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食品工业科技》2006,(03):108-111
各种屠宰动物血是一种资源量很大的蛋白质,营养丰富,在食品开发方面,大规模利用动物血的报道不多,本文报道了一种利用动物血制作酱油的新工艺。利用动物血制作酱油的主要优点是质量高、成本低。采用本文报道的工艺制作的血酱油成功地消除了血的腥臭气,并且酱香浓郁,产品的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了优质酱油的水平,氨基氮含量达到1.1g/100mL,为屠宰动物血的大规模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利用酵母和乳酸菌进行后处理,对血酱油的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增香处理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利用70℃—75℃的低温地热水作为酱油发酵保温热源的供热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情况。该系统与目前国内外蒸汽加热相比,可节省煤炭、节约运行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延长发酵的使用寿命,减少污染。有关发酵池散热量计算、以及温度自动控制的设计,同样适合于蒸汽加热系统,因此可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酿醋的主要原料是淀粉质原料,如大米、玉米等,淀粉原料在进行液化糖化及酒精发酵后,即进行过滤,酒渣往往不再利用,一般的工厂只做饲料卖掉,价格很低,没有什么附加值。经检测我们发现,酒渣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其中还夹杂着废弃的酵母菌,经烘干后其蛋白质(干基)含量高达64%,是一种很好的蛋白质原料。调味品企业一般都生产酱油和食醋两大类品种,而制作酱油的主要原料是蛋白质原料如豆粕等,但近年来由于豆粕应用的领域不断拓宽,其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使企业酿造酱油的成本增加。在满足正常生产的条件下,各厂都在积极寻找节能降耗的好办法,而…  相似文献   

4.
周开孝  梁精华 《中国酿造》1990,(3):27-32,43
前言 我国酱油在人均消耗量、质量及生产技术上均落后于日本,目前年产酱油230万吨左右,原料全氮利用率63%,日本年产120万吨左右,原料全氮利用率83%。近年来,大豆(黄豆)等原料价格暴涨(我国大豆产量1986年才达到1936年1,153万吨水平),难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酱油供应市场。 日本酱油的酿造方式分为天然发酵、低盐稀发酵和新式发酵3种,新式发酵主要是将一  相似文献   

5.
6.
本文提出了酱油发酵中的两个基本规律,即物质变化规律和微生物菌相转换规律;较系统地论述了这两个规律在酱油发酵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7.
于超 《中国调味品》1995,(12):16-17,9
影响酱油发酵的因素于超(山东淄博市周村酿造厂255300)酱油生产由原料处理、制曲、制醋、发酵、淋油、后处理、成品等几个工序组成,其中的发酵工序是影响酱油质量和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了解发酵规律并运用实践中,是每个酿造工作者都必须熟知的。酱油发酵是利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生产酱油的方法有传统的天然晒露法和固态低盐发酵法两大类别。传统的晒露工艺生产的酱油,酯香、酱香并存,味鲜醇厚。但是整个生产过程中,很难避免野生菌的大量殖,这是传统工艺的最大弊端。另外,还存在季节性强,生产周期长,生产工序复杂,占地面积大等很多缺点。尤其是由于季节性的限制,更不适合于北方生产。而固态工艺生产的酱油,香气不足,风  相似文献   

9.
前言 采用主要成份为氧化铝(Al_2O_3)和氧化硅(SiO_2)的氧化铝纤维陶瓷作固定化细胞的载体,其成型为适合于生物反应器的圓筒形。酱油主发酵酵母Zygosacharomyces rouxii和后熟酵母Candida Versatilis吸附固定在氧化铝纤维陶瓷载体上。生物反应器设计为容积1.5升的圆筒形,其内部由氧化铝纤维壁隔离成内外两侧,以完成固态低盐前期发酵阶段浸淋出的半成熟酱油为发酵原液将分別吸附固定有Z.rouxi和C.Versatils的氧化铝纤维陶瓷安装在生  相似文献   

