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典型植烟土壤氮素矿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湖南、湖北和山东烟区的主要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Warning淹水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土壤的氮素矿化过程。结果表明,淹水培养0~14 d为土壤铵态氮含量快速增长期,培养14 d的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培养始期,土壤氮素矿化速率为正值,表现为氮的矿化。15~28 d土壤铵态氮含量变化较小。28 d后土壤铵态氮含量逐渐降低,各阶段的土壤氮素矿化速率为负值,表现为氮的固定。在氮素矿化阶段,土壤铵态氮含量表现为水稻土>黄棕壤(南漳)>黄壤>黄棕壤(利川)>红壤、褐土。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水稻土的铵态氮含量最高,棕壤和褐土的铵态氮含量最低,说明水稻土的氮素供应能力较高,棕壤和褐土的氮素供应能力较低。回归分析表明,培养7、14、21和28 d的氮累积矿化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是评价土壤供氮能力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广东南雄烟区主要植烟土壤中氮肥淋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试验,研究了广东南雄烟区3种主要植烟土壤不同施氮水平下氮素淋失特征。结果表明,3种土壤氮素淋失形态主要为硝态氮,淋失主要发生在第1、2、3、4、5次淋洗,其淋失量(Y)随施氮量(x)增加而增加Y紫色土=1.8889+0.0121x+0.0012x2(R2=0.9993)、Y牛肝土田=2.7918-0.0771x+0.0012x2(R2=0.9861)、Y砂泥田=3.6654-0.0536x+0.0012x2(R2=0.9935)。在相同施氮量下,3种土壤硝态氮淋失率大小顺序为:紫色土>砂泥田>牛肝土田,其硝态氮累计淋失量与淋洗次数间最佳回归方程为对数方程。淋洗结束后,施氮处理土柱各层硝态氮含量较未施肥处理高,且在相同施氮量时,牛肝土田土柱各层残留硝态氮最高,紫色土最低。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贵州省典型植烟土壤的氮素矿化规律,以贵州省典型植烟土壤黄壤、石灰土、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采用Stanford长期好气间歇淋洗培养法,研究了其土壤氮素矿化过程。结果表明,在好气性培养过程中,贵州省典型植烟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出现快速下降—缓慢下降—趋于稳定的变化过程,矿化速率表现为石灰土>黄壤>紫色土。土壤矿化氮累积量随着培养时间的推进而增加,矿化氮累积量表现为石灰土>黄壤>紫色土。矿化氮累积主要集中在培养的0~63 d,占总矿化氮累积量的78.42%~83.36%。土壤矿化氮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能与培养时间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不同类型典型植烟土壤的矿化氮累积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云南曲靖烟区典型植烟土壤氮素矿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曲靖烟区的主要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Warning淹水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土壤的氮素矿化过程。结果表明,淹水培养0-14 d宣威水稻土、罗平黄壤、罗平红壤、宣威红壤和宣威紫色土土壤铵态氮含量迅速增加,此期间的氮累积矿化量约占最高氮矿化量的83.7%。14 d后,宣威水稻土、罗平黄壤、宣威红壤和罗平红壤土壤铵态氮含量缓慢增加,表现为氮素的持续矿化;罗平红壤培养28 d土壤铵态氮含量达到最高值,其他3个土壤在42 d达到最高值;而宣威紫色土在14 d后土壤铵态氮含量持续减少,表现为氮素的固定。培养过程中(除42 d外),土壤铵态氮含量均表现为罗平黄壤、宣威水稻土>宣威红壤>罗平红壤>宣威紫色土。土壤氮累积矿化速率随培养时间逐渐降低且符合对数函数,罗平黄壤最高,宣威紫色土最低。罗平黄壤、宣威水稻土、罗平红壤土壤氮矿化率随培养时间逐渐增加,罗平黄壤的土壤氮矿化率最高,宣威紫色土最低。说明罗平黄壤和宣威水稻土的供氮能力较强,生产中应适当降低氮肥用量;宣威紫色土的供氮能力较弱,生产中适当补充氮肥,促进烟苗生长。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有机肥种类对云南洱海烟区植烟土壤氮淋失的减控效果,以及有机肥施用比例与植烟土壤氮淋失关系,以混合型有机肥、生物炭肥、芝麻饼肥为材料进行了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等施氮量且30%有机肥施用条件下,3种有机肥处理硝态氮、铵态氮淋失量和15N δ值的平均值分别降低29.56%、7.18%和37.83%。(2)生物炭肥处理硝态氮、铵态氮淋失量和15N δ值分别降低32.59%、9.95%和41.17%,降幅大于混合型有机肥和芝麻饼肥处理。(3)随有机肥施用比例的提高,植烟土壤氮淋失呈下降趋势,有机肥100%施用处理的硝态氮、铵态氮淋失量分别降低51.14%和22.88%。生物炭肥对洱海烟区的植烟土壤氮淋失减控效果较好,有机肥施用比例与植烟土壤氮淋失之间呈线性负相关,提高有机肥施用比例有助于降低洱海烟区的植烟土壤氮淋失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7.
