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面向创新人才培养,以“融合式教学”教育理念为指导,研究机械制图交互课件, 并提出以其课件为媒介深化教学改革和课程资源建设,辅助教师将课内与课外、教学手段与教 学方法、图学教育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实施“融合式教学”;辅助学生课内与课外“融合式学习” 机械制图课程。结果表明,机械制图融合式交互课件为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主体学习的互动教 学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撑,进而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全国多媒体课 件大赛现场演示推广,其课件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2.
“机械CAD 基础”是很多工科专业需要学习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多在计算机教室 进行授课。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线上教学的优势逐渐显现,“机械CAD 基础”课程的特点适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此,在校“石大云课堂”线上教学平台建 设了“机械CAD 基础”课程网站,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充分发挥了云课堂的课程资源建设、教学 活动设计、互动性学习、学习数据统计、大数据反馈等功能,构建了新型的云课堂及线下教学 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对目前“互联网+”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集在线教学与实体课堂教学为一体的混合 式教学模式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为此,介绍了面向认知规律和自主学习的“工程制图”云 教材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创新之处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云班课线上资源建设,并利用云平台 开展了课前知识传递、课内精讲重、难点和知识的实际运用、课后知识拓展等丰富的教学活动。 通过对学生学习轨迹的全程记录和跟踪,为过程性多元化评价提供了数据,有效促进了学生自 主学习,使教与学的互动性更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普通高校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工程制图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思 路和方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设计工程制图课堂教学过程和教 学方法;以传统教学手段为基础,创建一种新式的多媒体教学法。通过“粉笔板书”和多媒 体技术的完美融合,模拟真实的手工绘图过程情境;通过手势动作和课件动画的巧妙配合, 实现组合体的构形过程情境;通过实物模型和绘图软件的娴熟运用,创造师生互动的学习情 境。学生的成绩和评价证明这种新颖的教学法是对工程制图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另外, 通过公开示范课和教学竞赛对该教学法进行推广,也获得了同行认可和肯定。  相似文献   

5.
栾英艳  王迎  何蕊 《图学学报》2020,41(1):164-168
在新工科背景下,以“新工科”行动目标为指引,树立人才培养新理念,搭建教学 设计新结构,运用教学方法新模式,采用教学评价新标准,实行课程架构新体系。以“学生学习 成效驱动”的创新能力培养要求来规划课程改革方案和实行“供给侧”教学改革。通过构建了注重 创新能力培养和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模型等方式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调整教学规划,改 革课程内容,设立配套的实践教学项目等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手 段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加以分析,并辅以教学改革案例,阐述了教学改革方案的基本框 架。通过与传统教学方式就学习成效、学生认可度等方面进行比对分析,论述了创新能力培养 的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弥补制图课教学缺少面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环节,在教学中引入了研究型小课题。在“截切”和“相贯”的教学环节中设计了4个具有一定开放性的研究型小课题,要求学生自主提出研究思路,完成理论分析、模型制作和答辩交流等环节。讨论了小课题的设计原则、实施过程和评价机制。研究型小课题的实施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机械工程大类的“机械制图”课程为载体,以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为牵引,以 课内教学为主线,整合和挖掘课外教学资源,依托“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搭建了基于主动学习 能力培养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平台”;构建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必修 课与开放实验课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制图教学新体 系。经过 7 年的教学实践及逐步完善,适度解决了课内学时有限、生师比高、实践教学欠缺、 课外辅导力量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长期困扰工程类基础课教学中的难题,收到了良好的 教学效果,为工程类基础课程教学提供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成为目前适应高职教育的有效模式。以机械设计 与制造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的整合为例,探讨对该课程学 科体系下的知识解构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重组,开发与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图样 识读与绘制”学习领域课程,使课程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良好对接,实现上岗工作“零适应 期”。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在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中熟练掌握DHCP服务的配置技术.提出在DHCP实验教学中强调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模式,并在验证性和设计性两类实验中分别采用传递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表明,使用该教学设计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远程教育和CAI的新的教学方法--多媒体图形解析教学法。基于这种教学法及无程 课件的作用能由以往的“被动”查询提高到“主动”讲解,把动态的讲解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文中论述了这种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和特点,并介绍了与之配套件课件制作软件--网动王。  相似文献   

11.
E-R建模方法是数据库原理与实践等数据库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文章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学习时存在的常见问题,总结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措施,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专业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该文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阐述了实验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算法设计与分析"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传统教学中,该课程主要以教师课堂授课,学生听讲为主,对于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其授课效果大打折扣。为此提出在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代替传统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搞一刀切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互动解疑。文章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翻转课堂、考核形式四个方面提出了策略。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从加强C++程序设计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编程能力的目标出发,对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实验环节进行了探讨,展示了实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C++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的简单运用,强调了实验环节对于C++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方式都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课后练习为辅。对大一新生来说难以理解和消化,从而产生对程序设计课程的畏难情绪。翻转课堂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灵活,教学环境不固定,能随时随地学习。经过对翻转课堂的深入研究,将该教学模式引入到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当中,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兴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性和快速发展的专业特性,在分析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本科生实验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适应于这一新兴专业的实验教学模式新思路。结合本科生能力培养实际,在实验教学体系、开放式实验教学、组建科研小组、举办比赛、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实践表明,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在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教育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网络编程”教学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网络编程"教学课题组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分别对理论、实践、考核教学环节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案例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目标式多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由于近年来职业院校生源地区广,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使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好",从而产生很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合理有效地运用分层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差异性,有效性和主体性更具有生命活力,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学,有所得。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征与面临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不同专业学生典型案例导向的多层次、多样式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基础、适当延伸、侧重应用,服务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微机接口技术》课程内容抽象、复杂,教和学都比较困难。本文介绍了在“微机接口技术”教学中采取的若干教改措施:做好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教学内容,采用模块教学,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革实践环节等。实践表明,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