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查明黔西地区煤储层压力差异发育的成因,从区域和构造单元两个层次探讨了煤储层压力的分布特征以及保存条件、生气条件、渗透性和地应力特征等因素对储层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煤储层主要以正常压力(压力系数为0.9~1.1)和高压系统(压力系数大于1.1)为主,不同构造单元内同一煤层压力系数差别大,同一构造单元内不同煤层压力系数也存在较大差别.储层渗透性和地应力发育特征影响着各套煤储层的差异沟通能力,决定了储层压力的高低,是区域储层压力差异发育的主要原因.对于盘关向斜,由于具有较好的压力保存条件,煤储层压力的差异发育受到生气条件的影响,同时也遵循由应力主导下的渗透性控制规律.  相似文献   

2.
通过核磁共振(NMR)与气水两相相对渗透率实验,描述黔西比德-三塘盆地煤储层NMR T2谱与气水相渗特征,并结合压汞、最大镜质体反射率以及煤物质组成等基础测试,从煤级、显微组分、孔隙结构等角度分析主要控制因素,最后通过与沁水盆地高煤阶煤储层、美国中-低煤阶煤储层相关结论进行对比,揭示本区煤层气开发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煤储层以无烟煤为主,NMR T2谱呈双峰态分布,不可动峰明显而可动峰微弱,揭示束缚水饱和度高,有效孔隙度较低,两峰相互分离,截止值T2c为10ms,对应孔隙直径约为100nm,表明扩散孔(100nm)和渗流孔(100nm)之间连通性差.T2谱特征与压汞孔隙结构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即微小孔发育、中大孔不发育,中孔比例极低,孔隙类型以半封闭孔为主,连通性较差,说明煤级控制之下的孔隙结构决定了T2谱的形态特征.气水相渗特征受控于孔隙结构、煤级、显微煤岩组分等因素,本区相渗条件总体优于沁水盆地南部,但相比于美国中-低阶煤储层,仍然表现出残余水饱和度高、残余水条件下气体相对渗透率低、气水两相流区间窄等特点,揭示本区煤层气开发面临着我国高煤阶煤储层普遍存在的解吸与渗流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3.
煤层气富集成藏受煤储层地质特征的制约。通过对大量实验测试数据的分析与对比,研究了乡宁矿区煤层气成藏基础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煤储层发育特征、煤岩学特征、煤化学与工艺特征及煤级与煤相特征等。结果表明,本区主要煤层煤空间展布稳定、累计厚度大、煤质好、热演化程度高,具备煤层气成藏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国煤储层岩石物理学因素控气特征及机理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基于全国主要矿区或勘探区统计资料,总结了煤级、煤岩类型、显微组分组成等煤的岩石物理学因素与煤层含气量、吸附性、渗透性等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煤储层岩石物理学特征的控气作用机理.发现煤级-含气量的“包络线”具有阶段性演化规律,最大含气量的显著变化与煤化作用阶跃高度一致,煤储层含气量较高的地区沿纬向等间距展布且与较高煤级煤分布区吻合,煤的兰氏体积与镜质组含量关系中存在一个镜质组含量临界值.指出不同煤化作用阶段控气作用的实质在于煤物理结构和化学结构的演化,沉积作用控气的思路对煤储层渗透率非均质性预测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华北重点矿区煤储层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华北地区煤储层吸附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对9个重点矿区42件煤样进行了平衡水法等温吸附分析.实验表明:研究区原煤兰氏体积在6.22~43.57m^3/t之间,分布特征受区域煤变质的三带分布规律控制,在中带的沁水盆地最高,焦作、安鹤、永夏和荥巩煤田其次,而在南、北两带的平顶山、大同和两淮地区最低;全区域兰氏压力在0.20~3.83MPa之间,以大同和沁水最高,平顶山次之,其他矿区较低.研究表明,煤级是影响该区煤储层吸附能力的主要因素,随煤级增大,煤储层吸附能力呈多项式关系增强.煤吸附能力随煤中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总和的增高而增强,其中惰质组的影响较大.煤储层吸附能力随煤中碳组分含量的增高和氢组分含量的降低而增高.煤中水分和灰分的存在会降低煤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6.
焦作矿区山西组二1煤层含气量的控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焦作矿区煤层气含量的分布规律 ;探讨了断块构造、煤层埋深、上覆岩层厚度等对煤层气的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 :焦作矿区山西组二1煤煤层气含量较高 ,最高达 3 2 .7m3 /t(daf) ,平均为 1 6 .7m3 /t(daf) ;由于煤变质及其演化、煤层的有效埋藏深度、抬升剥蚀作用和地质构造等因素对煤储层特性产生显著的影响 ,使本区煤层气含量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从西部断块至东部断块煤层气含量由高到低变化 ,且各断块内由浅部向深部逐渐增高 .  相似文献   

