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白额地区2#煤储层空间发育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含气量分布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的基础上,对煤层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构造演化史直接控制着煤储层埋藏史及生烃史,是煤层气成藏主控因素;地下水水动力特征和围岩封闭特征决定了煤层气藏的保存条件,是煤层气成藏的关键;综合以上特征,可以得出2#煤煤层气藏为单斜-水动力封堵型煤层气藏。  相似文献   

2.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油气、煤田和煤层气勘探阶段积累的资料为基础,系统探讨了沁南煤层气藏的特征.通过对气藏静态特征(包括煤层空间几何形态、煤层气成分和含量、储层物性、吸附特征、储层压力及封闭条件)和动态过程(包括煤层气形成、运移和聚集)的分析,指出晚古生代的煤层在经历了印支期和燕山期两次煤化作用生成的煤层气,在喜马拉雅期遭受了严重的调整与改造后逐渐形成现今的沁南煤层气藏.直接控制该煤层气藏中煤层气富集程度的因素为顶底板与边界断层.目前的高产煤层气井基本上都位于地下水滞流区.  相似文献   

3.
煤层气成藏的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构造应力场是控制煤层气成藏极为重要的因素,深入探讨不同性质构造应力场对煤储层的改造及控制机理,将会为煤层气勘探前景评价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不同性质构造应力场的作用特征及其对构造发育、构造展布、构造组合及构造变形的控制作用;分析了不同性质构造及其组合、应力-应变环境对煤储层的改造作用,探讨了不同变形机制和不同结构构造煤在不同构造应力场中的发育及展布规律.研究表明,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在强变形带的中心及其附近,可以形成糜棱煤类构造煤,但糜棱煤分布较为局限;在较大范围内形成脆性变形系列的构造煤,是煤层气勘采的有利区带;拉张构造应力场中,大部分区域内有利于煤层裂隙的形成和渗透率的提高,但易造成煤层气的散失,含气量降低,应重视有利的储气构造的研究.剪切构造应力场中,以平移断层为界,煤层的赋存状态、煤体结构和煤储层物性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应对不同的构造单元分别研究其煤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4.
煤层气生成及含气量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EASY%Ro数值模拟法,对峰峰东部矿区2号煤煤层热演化史进行模拟及恢复,探讨了峰峰东部矿区2号煤煤层气的生成和演化特点,认为峰峰东部矿区受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的影响,经历二次生气阶段,早期以区域深成变质作用为主,煤中有机质在深成变质作用下发生一次生气;晚期受岩浆活动的影响,促使该区的煤层进一步变质及煤层气第二次生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含气性及含气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煤储层顶底板岩性、分布特征、地质构造、岩浆侵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引起本区煤层甲烷含量在平面及剖面上分布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油气成藏条件、成藏动力以及储层差异性等因素研究莫北地区油气成藏机理.莫北地区紧邻生油凹陷,油源条件优越,生储盖组合具有良好的时空配备;该地区断裂的封堵性较好,对油气的保存起到主控作用,应力集中部位储层得到改善,可形成规模较大的油气藏;该地区储层差异可造成不同断块之间油藏特征差异.研究其成藏模式发现,该地区烃源区为盆1井西凹陷,从西南方向注入,且为两期成藏,第一期为早白垩世,第二期为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6.
低煤阶煤层气在我国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作为一种非常规气藏,其在烃源条件、运移方式、储集条件、圈闭机制、流体存在状态等方面与常规天然气藏均存在较大差别.低煤阶煤层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其中煤岩演化程度、显微组分、温度、水分、构造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青东凹陷北部地区的油气成藏规律、勘探潜力及下步重点勘探方向,应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技术,利用区内录井、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等大量基础资料,对该区的油藏特征、分布规律及控藏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青东北部地区油藏类型多样,以构造类油藏为主。研究区具有近源成藏优势,油源供应充足,烃源岩控制油气纵向分布,断层附近的构造圈闭控制油气富集,储层物性条件控制油藏产能。  相似文献   

8.
焦作矿区山西组二1煤层含气量的控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焦作矿区煤层气含量的分布规律 ;探讨了断块构造、煤层埋深、上覆岩层厚度等对煤层气的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 :焦作矿区山西组二1煤煤层气含量较高 ,最高达 3 2 .7m3 /t(daf) ,平均为 1 6 .7m3 /t(daf) ;由于煤变质及其演化、煤层的有效埋藏深度、抬升剥蚀作用和地质构造等因素对煤储层特性产生显著的影响 ,使本区煤层气含量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从西部断块至东部断块煤层气含量由高到低变化 ,且各断块内由浅部向深部逐渐增高 .  相似文献   

