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记》说:“菊有黄华。”古人早就认识到“久服黄华(菊花)令人长寿”的功用。据《太清草木方》曰:“九月九日菊花与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神农本草经》对菊花的药用记道:“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这种古老的重阳服菊花长寿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化为重阳食“菊花粥”。如《老老恒言》记载说:“煮粥,菊花去蒂晒干磨粉和入……菊花粥养肝血,悦颜色,清风眩,除热,解渴,明目。”《遵生八笺》中说:“菊苗粥清目宁心,甘菊新长嫩头丛生叶,摘来洗净,细切,入盐同米煮粥,食  相似文献   

2.
依古籍记载,我国古代寒食节至少有三种粥疗法。其一为杏仁和小麦煮制的粥。诸如《荆楚发时记》“今寒食杏酪麦粥”。《玉烛宝典》也有“麦粥研杏仁为酪”的记载。所谓“杏酪粥”是用小麦和杏仁煮制而成。从食疗的作用看,小麦性甘温,有温中,补虚,除寒的作用。《饮善正要》还说,“小麦粥养心气,止虚汗,益肝止渴,也适用于乏力困倦。”《医宗金(钅监)》认为:“杏仁可治喘咳”。其二为“饧粥”。据《唐书》“天宝二年……常以寒食荐饧粥。”又《宋史礼志》 “寒食赐羊酒、饧粥”。可见唐宋宫廷在寒食节有赐饧粥的传统,按李时珍《本草纲目》指出:(饧糖)“主治补虚乏,止渴去血。”其三为杏仁与花煮制的粥。  相似文献   

3.
人逢佳节,饮食俱优。而常因肥甘厚味,美酒迭进,致脾胃积热,火热内生,消化不良,加之走亲串友,风寒外袭,易染感冒、腹痛,危害身体健康。 现介绍几则节日保健粥疗方,供选用。 一、枳枧子粥 枳枧子15克,大米50克。将枳枧子砸碎,水煎取汁去渣,加大米煮稀粥服食。可除烦渴,解酒毒。《老老恒言》载:“枳枧粥,除烦清热,尤解酒毒,醉后次早,空腹  相似文献   

4.
《世说》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说,北魏时,许允在史部做官,他利用私情尽是提拔和使用同乡。魏明帝(元诩)怀疑许允拉帮结党,派虎贲(勇士)把许允抓了起来。消息传来,举家号啕大哭,当日正是炎夏,一家人哭得口干舌燥,加上伤心过度,年纪大的身体更是虚弱,这时做家厨的阮妇劝家人说:“勿忧伤,还作粟粥。”每人一碗。说来事巧,许家人刚喝完粟粥,许允正好被放回家,全家人转悲为喜。从此,夏季吃“粟粥”被认为是吉利之兆,并在民间相沿成俗。粟,方言玉米,又称粟子。性甘平,无毒,补肾益气,厚肠止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粳米,粟米,粱米粥,[气味]甘、温、  相似文献   

5.
据《风土记》载:“天正日(农历二月初一),南黄践长,是日始牙幼(幼儿)为饘粥,以养幼,俗尚以赤豆为糜,所以象色也。”饘(zhān)即指“稠粥”。《丹铅录》说:“孟子粥之食,又作饘。”《说文》曰:“粥,糜也。”可见我国古代二月初有令幼儿食赤豆粥的风俗。赤豆又名赤小豆,红饭豆等。其性味甘,酸平。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钙、磷、铁和叶酸等成分。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赤小豆粥,利小便,消水肿脚气。”《日  相似文献   

6.
古医籍《千金月令》指出,四月宜食“羊肾兔丝粥”。其煮制方法制是:“取兔丝子一两研碎煮汁,取出一两滤净后和在面里煮,同时把一对羊肾切成条,用葱炸后做成羹,食之补肾,疗眼暗赤肿(红肿)一切疾。”羊肾性味甘温,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功用主要是“补虚取暖”。《别录》曰:“补肾气,益精髓”。还可治肾虚而引起的腰酸遗精,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兔丝”,即菟丝子,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医入药,有补肾,止泻等作用。据《医宗  相似文献   

