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发酵液中L-精氨酸含量的方法.方法以百里酚的次溴酸钠溶液为显色剂,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结果百里酚分光光度法检测L-精氨酸的最佳条件为样品稀释液5.0 mL,依次加入0.03%百里酚溶液2.0 mL,0.7%次溴酸钠溶液1.0 mL,摇匀,30 s内加入40%尿素溶液1.0 mL,冰水浴中显色2 min,测定OD470nm.该方法的检出限为2.0 μg/mL,摩尔吸光系数ε为6.8×103L/(mol·cm),回收率98.8%~101.2%,发酵液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0.23%~0.5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合用于发酵液中L-精氨酸含量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2.
采用了离子色谱法测定了饮料中L-脯氨酸含量,并与分光光度计法结果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测定饮料中的L-脯氨酸,且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99%,最低检出限小于0.1μmol,加标回收率在92.0% ̄110.0%之间,与分光光度计法结果比较标准偏差小于5.0%,可用于饮料中L-脯氨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发酵液中L-精氨酸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发酵液中L-精氨酸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用坂口试剂(α-萘酚和2,3-丁二酮)定量测定L-精氨酸的含量。结果最佳测定波长为525nm,显色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15min,NaOH浓度为15g/L。该方法具有较高稳定性和重复性。结论本方法可对发酵液中L-精氨酸进行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硫酸钡比浊法测定食盐中钡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样品悬浊液进行光度测试,分别探讨了测定波长、稳定剂加入量、静置时间对硫酸钡悬浊液体系的影响。结果优化后的方法为:待测溶液加入5 mL甘油-乙醇稳定剂静置10 min后,在波长420 nm处进行测定,标准曲线在钡含量0~3mg范围,相关系数r~2达到0.99915,线性良好,实际检测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71%~4.3%之间,回收率大于90%。结论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盐中的钡含量解决了GB5009.42-2016比浊法无法定量测定的缺陷,对进一步监测食盐中的钡提供了帮助,该检测方法可满足食盐中钡含量的定量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7):156-160
通过诱变所获得的乳酸菌突变株较多,经96孔板发酵后用传统的分光光度计法测定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含量效率低、成本高。为快速、高效地测定GABA的含量,基于Berthelot反应,该实验采用酶标仪法测定GABA含量并对影响该方法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确定了在测定GABA的适宜反应体系中0.2 mol/L pH10.0硼酸盐缓冲液为0.75 mL,6%的重蒸苯酚为2.5 mL,有效氯5.2%的NaClO溶液为2 mL时,酶标仪测定可获得较高的GABA含量,同时进行了精密度试验。最后,通过对诱变后的75株突变株经96孔板发酵后,分别使用分光光度计与酶标仪测定发酵液中GABA的含量并进行拟合,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得出2种方法的相关系数R=0.949 3,显示2种测定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该实验结果表明酶标仪法能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发酵液中GABA的含量,为后续高通量选育GABA乳酸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分光光度计为检测手段,通过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法和茚三酮法联用,建立了一种测定L-赖氨酸和L-色氨酸混合水溶液中两种氨基酸的含量的方法。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为萃取剂、正辛醇为溶剂构成的溶剂萃取体系,研究了水中L-色氨酸和L-赖氨酸在有机相中萃取分配行为。结果表明:在pH为2.0时,水相中的L-赖氨酸经有机相两次萃取后可得到纯品,平均回收率为77.2%。负载于有机相中的氨基酸,用等体积的1mol/L HCl反萃,再调反萃液酸度至pH为2.0,重复上述操作一次,可得色氨酸纯品,其平均回收率为76.0%。  相似文献   

7.
