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了链条中煤层着火的特点和影响其着火迟早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炉膛与入炉煤层间换热的数学模型,将优化方法应用于链条炉炉膛结构的改造设计中,对某厂燃用无烟煤和贫煤的35t/h链条炉炉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和改造,改造后明显改善了锅炉的着火和燃烧状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工业型煤具有不同原煤的燃烧性能,为了在现有的工业锅炉上燃烧型煤,必须对型煤的燃烧性能进行研究,本文详细分析了工业型煤在链条炉上的着火性能和燃烧特性,探讨了影响它们的各种主要因素,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工业型煤在链条炉上的燃烧性能特点,为工业型煤在链条炉上的推广使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新建260t/h煤粉炉出现的送粉管道着火烧损、燃烧偏斜、炉膛结焦、水冷壁爆管等问题,通过缩小送粉管道直径、一次风管应用插板式单芯可调缩孔技术,并对改造前后锅炉运行状况、空气动力场进行了试验测试和评价.改造结果表明,保证一次风速在设计范围,使用可调缩孔技术调平炉膛内配风工况,可有效避免以上各种问题的重复发生,保障锅炉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对一台链条炉排煤无烟燃烧锅炉炉膛内冷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得出了该锅炉炉膛内冷态流场的分布。并对该流场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其强化燃烧,减小污染的空气动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5.
在火床为漫黑体、水冷壁和炉墙为漫灰体、炉墙绝热、忽略对流换热的前提下,分别以上下水冷壁为研究对象,用直接计算辐射换热量的方法,推导得出了链条炉排上方加煤粉复合燃烧锅炉炉膛的辐射换热方程。  相似文献   

6.
煤粉群非稳态统一着火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的煤的着火模型都存在通用性差的缺点,不能同时简单明了地分析着火机理和确定着火温度.本文提出了能联系单颗粒着火与群体着火的非稳态模型,以分析不同着火条件下煤的着火机理和着火温度.本模型的基本特点是,引人有限气体空间的假定,考察有限空间内的升温,确定着火条件和参数,井以此反映不同浓度的颗粒群的着火.通过对辐射换热的条件下的煤粉着火的计算,显示了本模型的优越性.它预测了不同条件下的着火机理、着火温度和着火时间,为工程设计提供了较为准确的着火温度数据,而这些结果正是现有着火模型所无法同时、准确获得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选择最优的调节方式,实现链条炉在变工况条件下的高效、安全运行,开发VC平台链条炉仿真软件.以4t/h燃煤工业链条炉为研究对象,基于能量、质量守恒定律和传热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包括煤种模型、燃烧模型以及炉膛烟温模型等11个子模型.利用模型分析典型工况条件下链条炉的运行参数,模拟结果与链条炉热力计算得到的数据基本吻合.预测负荷、煤种以及送风方式变化后锅炉的各种调节方式,得出的最优调节方式与经验结果一致.该软件已成功在仿真平台上实现示范应用,可以用于指导、培训和考察司炉人员的节能操作.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电炉控制系统对温度的控制精度,保证产品的烘干质量,利用PLC对烘干炉的控制系统进行改造.主控输出采用可控硅过零触发方式,通过PLC的PID指令对炉膛的温度、温度变化的时间进行调节与控制,使炉膛温度能够严格按照给定温控曲线变化.实践表明,温度控制精度完全达到产品工艺要求,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作者与上海锅炉厂、谏壁发电厂合作承担了能源部把SG—1000/170—U306锅炉排烟温度降低10~20℃的重点攻关项目.为此本文分析了影响排烟温度的因素,指出炉膛和制粉系统的过大漏风和制粉系统的掺冷风使得空气预热器通风量减少,是造成排烟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四方面能较好地考虑到锅炉现状和减少改造费用的综合改造方案.综合改造措施实施后.可将目前锅炉排烟温度减低22~27℃,提高锅炉效率1%,年经济效益2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0.
煤层气成藏的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构造应力场是控制煤层气成藏极为重要的因素,深入探讨不同性质构造应力场对煤储层的改造及控制机理,将会为煤层气勘探前景评价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不同性质构造应力场的作用特征及其对构造发育、构造展布、构造组合及构造变形的控制作用;分析了不同性质构造及其组合、应力-应变环境对煤储层的改造作用,探讨了不同变形机制和不同结构构造煤在不同构造应力场中的发育及展布规律.研究表明,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在强变形带的中心及其附近,可以形成糜棱煤类构造煤,但糜棱煤分布较为局限;在较大范围内形成脆性变形系列的构造煤,是煤层气勘采的有利区带;拉张构造应力场中,大部分区域内有利于煤层裂隙的形成和渗透率的提高,但易造成煤层气的散失,含气量降低,应重视有利的储气构造的研究.剪切构造应力场中,以平移断层为界,煤层的赋存状态、煤体结构和煤储层物性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应对不同的构造单元分别研究其煤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半连续活动炉底燃煤型壳焙烧炉的结构与特点,并对其设计进行了分析.工厂使用说明,这种型壳焙烧炉具有操作方便,生产率高,型壳焙烧成本低,质量好,完全适用于中小型熔模精铸厂.  相似文献   