7.
《风土记》中有:“已具伏日食白粥”的记载。“具伏日”,即农历五月初五前后,这一食俗的由来与东晋政治家谢安有关。据说某年三伏日(农历五月初五),谢安在家喝热气腾腾的白米粥,吃得满头大汗也不觉得热,中书郎郗超看见后,赞道:“此乃君子所为。”从此谢安炎暑日“食白粥”被相传下来。甚至唐代韩鄂在《岁华纪丽》中把三伏日定为“谢安食白粥之辰。”白粥,是指不放任何药草纯米煮成的粥。诸如粳米粥、糯米粥、籼米粥、黍米粥等。所以“白粥”除了消暑解渴之外,它的食疗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本草纲目》说:“糯米、秫米、黍米粥[气味]  相似文献   

8.
苦夏糜粥香     
今夏天公不作美,热得让人难耐,困勿好觉,吃勿落饭的何止我周围的几个阿哥老姐?望着他们一副萎靡不振、面容憔悴的模样,不禁动情地说:“看看我神清气爽,快步如风,胃口大开,晚餐喝粥应拔一功。”我的这种说法并非信口开河,倒也有据可查。清代医药家王士雄在他的《随息居饮食谱》中说:“饭粥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因煮饭煨粥的米,有补中养气,益血生津,填髓充饥之功,所以他着重地说:“粥为生人至宝。”难怪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把亲手煮的山药粥、芋艿粥比作美味的“琼糜”、“玉糁”;把荠菜粥的甘美说成超越“雉羹”和“乳酥”,粥之魅力也就不言而…  相似文献   

9.
据《礼记》记载,“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麋粥饮食。”这是我国古代一种传统的敬老之礼。也是我国最早的一种老年粥疗良法。麋,即麋鹿,也叫四不象,是一种珍贵兽类。按中医说,麋肉甘温,多食有益气滋补的功效。老年人阳气不足,脾胃衰弱。平时要多以温热熟软的膳食为主。元代邹铉《寿亲养老新书·饮食调治》说:“老人之食,大抵宜其温热熟软,忌其粘硬生冷。”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也指出,老年人“凡以饮食,无论四时,常令温暖,夏月伏阴在内,暖食尤宜。”古代医学早就总结出老年人的饮食特点。仲秋时节,天气刚从夏转秋,尚存炎热之威。由于老年人阳气不足,容易导致脾胃阳虚。虽然时至夏秋,但老年人身体阴气仍内伏。加上夏秋暑热,造成老年人食欲不佳,因此老年人在仲秋时节不但要巧吃,更要注意食补。可见,对老年人来说,仲秋食“麋粥”是最佳膳养,然而麋已不是现代那么容易  相似文献   

10.
粥与枣庄粥     
王新权 《四川烹饪》2000,(12):27-28
粥,全国各地的人均爱食用,枣庄人也不例外。中国古代有粥谱,现代有粥书,中央电视台还曾把粥作为饮食文化专题去拍摄,片中播放了南方某地800多种不同的粥,可谓洋洋大观,不胜枚举。但不知何故,在众多的品种之内,却唯独不见枣庄人做的、喝的粥。粥是何物﹖《辞海》把粥解释为“稀饭”;《现代汉语词典》称粥为:“用粮食或粮食加其它东西煮成的半流质状食物。”后者对粥的解释比《辞海》更加明确具体。《新华词典》对粥的论述,则综合了上述两种解释,称粥为:“用米、面煮成的比较稠的半流质食品。”权威性专业辞书《中国烹饪辞典》…  相似文献   

11.
药物和米谷同煮为粥,能起到协同作用,不但可以防病治病,又可用来摄生自养,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因此药粥疗法在民间久传不衰.《随息居饮食谱》说:“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饮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医药六书药性总义》称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神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所以,古人药粥的主要成分是粳米或糯米.  相似文献   

12.
“天人合一”的观点,即养生要和季节有机结合是我国医药学家的创造。又根据李时珍《本草纲目》,对粥疗认识:古方有用药物、粳、粟、粱米做粥,治病甚多。从而总结出独特的中国古代“月令粥疗”。我刊将全年连载,供读者选用。——编者  相似文献   

