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由于盐渍海蜇生产加工需要添加明矾,导致其铝残留量过高。为了降低盐渍海蜇中的铝含量,本文研究了盐渍海蜇脱铝的最佳工艺,并分析脱铝前后海蜇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动态方式下,当用1%醋酸溶液以1∶5的料液比浸泡海蜇30 min,换水次数为2次时,海蜇铝残留量(湿基)可降低至15.497 mg/kg,符合水产品及其制品中铝残留量的规定。最佳脱铝工艺处理后的海蜇体内钙、锰、铁等金属元素同时显著下降。最佳脱铝工艺可以大幅度降低加工成本,提高海蜇产品品质,为海蜇产品的生产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海蜇中铝残留量来判断不同脱铝剂、脱铝剂浓度、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和料液比下盐渍海蜇的脱铝效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的脱铝条件参数,经实验验证,采用0.10 mol/L醋酸溶液,1∶6的料液比浸泡2.0 h可降低盐渍海蜇中铝的含量,同时保持海蜇良好的口感与品质。  相似文献   

3.
以盐渍海蜇为原料,探究微酸性电解水对盐渍海蜇的浸泡脱铝效果。经单因素实验筛选浸泡时间、料液比、有效氯质量浓度参数,采用响应面模型对浸泡条件进行优化,从色差、质构及显微分析角度评价脱铝处理对海蜇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脱铝条件为有效氯质量浓度37 mg/L,浸泡时间27 min,料液比1∶4。在此条件下,铝脱除量为120.17 mg/kg,脱除率为30.41%。各因素对脱铝效果的排序为有效氯质量浓度>时间>料液比。随着浸泡时间、料液比和有效氯质量浓度的增大,试验组及对照组产品的硬度、咀嚼性逐渐降低,弹性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处理后盐渍海蜇色泽的亮度(L*)与白度(W)均显著增加。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处理后海蜇的微观结构无孔隙出现,结构仍较为致密。  相似文献   

4.
盐渍海蜇脱铝研究及安全食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采用不同弱酸浸泡盐渍海蜇脱铝,探讨海蜇产品铝含量超标安全风险,研究降低海蜇产品铝含量的食用方法。方法采用高纯水、盐酸、冰醋酸、柠檬酸以及食用醋5种不同溶液分别浸泡不同铝含量的盐渍海蜇除去盐渍海蜇中的铝,分析实验前后铝含量及观察实验前后样品感官变化。结果水浸泡法对降低海蜇中残留铝的效果有限;盐酸与柠檬酸溶液有较好的脱铝效果,但脱铝后海蜇样品韧性变差,品质下降;冰醋酸与食用醋溶液有较好的脱铝效果,且脱铝后海蜇样品有光泽,柔软饱满、有弹性,冰醋酸浓度为0.1 mol/L浸泡4h时和食用醋浓度为体积比1/9浸泡4 h,是最佳的浸泡浓度及时间,脱铝后海蜇样品铝含量符合SC/T3210-2001《盐渍海蜇皮和盐渍海蜇头》中明矾含量使用规定。结论建议生产者在生产即食海蜇时增加冰醋酸溶液浸泡工序,消费者在食用盐渍海蜇时进行食用醋溶液浸泡,以降低铝残留危害。  相似文献   

5.
