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场试验和理论研究表明,裂缝的各向异性会对地震波传播特征产生影响,因此可以利用现有的窄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分方位角处理、解释来预测裂缝性储层。文中结合窄方位角地震数据的分方位角处理、解释与地震属性分析等技术对M区的裂缝发育区域进行预测,关键技术如下:①通过采取限炮检距的措施,使分方位角处理数据在不同方位角的分布较均匀; ②在进行数据规则化时, 采用五维插值技术或OVT域处理技术,而不采用面元均化技术或其他缺失方位角和炮检距信息的数据规则化处理技术, 有利于进行方位各向异性分析和裂缝预测; ③采用全方位角数据解释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作为最终的分方位角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而有别于常规方法; ④通过叠前振幅随方位角变化定量识别和表征裂缝的走向、密度及分布范围, 通过属性分析定性识别和表征裂缝的走向、密度及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叠后地震属性反映的裂缝发育方向与区域地质和钻井资料揭示的裂缝发育方向一致, 以北东东向、北西西向为主要优势方向; 叠前地震属性可定量检测裂缝发育程度; 预测结果与非零井源距VSP测井解释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在复杂地区采用宽方位还是窄方位观测问题”,成为近十年中三维地震方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考虑到该问题的复杂性,本文结合中国东部滩海地区的地质特点,选择了一个水退模式扇形薄砂体构建地质模型,设计了16线4炮全方位和6线4炮窄方位两个观测系统,对扇体进行了地震物理模拟分析。通过对三维偏移数据体时间切片的宏观全局分析和偏移剖面的微观局部分析,得出如下认识:在上覆地层相对平缓、速度横向变化不大的地质背景下,通过采用CMP叠加偏移处理,宽方位和窄方位三维采集都能对地下目标实现基本正确的地震成像,且两者的成像分辨率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震物理模拟的采集脚印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集脚印是描述三维地震勘探中的一种地震噪声的新概念,采集脚印的形成机理为:①地面炮点和检波点几何图形离散化分布可造成地下水平层照明强度分布不均匀,并导致CMP面元水平叠加、偏移振幅和相位不均匀;②三维观测模板规律性的纵、横向滚动可造成地下CMP面元属性的周期性变化,从而导致CMP面元水平叠加振幅和相位也呈现周期性变化。文中借助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在三维偏移数据体的时间切片上,观察到了各种特征的采集脚印图像,验证了采集脚印对中、深层地质目标地震成像的影响,并得出以下初步认识:①在微震扰动背景下,采集脚印的振幅水平与背景振幅属于同一数量级,因而可以观测到与理论分析相吻合的各种特征的采集脚印图像;②采集脚印噪声水平对强反射信号影响不大,但它足以影响中、弱反射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从而影响中、深层地质目标的地震成像质量;③在地震物理模拟中,由于地质模型是已知的,所有与地质目标相关的信息都可以正确演示出来,而采集脚印是一种周期性的规则噪声,也可以进行预测、识别,因此地震物理模拟技术是研究采集脚印问题的优势技术。 相似文献
4.
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方位角的增大,宽方位地震资料的速度随方位角的变化、与倾角和方位相关的旅行时差、与方位相关的各向异性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当所采集的宽方位资料不是全方位时,如何根据资料的实际情况形成有利于后续处理和解释的分方位道集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包括运用分方位道集技术形成合理的方位道集;运用分方位速度分析技术精确求取叠加速度;运用与倾角方位角相关的旅行时校正技术进行倾角、方位角的旅行时校正;运用分方位各向异性偏移技术消除不同方位的各向异性影响等。对实际资料的处理效果表明,本文所述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宽/窄方位角勘探实例分析与评价(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前人的研究表明.现有的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偏移成像理论,均难以有效地消除各向异性断裂带的影响,如在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中经常会遇到断裂带成像模糊(阴影带)问题。为此本文针对在中国西部吐鲁番盆地山前断裂带采集的全方位角三维地震勘探数据,以断裂带及其相关的裂缝性储层为勘探目标开展了宽/窄方位角观测效果评价研究。研究中对数据采用相对保持振幅的常规时间域处理。通过分析不同方位角观测的叠加剖面、相同CDP分析点道集、相干数据体等地震属性信息之间的差异后认为:在地层相对比较平坦、速度场相对简单和具有一定信噪比的条件下,对于断裂较为发育的地区而言,采用宽方位角(纵横比大于0.5)勘探比窄方位角可获得更好的多方向小断层的成像效果,同时可以获得较清晰的断裂带及其储层的空间范围。 相似文献
6.
