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壳寡糖与对羟基苯甲醛反应合成的席夫碱化合物作为配体,构建了一系列的金属Cu(Ⅱ)配合物,并通过紫外光谱法、电化学手段以及粘度实验,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理。紫外光谱实验发现,配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在加入DNA后峰位均呈现红移和减色;从循环伏安曲线可见,DNA加入后配合物的氧化峰电流呈下降趋势,峰电位伴随有正移趋势;DNA的粘度随着配合物浓度的依次增大,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结合以上这些信息,认为配合物与DNA以部分嵌插方式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孔雀石绿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 4.7的NaAc-HAc缓冲液中,孔雀石绿(MG)能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使孔雀石绿在-0.72 V(vsSCE)处有一极谱还原峰峰电流下降,在最佳条件下,峰电流的下降值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浓度在0.5~20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ip(nA)=-4.78+41cBSA(mg/L),相关系数r=0.996(n=10),检出限为0.4 mg/L.可将该方法应用于血清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以联咪唑硝基衍生物(NO2Me2biim)为配体,通过直接法合成了其铜(Ⅱ)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电子光谱、荧光光谱和黏度法研究了配体NO2Me2biim及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配体NO2Me2biim和配合物与CT-DNA分别以典型插入和部分插入模式进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三元配合物[Ni(pht)2(pn)2](Hpht:苯妥英;pn:1,2-丙二胺),通过电子吸收光谱法、溴化乙锭(EB)荧光分析法以及粘度测定研究了此种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此种配合物与DNA作用时,其电子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产生减色效应,配合物能猝灭EB-DNA体系的荧光,同时,配合物也能使DNA体系的粘度增大,表明此种配合物与DNA存在插入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彭贞  张忠平  薛建跃 《化学世界》2006,47(2):78-80,77
结晶紫(CV)是一种三苯甲烷类染料,常用作生物染色剂和无机离子的显色剂,在pH4.5的NaAc-HAc缓冲液中结晶紫与蛋白质能够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使结晶紫在-0.82 V(vsSCE)处的极谱还原峰峰电流下降,在最佳条件下,峰电流的下降值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浓度在0.5~35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ip=38.7 728.84CBSA,相关系数r=0.998(n=10),检出限为0.2 mg/L。可将该方法应用于血清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在无水乙醇中,对羟基苯甲醛与壳寡糖直接反应得到希夫碱化合物,并以此为配体合成了它与Cu~(2+)以不同摩尔配比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差热―热重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结构性能的表征。此外,研究了希夫碱及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希夫碱的-C=N中氮原子、酚羟基中氧原子、伯仲羟基中氧原子均参与配位。循环伏安结果表明了生成的配合物具有电化学活性,在扫描速率为0.025~1.0 V/s范围内,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的反应主要由扩散过程控制。对超氧负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依次为Schiff-Cu13>Schiff-Cu11>PCS,Cu~(2+)含量与希夫碱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2-羟基-1-萘甲醛与氨基苯并噻唑缩合获得希夫碱化合物(L5),与CuCl2·2H2O反应得到L5-Cu(Ⅱ)配合物。用荧光光谱研究L5和L5-Cu(Ⅱ)在303,308,313 K下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L5和L5-Cu(Ⅱ)使BSA荧光发生静态猝灭,L5和L5-Cu(Ⅱ)与BSA的结合位点分别为1.5和1,两者与BSA作用的热力学参数为△G<0、△H>0、△S>0,表明其结合过程是自发进行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力,但L5与BSA结合作用力强于L5-Cu(Ⅱ)。  相似文献   

8.
宋扬扬  李峰  刘军  张瑞  王亚妮  许军训 《广东化工》2012,39(2):74-74,11
文章主要研究三氟乙酰苯乙酮和过渡金属Cu(Ⅱ)配合物Cu(C10H6F3O2)2的结构特征。实验过程采用Cu(NO3)2,三氟乙酰苯乙酮,按物质量比1∶2混合,用NaOH溶液调节pH,通过水热法得到配合物Cu(C10H6F3O2)2的单晶,最终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351(5)nm,b=0.56473(7)nm,c=1.6978(2)nm,α=90°,β=90.012(8)°,γ=90°,V=9.9086(5)nm3,Z=4。  相似文献   

9.
光功能Cu(I)配合物是近年来新材料领域的一个亮点.介绍Cu(I)配合物发光原理,和常见的几种Cu(I)配体及应用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以5-氟水杨酸和邻菲罗啉为定向配体,与乙酸铜反应经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单核铜(Ⅱ)配合物[Cu(fiac)(1,10-phen)]·H2O(1)(Hfiac=5-氟水杨酸,1,10-phen=邻菲罗啉),并对结构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晶胞参数a=1.11401(6)nm,b=1.20947(10)nm,c=1.40478(17)nm;α=7.2680(11)°,β=75.090(9)°,γ=76.300(6)°,V=1719.6(3),Z=2,Dc=2.425g·cm-3,R1=0.0411,wR2=0.1108,S=1.110。配合物1中的Cu(Ⅱ)离子分别与来自二齿配体Hfiac上的两个O原子和来自邻菲罗啉配体上的两个N原子配位,形成平面构型。通过对配合物1的荧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一定的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11.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Cu(Ⅱ)—胺配合物催化生漆漆酚的氧化聚合过程,考察了生漆漆酚成膜性能、涂膜的热稳定性和耐化学介质性能。结果表明,Cu(Ⅱ)—胺配合物催化生漆漆酚氧化聚合过程具有类似漆酶的催化反应特征,它能够催化生漆漆酚氧化聚合干燥成膜,所得的涂膜具有与天然生漆涂膜相似的硬度、附着力、抗冲击力、热稳定性以及耐化学介质性能。  相似文献   

