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渭河下游的基本情况渭河下游河段是指从渭河咸阳陇海铁路桥(渭淤37断面)至入黄口的渭河河段,其河长208km,比降较小,水流较缓,河道泥沙淤积严重,属三门峡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门峡水库建库前,渭河下游是一条天然的河流,河道两岸未建堤防和河道工程。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后,渭河下游由于泥沙的严重淤积,主槽过洪能力迅速降低,两岸先后修建了堤防和河道  相似文献   

2.
1临潼—华县河段概况渭河临潼—华县河段属下游河段,流经关中平原,河道宽浅,两岸有河堤,蜿蜒曲折,主流摆动,水流泥沙含量大,河床冲淤变化复杂,在较长时期河床冲淤平衡,河道相对稳定。三门峡水库建成后,由于该河段处于库区内,淤积迅速发展,潼关河床逐年抬升,渭河下游筑堤防洪,悬河由此而生,现阶段部分河段临背差已达2m至4m,局部河段超过5m。  相似文献   

3.
陈乃联  肖风  陈杰 《陕西水利》2001,(Z2):89-90
1.渭河下游90年代洪灾概况 三门峡建库前渭河下游冲淤相对平衡,河势基本稳定,其主槽过洪能力为5000m3/s左右,沿河两岸人民一般不受洪水威胁,祖祖辈辈生活和耕耘在关中东部这片肥沃富饶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4.
渭河下游综合治理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河在潼关汇入黄河,是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三门峡水库建成前,渭河下游河道冲淤基本平衡略有淤积,两岸水利条件较好,只有少部分土地有轻度盐碱。1960年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之后,由于下游河道淤积,华县上下游河段河床高出地面2~3.5m,成为“悬河”,  相似文献   

5.
渭河下游治理概况 建库前渭河在渭南以下一直是地下河,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河道,略呈冲淤平衡,所以沿河两岸未设防洪大堤,除个别渡口及少量临近铁路河段修有护岸工程外,也未发现专门的河道整治工程.  相似文献   

6.
渭河下游冲淤分析和治理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以来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初步认为:1.只要严格控制水库蓄水位,潼关侵蚀基准面高程是可以稳定在326~327m的;2.渭河下游经过自动调整,河道的泄流输沙能力有较大的恢复,河道形态接近建库前水平;3.河口拦门沙淤塞问题仍然是渭河能否平衡的关键。此外,还对渭河下游治理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7.
建库前后汇流区河势变化情况1。1黄河小北干流潼关以上19km河段,北洛河朝邑以下河段及渭河下游方山河以下河段被称为黄渭洛三河汇流区。黄河小北干流汇流区河槽宽2km左右,比降3。该河段河道宽浅、主流多变。渭河下游河宽0。3~0。6km,河床平均比降1。8~1,河槽窄深,河弯发育。北洛河下游为弯曲性河道,河槽单一、主槽窄深,河道比降1。7~6。潼关河床高程的升降变化对黄渭洛河起着局部侵蚀基准面的作用。1。2三门峡建库前,渭河下游的冲淤基本上是平衡的,而黄河小北干流则为微淤。潼关河道天然卡口在汛期高水位时虽卡水、滞…  相似文献   

8.
1.渭河下游防护大堤建设概况 建库前渭河下游没有堤防工程.三门峡建库后,为防御沿河洪水,推迟和减缓移民,保护335m高程以上的安全,1960年水电部以(60)水电钱字第38号文批准修建渭河下游防护堤,其设防标准按二百年一遇洪水(华县站14000m3/s)设计,千年一遇洪水(华县站17800m3/s)校核.  相似文献   

9.
东庄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陕西省关中地区的泾河下游戏,泾河是黄河的二级支流,其下游汇入三门峡库区的渭河下游,在泾河上修建东庄水库,必须充分考虑水库的运用给渭河下游河道珲的冲淤影响,在东庄水利枢纽工程设计过程中,用多沙河流河道冲淤 计算数学模型对水库下游河道进行了长系列水流,泥沙运动数值模拟,通过工程前后下游河道沙淤计算,预测工程运行对下游河道的冲淤影响,为工程优化设计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0.
闫星  刘浩 《陕西水利》2004,(1):30-31
2003年8月24日到9月20日,我省接连出现强降雨过程,渭河流域遭受了5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洪水灾害。现就渭河下游今年5次洪水作以分析。一、“03”洪灾发生的主要原因1.潼关高程居高不下是造成本次洪灾的根本原因。自1960年三门峡水库投运以来,渭河下游淤积日益严重,至1998年已淤积泥沙16.9亿t(合13.5亿m3),渭河入黄河口的潼关高程淤高约5m,下游比降由建库前的15000减缓至近110000,导致下游河槽萎缩,洪水下泄不畅。渭河下游主槽行洪能力由建库前5500m3s流量下降到现在1200m3s左右,造成小流量、高水位的现象经常发生。2003年渭河华县站1~4号洪峰…  相似文献   

11.
渭河下游河道治理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渭河下游河道水沙特性、冲淤变化分析,说明1960年三门峡水库尚未建库前,下游河道基本处于冲淤平衡状态。进入1990年后,河床的淤积已由1962年的渭淤17上延到临潼下游的渭淤25断面,说明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仍然在加重和上延。针对下游河道堤防现状和排洪不畅,提出应以中水河槽的河道形态、河床形态及地质构造理念,去分析研究下游河道存在的问题。建议采用中水河槽自身治理,南山各支流治理,以及外流域调水治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省三门峡库区(以下简称库区)包括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北洛河状头至河口段,渭河咸阳铁路桥至河口段,以及渭南市尤河以东的12条南山入渭支流下游河段(老西潼公路以北)及其影响区。涉及咸阳、西安、渭南3市、14县(市、区)221.5万亩耕地、150万人。截止2001年底,库区共建成渭河防护大堤249.39公里;渭河移民防洪围堤55.58公里;华阴支堤56.8公里;河道工程58处,坝垛1211座,工程总长度122.65公里,防汛和工程管理任务十分繁重。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省三管局)为库区专…  相似文献   

