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共炮检距道集中覆盖次数以及方位角的不规则变化是造成偏移噪声的主要原因之一,构造共炮检距向量(COV)道集是解决偏移噪声问题的有效方法。COV道集是传统二维共炮检距道集概念在三维地震数据中的延伸,在一个规则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中,每个COV道集是一个单次覆盖整个数据观测范围的数据子集。COV道集也可以通过连接三维地震交叉排列的特定子集而构成。一个简便实用的构造COV道集的方法是:在给定检波线的走向后,计算出每一地震道的inline炮检距和crossline炮检距;用观测系统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炮点的检波器排列范围来确定整个数据的inline炮检距范围和crossline炮检距范围(由负到正),用两倍的炮线间距把inline炮检距的范围分成若干份,用两倍的检波线间距将crossline炮检距的范围也分成若干份,一份inline炮检距和一份crossline炮检距就构成一个炮检距向量道集。在炮线与检波线不垂直时,可由实际的炮线方向及间距计算出垂直于检波线方向的有效炮线间距,再使用这个有效炮线间距和原检波线间距构造出合理的COV道集。最后对COV道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炮检距范围较大和观测系统不规则问题给出了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赵忠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38(1)
随着勘探精度日益提高,宽方位地震资料的方位各向异性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介质的方位各向异性会导致地震成像道集中反射点的道间时差,且常规处理方法难以正确消除,影响成像结果的保真度和分辨率。基于"两宽一高"的实际地震数据,分析研究区方位各向异性在炮检距向量片(OVT)域偏移后形成的OVG道集上的表现特征,采用非刚性匹配(NRM)时差校正方法获得时空变的校正量,消除方位各向异性对成像的影响,实现了整体数据的方位各向异性时差校正。与常规处理结果相比,该方法改善了成像品质,频带展宽7 Hz左右,有助于提高储层描述精度。 相似文献
3.
译者序:利用地震振幅与炮检距的关系(又称AVO-Amplitude Versus Offset)研究岩性等地质问题是地震岩性解释的一种新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即可以预测地下岩性,又可以识别真假亮点,确定油,气,水层的分界面。前些年,由于缺乏数字地震资料,同时又因为投入的计算工作最大,受到多种技术条件的限制,因此使这项研究进展缓慢。近些年来,由于地震资料的数字化采集和计算机处理,特别是人机联作工作站的应用,使这项研究容易开展和推广,为了使更多的油气勘探工作者对此方法尽快有所了解,现把美国学者David.M.Markowitz最近在有关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这篇论文翻译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常规多项式拟合零炮检距技术需要正确的振幅对应关系,因此如何就拟合方法本身压制噪声使得参与拟合的数据为有效波的正确振幅,是提高零炮检距剖面质量的关键。多项式近道加权拟合根据拟合误差和炮距的不同取不同的权数把原始数据和拟合数据混合后再重新拟合,能一定程度地压制异常点。时窗拟合利用道集内时窗振幅序列拟合零炮检距剖面,能消除同相轴不一致相位不齐的因素,同时由统计效应衰减噪音。L1范围拟合技术则根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型的炮检距均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完全形式的Zoeppritz方程,制作了具有不同地层参数的理论模型,研究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特征。研究文中所提出的炮检距均衡方法,目的是要校正剩余振幅误差,即在做完与炮检距有关的处理后依然存在的振幅误差。炮检距均衡是通过确定实际背景地震反射的AVO响应与相应理论模型的AVO响应之间的关系,求取校正系数,然后对地震资料进行校正,校正后可以突出真正的AVO响应。 相似文献
6.