盐渍海蜇加工过程中铝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鲜海蜇为原料,研究三矾工艺加工盐渍海蜇过程中铝的含量及其形态变化,为盐渍海蜇中铝的控制与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溶液浸取法提取海蜇样品中不同形态的铝,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各形态铝的含量。结果在加工过程中海蜇的总铝含量逐渐增加,鲜海蜇、初矾、二矾、三矾海蜇中总铝含量分别为12.10 mg/kg、99.80 mg/kg、440.04 mg/kg、701.49 mg/kg;海蜇中铝的主要形态为无机态铝,有机态铝的含量较低,鲜海蜇、初矾、二矾、三矾海蜇中无机态铝占总铝的比例依次为70.83%、79.41%、86.16%、93.10%;无机态铝中大部分为沉淀态的Al(OH)_3,在海蜇样品中均占总铝含量的50%以上。结论采用传统三矾工艺加工盐渍海蜇,海蜇中铝的含量显著增加,其中铝的形态主要为无机态。因此,盐渍海蜇铝毒性的大小可直接用总铝含量来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海蜇生产加工中柠檬酸脱铝技术。方法分别研究海蜇半成品的加入量、浸泡液的温度、柠檬酸的加入量、浸泡时间等因素对脱铝效果的影响。结果在室温条件下,以(5~7):10(W:V)半成品海蜇加入量放入柠檬酸(pH 4.1)浸泡液中,不停搅拌下浸泡30 min后,可将海蜇中铝残留降低至500 mg/kg以下,并能保持海蜇应有的传统口感。结论在即食海蜇生产加工中,该脱铝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现阶段海蜇产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复合磷酸盐浸泡处理对盐渍海蜇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盐渍海蜇为试材,对海蜇进行复合磷酸盐处理,通过测定明矾残留量等指标,以探索降低明矾残留量工艺的新途径。试验结果显示,复合磷酸盐溶液浸泡时间20 h、复合磷酸盐质量分数0.10%、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添加质量比例1∶1∶6,浸泡后盐渍海蜇明矾残留量最低、水分含量升高,盐分含量降低。该方法有效达到保水、降矾、降盐的效果,为海蜇产品深加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试剂和仪器1.试剂与材料。高铝盐渍海蜇,配制食醋,自来水,食盐,小苏打。2.仪器设备。1000m L烧杯,玻璃棒,沥水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量筒,电子分析天平。二、方法1.前处理。取足量市售盐渍海蜇,用自来水冲洗后沥干4h,切成长条状(5cm×1cm)混匀,四分法分出80g-100g。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盐渍加工过程对海蜇品质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以不同加工阶段的海蜇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构学和组织学斱法,分析其加工过程中质构及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鲜海蜇水分高达98.49%,随着盐渍加工过程的迚行,海蜇体内水分不断降低,三矾海蜇水分为51.27%,总体重量减少67.07%。鲜海蜇硬度值为(1151±178) g,加工过程中海蜇的硬度值不断增大,三矾海蜇硬度值达到(17680±2423) g。鲜海蜇肌肉纤维分布均匀,没有出现纤维聚结成束和断裂的情冴;随着盐渍加工时间的延长,肌肉纤维逐渐聚集成明显的纤维束,开始出现严重的断裂情冴,最终杂乱无章地分布。结论海蜇盐渍加工过程中肌肉组织网络结构发生变化、空间排列改变,表现为组织收缩幵变得坚韧,最终导致质构等品质发生变化;因而在实际生产中要严格控制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0.
成品海蜇的铝残留问题与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铝对健康的影响及相关标准对海蜇中铝残留量的限制,指出了相关标准中对铝限量规定的不足,提出了更科学、更易操作的建议,并指出在现阶段海蜇中铝残留量超标现象具有普遍性,是食品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近年来该问题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是制约海蜇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同时为当前成品海蜇中存在大量铝残留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指出通过对明矾替代品和脱矾(铝)工艺方法的深入研究,有望为海蜇产业寻找到大幅度降低成品海蜇中铝残留、并可使成品海蜇铝含量达到食品安全标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海蜇制品中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蜇制品因其独特的营养成分和特殊的口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铝元素在海蜇等食品中广泛存在,其并非人体所需元素,铝摄入量超标会危害人体健康。本文综述了铝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海蜇制品中铝的检测方法、铝的去除方法,并对海蜇制品中铝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海蜇加工是我国传统的加工产业,新鲜海蜇需经多次盐矾处理脱水去毒制成盐渍海蜇,从而引起了产品中高浓度的铝残留。铝残留问题长期困扰着海蜇加工产业,而脱铝技术成为了产业亟需升级改造的关键技术。