12.
王强  韦友欢  蒋雁玲 《化学试剂》2013,35(7):607-610,618
制备了L-蛋氨酸缩邻香草醛配体C13H16NO4SK,将其与Cu(Ⅱ)作用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铜配位聚合物[CuL(H2O)2].[CuL(H2O)]3.4H2O}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该晶体经X-射线衍射确定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 1,晶胞参数a=5.202 7(5),b=16.691 6(16),c=20.237(2),α=88.895(10)°,β=84.127(1)°,γ=83.577(10)°,V=1 737.2(3)3,Z=1,F(000)=848,S=1.042,ρcalcd=1.561g.cm-3,μ=1.411 mm-1,R1=0.076 0和wR2=0.231 8。该配合物包含两个不同配位环境的独立结构单元。独立结构单元一为略微扭曲的四方锥构型,铜(Ⅰ)采取五配位的几何环境;而另一独立结构单元二,铜(Ⅱ)的几何环境亦为五配位,通过羧基的桥连作用形成沿a轴延伸的一维链状聚合物。  相似文献   

13.
在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氯诺昔康对牛血清白蛋白,铜(Ⅱ)对牛血清白蛋白以及铜(Ⅱ)对氯诺昔康和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铜(Ⅱ)和氯诺昔康均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发生猝灭,在铜(Ⅱ)存在下,氯诺昔康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显著增强。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氯诺昔康和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是5.43×105,结合位点数是1.14。铜(Ⅱ)和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是2.10×105,结合位点数是0.78。  相似文献   

14.
用极谱法和拉曼光谱法相结合分析测定了Cu(Ⅰ)-L-半胱氨酸在强酸性体系中的配合物组成.研究表明,L-半胱氨酸(RSH)以RS-负离子形式和Cu 形成配位数分别为1、2、3的配位离子[Cu(RS)]、[Cu(RS)2]-、[Cu(RS)3]2-,它们的稳定常数分别为760,5.5×105,8.0×107  相似文献   

15.
李晓慧  王卫东  金传明  陆江林 《化学试剂》2013,35(5):405-409,431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在Tris-HCl缓冲溶液中考查了不同温度下镝(Dy)-L-苯丙氨酸-5-氟尿嘧啶三元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配合物对BSA的内源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并测定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且配合物与BSA以物质的量比1∶1结合。根据计算出的热力学参数表明,配合物和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配合物对BSA构象的影响,结合位点接近于酪氨酸残基。  相似文献   

16.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稀土钐水杨醛氨基酸Schiff碱配合物([SmC16H12NO4ClH2O]·H2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配合物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Stern-Volmer方程和猝灭常数Ksv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明配合物与BSA的作用机理是由于形成基态复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根据双对数方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BSA与配合物间的结合距离;用同步荧光光谱法探讨了配合物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怀斌  马丽英  刘向勇  李怀祥 《化学试剂》2012,34(12):1068-1072
运用荧光光谱、吸收光谱研究了Eu(Ⅲ)、Cu(Ⅱ)对灯盏花素(Breviscapinun,BR)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作用的扰动.金属离子存在时BR对BSA的猝灭机制未发生改变,通过计算获得了二者相互作用的KA、n及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Cu(Ⅱ)的存在使得BR与BSA二者(BR-BSA)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均增大,二者的作用力并未发生变化;而Eu(Ⅲ)存在时,BR-BSA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均减小,BR-BSA之间的作用力由疏水作用变为范德华力和氢键.从离子架桥作用、金属离子与BR的竞争作用,热力学参数的变化、配位化合物的形成等方面分析了影响BR-BSA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池泉  陈星 《广东化工》2010,37(11):22-23,38
文章合成了三种L-蛋氨酸多吡啶铜(II)三元混配配合物,[Cu(Met)(Phen)(ClO4)](ClO4)(1)(Phen=1,10-菲咯啉),[Cu(Met)(IP)(ClO4)](ClO4)(2)(IP=咪唑并[4,5-f]1,10-菲咯啉)和[Cu(Met)(PIP)(ClO4)](ClO4)(3)(PIP=2-苯基-咪唑并[4,5-f]1,10-菲咯啉)。采用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用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配合物对pBR322DNA的氧化切割活性。结果表明,虽配合物与DNA的作用较弱,但多吡啶配体的平面大小可直接影响到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而氨基酸辅助配体可起到进一步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水杨酸甲酯与肼反应合成水杨酰肼,再用乙酰二茂铁与水杨酰肼反应合成了水杨酰腙缩乙酰二茂铁Schiff碱。将其与乙酸铜反应合成水杨酰腙缩乙酰二茂铁Schiff碱Cu(Ⅱ)配合物。通过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二亚乙基三胺(dien)和咪唑为配体的两个铜(Ⅱ)单核配合物[(dien)Cu](ClO4)2、[(dien)Cu imH](ClO4)2和一个非对称性的咪唑桥联铜锌异双核配合物[(dien)Cu im Zn(tren)](ClO4)3,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反射光谱及磁化率测定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分别研究了配合物在乙腈和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Zn(Ⅱ)能通过咪唑桥改变Cu(Ⅱ)接受电子的能力,增强催化歧化超氧离子的活性.在水溶液中咪唑桥异双核配合物不很稳定,部分从Zn(Ⅱ)端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