9.
定量表征煤层气成藏效应对于有利区识别及开发方式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基于煤层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构建了表征煤层气成藏效应含气性、储层能量及流动能力三大关键要素定量模型.以服务于煤层气产能建设为目标,构建了耦合三大关键要素综合效应模型及四维煤层气成藏效应类型判别模式.按成藏耦合效应指数ξ50×103,5×103~50×103,ξ5×103将成藏效应划分为有利、中等、不利3个层次.在每一层次中,以煤层气富集指数100和200、煤层输导能力指数0.5和1.0以及煤层有效流体能量构成指数9和12为界,进一步划分出27种类型.以鄂尔多斯东部煤层为例,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共有Ⅰ类有利区3种类型,Ⅱ类中等有利区18种类型.其中,Ⅰ类区主要分布在地鄂5井—榆24井北;Ⅱ类区包括大宁-吉县、榆17井区及台7井—榆47井一带.  相似文献   

10.
煤层气藏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藏,与常规天然气藏在赋存方式、物性参数以及开发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煤层气藏三维地质模型能够精确描述煤层以及物性参数空间分布,推动煤层气藏的认识由定性向定量的转变,对煤层气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澳大利亚B区块煤层气藏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地质、地震、测井、煤岩取芯分析等资料,分析构造解释的煤层层面、测井精细解释结果以及物性参数精细表征结果;借助Petrel三维地质建模软件,以地震解释煤层顶面构造和断层结果为数据基础,以测井煤层划分结果为约束条件,建立B区块构造模型;在构造建模基础上,以测井资料划分的单井岩相数据为基准,建立煤层相模型;煤层气藏物性参数建模以相控建模理论为指导,以煤层气物性参数表征结果为数据基础,实现干燥无灰基含气量、渗透率、密度、灰分含量、饱和度等物性参数空间分布模拟。在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基础上,利用煤层气藏储量计算方法,计算B区块地质储量,确定B区块煤层气有利区优选物性参数及标准,划分煤层气藏有利区。煤层气藏三维地质模型为煤层气藏地质储量计算以及有利区筛选奠定坚实的地质基础,同时也为井型选择与井网布置等后续开发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文地质条件对白额勘探区煤层气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水动力场对煤层气富集具有明显影响。在研究区东部,煤储层埋藏浅,地下水的径流作用相对较强,煤层气被径流逸散。研究区西南部,煤储层埋藏深,地下水由本区东北浅部向西南深部顺层径流,对煤层中向上扩散的气体起到了封堵作用。矿区西南部为地下水低水位等势面区域,地下水严重滞留,有利于煤层气富集保存,是煤层气富集的有利区域。研究结构显示,地下水化学场特征同样影响煤层气富集。地下水滞留区域与高矿化度中心一致,同样与区域富气中心分布一致。这说明滞留或弱水力交替地下水是煤层气富集成藏的有利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2.
铁法盆地煤层气成藏模式及产能预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分析了铁法盆地构造形态、沉积环境和聚煤特征 ;研究了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和煤层气赋存规律 ,并提出了铁法盆地煤层气成藏模式 .结果表明 :在不对称向斜盆地中 ,沉积了巨厚的下白垩统煤系地层和煤层 ,煤系地层是一个含水层 ,其顶底部含全区分布的隔水层 ,上覆上白垩统含水层 ,有利于煤层气聚集 .侧向上 ,地下水由浅部补给 ,在深部形成滞流 ,在西部煤层分叉尖灭带和相变带附近 ,形成高势能储层 ,因此 ,盆地西部的大兴井田及大隆到大明井田将是煤层气富集高产区 .  相似文献   

13.
14.
白额勘探区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及其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煤岩系沉积环境是影响煤层气成藏的重要因素。研究区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纪的太原组,二叠纪的山西组。分析结果显示:太原组主要为障壁岛-泻湖-潮坪沉积和浅陆表海碳酸盐台地沉积,其顸板-煤层-底板沉积相组合以泻湖-潮坪-台地相组合为主。山西组主要为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顶板-煤层-底板沉积相组合以沼泽-沼泽-沼泽相组合和天然堤-沼泽-沼泽相组合为主。山西期的沉积相组合较太原期沉积相组合更有利于煤层气藏的富集和保存。  相似文献   

