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欣 《云南建材》2014,(11):165-167
大型的竞技体育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的发展为体育建筑的交通、环境和功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全民体育的背景下,竞技体育建筑怎么实现可持续利用与发展,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从竞技体育建筑策划特点、竞技体育建筑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竞技体育建筑采取的策划方法等方面,对全民体育背景下的竞技体育建筑策划进行分析,研究了我国竞技体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绿色、低碳对体育建筑提出新的设计要求,而存在已久的奢华扭曲的设计决策之风依然如故。总结归纳和重申体育建筑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究体育建筑可持续营建策略,提供体育建筑轻量化、低碳化、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灵活适应性视角,以期守住体育建筑基本科学问题的底线。  相似文献   

3.
钱锋  王伟东 《新建筑》2009,(1):72-74
结构设计是体育建筑形象创新的主要动因。通过回顾现代体育建筑的发展历史,总结了现代体育建筑结构设计发展和形象创新的相互作用规律。从体育建筑已有结构技术体现层次、体育建筑已有结构形式组合和剪裁层次、体育建筑结构的创新层次等三个层次,提出了结构设计推动体育建筑形象创新的具体手法,包括:结构形式的灵活选用和真实表达、结构构件的细部表现手法、结构形式的组合或剪裁、结构仿生与仿形、计算机辅助设计创新、表现文化传统、结构体系创新等。  相似文献   

4.
运用生态学、人文学、体育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体育建筑特点,提出体育生态人文学的概念、原理与应用。探讨创建体育生态人文学的理论依据,最终实现体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分析体育建筑的生态化的可行性。结合三林体育中心工程的建筑设计实践,探讨体育建筑生态技术、人文理念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生态学、人文学、体育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体育建筑特点,提出体育生态人文学的概念、原理与应用。探讨创建体育生态人文学的理论依据,最终实现体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分析体育建筑的生态化的可行性。结合三林体育中心工程的建筑设计实践,探讨体育建筑生态技术、人文理念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15,(8)
文章运用色彩视觉感知理论与方法,研究体育建筑色彩环境的体验特点,将体育建筑分为竞技体育建筑与休闲体育建筑两大类,进行体育建筑色彩环境的体验感知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体育建筑色彩环境的建构原则与策略,为塑造出色的、具有城市意识和环境个性的体育建筑色彩环境探寻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7.
杨嘉丽  龙志飞  王锐 《山西建筑》2010,36(14):31-32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和使用为出发点,提出了现代体育建筑功能性、时效性等诸多独特的建筑个性,归纳了体育建筑的功能演化过程,体育建筑的文化、生态、科技内涵,阐述了体育建筑的特性、功能、内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常晶 《低温建筑技术》2012,34(8):147-148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掀起新一轮的体育建筑建设热潮。体育建筑因其室内空间大、对温度、光线等要求高而成为高能耗的建筑。体育建筑的节能潜力是巨大的,因此本文从多角度对体育建筑节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曼静 《中外建筑》2008,(7):124-127
体育建筑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良好的城市形象则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文章从体育建筑的价值与意义、设计与创新方面入手,论述了体育建筑是城市形象亮点的主题,为体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陈松  程剑 《华中建筑》2020,38(9):32-34
随着中国承接国际型大型赛事日益增多,全民健身的社会需求日益凸显,体育建筑建设遍布城市和大型郊县。然而,随着赛事的结束,体育建筑的可持续性——赛后利用成为设计中臻待解决的问题。该文试图将环境行为学的理论引入建筑设计当中,分析体育建筑的使用者与体育建筑小环境及社区之间的关联性,从中寻求能够改善甚至提高体育建筑可持续性的设计思路。作为事件性建筑、地标性建筑,有效地解决资源配置与建筑使用效率之间的矛盾是提高体育建筑使用效率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沧州体育馆     
岳兵  胡斌  李兵 《新建筑》2011,(1):134-137
北京奥运会等大型赛事带动了大城市体育设施建设热潮,这股建设浪潮必将由大城市转向中小城市,由发达地区转向不发达地区。分析了中小城市体育设施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的特点,并介绍了沧州体育馆的设计、建造和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侯叶  杜庆 《华中建筑》2014,(9):7-12
体育建筑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几次世界级体育赛事的带动下,全国兴起了体育建筑建设的浪潮。现如今,单纯从建设量的指标来说,一线城市的体育建筑建设基本已经达到满足,建设行为从一线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转移。该文分析了在建设中的一些不适应城市良性发展的现状,并提出针对城市发展的体育建筑适应性设计策略,以期构建体育建筑与城市的更良好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体育公园是在生态型体育产业的大背景下,基于现代城市公园的本底满足体育产业需求的发展模式。体育产业所涵盖的功能不断发展更迭,所对应的体育公园空间场所也在同步发生着变化。第一代体育中心承载着单纯的竞技体育功能,第二代风景化体育公园重在体育与公园的多重功能叠合,第三代触媒型体育公园重点强调区域的媒介作用。3代体育公园在投资规模、建设目标、后期运营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体育发展的潮流,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为研究对象,从功能场所发展的角度对体育公园的概念和发展脉络进行研究,探求其发展动因和模式变化,以期对未来体育公园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奥运场馆建设实例,介绍了场馆建设应严格执行的节能标准,从围护结构、太阳能、地源热泵、自然采光通风、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阐述了建筑节能技术在奥运场馆中的应用,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姚亚雄 《城市建筑》2011,(11):26-27
从我国体育建筑发展的走向来看,体育设施的建设目标将从单纯以竞技体育为中心转变向兼顾专业比赛训练和全民健身运动。以全民健身为主要闷的、兼顾比赛和训练的各类体育设施将成为建设重点。本文从全民健身的角度出发,审视我国体育设施建设的过去和现任.进而明确体育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张艳伟  张丹丹 《山西建筑》2012,38(27):270-271
以体育建筑为出发点,提出了其实施代建制的必要性并阐述了其特性,介绍了代建制在奥运场馆建设中的实践,分析探讨了代建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在公共体育建筑项目中的完善措施,以期促进我国体育基础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体育设施建设投资多元化趋势的显现,体育场馆运营已经成为投资者和场馆业主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体育场馆的良性运营是体育设施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对目前中国体育场馆现状的分析,探讨了2008年奥运会后中国体育场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体育建筑自身特点,提出其与场地环境之间应在同化与异化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并分别从消融化约的场地适应和整合优化的场景建构探讨体育建筑生态化的地缘策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大型体育场馆在国际设计竞赛的方案作品,从体育中心的城市效应、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建筑群体关系的统一、单体创作注重人文生态等方面,着重探讨参赛作品建筑创作与环境呼应的设计理念与处理手法.探索体育场馆创作的新趋势,联系实际寻找境外建筑师关注层面,弥补国内设计领域之不足.  相似文献   

20.
结合大学体育课训练场馆的研究现状,对大学体育课训练场馆的主体空间功能进行了分析,从扩大空间、观众席设计及灯光设计三方面提出了改良大学体育课训练场馆的设计对策,以推动大学训练场馆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