该文针对即食海蜇加工技术、铝残留的危害、铝含量检测方法、脱铝技术、杀菌技术及明矾替代技术等最新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重点对比评价了几种海蜇中铝含量的检测方法,详细阐述了脱铝技术的工艺及其机理,旨在为保障海蜇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研发明矾替代新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海蜇中铝限量标准探讨及安全食用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海蜇产品铝含量超标情况和安全风险,研究降低海蜇产品铝含量的食用方法.方法 依据SC/T 3210-2001和GB/T 23374-2009标准,分别检测51个批次海蜇产品中明矾含量和铝含量;采用水浸泡法和弱酸浸泡法除铝,通过正交试验进行条件优化.结果 由于标准的不同,检测结果显示明矾含量合格率100%,而铝含量合格率0%.正交试验结果显示,以500 ml l%醋酸溶液浸泡20 g海蜇的比例浸泡6h,可将铝残留量(湿基)降至57 mg/kg.结论 为保证食品安全,应加快标准修订,实现生产标准和卫生标准的无缝衔接;对于生产者,建议在即食海蜇生产中增加弱酸浸泡工序;对于消费者,建议食用非即食海蜇前将清水浸泡的传统方法改为食醋浸泡以降低铝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海蜇制品中胶原蛋白等营养成分含量丰富,具有抗氧化、抗疲劳和增强免疫力等生理功能,同时海蜇制品具有特殊的口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铝元素在海蜇等食品中广泛存在,其并非人体所需元素,铝摄入量超标会对中枢系统、生殖系统、骨骼和造血系统有潜在的慢性毒性,危害人体健康。本文综述了铝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海蜇制品中铝的检测方法、铝的去除方法,并对海蜇制品中铝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海蜇是中国沿海地区重要的水产加工品之一,具有药食两用价值。由于海蜇的传统加工过程中添加了明矾,导致铝的大量残留,对食用者身体造成危害,为保证海蜇产品的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脱铝处理。将盐渍海蜇皮分别浸泡在超纯水、pH为3.75的弱酸性电解水、0.5%的乳酸钙溶液以及0.5%的弱酸性电解水+乳酸钙复合溶液4种不同脱铝液中,并设置不同浸泡时间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弱酸性电解水能够有效降低盐渍海蜇中的铝含量,乳酸钙溶液则可以明显缓和脱铝后海蜇硬度、弹性以及溶胀率的降低,使海蜇维持良好的感官和组织形态。得到盐渍海蜇的最佳脱铝液为0.5%的弱酸性电解水+乳酸钙复合溶液,最佳浸泡时间为3 h。该方法可有效降低盐渍海蜇皮中铝的含量,同时使海蜇保持良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添加复合乳酸菌对脱盐海蜇微生物、理化特性、组织质构以及保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的脱盐海蜇在处理和贮藏过程中乳酸菌始终处于优势菌状态,菌落数明显高于未添加组;添加乳酸菌后的脱盐海蜇的理化特性(汁液流失率、韧性值、感官品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优于未添加组,同时与空白对照组做比较,得出添加乳酸菌后基本没有对脱盐海蜇的理化特性产生不良影响,组织结构紧密,纹理清晰。通过感官评定和微生物指标的测定,得出添加组脱盐海蜇保质期为40 d,空白组为20 d。  相似文献   

17.
海蜇加工过程中需要添加明矾,导致了铝元素的残留。本文综述了海蜇中残留铝的检测方法,比较不同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论述了海蜇中铝残留的安全性问题,当前,食品中的铝残留危害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相关的风险评估工作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4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结合2种不同检测方法对海蜇产品中铝含量进行测定,探索简易、精密度高、准确度高、适用性强的检测方法。方法取鲜海蜇、盐渍海蜇、即食海蜇样品,采用水煮消解、酸煮消解、微波消解、电热板消解4种不同前处理方法结合滴定和ICP-MS2种方法测定海蜇产品中铝,同时做精密度及回收率试验。结果酸煮消解、微波消解及电热板消解3种前处理方法检测结果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1),三种前处理方法的RSD%2%,回收率在101.2%~105.4%;水煮消解法测定铝含量低,与其他方法有显著性差异(P0.01);酸煮消解-ICP-MS法回收率低,只有78.7%。结论水煮消解法提取率低,不适用于海蜇产品中铝提取;酸煮滴定法检测成本低、有较高精密度及准确度,可被企业及检测机构用于海蜇中铝的测定;电热板消解-滴定法亦取得满意效果,样品量较大时可考虑代替酸煮滴定法用于企业检测;微波消解-ICP-MS测定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回收率高,适用于检测条件较好的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盐渍榨菜在流通过程中环境因素:流通温度、流通湿度、光照强度、流通时间作用下的品质变化规律,采用响应面法得出各因素对盐渍榨菜品质影响,并确定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得出影响因素与榨菜品质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盐渍泡菜感官评分、菌落总数为评价指标,对盐渍泡菜微波杀菌工艺可行性进行研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正交试验,得出盐渍泡菜微波杀菌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不同杀菌方式:水浴巴氏杀菌、微波杀菌在盐渍泡菜流通过程中对其品质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