发酵液中L-谷氨酰胺的定性定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纸层析-分光光度计法对发酵液中L-谷氨酰胺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确立了L-谷氨酰胺定量测定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对测定L-谷氨酰胺含量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而且该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非常适合在L-谷氨酰胺产生菌筛选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准确、简便的检测L-丝氨酸含量的方法。当纸层析-分光光度法展开剂为丙酮∶正丁醇∶二乙胺∶水(10∶10∶2∶5,V/V),pH值为12.7,波长为510 nm,洗脱时间为30 min时,能很好的对L-丝氨酸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当L-丝氨酸标准溶液质量浓度在1~6 μg/mL时,L-丝氨酸的含量(x)与吸光度值(y)之间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回归方程y=0.008 8x+0.008 9,R2=0.996 2);精密度实验结果显示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回收率实验结果显示平均加标回收率95.3%,RSD为2.6%。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以甲基营养型菌(Methylobacterium sp.)5222为出发菌株,以甘氨酸为前体物质发酵生产L-丝氨酸,应用该研究建立的纸层析-分光光度法,检测到发酵液中L-丝氨酸含量为0.90 g/L,说明菌株5222具有产L-丝氨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梁新红  孙俊良  曾洁 《食品科学》2010,31(14):234-237
目的:建立分光光度法定量检测葡萄酒中瓜氨酸含量的方法。方法:依据费伦反应原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酒中瓜氨酸含量。结果:建立方法的最佳参数为混合酸中硫酸添加量350mL/L、磷酸添加量200mL/L、三氯化铁质量浓度为50mg/L、反应液在100℃的沸水浴中保持5min,暗处室温放置冷却,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30nm 处测其吸光度。方法的检出限5μg/L,检测葡萄酒样品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2.4%~3.2%,回收率为96.9%~106.6%。结论:此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合用于葡萄酒样品中瓜氨酸含量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0.
吴琼  刘庆军 《中国酿造》2005,(11):53-55
对天然食品防腐剂ε-聚L-赖氨酸的发酵液中赖氨酸浓度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色链霉菌发酵液中的赖氨酸时适用的测量范围是0.075mg/mL~200mg/mL,反应液加热时间20min以上,反应液的最大吸收波长480nm~482nm。发酵液中如果添加脯氨酸对测定结果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发酵液中的聚苹果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AlltimaTMC18(4.6 mm×150 mm,4μm)上定量测定发酵生产的聚苹果酸,流动相为乙腈和0.025 mol/L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磷酸调pH 2.5)(V:V=5:9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进样量5μL。发酵液经离心除菌体、纯沉除多糖、水解处理后进样,可以将其中的L-苹果酸完全分离定量。采用液相方法的回收率为98.70%~100.65%,RSD为0.4~1.11%。采用试剂盒的方法的回收率为96.7~97.23%,RSD为0.57~1.19%。可见,液相的精确度和试剂盒相差不大。但液相的价格相对比试剂盒要便宜很多,说明该法是测定发酵液中聚苹果酸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HPLC-ELSD法定量测定发酵液中的L-异亮氨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定量测定发酵液中L-异亮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L-异亮氨酸浓度在0.960~2.880 g/L时,其峰面积(Y)与相应的浓度(X)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661 5X-0.243 9,相关系数为0.999 7。L-异亮氨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9.08%~101.3%,相对标准偏差为0.56%~1.32%。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好,稳定性高,能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发酵液中L-异亮氨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丁醇高产菌株诱变育种及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和亚硝基胍(NTG)对兼性厌氧产丁醇芽孢杆菌(Bacillus sp.)C2菌株进行复合诱变,分离筛选得到3株丁醇和总溶剂产量均有明显提高的突变菌株,其发酵7%玉米醪液后丁醇和总溶剂产量分别达到12.59g/L、12.44g/L、12.74g/L和20.36g/L、20.14g/L、20.79g/L,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21.6%~24.5%和15.4%~19.1%.对编号为414的突变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100mL三角瓶发酵体系中,该菌株的最适发酵条件为装液量100mL,种龄24h,接种量10%,pH 7(自然),37℃静置发酵72h,在此条件下,414菌株发酵7%玉米醪液产丁醇和总溶剂量分别达到12.58g/L~13.77g/L和21.25g/L~22.27g/L.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优化硝普钠法(sodium nitroprusside method,SNP)测定发酵液中的蛋氨酸(Met)含量的实验条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不同氨基酸中加入各SNP反应试剂、反应不同时间对反应液吸收峰的影响。在甘氨酸(Gly)添加量、NaOH加入量、SNP加入量、H3PO4加入量、各试剂加入后的反应时间等单因素实验的结果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SNP法。结果表明:与SNP试剂反应后,除了组氨酸(His)外,其它氨基酸不会对Met的测定产生影响。