7.
宽方位地震技术与隐蔽油气藏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方位地震技术即是横向接收单元尺寸与纵向接收单元尺寸之比大于0.5时的三维地震采集、处理技术。由于宽方位地震技术的方位角分布全、炮检距从小到大分布均匀,因此,宽方位地震资料中蕴含着更为丰富的信息,有助于识别微幅构造、小断层和高角度裂缝。介绍了济阳坳陷罗42地区、商741地区和准噶尔盆地中部Ⅰ区块庄1井区宽方位地震采集处理技术,并对比分析了利用宽方位地震资料预测泥页岩裂缝油气藏和火成岩裂缝系统发育带以及在庄1井区描述砂体的效果。分析认为,宽方位地震技术在研究具有各向异性特点、非均质性强的地质目标体时效果明显,但对于地质目标体为砂岩体和各向异性特点不突出的储层预测,宽方位地震资料在对砂岩体的识别能力和对物性参数的反演精度等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宽方位地震技术即是横向接收单元尺寸与纵向接收单元尺寸之比大于05时的三维地震采集、处理技术。由于宽方位地震技术的方位角分 布全、炮检距从小到大分布均匀,因此,宽方位地震资料中蕴含着更为丰富的信息,有助于识别微幅构造、小断层和高角度裂缝。介绍了济阳 坳陷罗42地区、商741地区和准噶尔盆地中部Ⅰ区块庄1井区宽方位地震采集处理技术,并对比分析了利用宽方位地震资料预测泥页岩裂缝油气 藏和火成岩裂缝系统发育带以及在庄1井区描述砂体的效果。分析认为,宽方位地震技术在研究具有各向异性特点、非均质性强的地质目标体时 效果明显,但对于地质目标体为砂岩体和各向异性特点不突出的储层预测,宽方位地震资料在对砂岩体的识别能力和对物性参数的反演精度等 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面元大小对地震成像分辨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面元大小与地震成像分辨率的关系研究,是三维高分辨率资料采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减小面元不仅提高横向空间分辨率,还能提高纵向时间分辨率,是在课题研究和实际试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个争论问题。本文结合东部地区的地质特点,设计了两个抽象化的地质模型,利用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技术,研究CMP面元大小对地震成像分辨率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对于平缓地层,面元大小不影响地震成像的纵向分辨率;对于倾斜地层,应做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减小面元可以有限地提高横向分辨率;在不同前提条件下,应优化选择不同大小的面元。 相似文献
10.
依据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对称性、连续性、均匀性和充分性,定性分析观测系统各参数对叠前成像效果的影响,以此优选观测系统相关参数,设计观测系统。但目前这类方法尚未达到量化分析程度。本文使用双聚焦计算方法,基于克希霍夫积分偏移计算原理,以观测系统双聚焦主瓣与最大旁瓣的比值作为成像效果量化分析指标,并通过地质模型和实例资料的应用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及其参数的优选与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量化分析法。 相似文献
11.
