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液压缸受力情况分析,对传统的液压缸稳定性计算方法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液压缸稳定性计算方法.该方法视液压缸为不连续固-液相压件,而传统的方法视液压缸为连续固体压杆,两者之间有着本质差别.新方法的计算结果与传统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差悬殊.  相似文献   

2.
采用神经网络(ANN)方法对沿程水头损失系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著名的尼古拉兹试验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相应的ANN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以及经验公式的计算成果比较表明,利用ANN模型进行沿程水头损失系数影响因素评估有效和方便.计算实例表明,采用ANN方法计算沿程水头损失系数简单方便,计算精度高,工作量小,可操作性强,通用性好,工程适用性强.因此,以试验数据为基础建立的水力学体系,可以以ANN方法为新的分析与计算手段,进行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汽车钢板弹簧现行的各种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汽车钢板弹簧计算与设计软件.并利用该软件与现行钢板弹簧计算方法相比较,充分证明了该软件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电磁场数值分析方法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求解工程电磁场几种数值计算方法的原理及其共性与区别.作为特例,对同一磁场分布,用不同计算方法进行了求解,并对结果作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只要采用适当的前处理技术,各种数值分析方法具有相同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二维线性对流扩散方程的混合有限分析多重网格法,计算结果与精确解吻合,为计算高维复杂流场建立了一个重要基础.同时通过计算证实了多重网格方法具有与网格参数无关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实际应用中实施合理的计算迁移,必须找到能够综合考虑减小执行时间和节约能耗的迁移决策方法.面向长期演进应用背景,提出了一种能够联合优化处理时延与能耗的移动计算迁移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了计算迁移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计算迁移的相关参数,构造计算迁移代价函数;最后,以减小时延与降低能耗为约束条件,合理规划计算迁移,达到联合优化移动终端处理时延与能耗的目标.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在减小移动终端的处理时延与降低能耗方面性能显著.  相似文献   