经典的AVO分析主要利用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检测油气,但由于影响振幅的因素太多,实际工作中很难建立AVO检测油气的标志,除振幅外,其它诸如频率,频宽,能量,波形等特征参数也是随炮检距变化的(CP-VO)。利用叠前特征参数随炮检距变化规律能较好地克服AVO检测油气的多解性。文中给出了二维角道集三维化,特征参数提取,相平面映射储层预测的具体方法。应用实例表明,本方法具有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为提高宽方位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需进行宽方位各向异性校正处理。相干谱拾取是一种OVT(offset vector tile)域的各向异性处理方法,它以OVT域偏移后的方位道集为基础,以叠加剖面作为引导,进行时差拾取,反演出各向异性参数,即求出方位各向异性的方位角和各向异性强度,进行方位各向异性校正处理。将相干谱拾取方法应用于理论模型和实际的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中,消除了方位各向异性时差的影响,提高了地震成像质量,为后续的地震资料解释及储层预测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地震纵波在HTI介质中传播时,沿垂直于裂缝方向的速度小于沿平行于裂缝方向,且反射强度降低和频率变低;横波在HTI介质中传播时分裂成快、慢横波。以大庆长垣喇嘛甸地区的宽方位三分量地震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方位各向异性的表现特征、影响及不同方位角范围内属性的变化,并根据这些性质的变化利用椭圆拟合对该地区的各向异性的方位和强度进行定量预测,与利用横波分裂预测的结果一致。为了消除方位各向异性对地震成像分辨率的影响,利用椭圆拟合准确求出了HTI介质的方位速度,进行方位速度动校正,消除了方位各向异性引起的快慢波时差,提高了资料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裂缝介质中地震波方位AVO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预测储集层中的有利裂缝发育带及裂缝发育的主方位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裂缝的存在将导致介质属性的变化,不同的裂缝发育模式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地震反射波振幅的方位变化就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对不同裂缝各向异性地质模型的地震波方位AVO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地震波方位AVO的变化特征与裂缝走向和倾向的关系,尤其是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裂缝对地震波方位AVO的响应特征,为利用振幅变化信息预测裂缝提供了依据。将其应用于千米桥古潜山有利裂缝发育带的分析,取得了一些效果,促进了该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凌云研究小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38(4):350-357
近年来地震勘探硬件设备正在逐步发展,地震采集道数已从原来的几百道发展为几千道,甚至上万道。由于采集道数的增加,陆上宽方位角三维地震勘探已经成为可能。本文通过中国西部的宽方位角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实例研究,在比较了宽、窄方位角三维地震在振幅成像、相干数据体和相位的差异后,认为宽方位角地震勘探在岩性和方向性裂缝勘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OVT(Offset Vector Tile,炮检距矢量片)技术广泛应用于高密度、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中,并取得良好效果。但该技术在地震数据采集领域应用较少。本文介绍了OVT属性分析技术,给出OVT体属性、片属性定义;将此两种属性应用于观测系统参数论证中,并讨论数据采集现场变观对OVT属性的影响。通过实际应用并对比分析得知:OVT属性中炮检距容差和方位角容差对于观测系统的线距较敏感,可用于对比、评价不同观测系统的优劣;采集现场炮点变观后的恢复性激发方法给地震数据OVT属性带来负面作用,应尽量避免采用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多波地震勘探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展望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姚姚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5,28(3):169-173
理论上,多波勘探肯定优于单纯的纵波勘探。但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多波勘探几起几伏,终于初步进入实用。为促进多波勘探的发展,简单地回顾了地面多波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多波勘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预测了未来多波勘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方位角的增大,宽方位地震资料的速度随方位角的变化、与倾角和方位相关的旅行时差、与方位相关的各向异性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当所采集的宽方位资料不是全方位时,如何根据资料的实际情况形成有利于后续处理和解释的分方位道集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包括运用分方位道集技术形成合理的方位道集;运用分方位速度分析技术精确求取叠加速度;运用与倾角方位角相关的旅行时校正技术进行倾角、方位角的旅行时校正;运用分方位各向异性偏移技术消除不同方位的各向异性影响等。对实际资料的处理效果表明,本文所述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从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三方面总结了分方位角勘探的研究现状:1综合使用螺旋和蜗牛道集与震源同时激励,能够降低勘探成本并高效完成分方位地震野外采集;2炮检距向量片(OVT,Offset Vector Tile)技术是针对分方位观测带来的方位各向异性问题提出的,在处理过程中可以保留炮检距和方位角信息,提高地震成像精度;3充分利用地震波在裂缝型地层中传播时的能量衰减、相位和频率的方位各向异性信息是提高裂缝预测精度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在地震资料的处理中应用的实例很少。为了提高裂缝预测的准确性,今后应重点研究地震波的方位各向异性问题;4将多种随方位变化属性(如AVAZ等)与相干一致性融合,可有效检测地下裂缝和地层岩性,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