13.
<正>1渭河下游堤防情况渭河综合整治后,渭河下游现有干流防洪大堤265.42km(左岸138.32 km,右岸127.10km)。其中西安城区段堤防防洪标准为300年一遇洪水,渭南城区段堤防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其余为50年一遇洪水防御标准,堤顶宽度均为20~50m。目前,渭河综合整治堤防主体工程除部分支流河口交通桥外,堤防加宽加高土方工程全面完工,多数堤防路面已经硬化,河道防洪能力显著提高。2近年来河道水沙及冲淤情况2.1近年来河道水沙情况2003年以来,渭河下游咸阳至临潼  相似文献   

14.
刘勇 《陕西水利》2009,(6):25-27
1 渭河临渭区河段河道概况 1.1 基本情况 渭河下游渭南市开发区、临渭区河段(简称渭南河段)为渭河下游的中段,上游与西安市临潼区相邻,下游与华县和大荔河段相接,右岸由零河口至赤水河口,左岸由临潼区油槐乡南赵村至临渭区孝义乡孝南村,河长37.5km.该河段河道冲淤变化大,主槽平面摆动大,河势变化频繁.  相似文献   

15.
渭河下游河道是指渭河咸阳铁路桥至入黄口河段,河长208km,属于典型的冲积性河流。通过对近期渭河下游河道冲淤演变进行分析,发现受来水含沙量较低和大量采砂等方面的影响,渭河下游河道近期以冲刷为主,多数年份非汛期和汛期均发生冲刷,平滩流量有所增大,主河槽过洪能力增加,对渭河下游防洪产生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渭河下游洪水期输沙用水量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新的洪水期输沙用水量计算方法,确定了不同水平年的输沙用水量。认为:①渭河下游非漫滩洪水的冲淤临界条件与含沙量有关,当咸阳与张家山含沙量在300 kg/m3以下时冲淤临界流量随含沙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含沙量超过300 kg/m3以后冲淤临界流量有所减小;②洪水期输沙用水量与来水来沙、河道淤积水平密切相关,河床边界条件对输沙用水量也产生一定的影响;③利用渭河下游高效输沙洪水淤积比的计算公式得到的渭河下游洪水期输沙用水量是基本可信的。  相似文献   

17.
(一)三门峡建库前后渭河河道的变化渭河三门峡库区段,根据1965年国家计委批准的治理范围是西起咸阳铁路桥,东至潼关河口,全长208公里,其中咸阳铁桥至耿镇桥长37公里,为游荡型河段,耿镇桥至赤水河长70公里为微弯型河段,赤水河口至潼关河口长101公里,为弯曲型河段。建库前咸阳铁桥以下共有大小弯道42个,河道弯曲系数为1.37,平均比降为万分之3.12。三门峡水库建成运用后,由于水库淤积的影响,河床抬高,洪水位相应升高,库区两岸修建了防护堤和生产堤。根据库区防洪工程规划,咸阳至耿镇桥间防洪堤距为1.2公里,耿镇桥至零河口间,防洪堤距为1.5公里,防洪堤按防御二十年一遇洪水设计,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三门峡建库以来潼关高程变化与渭河下游泥沙淤积的关系表明:2002年汛后原型试验以来潼关高程有所下降,2015年汛后为327.63 m,仍然偏高;潼关高程升降变化与渭河下游泥沙冲淤关系密切,由潼关高程抬升引起滩槽纵剖面调整造成的淤积约占渭河下游1971-2003年淤积的78.3%,是渭河下游严重淤积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和根源;2003-2015年潼关高程与渭河下游累计淤积体相关性减弱明显,但渭河下游泥沙淤积量随着潼关高程的抬升或降低而增大或减少的规律仍然明显存在;渭河下游大量淤积逐步抬升演变成为地上"悬河",从根本上改变了渭河下游的防洪排涝形势,灾害损失巨大,严重影响着区域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建议采取综合措施将潼关高程控制在325.60~325.69 m以下,以减少渭河下游泥沙淤积,改善河道行洪条件,降低沿岸区域洪水灾害风险,为区域发展提供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9.
病态渭河的症结是水资源严重短缺,治理关键是增加水资源,跨流域调水是维护健康渭河的根本措施。三门峡库区治理的关键是降低潼关高程,恢复到建库前渭河基准面,较彻底的措施是复原枢纽处建坝前河道断面,再辅之以东庄水库人造洪峰冲沙。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门峡水库建库后渭河下游河道演变及洪水过程实测资料,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渭河下游河道发生冲淤变化对洪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水库建成至2003年间,渭河下游河道发生淤积萎缩引起渭河洪水演变特性发生了显著地改变,渭河下游洪水位抬升、洪水传播历时延长以及洪峰削峰率增大,而这些洪水特性也是造成渭河下游河道发生淤积萎缩的主要原因。2003年之后,因渭河下游河道水沙条件的变化,洪水洪峰流量大幅度减小,河道出现冲刷,漫滩流量相较于先前减小,使渭河下游洪水位下降、洪峰传播历时缩短、洪峰削峰率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