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物事件     
<正>中国印刷工业协会表彰出口外贸先进企业2010年4月2日,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在上海广场长城假日酒店向"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东莞金杯印刷、北京华联印刷等印刷企业,大族冠华、意高发、北大方正、乐凯二胶等印刷设备器材制造商,合计54家企业颁发了2008-2009年度出口先进单位的证书,用以表彰他们在金融危机时逆势而上,开拓新兴市场、推动出口外贸持续发展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中国印刷》2010,(1):2-2
2009年11月25日,商务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与中宣部、财政部在北京共同举行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授牌仪式,共评选出211个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225个文化出口重点项目,13家印刷复制企业、3个印刷复制项目被列入其中。  相似文献   

3.
11月25日,商务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与中宣部、财政部在北京共同举行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授牌仪式,共评选出211个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225个文化出口重点项目,13家印刷复制企业、3个印刷复制项目被列入其中。  相似文献   

4.
高新 《印刷杂志》2009,(3):86-86
在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的积极推动下,上海市31家印刷及机材企业列入2008年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名录,其中包括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上海印钞有限公司、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印刷企业,上海电气集团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上海高斯印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光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等10家印刷机械企业,  相似文献   

5.
郁斌 《印刷杂志》2010,(8):24-26
近些年,上海市闵行区印刷业发展势头强劲,逐步形成了区域特色印刷新高地,产生了一批发展快、效益好的特色印刷企业。这些企业在传统中创新,发展特色印刷,为传统印刷注入活力,使特色形成品牌,企业自身的实力和形象也得到不断提升,如本刊曾经报道过的伊诺尔、平山印务、航空印刷、柯创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用事实证明,尽管印刷行业进入了微利时代,但特色印刷仍有较好的发展空间。用特色促进增长,用品牌开拓市场,不仅提升了印刷企业的竞争力,还为企业长远发展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为此,本刊将于近期陆续刊登闵行区其他特色印刷企业的系列文章,希望他们的成功经验对广大印刷企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今日印刷》2006,(10):85
为促进中国印刷设备及器材的出口.扩大中国印刷行业与国际印刷行业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将组织国内企业参加2008年5月29日~6月11日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展览中心举办的“2008杜塞尔多夫国际印刷展览会(DRUPA2008)”,同时组织国内企业参观该展览会。  相似文献   

7.
张能恕 《印刷杂志》2006,(11):80-81
以前,我们的印刷设备出口工作基本上是等着客户上门,这样规模上不去,出口成本也下不来。为了形成规模出口,我们应该主动了解国际市场。在国内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2004年元月,我们首赴土耳其,在当地合作伙伴的帮助下,对该国的印刷及印刷设备市场进行了调研。我们访问了将近20家有代表性的书刊和报纸的印刷厂,并且参观了书店、报摊等。其后又多次访问土耳其。现将访问心得整理出来,与国内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印刷企业产能过剩、竞争日益激烈、"微利时代"到来的今天,印刷企业如何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承接海外订单的问题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对许多印刷企业的决策者和经营者来说,承接出口订单也已经不是一个概念问题,而是如何操作与实践的问题了。印刷品要走向海外,要特别注重质量、价格、交货期和环保,而印刷质量、印刷成本、印刷生产效率都  相似文献   

9.
正数字印刷以其短版、快速、可变等诸多优势在行业中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经过10多年的发展,数字印刷早已走出街边快印店,成为众多传统印刷企业转型探索的重要方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书刊和商业印刷领域,大部分上规模的印刷企业都引进了数字印刷设备,他们有的将其用于打样以替代打印机,有的将其用于补版和短单,更有一些企业已经将数字印刷业务独立运作,进军影像、个性化印品等属于快印店的"势力范围"。在报业印刷领域,也有不少印刷企业在改制的背景下,引入数字印刷设备,他们有的上马大幅面喷绘设备进军广告领域,更多的则引进了高速喷  相似文献   

