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钻井过程中,随钻计算地层温度对快速、安全钻井和地质勘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钻井施工过程的特点,施工作业过程中难以用井下测量工具对井内温度进行实时连续测量,因此利用录井测量的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等数据建立了实时计算地层温度的数学模型,编制了用于钻井过程的录井施工的相应软件,实现了录井过程的地层温度实时计算并取得了现场计算数据.  相似文献   

2.
3.
4.
《测井技术信息》2004,17(5):41-41
据六月份的美国《JPT》杂志和相关网站报道,Statoil和贝克-休斯INTEQ公司最近宣布研制成功随钻(LWD)地层压力测试系统——TesTrak。该系统通过直接与地层接触而测量地层压力,并实时地将测量数据传送到地面。研究人员使用一个智能化的闭合环路控制系统在不到5秒的时间内完成一次测试。  相似文献   

5.
6.
数据实时处理方法是随钻地层测试器进行地层压力测试和地层参数评价的关键技术,通过实时处理的压力测试数据能够快速计算地层压力和地层流度,实时监测测试数据的质量,对地层测试的结果作出评价。详细分析了哈里伯顿公司随钻地层测试仪器(Geo-Tap)数据实时处理方法的原理、算法和实现过程,模拟了不同地层流度的压力响应特征。该算法通过球形流公式推导而得,引入时间常数α和压力恢复常数β对压力降和压力恢复公式进行简化,通过多元线性回归计算出2个常数,得到地层流度和流体压缩系数。该算法计算速度快、稳定可靠,能够对测试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2个现场应用实例说明,Geo-Tap数据实时处理方法能够实时判断数据质量,及时获取地层压力和地层流度等参数,为快速评价储层和钻井地质导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准确及时地进行地层评价是石油勘探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去,作业者不得不在随钻测井仪实时测量的优势与电缆地层评价技术更加全面的优势之间寻求平衡。一种新型综合随钻测井仪结合功能强大的解释软件,建立了新的安全高效标准,而且降低了地层评价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谢平 《录井工程》2017,(3):75-79
为了充分挖掘气测和随钻测井数据在地层流体评价中的价值,进一步提高评价的精确度,给出了一种基于轻烃色谱图(轻烃取C_1-C_8)和随钻电性分析的油气水评价方法。通过类比信号处理领域的相关函数,将色谱信号看作连续时间内的轻烃组成分布输出,计算连续井深上的色谱互相关函数,并提取色谱组成中能有效反映油气水变化的3种特征参数(气指数G、油指数P以及水指数W);当储集层流体性质发生改变时,相关函数和3种特征参数亦发生相应改变,建立其变化趋势和方向的区域标准,实时指导待测储集层流体性质的识别。该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常规色谱在含水储集层的识别以及随钻电性参数在含水气层评价上的不足,通过实时在线对复杂的油气水组成进行解释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SDC-Ⅰ型随钻地层压力测试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准确地获取地层压力,实时调整环空压力,及时调整钻井液的密度,控制井底的当量循环密度,研制了SDC-Ⅰ型随钻地层压力测试器。该测试器分为井下测试系统、地面信息接收及处理系统2部分,井下测试系统负责完成地层压力的测试并存储和上传数据,地面信息接收及处理系统负责对数据进行接收和处理。现场试验表明,该测试器设计合理,可靠性高,压力测量精度达到0.1%,温度测量精度达到±0.5℃,井下供电功率达到160 W。可随钻实现数据上传和井下存储功能,地面可随钻获取井下准确的环空压力、温度、地层压力和地层流度。  相似文献   

10.
随钻地层测试技术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随钻地层测试技术的发展动态.以随钻地层测试仪器(Geo-Tap)为例分析随钻地层测试的技术特点、工作原理、仪器参数和在油气田工程中的应用前景.介绍目前我国随钻地层测试技术的现状、发展该技术的主要攻关方向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双封隔器模式结构具有流体取样和流体实时分析功能,是随钻地层测试仪器主要的发展方向.在我国随钻测量...  相似文献   

11.
水平井随钻电磁波测井实时正反演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层状地层随钻电磁波测井伪解析公式,提出边界最优匹配技术,来实现对钻遇地层结构的自适应截断;同时提出散射场一次反射/透射波高阶渐近与扣除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索末菲积分的收敛速度,克服了传统数字滤波积分方法精度低、适用性弱等问题,实现了对随钻电磁波测井正演的加速.利用邻井或导眼井等先验信息,通过对地层模型进行交互式调整,...  相似文献   