15.
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核心是揭示烃类流体从源岩到圈闭的地质过程和历史,研究油气藏的形成时期和演化历史,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为这项研究开辟了新方法和新思路。通过流体包裹体类型、均一温度、激光拉曼及荧光光谱特征的研究,结合精细时—温埋藏史恢复的盆地模拟技术,可有效确定油气成藏期和时间以及含油气系统和成藏的演化历史,从而建立烃类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成藏特征,并探讨了烃源岩、沉积、储层、构造等成藏主控因素,为寻找该区油气勘探有利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彭阳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类型为岩性圈闭和构造圈闭,岩性圈闭油藏主要受沉积因素控制,构造圈闭油藏主要受断层圈闭和构造因素控制;延安组烃源岩主要为炭质泥岩及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侏罗系成藏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侏罗系延9、延8及延7沉积期间发育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是重要的储集层,河流边滩微相砂体及河道心滩砂体是最有利的储集砂体;侏罗系延安组储层物性越好,含油性越好;侏罗系延安组构造复杂多样,断层和穹窿及小型鼻状隆起等微构造十分发育。综合分析认为,主砂体与有利构造叠合部位形成的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侏罗系石油勘探重点应在穹窿、鼻隆等构造高点部位与主河道叠合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研究环邵伯次凹地区油气分布规律,在划分邵伯次凹构造——沉积演化阶段的基础上,重点剖析有利油气储集砂体,结合烃源岩、盖层、运移等成藏条件及油气藏类型的分析,最终依据有效储集砂体发育特征及其构造位置,提出3种油气成藏模式:1)分流河道砂体型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以高邮凹陷北部斜坡带的联盟庄地区为代表,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条带状分流河道砂体为有利储层类型,发育构造-岩性油气藏;2)浊积砂体型凹陷带油气成藏模式,以高邮凹陷中部深凹带的邵伯外围地区为代表,主要发育浊积扇沉积,透镜状浊积砂体为有利储层类型,形成隐蔽性的岩性油气藏;3)分流河道砂体型断阶带油气成藏模式,以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的真武、黄珏地区为代表,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沉积,扇状分流河道砂体为有利储层类型,发育构造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研究结果表明:以成藏模式为指导,新落实联盟庄L11-1井地质储量27×104 t、邵伯外围S16-2,S16-3井地质储量60×104 t、黄珏H27-4井E2d2-21层日油8.3t/d,为有效地进行可持续勘探开发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8.
辽宁北部地区存在大量的煤炭资源,这些煤炭资源为煤层气的产生及储藏提供了良好的天然条件,辽北地区煤系地层中煤层的顶底板细粒岩性及封闭的构造也为煤层气的储藏提供了条件,煤田勘探及煤炭开采过程中获得的煤层气资料为煤层气的存在和可利用性提供了间接证据,煤层气开发利用的成功实例为煤层气的可开发利用性提供了直接证据,因此说辽北地区煤层气前景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19.
乌夏地区在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3个层系的10个层组发现了油气,依据成因和遮挡条件,将油气藏分为背斜型、断块型、不整合型、稠油封堵型、岩性尖灭型和断层-岩性型6种类型.多期的构造运动,在该区形成了多期断裂体系、多个不整合及多套连通砂体,构成了立体网状输导体系.其中,中、下三叠统砂体发育广泛,连通性最好;侏罗系底部不整合分层结构明显,是油气运聚的良好场所;印支期断层活动与烃源岩排烃相匹配,构成垂向运移通道,印支期后活动减弱,油气被阻挡在断裂下盘成藏.根据油气来源、运移通道与方向、成藏期次等,将乌夏地区划分为"一"字型成藏模式、"Y"字型成藏模式、"Z"字型成藏模式和"多"字型成藏模式4种.  相似文献   

20.
志留系砂岩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层系之一,也是孔雀河地区有望获得油气突破的重要勘探目的层.分析认为:该区是一个在加里东中期构造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构造斜坡,长期处于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指向区;寒武系-下奥陶统是孔雀河地区主力烃源岩,志留系存在有效的储盖组合,运聚系统良好;加里东期-海西早期为主要油气充注期,喜山期属于早期油藏晚期裂解.在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下一步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