8.
植烟土壤适宜施硒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试验方式,在硒含量较低的土壤上施用亚硒酸钠,分析其对烤后烟叶硒含量、品质及卷烟产品安全性的影响,确定了植烟土壤适宜施硒量。结果表明:(1)烤后烟叶硒含量随土壤施硒量增加呈现抛物线趋势,当土壤施用亚硒酸钠量为13.50 kg/hm2时,烟叶硒含量最高。(2)土壤施用亚硒酸钠为6.75~11.25 kg/hm2时,烟叶烟碱等化学成分含量较适宜、可用性较高,评吸质量较好。(3)富硒烟叶可降低卷烟产品细胞急性毒性、致突变能力以及诱导细胞活性氧产生的能力。通过综合分析土壤施硒量对以上各种指标的影响,确定植烟土壤施用亚硒酸钠的适宜量为6.75~11.25 kg/hm2。 相似文献
9.
植烟土壤高活性氨化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氨化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控植烟土壤有机态氮分解,从贵州省威宁县和湄潭县植烟土壤分离出52株氨化细菌。通过纳氏试剂法和氨化菌培养液培养法筛选,发现W2、W4、W6、W12、W16、Z3、Z6、Z15、Z9、Z50对有机氮具有较强的分解效果。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W2、W4、W6、W12、W16、Z3、Z6、Z15、Z9和Z50分别属于金黄杆菌属、泛菌属、芽孢杆菌属、简单芽孢杆菌属、梭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土壤杆菌属、巨大芽孢杆菌属、短波单胞菌属和节杆菌属。通过氨化菌培养液培养法对菌株的分解能力测定表明,培养72 h后,Z9菌株的有机氮分解能力显著(p≤0.05)高于其余9株,分解效果达到46.1%~93.4%。室内有机肥培养试验结果显示,施用菌株处理的无机氮含量均高于不施用菌株处理(CK),培养65 d时各菌株处理较CK处理无机氮含量增加了550.80~1823.71 mg/kg,添施菌株使无机氮含量提高了1.15~1.49倍。研究结果可用于有机氮分解复合微生物菌剂的配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南方常见的烤烟轮作体系,研究添加不同作物秸秆(烟草、油菜和水稻)后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和腐殖物质含量变化,为合理利用烟田废弃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恒温培养试验,将3种秸秆分别以覆盖于土壤表层和与土壤混匀2种方式添加,分析不同处理土壤CO2释放规律、总有机碳(TOC)和腐殖物质含量的变化与相关性。结果表明,以不同方式添加作物秸秆对土壤CO2释放影响显著,覆盖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强度高于混匀处理,达到极显著差异;3种秸秆的添加均能显著提高土壤CO2释放速率和累积释放量,有机碳矿化强度表现为油菜秸秆 > 烟草秸秆 > 水稻秸秆。经过180 d的培养,添加秸秆的各处理土壤TOC、腐殖物质各组分含量和PQ值显著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CO2累积释放量与土壤中TOC、HE(可提取腐殖质总量)与FA(富里酸)含量呈显著相关。因此,3种作物秸秆的添加可提高植烟土壤有机碳含量和腐殖化程度,且秸秆混匀处理具有较好的固碳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1.