7.
密肋复合墙板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种不同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密肋复合墙板结构中复合墙板与边框架以及填充砌块与混凝土框格协同工作方式进行了模拟.通过将采用不同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刚架-平面子结构”计算模型.通过对填充砌块弹性模量不同取值的计算和数理统计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对填充砌块弹性模量进行统一修正以对该计算模型进行修正的方法.计算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修正后的“刚架-平面子结构”计算模型计算方便、可靠,是进行密肋复合墙板结构弹性受力分析的理想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8.
施工工艺对灌注桩承载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影响灌注桩承载力的因素,给出了灌注桩承载力计算的理论公式,分析了常用的施工工艺条件下灌注桩的承载力的计算考虑因素.通过3根试桩资料的结果与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施工工艺的影响,并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方法与理论计算方法一样。必须考虑不同施工条件所造成的桩侧和桩端的特征,才能得到符合实际的承载力值.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极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Timoshenko梁理论,采用分层组合式有限元模型,建立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非线性全过程分析的计算方法,并编制了计算程序.用该方法对7根试验梁的荷载及变形进行计算,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基于二级离散复镜像法的矩量法,分析了同轴馈电的任意形状微带天线的输入阻抗.该方法采用二级离散复镜像方法求解空间域的格林函数,与直接数值积分方法相比,提高了计算格林函数的速度.采用简化的附加模基函数模拟贴片与探针相连处的电漉分布,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计算了两个不同形状的微带贴片天线的输入阻抗,所得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1.
以黄石市某主楼采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现浇砼梁为例,阐述了有粘结预应力砼梁的特点,并根据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要求,从屋面5根预应力钢筋砼梁中抽取2根作为测试对象,进行跨中反拱值、预应力钢索张拉时的摩擦损失、锚具变形量以及钢铰线内缩值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后张有粘结预应力砼梁的设计、施工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7个在框架梁端塑性区增设交叉斜腹筋的试件的试验结果,并与6个普通配筋框架梁端试件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了在不同剪跨比、纵向配筋率和名义剪压比下梁端交叉斜筋对改善抗震性能的有效作用,分析了梁内纵筋粘结滑移对梁抗震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有关斜筋梁抗震性能及使用条件的若干结论和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柔性连接钢梁火灾行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4根柔性连接H型钢梁进行了火灾行为的试验研究.试验采用足尺试验形式,试验中考虑了跨度、荷载大小两个主要因素.钢梁跨度分别为4200mm和3600mm.荷载比率分别为0.31和0.52.通过试验,得出了钢梁的温度场分布和变形情况.试验结果表明:H型钢梁在火灾作用下发生了弯扭屈曲现象;轴向约束对H型钢梁的火灾行为有一定影响;钢梁进入大变形阶段后,轴向约束压力变为轴向约束拉力,轴向拉力有阻止钢梁自身进一步变形的作用,即发生了悬链线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剪跨比和纵筋锚固长度为变参数,通过12根无腹筋矩形截面简支混凝土梁的24个试验及理论分析,探讨了纵筋锚固不足混凝土梁发生剪切破坏的工作及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劲性钢筋混凝土约束梁的抗剪性能,本文对3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劲性钢筋混凝土约束梁(共6个截面)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采用非线性平面有限元方法对其作了全过程分析,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根据试验和电算结果,本文分析了劲性钢筋混凝土约束梁的抗剪机理以及影响其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当使用计算剪跨比时,用现有劲性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抗剪强度公式计算劲性钢筋混凝土约束梁的抗剪承载力是偏于安全的,因而建议象钢筋混凝土约束梁一样,劲性钢筋混凝土约束梁的抗剪承载力用其相应的简支梁抗剪承载力公式计算,本文建议了具体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作为一种组合横向构件,能充分发挥钢材的抗拉强度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延性好、节省材料等优点.设计了两根两等跨的连续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通过对它的实验研究,取得预应力对裂缝宽度、挠度的影响,并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得到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具有更好的弹性,能减小裂缝宽度与挠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H型钢梁(端板连接)火灾行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钢结构抗火性能,对4根端板连接H型钢梁进行火灾行为的试验研究.全部火灾试验在自行研制的火灾试验炉上进行,采用足尺试验形式,考虑跨度、荷载大小两个主要因素.钢梁跨度分别为4 200,3 600 mm,荷载比率分别为0.48,0.78.得出钢梁的温度场分布、变形情况及端板连接、轴向约束对钢梁的影响.结果表明:H型钢梁在火灾作用下发生局部屈曲和弯扭屈曲现象;端板连接、轴向约束对H型钢梁的火灾行为影响明显;钢梁进入大变形阶段后,轴向约束压力变为轴向约束拉力,轴向拉力有阻止钢梁自身进一步变形的作用,即发生了悬链线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准直光束测量中对多测量光路的需求,对应用光开关进行分光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利用LED光源、准直器、1×4光开关及CCD相机搭建了测试系统。通过采集光开关分光后得到的多路准直光斑图像,对光斑的光强分布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此外,对光开关工作在静态、动态时光斑定位中心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光开关实现的多测量光路具有良好的同源性和稳定性,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分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研究堆石混凝土技术在配筋结构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堆石混凝土的设计思想,分别以石块、废弃混凝土块和轻质材料作为大骨料进行配筋混凝土梁的浇筑.分别比较上述3种混凝土梁与自密实混凝土梁在不同破坏形式下的力学性能,对4根受弯梁和4根受剪梁进行试验研究.结果得到各种梁的裂缝发展规律,荷载一挠度曲线及极限承载力等力学性能指标,并进行简单的经济评价;自密实混凝土充填石块或者废弃混凝土块梁的抗弯、抗剪承载力均高于自密实混凝土梁,并且造价低廉;自密实混凝土充填轻质材料梁的抗弯承载力与自密实混凝土梁相近,抗剪承载力有一定程度降低并且降低幅度由轻质材料的堆积率决定.结论自密实混凝土充填石块或者废弃混凝土块梁可替换自密实混凝土梁应用于实际结构中;自密实混凝土充填轻质材料梁可以作为轻质混凝土应用于实际结构中.  相似文献   

20.
基于HFWT体系的钢—混组合梁是一种新型的梁—桁混合体系(HFWT)的组合桥梁结构。文章通过设计制作了2片不同厚度的试验梁,通过两点对称静力加载试验测试了试验梁的荷载—挠度关系、交界面处混凝土板与钢梁的相对滑移、桁架应力、跨中截面的应变分布变化,分析了试验梁的破坏形态、变形特点和承载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板厚大的试验梁其刚度稍大,而且延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