10.
《纸和造纸》2012,(9):84
本刊讯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地影响着印刷人对传统书刊印刷的看法。处在激烈竞争的书刊印刷市场中的企业,如何赢得市场制高点,走出一条独特、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书刊印企老总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在多媒体时代,出版印刷产业链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以"内容为王"的出版社话语权正在削弱,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按需印刷、网络出版的市场需求正在把这个产业链变短,"内容与技术并重"将成为多媒体时代出版印刷产业链的特征,印刷业不再只是用纸张承载信息的行业,当印刷企业的业务延伸至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多媒体时,印刷企业就能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印刷及包装是巴基斯坦仅次于纺织的第二大产业。在巴基斯坦有近15000家小型、中型和大型的印刷企业。每年有大量的投资,以满足包装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巴基斯坦的印刷企业正在投资世界知名印刷设备的新机器和二手机,大多是欧洲、日本、中国和美国的品牌。我们的印刷质量可媲美世界任何国家的印刷业。我们向很多国家出口各种印刷品,像贺卡、包装纸、杂志及包装材料等。  相似文献   

12.
正印刷行业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对印刷产品精益求精、他们乐于在行走中发现美的事物、他们钟爱着摄影……"新星太阳杯"第二届全国印刷行业摄影大赛就是专为这样一群"爱美"的印刷人士准备的。前不久,记者有幸走访了该大赛的冠名企业——上海新星印刷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新星"),并对其董事长徐毛清进行了专访。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徐董一起,走近这家大力支持"美"的企业吧。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凝聚力上海新星是专业生产印刷橡皮布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遍及全国各地,并已出口海外。面对如此成绩,  相似文献   

13.
陈浩杰 《中国印刷》2011,(10):68-70
在传统印刷企业中引入数字印刷,实现数字印刷和传统印刷的优势互补,将是传统印刷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有力途径,具有较好的尝试、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欧美,人们强调印刷的四要素是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技师(Mechanic),又把它称为4M要素,这也就是说完成正常印刷过程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其实,这种观念对于中国印刷企业而言也同样成立,只不过业界同仁很少以这种模式去思考问题.在国内的印刷企业,特别是民营印刷企业往往在印刷设备和材料的投入方面一掷千金,但在印刷人才的培养上面却说得多,做得少.  相似文献   

15.
<正>9月18日和20日,以"数字时代,惠普助你赢得未来"为主题的惠普数字印刷全国巡展分别在郑州、南京成功举行。在目前国内外市场低迷的背景下,印刷企业正面临内需不足,出口下降,竞争激烈等众多困境。惠普作为在数字印刷市场具有领先地位的全球知名企业,力图通过此次巡展帮助印刷企业走出困惑,挖掘新商机,采用数字印刷  相似文献   

16.
2013年5月16日,首批中国印刷行业信用A级以上企业授牌大会在北京大红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上海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等64家书刊、包装、票据印刷企业和印刷设备及耗材企业获评首批中国印刷行业A级以上信用企业。网印行业有四家企业名列其中,他们分别是深圳市美丽华油墨涂料有限公司、中山市中益油墨涂料  相似文献   

17.
孟丹 《网印工业》2012,(7):51-53
在经历了几年的低谷之后,世界各地的印刷需求终于在2011年有所增长,并促进了印刷企业对技术的投资.大幅面印刷市场将为标牌企业带来多达62亿平方米的印刷订单,而数字印刷的强劲增长也将为印刷服务供应商带来更多新的商机.数字技术在大幅面印刷市场上的渗透反映出了高端数字印刷机所取得的进步以及市场对短版、个性化印刷需求的增长.一些既能控制印刷数量和质量,又能满足市场和应用需求的解决方案的出现,例如定制QR码和可变数据印刷等为传统印刷企业打开新市场的大门.此外,每个印刷活件的起印数量也从15000份下降到了1500份,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数字技术使用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印刷企业需要承接国际订单,走向海外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开拓国际印刷市场,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广阔的赢利空间,也可以促进印刷企业不断提高印刷技术水平和质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积极承接海外印刷订单是必然趋势。本文结合目前印刷品出口状况和本人在印刷企业的实践,对印刷企业如何承接海外订单和如何操作好海外订单、企业在承接海外订单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政府和行业协会在为鼓励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哪螳支持和服务等相关问题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信息时代,传播媒体和方式的增多,使印刷这一古老而又富有朝气的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印刷企业明天做什么? 一、印刷的媒体明天是否存在 众所周知、印刷企业是以“印刷”手段复制原稿为主要目的加工  相似文献   

20.
张永东 《印刷技术》2011,(14):28-30
目前,印刷行业面临着来自需方市场、同业竞争、营业额指标及后危机时代等多重压力,使得众多印刷企业在订单开发方面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此,大多印刷企业没有系统地关注和重视订单的选择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