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现代艺术对现代主义建筑形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林 《山西建筑》2012,38(12):15-16
以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和形式为导线,分别了20世纪现代艺术对现代建筑形式的影响,总结出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形式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以使建筑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3.
文章阐述了建筑美和建筑艺术的本质和特征,强调建筑美不是艺术美,而是物质产品美;建筑艺术不是纯艺术,而是实用艺术,并就建筑美与艺术美的异同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4.
张利 《世界建筑》2001,(11):71-77
本文从三个方面类比早期计算机技术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与今天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形式创作中的应用,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新技术先后的视觉艺术领域和建筑艺术领域造成影响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研究中国建筑艺术性的重要意义,从影响建筑艺术的形式方面探讨了建筑的艺术属性,指出建筑形式是负载着建筑之艺术属性的重要表征元素。  相似文献   

6.
“地区主义建筑”个探讨现在与过去.现代与传统为形式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概念.区主义这一概念的发展进程。地是一.人从地区建筑与乡土建筑的区别.中国云南地区建筑的描述等几个向度上。浅论了地区建筑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8.
郝春辉 《住宅产业》2010,(10):57-58
建筑设计只有与新的结构技术相结合,并创造性的运用现行结构形式,才能设计出具有艺术个性的建筑造型。  相似文献   

9.
建筑艺术与艺术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听到“建筑呼唤艺术”的说法。告诉我这一说法的人士长期在北京居住、工作,他说不止他一个人持那样的诉求。显然,这与他们对北京城市迅猛增加的新建筑不甚满意有关。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新的城市建筑就越来越注意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和谐。北京也不例外。那么,为什么像这位人士以及他的朋友们仍会有这样的呼唤?值得认真地分析一下。认为城市新建筑“缺艺术钙质”,一个原因是这些人士没有仔细考察所有的城市新建筑,他们有点“远远地大略一望”就发出感慨的劲头。以北京为例,近些年其实已出现了一些不仅功能性很好,艺术上也相当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特定的设计作品实例包括作者本人的实践经验来探讨现代绘画艺术究竟如何影响到建筑师的创作,绘画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建筑“表皮”的设计,从而满足人们对建筑作品的视觉需求。  相似文献   

11.
刘毅 《现代装饰》2007,(2):18-19
建筑的历史在某个层面上可看成是形体与空间的发展史。早期设计师运用建筑的手法塑造空间,来诠释从自然界观察所得线条与形体。然而可想像的空间虽然无限自由,但落实为建筑时,却受到设计表现法、建筑材料、结构及施工技术的限制。很多建筑师企图打破这种形体与空间的天然限制,特别是到了现代主义之后,如安东尼·高迪以工艺及雕刻的手法配合大量的图面,充分表现建筑上独特的空间幻觉,以及鲁道夫·斯特林位于瑞士的哥德学院(Geotheanum)。这一时期,建筑师们想要做更多的变化,不满足于只是画图,开始做模型,开始出现不规则线条的建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孙成仁 《规划师》2006,22(10):23-23
现代主义建筑试图驯服和凌驾于城市肌体之上的经济政治力量,并确立建筑的秩序.在建筑世界中,城市是最大的建筑物,这意味着城市的形体-空间现实将缩小为建筑学意义上的建筑物.  相似文献   

13.
浅论建筑艺术与美学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立 《安徽建筑》2006,13(5):23-25
文章从建筑与艺术、文化的联系说明成功的建筑从古至今都是建立在对文化、艺术、美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基础之上,是与文化、艺术密不可分的,以此阐明对建筑的创造必须是从根本上研究造型艺术和美学理论,拥有扎实的文化功底,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特色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建筑。  相似文献   

14.
一、建筑创作中的艺术理论 1.艺术在建筑创作中的地位。 决定建筑的本质不是它的使用性,而是艺术。但现存的流行观点对艺术抱有偏见和误解:自康德提出艺术非功利的命题以来,艺术总是同“非功利”联系在一起;表现论者甚至走向极端,以此作为艺术与伪艺术的划分标准之一。这种误解在建筑领域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新艺术运动被普遍看做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与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其对新时代和现代主义具体提供了哪些影晌并没有统一的答案。本论文通过重新看待新艺术运动在建立国际语境,探讨整体艺术=摒弃历史主义、初探抽象表现语言等几个方面的贡献、将新艺术运动实践对于现代主义建筑中装饰的去除这一重要历史进程的明确的以及隐含的推动力加以呈现。本文在这个观察和分析的过程中试图展现艺术与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历史可能存在着两种批判继承的途径:一是继承并发展经前人总结和明确的思想成果;二是抛开思想的结论性描述,通过对历史中客观发生过的实践进行观察以获取启发自己的营养。  相似文献   

16.
游绍勇 《新建筑》2003,(6):74-77
以混凝土材料建造的历史为线索,分析混凝土建造的工程逻辑,研究混凝土美学形式的可能性,以期更多地从建造的角度来审视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贝聿铭,祖籍苏州,1917年生于中国广州,后随父移居香港,再回上海接受中等教育,至今仍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广州话、上海话和苏州话;1935年赴美留学,他根据自己的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系。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1940年以优秀的成绩毕业,获学士学位;1946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55年他集合了一批从整体规划到室内设计的专家组建贝氏建筑师事务所,在纽约开业。  相似文献   

18.
李晋  刘德明 《华中建筑》2000,18(4):58-61
该文通过大空间建筑发展的回顾,入其中技术性与艺术性以及两者与其内在制约因素之间的关系等规律性问题做了初步的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就其创作规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更深刻地把握具体创作。  相似文献   

19.
宋建华 《中州建筑》1995,(4):16-19,25
本文认为与建筑艺术有近亲渊源关系的壁画,雕塑、喷泉水景,灯饰、周边绿化,环境景观一旦真正与建筑、建筑环境有机结合后就应当成为一种新的艺术体系--建筑边缘艺术。文中主张建立独立的建筑边缘艺术。专业、这样做有利于建筑艺术的发展,也有利于拓宽建筑美学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哈尔滨近代国际移民来源及哈尔滨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移民地的原因,运用建筑学中的举例分析、综合比较、总结概括等方法,论述了国际移民文化对哈尔滨近代城市建筑风格形成的作用,为繁荣哈尔滨建筑文化和哈尔滨城市风貌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