烟秆生物质炭对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烟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烟秆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机碳、有机氮矿化特征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生物质炭添加质量分数为0.0%)相比,添加烟秆生物质炭后能一定程度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矿化,且1.0%添加量处理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最高,其次为0.5%及2.0%的添加量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2.0%添加量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总有机碳的累积矿化率,促进土壤中有机碳的积累;添加烟秆生物质炭对土壤无机氮含量、有机氮的矿化及硝化速率均无显著影响。说明较高量的烟秆生物质炭(2.0%)添加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对于烟田土壤的增碳固氮效应及废弃烟秆的资源化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施氮对烤烟氮素积累、分配及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的施氮量处理研究了施氮对烤烟氮素累积、分配及棕壤氮素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烟株氮素累积量增加;不施氮处理的氮素快速累积期在移栽后9—11周,之后烟株氮素累积量降低;而施氮处理烤烟的氮素快速累积期提前至移栽后7—9周,之后烟株氮素累积量继续增加。氮素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为叶片>茎>根系,随生育进程,中部叶及下部叶的氮素分配比例降低,烟茎氮素分配比例增加,根系氮素分配比例变化较小;施氮推迟了上部叶最大氮素分配比例出现的时间,不施氮、施纯氮82.5、105.0 kg/hm2处理分别出现在移栽后11周、13周和15周。随施氮量增加,土壤无机氮含量及氮素表观矿化量增加;施氮推迟了土壤无机氮含量高峰值及阶段氮素表观矿化量高峰值的出现时间。在植烟条件下,移栽后5周内各处理的氮素表观矿化量均为正值,6周后均为负值,与施氮量无关。 相似文献
13.
选择湘西北烤烟和玉米连作两种典型耕地,分析不同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差异及与土壤总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及烤烟连作的土壤,较大的团聚体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玉米田土壤有机碳主要储存于粒径>2 mm团聚体中,而烟田土壤有机碳主要储存于粒径>2 mm和2~0.25 mm的团聚体中;相较于烟田,玉米田土壤大团聚体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固碳能力及有机碳贡献率;两种土壤均以粒径>2 mm团聚体有机碳对土壤总有机碳的响应最敏感;土壤易氧化有机碳(EOC)及颗粒有机碳(POC)均与粒径>2 mm和2~0.25 mm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山地烟区烤烟和玉米连作田土壤质量保育和退化修复工作均需提升大团聚体比例以提高其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有机肥施用对烟田土壤细菌多态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烟田土壤保育的目标,对长年连作的烟田施用有机肥,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Solexa基因组分析平台,测定和分析复合有机肥OFN、OFJ和烟草秸秆有机肥TS对烟田土壤细菌多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单施化肥,烟田施用有机肥后,烟田土壤细菌OTU、chao1指数和ace指数增大,表明有机肥提高了烟田土壤细菌物种丰富度;细菌丰富度因有机肥种类而不同,并随烟草发育期而产生差异。有机肥对土壤细菌菌群结构影响显著,在门和属的分类水平上,土壤优势细菌种类和比例产生明显改变,特别是有机肥处理可显著提高假丝酵母属细菌的丰度,而降低红色杆菌属、硝化螺旋菌属细菌的丰度。KEGG代谢途径差异分析发现,施用有机肥后土壤细菌代谢路径和代谢路径中基因数量发生改变,而改变了烟田土壤细菌群落功能和细菌代谢。总之,烟田施用有机肥改变了土壤细菌的多态性,并可能达到烟田土壤保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和烟叶主要质量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碳氮含量和烟叶碳/氮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熟麦秸秆、绿肥和绿肥配施菌肥能提高土壤微生物商和前期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平均值在5左右。烟叶质量分析表明,烟叶碳/氮在移栽后60 d前增长缓慢,之后进入快速增长期,烘烤后下降,烤后烟叶感官质量得到改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氮含量与评吸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烟叶碳/氮与评吸总分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但与香气量、刺激性、余味和劲头呈负相关,与香气质、浓度呈正相关。综合分析,以绿肥配施微生物菌剂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