反应试剂H3PO4的加入对513 nm处吸收峰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发酵液中各成分SNP反应后,最大吸收峰无明显变化。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SNP法,得出较佳测定方案:发酵液1500×g离心15 min;5 mL上清液中加入0.74 mL 5 mol/L NaOH和0.15 mL 10% SNP溶液,摇匀试管,放置30 min;将2 mL H3PO4逐滴加到混合物中,振荡试管,反应5 min,在513 nm处测吸收值。当Met浓度为1.0 g/L时,最佳测定条件下吸收值为1.952。通过光谱分析确认Gly的加入会降低Met和His反应的吸收峰值,可通过分析最大吸收峰波长是否在513 nm处,判断样品中是否有组氨酸影响测定。实验获得的SNP法可用于迅速筛选蛋氨酸高产菌。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利用离子排斥色谱法同时分析米根霉富马酸发酵液中主要代谢产物与葡萄糖的方法。在BIO-RAD Aminex HPX-87H色谱柱上,65℃柱温下,以5mmol/L H2SO4溶液作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采用示差折光检测器对8种有机酸(草酸、柠檬酸、α-酮戊二酸、L-苹果酸、丁二酸、L-乳酸、富马酸和乙酸)、葡萄糖及乙醇进行了成功的分离,确定了各物质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线性范围、相关系数和检出限。并应用于米根霉产富马酸发酵液的产品分析,对经预处理后的富马酸发酵液直接进样分离定量,其中的富马酸、-酮戊二酸、葡萄糖、L-乳酸和乙醇完全分离定量,确定了测定发酵液中有机酸、葡萄糖和乙醇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43%~4.69%,平均回收率在98.41%~104.33%。经多次实验证明,该方法是测定富马酸发酵液中各种主要代谢产物与葡萄糖的准确、有效的定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对三孢布拉霉菌发酵液中2-氨基-6-甲基吡啶含量检测的方法。采用AlltimaC18(250mm×4.6mmi.d.,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1%乙酸=85:10:5(v/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时,2-氨基-6-甲基吡啶及其他杂质得到良好分离,紫外光谱231nm检测。在该色谱条件下,2-氨基-6-甲基吡啶浓度5~500mg/L时,其峰面积与相应的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94),回收率99.76%~101.4%,精密度RSD<2.17%。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为三孢布拉霉菌发酵液中2-氨基-6-甲基吡啶的检测和含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肠杆菌9种有机酸代谢产物的高效液相检测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交联度磺化苯乙烯-二乙烯基苹共聚物多孔微球作为固定相的Aminex HPX-87H离子色谱柱为分析柱,通过优化条件对E.coli MG1655及其突变株厌氧发酵过程中九种有机酸(琥珀酸、甲酸、乙酸、乳酸、草酰乙酸、丙酮酸、富马酸,乙醛酸、柠檬酸)进行了有效的分离,尤其做到了对富马酸与其他有机酸的较好分离,为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d 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检测乳酸菌发酵液中苯乳酸含量的方法,系统考察了3种固定相、2种流动相有机相、5种水相及其比例对苯乳酸RP-HPLC检测的影响并对方法进行了评价。确定了以双封端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为固定相,0.05%三氟乙酸(Trifluoroacetic acid,TFA)-乙腈,体积比75∶25,等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 ℃。在0.2~5.0 mg/L内线性良好,r=0.9998,回收率99.88%~101.08%,检出限0.1400 mg/L,定量限0.4600 mg/L,1 d精密度和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30%和0.64%,30 d精密度和重复性RSD为0.59%和0.79%,30 d内苯乳酸标准储备液稳定性RSD为2.45%,乳酸菌发酵液中苯乳酸合成量为0.1400 mg/L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46,95%的置信区间,包含因子k=2。选用短乳杆菌P3(Lactobacillus brevis)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ATCC8014发酵液为检测对象,培养120 h苯乳酸合成量分别为77.58和62.60 mg/L。结果表明,在该方法下苯乳酸能够稳定出峰,检测效率高,检测成本低,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适合检测大批量样品,可为苯乳酸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检测8种动物源性和植物源性食品中2,4-滴丁酸(2,4-Dichlorophenoxybutyric acid,2,4-DB)残留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法.试样经乙腈-水提取,Oasis MAX阴离子交换小柱净化,经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外标法定量.方法中2,4-DB在0.01μg/...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番茄自然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及其特性,对发酵30 d番茄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分离纯化,通过菌落形态、镜检特征和26S rDNA序列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该菌的生长特性和耐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番茄发酵液中分离出TY-1、TY-2和TY-3 3株酵母菌均为毕赤酵母属(Pichia)中的库德毕赤酵母种(P.kudriavzevii);其中TY-1和TY-2亲缘关系较近,且与P.kudriavzevii strain SLDY-035菌株的同源性为99%,故选取TY-1进行后续实验;TY-3与P.kudriavzevii small subunit ribosomal菌株的同源性为100%。TY-1和TY-3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9℃、pH5.5,对10%~30%葡萄糖和6%~9%酒精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从番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酵母菌株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可为果蔬发酵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