13.
粥品如人品     
常听人说,酒品如人品,棋品如人品,当然还有粥品如人品。套用一句话说:"水至清则无鱼,粥至清则无味,数杯清水数把米,半碗糊涂半碗仙,斯文慢火,羽扇经纶,煮沸着整个江湖。"古往今来,名人雅士对粥都是情有独钟。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对粥很有研究,曾编有《粥品》一书。曹雪芹在家境衰落以后,阅尽人世沧桑,也把祖父品粥的闲情带到《红楼梦》中。  相似文献   

14.
米仁就是薏苡仁。《本草纲目》中说,“日日食米仁,可治久风湿痹,补正气,利肠胃,消水肿,除胸中邪气,治筋脉拘挛”。  相似文献   

15.
郑爽 《四川烹饪》2003,(7):16-16
我国古代有不少名士视粥为养生之妙品,他们把粥称誉为:“资生育神丹”、“滋养胃气妙品”、“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食粥对人的身体健康大有益处。古往今来,粥都是国人普遍喜爱的一种食疗佳品,尤其是潮州人和闽南人最喜啜粥,每年365天,几乎天天离不开粥。根据古籍记载,远在二千多年前,古人已懂得用米煲成粥供给肠胃欠佳的老人食用。《礼记·月令》载曰:“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完杖,行麋粥,饮食。”可见中国人食粥的历史悠久。粥的品种丰富多彩。徐珂《清…  相似文献   

16.
肥胖症是指人体脂质代谢紊乱,或进食营养物质超过消耗量,使机体脂肪贮存增多,超过正常人标准体重20%以上。中医学屑“痰湿”范畴。常服下列药粥效果较好。 萝卜粥 大白萝卜1个,白米50克。先煮萝卜,熟后搅汁去渣,用萝卜汁汤煮米成粥。 减肥粥(一):何首乌20克,淫羊藿30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泽泻20克,生山楂30克,莱菔于30克,花生壳30克,防风15克,粳米100克。将上述诸药用砂锅水煎,弃渣取汁,再将粳米洗净与煎取的药汁同煮稀粥,粥热后即可服用,每日一次,饭前服,连服二个月以  相似文献   

17.
从日本的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年)起,日本的民间就流行喝七草粥的习俗。在正月初七那天,很多日本人把七草(即七种蔬菜)放在一起熬成汁,再加入大米煮成粥喝。日本有句谚语说,“喝七草粥可祛病防灾”。他们相信,如果在正月初七这一天喝了“七草粥”,就一年都不生病。其实,这是因为当时的日本经济相当落后,人民生活还没有达到温饱的水平,过年过节难免暴饮暴食,极容易造成肠胃胀满,这个时候喝“七草粥”,能消食、他积,这是符合医学道理的。同时,节日期间人们的活动比较少,运动也相对不足,容易造成体内机能失调,这就需要补…  相似文献   

18.
药粥史话     
用适当的中药和适量的米谷同煮为粥,叫作药粥。药与米谷配伍,同时煮粥,相顺相使,起到了药物与谷物的双重效用。药粥疗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部分,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说:“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早在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的  相似文献   

19.
古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常喝粥有养生延年之效。清代章穆的《饮食调疾辩》曾载:“粥能滋养,虚实百病固己。若因病所宜,用果、菜、鱼、肉及药物之可入食料者同煮食之,是饮食即药饵也,其功更奇更速。”南宋诗人陆放翁也以《食粥》为题,对粥的养生之功赋诗赞颂:“世人个  相似文献   

20.
据《荆楚记》记载:“冬至日作赤豆粥”。《岁时杂记》也载:“冬至日以赤小豆煮粥,合门食之,可免疫。”足见我国古代冬至食赤豆粥是传统习俗。冬至食赤豆粥,虽然最初是源于迷信传说(俗传疫鬼怕红色的赤豆)“故作赤豆粥以禳之。”向鬼神祈祷消除灾殃。但是古人在与许多时令疾病的反复斗争中,逐渐认识了、掌握了不少常用医疗方法。冬至食赤豆粥就是古人针对时令疾病进行食疗的良方之一。从药性上说,赤小豆性味甘、酸,归心与小肠经,有利水消肿功用。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赤小豆粥,利小便,消水肿脚气。”吴世铠《本草经疏》曰:“凡水肿,胀满,泄泻,皆湿气伤脾所致,小豆健脾燥湿,故主下水肿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