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而中国的城市建筑在金钱主宰的设计体制下,不少成了一座座凝固的遗憾.近日有消息称,在北京建设的31个奥运场馆中,中国人自己的设计仅有两个中标.原因是我们的设计没有个性,缺乏想象力.这样的结果应该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吧.虽说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楼像庄稼拔节,一年就长出一片城市的森林,但建筑设计真的缺少了个性.若说如今的一座城市没有一座标志性的建筑,那不准确,可是若说当今的一座城市没有几个标志性的建筑,这绝不是夸大.  相似文献   

2.
当下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地标情结”也十分盛行。“地标多了也就没有了地标”,因此标志性建筑的出现需要一个和谐的环境,需要区域内建筑与建筑之间固有的节奏与韵律。所以,在城市设计中怎么融合标志性建筑,也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本文从标志性建筑与城市设计的关系来探讨城市设计视野中的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3.
赵鑫珊 《建筑》2013,(4):16-17
我这个人比较敏感,建筑能打动我,我会哭。我劝你们,打开五官去感受。我想提出两个概念:城市性格和城市建筑场。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城镇化,预计再过20年,中华大地上会冒出上百座中小城市,这当然很好。但有一点我特别忧心,因为很多城市没有什么个性,建筑风格都差不多,这就增加了城市的痛苦、建筑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付宝华 《建筑》2012,(23):21
有人说,看一座城市的建筑,就知道这座城市的人在文化上追求什么。如果一座城市的一些建筑没有文化内涵,就可能被人称为"建筑垃圾"。在中国近三十年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经常出现一些丑陋的建筑。这凸显了一些建筑设计者在审美方面的落后与盲从,也说明了一些城市管理者在城市文化上的迷失。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中国全面城市化的时期。目前,城市建设翻天覆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可城市形象千遍一律,缺乏特色,如何营造一个舒适的、有特色的城市,是我们城市决策者、设计者与建设者的责任。本文从城市标志性建筑的概念出发,阐述了标志性建筑的起源、发展过程,指出当前城市标志性建筑的误区,并探讨了今后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发展方向,为城市特色形象形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世界建筑》2004,(11):46-47
在汉堡的城市结构中,柏要市民吣占据了非常显著的位置。作为通往主要车站及罗豪斯市场的交通要道上的显著的标志性建筑。人们从很远处就能看到这3座摩天大楼,它们是城市天际线的显著特征。赢得此次竞赛的设计方案在原有的摩天大楼旁增添了两座类似尺度的大楼,营造出了一个生动的城市组合。这两座新板楼从一个代表当地街道和建筑特征的7层水平裙房中升起。大楼的双面采用不同色彩的设计——各个单元的边界形成了各面上不同的色彩间的界面——不仅将赋予新建筑明确的个性,而且将使它们成为城市中与众不同的方向标。柱子支撑的办公环形区以及它下面底层大楼的单一设计将为公共事业带来流动的都市空间。新建筑将包括办公、住宅及商务功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一座座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物拔地而起。上海的金茂大厦、北京的国贸中心等,都已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但人们可能不知道,这些建筑的设计多出自国外建筑师之手。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铝合金门窗、建筑幕墙行业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改革开放大大加快了城市建设发展速度,随着GDP的增长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带动了铝门窗产业的萌发,使得原来只有在楼堂馆所才能使用的铝门窗逐渐进入了寻常家庭。1983年北京长城饭店第一个玻璃幕墙的兴建,拉开了中国建筑幕墙应用技术的序幕,所以说,改革开放30年造就了中国铝门窗、幕墙产业。30年前在中国,这个产业还是个空白,今天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孕育着每一座城市崭新的建筑风貌,从沿海经济开发特区到上海浦东,从开发大西北到北京的奥运会场馆建设,不论在那个地区,那一座城市,凡城市标志性建筑都会留下建筑幕墙的印记。现在的中国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铝合金门窗生产国和使用国,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幕墙制造国。  相似文献   

9.
城市标志性建筑布局探研——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阎魁 《华中建筑》2002,20(4):53-58
标志性建筑布局的无序是中国的许多城市快速生长,重建和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该文针对上海城市空间形态发展中的上述缺陷,从标志性建筑的历史性考察和概念界定入手,阐述标志建筑的个体特征和群体特征,分析它在城市空间中的规划和设计要素,总结探求基于上海现代城市建设条件下,优化标志建筑布局的可操作的设计方法框架。  相似文献   