7.
煤储层渗透性是制约煤层气勘探选区的重要参数,影响渗透率差异分布的因素有很多,从裂隙系统的发育、煤储层有效应力、煤层构造演化、煤岩变质程度几个方面阐述了它们与高渗区空间分布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对其研究技术、手段、主要认识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有效预测煤储层渗透性、发展渗透性描述理论、寻找有利勘探区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煤储层对甲烷吸附特征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性,采用等温吸附试验,对高家庄区块高煤价煤储层吸附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高家庄区块主煤储层兰氏体积大于26cm3/g,兰氏压力中等,具有较强的煤层甲烷吸附和储集能力;其中,15#煤储层对甲烷的吸附能力要明显好于山西组3#煤储层,但吸附能力区域差异较大;煤阶和煤岩有机显微组分是研究区煤储层甲烷吸附特征的重要控制因素,水分和灰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煤储层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长2储层岩性特征、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以压汞实验、薄片鉴定、物性测试、扫描电镜等方法为实验手段,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2储层主要以浅灰色、灰绿色块状细砂岩为主,孔隙类型都以残余粒间孔为主,次为粒间溶孔,其余为粒内溶孔、填隙物内溶孔及晶间微孔,少量的铸模孔、云母溶缝、微裂缝。其储层的孔喉分布类型主要有单峰正偏态细孔喉型、多峰分散型和单峰负偏态微孔喉型3种。影响本区储层孔隙类型的因素为沉积相、成岩作用、裂缝改造,其中沉积相及成岩作用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煤层气成藏的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构造应力场是控制煤层气成藏极为重要的因素,深入探讨不同性质构造应力场对煤储层的改造及控制机理,将会为煤层气勘探前景评价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不同性质构造应力场的作用特征及其对构造发育、构造展布、构造组合及构造变形的控制作用;分析了不同性质构造及其组合、应力-应变环境对煤储层的改造作用,探讨了不同变形机制和不同结构构造煤在不同构造应力场中的发育及展布规律.研究表明,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在强变形带的中心及其附近,可以形成糜棱煤类构造煤,但糜棱煤分布较为局限;在较大范围内形成脆性变形系列的构造煤,是煤层气勘采的有利区带;拉张构造应力场中,大部分区域内有利于煤层裂隙的形成和渗透率的提高,但易造成煤层气的散失,含气量降低,应重视有利的储气构造的研究.剪切构造应力场中,以平移断层为界,煤层的赋存状态、煤体结构和煤储层物性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应对不同的构造单元分别研究其煤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区内大量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等资料分析,对小南沟区延长组主要产油层组长6^1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及孔隙类型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的长6^1储集层具有结构成熟度高而成分成熟度低的岩石学特征.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和次生孔隙,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是影响该区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下二叠统山西组二_1煤煤层气储层描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煤厚、煤岩组成、煤级、煤体结构、裂隙系统、渗透性、吸附/解吸特性等方面对河南省的主可采煤层二1煤的煤层气的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镜质组含量较高、割理比较发育、外生裂隙发育适中的原生结构煤和碎裂煤渗透性最好,是最有利的储层;外生裂隙发育适中的无烟煤是有利储层;碎粒煤为不利储层;糜棱煤为不可开发储层.临界解吸压力较高、含气量较高的中煤级煤分布区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首选地区.  相似文献   

13.
煤层气生成及含气量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EASY%Ro数值模拟法,对峰峰东部矿区2号煤煤层热演化史进行模拟及恢复,探讨了峰峰东部矿区2号煤煤层气的生成和演化特点,认为峰峰东部矿区受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的影响,经历二次生气阶段,早期以区域深成变质作用为主,煤中有机质在深成变质作用下发生一次生气;晚期受岩浆活动的影响,促使该区的煤层进一步变质及煤层气第二次生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含气性及含气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煤储层顶底板岩性、分布特征、地质构造、岩浆侵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引起本区煤层甲烷含量在平面及剖面上分布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14.
煤储层的渗透性及其分级与分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对煤层储集层渗透性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煤储层分级、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15.
高煤级构造煤的XRD结构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17件构造煤和4件正常煤系列煤样的X射线衍射分析,深入探讨了构造煤基本结构单元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阐明了构造应力作用是促使煤单元面网间距减小和堆砌度及延展度增大的重要影响因素.构造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与基本结构单元的演化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是煤田构造研究中进行应力-应变分析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曹台潜山位于辽河断陷大民屯凹陷东侧,为一整体含油气构造,地层为太古宇潜山,其岩性主要为混合花岗岩,储层为裂缝型储层.利用综合地质研究、储层测井识别和地震技术对储层进行精细研究,分析潜山储层岩性、电性、物性、孔隙成因类型、孔隙发育影响因素、裂缝展布等特征,根据测井曲线特征对有利储层进行识别,根据地震属性特征及应力场分布特征等对储层展布进行研究,认为该区储层发育,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在此基础上部署曹605井,取得较好的滚动勘探效果,展示了该区潜山带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预计可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10^7t.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白额地区2^#煤储层空间发育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含气量分布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的基础上,对煤层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构造演化史直接控制着煤储层埋藏史及生烃史,是煤层气成藏主控因素;地下水水动力特征和围岩封闭特征决定了煤层气藏的保存条件,是煤层气成藏的关键;综合以上特征,可以得出2#煤煤层气藏为单斜-水动力封堵型煤层气藏。  相似文献   

18.
研究区内沙一段-东营组储层主要为陆源碎屑岩,大多为近源短流程搬运沉积。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以粒间扩大孔为主,其次是粒间孔和粒内溶也,主要产层具有中孔、中渗、中等喉道等特点。本区沙一段储层主要以水下分支流河道砂、河口坝和席状砂为主,东营组储层主要是泛滥平原河道砂体,两者均具有良好的物性,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两方面。结合研究区的储层物性、孔隙结构特征、沉积和成岩特征等,将区内储层评价为三类。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区内大量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等资料分析,对小南沟区延长组主要产油层组长61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及孔隙类型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的长61储集层具有结构成熟度高而成分成熟度低的岩石学特征,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和次生孔隙,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是影响该区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煤基块弹性能及其与地质控制因素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储层弹性能是联系成藏动力学条件与煤层气藏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煤基块弹性能是储层能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煤层气成藏的关键.本文通过煤基块弹性能物理模拟实验,对影响煤基块弹性能的参数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与地质控制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煤基块弹性能受控于煤体自身的岩石力学性质,与地质历史时期的煤储层埋藏深度、煤级演化程度密切相关.煤基块弹性能随着煤储层埋深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煤级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