的油气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4.
1 S6 2 5块潜山储层地质特征S6 2 5块潜山构造带是由一系列北东走向断层夹空而形成的多个断块潜山。岩性有碳酸岩盐类、变质岩类和混合花岗岩等 ,储层类型主要是复合型储集层 ,有裂缝型和缝洞孔都很发育两种。储层中裂缝普遍较发育 ,而且裂缝具有短小、密集、不规则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断裂及其伴生微构造对不同类型储层的改造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裂带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即断层核和破碎带。由于断层核、破碎带与母岩间的物性具有一定差异,断裂在低-非孔隙性岩石和高孔隙性岩石中的表现形式明显不同,使其对储层物性具有相反的改造作用。传统观点认为,储层受力变形均会形成裂缝,而实际上高孔隙性储层中发育的是变形带,会降低储层的物性。中国含油气盆地多为陆相盆地,储盖层普遍为砂泥互层地层,受岩石固结程度、泥质含量、物性等因素影响,断裂在砂泥互层地层中具有6种断裂带结构类型:解聚型断裂带、碎裂型断裂带、层状硅酸盐-框架断层岩型断裂带、断层角砾岩型断裂带、断层泥型断裂带和涂抹型断裂带。以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葡萄花油层高孔隙性储层和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致密火山岩储层为例,系统剖析断裂伴生微构造类型及其对储层反向改造作用。通过对大庆长垣杏树岗背斜带过断裂带钻探X7-20-S632井的岩心观察,发现断裂滑动面周围伴生大量变形带,且随着距滑动面距离增加,变形带密度越来越小。微观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变形带具有比母岩更低的孔渗性。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为致密的火山岩储层,储层变形后形成裂缝,徐中、徐东断裂两侧伴生裂缝密度随着距断裂距离增加逐渐减小,统计表明,断裂附近火山岩储层较远离断裂储层的孔隙度明显提高。依据断层核、破碎带的分布规律,建立了理想的地质模型,模拟了断裂伴生微构造的发育对流体流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储层中的变形带或裂缝发育达到一定程度时,对流体流动具有明显的阻滞或输导作用,因此,断裂及伴生微构造对储层物性具有反向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部静北潜山中元古界储层裂缝型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中部静北潜山油藏位于新生代辽河盆地的北端,其元古界储层发育着密集、遍布和不规则的裂缝网络。本文以安67井岩心为例,描述了该区的储层裂缝型式。储层裂缝型式具有自相似性,分数维为1.34~1.51。裂缝一般被高凝油充填,总体上呈NE向和NW-NWW向展布,与区内断层分布相似。储层裂缝密度为1.470~3.030/cm,连通性为1.227~1.347,因此裂缝不仅构成了石油储集的主要空间,还提供地下流体流动的通道。储层裂缝主要是构造成因的,区内多期断层作用是造成裂缝密集发育的重要原因,意味着断层对该裂缝性油藏的勘探和开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辽河盆地基岩潜山油藏裂缝型储层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辽河盆地裂缝型基岩潜山油藏的分布受早第三纪北东向伸展断层控制,储层主要为太古界混合花岗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浅粒岩、碎裂岩以及中元古界白云岩,石英砂岩,岩石储集空间以密集发育的微观裂缝系统为主,宏观裂缝系统主要起渗流通道作用,裂缝系统主要是在早第三纪及中生代拉张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裂缝在垂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带性,储集层裂缝的分维值大于1.2,而该值大于1.34为好储层,分维值大小与岩性和断层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镇泾地区长8段储层岩心及成像测井裂缝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断层附近井的常规测井资料研究了断层两侧的裂缝发育情况,认为断层附近的裂缝密度与断层的距离及规模有关.构造演化背景及区域应力场特征表明,裂缝发育情况与构造应力场相匹配.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镇泾地区长8段地层印支、燕山、喜山3个裂缝形成期的古构造应力场进行模拟,建立了岩石破裂系数与裂缝发育程度的关系.长8段地层区域裂缝的分布预测及评价结果表明,储层构造裂缝发育区和较发育区主要分布在断裂带附近,与岩心观察、测井解释裂缝发育段的吻合性较好,为该区油气勘探提供了合理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孙星  潘良云  闫群  赵建儒  魏军  方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Z1):139-143,163,174
本文从岩心和测井资料出发,研究酒泉盆地青西油田裂缝的类型和微观特征,通过区域构造背景和断裂特征分析,研究裂缝分布规律及与构造的关系,进而应用地震属性分析,结合钻井和测井资料对裂缝进行预测,得出以下认识:①下白垩统下沟组块状砂砾岩和泥质白云岩为典型的特低孔、低渗储层,裂缝为最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各种类型构造裂缝均有发育,但高角度裂缝和斜交缝对油气富集最为有效;②断层控制了裂缝的发育方向,裂缝发育带展布方向和断裂发育带展布方向基本一致,主要为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③构造转折部位和断层交会带为构造应力集中的部位,裂缝发育;④裂缝的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的富集程度,北北东向调节断层产生的裂缝带是油气富集带。结合裂缝预测结果,在青西油田部署的L104井获得64m3/d的高产工业油流。  相似文献   

20.
东濮凹陷三叠系砂岩潜山油气藏裂缝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濮凹陷中生界三叠系砂岩潜山油气藏为典型的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受岩性、岩层厚度、构造等因素的控制作用,储层中发育不同规模的裂缝系统,它们不仅提供了储集层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而且提供了油气的主要渗流通道。通过地表露头、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综合研究,东濮凹陷北部三叠系砂岩潜山油气藏主要发育北北东向、北东向和近东西向3组高角度构造裂缝,具有节理型裂缝和断层型裂缝2种类型,此外还有与层面近平行的成岩裂缝。在纵向上,该区以二马营组2砂组裂缝最发育,其次是二马营组3砂组和二马营组1砂组,而和尚沟组和刘家沟组裂缝的发育程度明显变差。在横向上,裂缝沿地垒构造高部位呈带状分布,其中“人”字形和“入”字形构造样式的裂缝发育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