10.
居吉荣  梁杰  李小燕 《建筑》2014,(1):42-45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苏州城市建设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演绎着这座城市新的活力。南通四建苏州总部正是伴随着这座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一起成长起来,他们将梦想融入这座城市建设的蓝图中,用执着和认真为她的美丽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二十多年来,他们在这座城市里留下了许多标志性建筑,书写了南通四建在苏州建筑市场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城市将愈来愈象一座巨大的建筑,而建筑本身也愈来愈象一座城市”。阿尔多·罗西也曾说:“建筑是一座带顶盖的城市。”从客体对象方面来看,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着一定的重合;首先因为两者都关注城市三度的空间形态,两者的工作对象和范围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呈整体连续性的关系;其次,从主体方面来看,使用品评建筑和城市空间环境在人的体验上也是一种整体连续性关系。建筑与城市具有同构关系。凯文·林奇把认识地图和意象,概念用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和设计,通过研究,他概括出城市意象五要素:即路。边、区、节点和标志。我…  相似文献   

12.
虚怀若谷:政府办公空间的塑造--德清县行政中心建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德清县行政中心建筑设计的分析,该文讨论了尊重城市肌理与城市文脉,注重群体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解读建筑功能,理解建筑个性,从而体现政府办公建筑的开放与民主性以及塑造标志性建筑的场所氛围。  相似文献   

13.
创造中国标志性建筑最多的城市上海,又创建了全国首座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这就是新近在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园区揭幕的生态示范楼,这幢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的建筑,集成了国内外最新的生态建筑技术与设备,其技术先导性为我国生态建筑科技领域竖起了一座新地标。  相似文献   

14.
城市与建筑不该是遗憾的艺术王明贤(一)城市与建筑是一个社会当下文化、经济和科技状况的真实写照。美国建筑学家沙里宁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他还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我们阅读中国...  相似文献   

15.
刘晓平 《华中建筑》2013,(10):66-72
该文考察分析了近年落成的两个北欧滨水标志性建筑的设计理念,从中总结了滨水标志建筑的场所设计思维:建筑结合基地,结合城市地段因素来营造场所感;建筑与水呼应和互动;新建筑不模仿历史建筑,而是强调创新,塑造城市独特的新地标;建筑尽可能对公众开放、提供滨水的观景休憩场所.文章介绍了笔者近年完成的三个滨水标志性建筑实践案例,案例涉及高层和多层建筑,类型涵盖游轮管理服务大楼、渡轮客运楼和海滨旅馆.尽管三个项目基地各不相同,但都从基地环境特质出发,通过建筑对基地的营造,对环境特性的呈现和强化,较好地实现了滨水标志性建筑的场所个性.场所个性的塑造贯彻在总体布局,空间环境营造,标志性形象构思等方面,因地制宜地塑造了滨水建筑的场所感.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将每一个建筑都做成标志性建筑,如果那样也就没有标志了。城市既要有精彩的标志性建筑,也要有大量的、成片的、呈现出统一和谐风貌的背景建筑。而居住区就是这类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与城市特有的风貌和肌理相吻合。本文在此观点论述的基础上,分析笔者所主持、参与设计的工程实例,提出了住区设计的几点原则。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似乎必然带来城市的迅速扩张。在“拆”字当道的历史时期里,建筑的使用年限被一再缩短。经济大发展的豪气,让我们没有时间去审视老建筑的文化与意味。老城重建,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座座新城,这种弱化城市个性的行为,未来的尴尬似乎可以预见。与之相反的是,在很多发达国家,尤其是有一定历史的老建筑被作为城市标签,在重新设计之下回归社会,完整了城市记忆。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关于合肥城市建设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肥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伊始。合肥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十多年来,合肥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是,如同全国其它很多城市一样,城市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们。我们不希望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再出现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城市失去它原有特色的情况,可以说合肥的城市建设也发展到需要讨论一些问题的关头。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合肥城市建设的一些看法。一、环城公园合肥市是国内闻名的绿化城市。合肥作为一种典型的…  相似文献   

19.
<正>UED:作为巴塞罗那的首席建筑师,对巴塞罗那建筑的理解是什么?瓜里亚尔特:以我自身的经验来举例,巴塞罗那城市中的建筑被倾注了极大热情。我认为建筑是一种造福社会的途径,在历史上塞尔达的总体规划为我们定义了何为"卓越"。所以我想让项目向文化历史致敬,让这种对"卓越"的追求在社会的不同层面都是可见的。另一方面,巴塞罗那的建筑总能对社会和经济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对策。世界上一些其他城市的建设总是围绕着几座标志性建筑,但当经济陷入僵局,造价高昂的项目便难以为继,城市就再无出色建筑可言。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4)
在现代城市之中,除了建筑、景观、雕塑、公路等主要组成部分以外,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设施,那就是公共设施,它的涵盖面很广,达到广场、桥梁;小到一张长椅,一个指示标。这些物件作用重大,具有导向性和代表性,可以说是一座城市的向导。在本文中,我主要就两个方面对我的想法进行阐述。第一,我个人认为的一些城市公共设施存在的缺陷或者问题。第二,以我的一个设计系列为例,对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进行阐述。下面就是我的学术论文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