12.
10月25日,大庆油田采油二厂南3-2-P224井5个深度点8次地层压力测试的完成和237组环空压力、温度测试数据成功上传,圆满完成了自主研发、现场试验、推广应用等各阶段程序,标志着大庆钻探自主研发的随钻地层压力温度测试技术进一步走向成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14151井的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日益深入, 目前钻探地层普遍存在着多产层、 多压力系统, 且高低压相间, 钻井过程中井下复杂事故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钻井周期和钻井成本。因此, 深入开展随钻地层压力监测与预测研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为此, 推荐使用两种随钻压力监测方法( d c 指数法、 s i g m a 计算法) , 并详细阐述了两种监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 分析了两种监测方法的优势和差异。实际应用表明, 该监测和预测技术能够为钻井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钻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钻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技术,是在钻进过程中利用随钻地层孔隙压力监测结果,对钻前的地震预测模型和结果进行修正,并根据新修正的模型,对钻头下部未钻开地层的孔隙压力进行再预测,以此来提高地层孔隙压力的预测精度。在塔西南琼002井进行了现场试验。首先收集了该开区的地震层速度资料,并进行地层压力预测处理。施工过程中,利用dc指数法和岩石强度法进行地层压力随钻监测。钻至3500m时,根据监测结呆对地震预测模型进行反演修正,根据修正结果进行了再一次修正。经钻后证实,新预测的结果平均误差为12%,比原预测结果平均误差30%减少了18个百分点,致使琼002井钻井作业顺利,并提前完钻。  相似文献   

15.
用实时和延时随钻测井成像进行地质导向和地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张辛耘 《测井技术》2004,28(5):435-435
据2004年6月的美国《JPT》杂志和相关网站报道,Statoil和贝克-休斯INTEQ公司最近宣布研制成功随钻(LWD)地层压力测试系统——TesTrak。该系统通过直接与地层接触来测量地层压力,并实时地将测量数据传送到地面。研究人员使用一个智能化的闭合环路控制系统在不到5S的时间内完成一次测试。测试地层压力时,测试器在钻杆停钻的间隙用一个极板将井壁上一小  相似文献   

17.
利用实时和延时随钻成像测井进行地质控制和地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国的贝法尔地区,布鲁特宾气田的部分枯竭气田被用来作为贮气砂岩地层。在钻井之前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分析的岩石物理性质研究,通过打水平井寻找到高品质的贮集层。应用实时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获得地质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钻地层流体分析取样新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随钻地层流体取样(FSWD)新技术的系统组成及其原理,分析了其特点和推广应用优势。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哈里伯顿公司和贝克休斯公司的FSWD均能解决大斜度井、水平井中电缆测试器下入难的问题,顺利进行地层压力恢复测试,并可对目的层地层流体进行实时分析,取得更为纯净的地层流体,节约整体钻井成本。最后指出了FSWD技术发展的瓶颈,建议我国在目前随钻测量技术的基础上,改善整体系统结构,提高应用的便利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保持对国外先进技术的跟踪研究,缩小与国际油田服务公司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地层岩性的随钻评估对钻井工程技术人员和地质人员十分重要。本文根据钻头破岩机理和能量守衡原理,建立了地层岩性随钻评估模型。使用PDC钻头钻井时,岩屑破碎很细,通过岩屑录井来判断地层岩性十分困难。针对PDC钻头的切削机理,从PDC钻头切削刃受力平衡角度出发,建立了PDC钻头钻井时地层岩性随钻评估模型。现场初步试验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随钻测井资料的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继成  夏宏泉 《测井技术》2009,33(3):223-226
以往针对直井的地层孔隙压力的计算方法在大位移井、水平井和分支井中由于井斜和井水平的特殊性及复杂性会产生较大误差.等效深度法等传统方法大多是针对砂泥岩地层建立的模型,对碳酸盐岩地层不大适用.利用随钻测量(MWD)资料和随钻测井(LWD)资料,研究把斜深校正成垂深,计算出与垂深相对应的测井值及上覆地层压力,综合考虑地层岩性、孔隙度、孔隙流体类型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层速度-有效应力法建立适用于斜井段和水平井段的地层孔隙压力计算模型,实现基于随钻测井资料的地层孔隙压力预测,避免了传统方法因建立泥岩正常压实趋势线所带来的误差.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随钻地层孔隙压力预测中,处理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率高,可靠性好.随钻测井资料预测孔隙压力具有实时性,对于提高钻速、防止井喷井漏等恶性事故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