10.
11.
以大豆、文蛤和面粉为原料,与富含蛋白酶和淀粉酶的米曲霉共同制曲发酵,酿制天然动植物蛋白风味的复合调味酱。进行了原料配比试验及调香试验,得出最佳的配料比为大豆:文蛤=200:60,原酱35g,蒜蓉辣酱10g,香辛液2g。  相似文献   

12.
以天然紫苏为原料生产保健酱油的工艺过程,并对低盐固态紫苏酱油发酵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选出合理的条件即紫苏汁添加量为3%,在主发酵时添加,采用发酵温度45℃,生产的紫苏酱油质量最好。该产品不仅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瑞士乳杆菌发酵猪骨酶解液制备发酵型猪骨调味料。结果表明,发酵工艺条件为液体种子种龄9h、接种量9%、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18h,得到的发酵液苦味消失、氨基态氮含量增加、猪骨风味增强。此发酵液经调配得到发酵型猪骨调味料。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以罗非鱼加工废弃物与麸皮为主要原料,采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生产鱼鲜酱油.考察了原料配比、制曲时间对酱油质量与氨基酸生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麸皮∶鱼糜=1∶3,制曲时间48h,可获得较佳经济指标,蛋白质利用率与氨基酸生产率分别为80.5%与53.6%;而曲蛋白酶最高活力出现在48h,随制曲时间延长,蛋白酶活力会降低,但成品酱油中的鱼腥味会减少.  相似文献   

15.
以豆饼、麸皮、面粉为原料,米曲霉泸酿3.042为发酵菌种,采用固态低盐工艺,在酱油淋油时添加北冬虫夏草发酵菌丝体,酿制北冬虫夏草保健酱油,对其发酵条件、菌丝体的添加方法和添加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北冬虫夏草菌丝体的最佳添加量为20%,所得的酱油除具有传统酱油的营养和滋味醇和外,还富含北冬虫夏草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6.
发酵调味虾酱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大豆和虾皮为主要原料,经米曲霉制曲、发酵,生产发酵调味虾酱。结果表明,当大豆、虾与面粉的添加比例为6:3:1时,所研制的虾酱氨基酸含量为0.6g/100g,虾酱的酱色鲜艳,口感好,酱香味和虾鲜味浓郁,组织均匀。  相似文献   

17.
酱油的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酱油质量的实质及其形成的机理和条件,举例说明感官质量的重要性、强调理化质量的片面性。提出改善酱油质量应从原料和微生物2方面着手,即增加淀粉质原料的比例,采用多菌竟生,低温混合发酵的工艺。  相似文献   

18.
三穗血酱鸭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跃 《中国酿造》2014,(1):158-160
对生产工艺腌制、炒制、鸭血添加等关键工序进行研究,确定了优化后的工艺参数。确定复合发色剂(硝酸钠、亚硝酸钠)用量为0.010%,发色助剂异抗坏血酸钠用量0.04%,复合磷酸酸盐(焦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用量为0.4%,腌制时间为24h;炒制时间控制在2~3min;添加7%的鸭血,产品酱色明显,表面湿润。对总氮、非蛋白氮、水分活度、硬度、弹性、恢复性、咀嚼性等指标测定,产品品质佳、风味好、利用率高,适于工业化、市场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张昌伟 《中国酿造》2013,32(10):120-121
在酿造酱油生产过程中,最难控制的是酱油的风味。研究主要针对酱油生产各流程环节进行研究,确定了关键点;加强完善细化管理来提升制曲、原油质量。同时,采用新操作工艺如杂菌控制、风量控制制曲、食用酒精添加到发酵中、原油存储控制等措施,可提升酱油风味;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辣椒酱复合菌种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自然发酵辣椒酱的弊端,通过对复合菌种发酵生产辣椒酱的工艺条件进行探索,得出了最优发酵条件:菌种比例为2∶1∶1,食盐量为8%,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4d.得到的产品色、香、味俱佳,安全可口,为工业化大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