罗福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45(2):319
石油地震勘探仪器是实施地震数据采集的核心装备,通常为了匹配输入地震信号的振幅和频率,需在地震仪器中设置一系列的工作因素。在这些工作因素当中,就对地震信号的作用而言,前放增益、采样间隔应该是最为关键的采集因素。本文从地震仪器采集因素的物理意义、主要作用及其对地震信号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入手,系统地讨论了地震仪器采集因素与地震仪器工作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及采集因素的一般选择原则和方法,以便为更有效地发挥地震仪器的应有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宽线地震是一种介于二维与三维之间的方法。本文从理论和数值实验两方面对宽线地震方法进行研究:先给出单频和宽带信号下宽线采集系统对来自地下不同方向地震信号的响应函数,计算得到不同采集参数对响应函数的影响;为模拟宽线地震数据采集及处理过程,针对三维速度模型运用全波方法产生窄方位三维数据,经宽线方法叠加后做二维逆时偏移成像;在模型中设置水平反射面、倾斜反射面及浅部小尺度非均匀层,模拟对侧向反射信号和近地表散射干扰的压制作用;充分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的高度灵活性,在很大范围内改变速度结构和宽线采集参数,得到不同采集组合对噪声压制及成像质量的影响;重点剖析了线距、线数、孔径、信号频率等参数增强有效信号、压制侧向干扰及浅部散射噪声的机理。理论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20~200m孔径、3~5线的宽线接收系统最有利于压制侧向干扰,这为更高效地利用宽线地震方法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方位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沿不同方位的传播速度存在差异,会引起宽方位地震资料CDP道集内的道间时差,处理技术无法消除这一时差,必须寻找有效而适用的解决办法,以提高地震成像精度和分辨率。为了满足长垣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精细地质研究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基于长垣油田高密度三维三分量(3D3C)地震实验区数据,分析了引起方位各向异性的地质原因,研究了地震资料中方位各向异性的表现特征。通过实际地震资料分析可知,该区快波速度方位约在NE67°,与现代主应力场方向及沉积物源方向一致,在CDP道集内方位各向异性时差约为10 ms,且各向异性强度和方向随深度而变化。进一步研究并试验了模型道相关法时差校正技术,以层剥离方式消除不同沉积时期的方位各向异性时差。通过最终成像效果对比可见,方位各向异性时差校正可提高地震数据成像品质,有利于小断层识别与薄砂体描述。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散射成像数值模拟的地震采集参数论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基于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论证地震采集参数技术,是保证地震采集设计科学化、实用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地震数据采集参数论证软件都是基于反射波的射线理论,但在构造复杂、地层倾角较陡或岩性横向突变时,在地表往往接收不到反射波,但可以接收到不均匀体产生的散射波,因此可以考虑基于散射波的地震成像。对基于地震散射波成像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勘探目标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的正、反演,进行了地震采集参数的论证和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并对优化设计的观测系统和老观测系统的三维偏移剖面进行了对比。应用实例说明,通过论证的优化观测系统,能大大改善剖面的品质,对地下复杂地质体精确成像。 相似文献
15.
16.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泌阳凹陷新庄地区地下地质构造复杂,目的层埋藏较浅,断裂发育,圈闭破碎,以往的地震资料难以满足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需要,为此,开展了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方法研究.首先基于正演模型对观测系统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然后根据论证结果和勘探目的层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小道距、小炮点距、小接收线距和小激发线距的观测系统,该观测系统的特点是物理点密度较大、覆盖次数高、炮检距分布均匀.在泌阳凹陷新庄地区,采用高密度采样、连续采样和对称采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获得了品质良好的地震剖面,与老资料相比,新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明显提高,主频由30 Hz提高到45 Hz,频带宽度拓宽了15 Hz,层间信息丰富. 相似文献
17.
新一代遥测数字地震仪对提高采集质量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地震勘探领域的重要工具,地震勘探仪器对于地震勘探采集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一代遥测地震仪能有效提高采集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损耗。本文主要从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保真度三方面论述了当代遥测地震仪对提高地震勘探野外采集质量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研究8L4S176T正交束线观测系统及其在复杂滩浅海区域施工时对接收设备、震源激发、二次定位和采集方法的要求,论证了该观测系统对于实现以提高中深层复杂构造成像精度和分辨率、衰减采集脚印为目的的地震采集在复杂海底应用的可行性。正交观测系统横向一次只滚动一个排列,有效避免了采集脚印的产生;根据不同水深采用不同的激发和接收方式,提高了轻型海底电缆地震资料的品质;声学定位、沿检波线激发等措施保障了采集效率。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观测系统及其采集方法有效提高了地震资料信噪比,获得了更加丰富的波场信息,改善了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分析研究8L4S176T正交束线观测系统及其在复杂滩浅海区域施工时对接收设备、震源激发、二次定位和采集方法的要求,论证了该观测系统对于实现以提高中深层复杂构造成像精度和分辨率、衰减采集脚印为目的的地震采集在复杂海底应用的可行性。正交观测系统横向一次只滚动一个排列,有效避免了采集脚印的产生;根据不同水深采用不同的激发和接收方式,提高了轻型海底电缆地震资料的品质;声学定位、沿检波线激发等措施保障了采集效率。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观测系统及其采集方法有效提高了地震资料信噪比,获得了更加丰富的波场信息,改善了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