12.
对WNL4-13-A3型锅炉原设计的三类烟煤改烧次煤进行了设计计算,采取了调整煤层厚度、降低引风机风量、增设炉拱、减少炉体漏风等措施,使锅炉运行良好,热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oINTRoDUCTIoNThefluidizedbedboilercanburninferiorcoalsandhastheadvantagesofdecreasingemissionofharmfulgases,butitscoinbustioneffciencyiscomparativelylow;thoughthecombustioneffciencyofthepulverizedcoa1boileriscomparativelyhigh,theadaptabilitytocoalsandreductionofpollutantarenotasgoodasthefluidizedbedboiler.Ifthefur-naceiscomposedofthetwofiringpatternsmentionedabove,thatis,themultiplecom-bustionboiler(MCB)withfluidizedbedandpulverizedcoalfiring.Thiskindofboilerhasawideadaptabilitytocoals,ac…  相似文献   

14.
流化床—煤粉复合燃烧锅炉炉膛热平衡方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流化床-煤粉复合燃烧锅炉的热平衡,得到了以树皮为燃料的流化床和煤粉炉膛的烟气热平衡方程。方程中考虑了流化床表面和煤粉炉膛之间的辐射换热,同时考虑了在流化床中未燃尽燃料水分蒸发的耗热。  相似文献   

15.
W火焰锅炉具有独特的炉膛和烟气流动结构,适用于低挥发份劣质煤发电,炉膛配风和煤粉颗粒对W火焰锅炉形成良好的炉内燃烧和保证安全高效洁净燃烧影响显著.针对300 MW W火焰锅炉,采用RNGk~ε和DPM模型数值研究了不同工况下W火焰锅炉炉内三维流场和煤粉颗粒运动轨迹,分析了炉膛配风和煤粉粒径对流场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配风对流场对称性影响很大,不合理的配风可导致火焰"短路"和气流冲刷冷灰斗.炉膛折焰角结构决定了对称的配风形成非对称流场,但增加前墙配风速度可有效平衡折焰角效应.当前后墙配风比为1.05时流场对称性最佳.下炉膛冷灰斗区双旋涡流动结构可增强煤粉气流热质交换,增加煤粉停留时间,有利于煤粉燃尽.随粒径增大,煤粉深入下炉膛平均深度越大,煤粉在燃烧炉膛内停留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佳煤粉粒径.研究结果对大容量W火焰锅炉设计和燃烧调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O2/CO2燃烧方式的烟气成分和换热特点,建立了炉内辐射换热过程的动态数学模型。以某300MW O2/CO2煤粉锅炉概念设计中的炉膛为研究对象,进行了BMCR工况下的静态仿真计算、O2/CO2容积比和摆角扰动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运行稳定,动态变化趋势合理,可为O2/CO2煤粉锅炉炉膛的控制系统设计和机组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1 MWTH循环流化床锅炉试验台设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6.3,对炉膛内流动、传热及燃烧进行数值模拟,对设计工况性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油页岩颗粒运动符合循环流化床锅炉"环一核"运动;油页岩颗粒在床层内不能燃尽,大部分挥发分在稀相区内燃烧,所以设计燃用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时,应适当增加炉膛高度并相应多布置些受热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的基本原理分析计算了搪烧炉圈墙火道内的换热工况,讨论了影响因素,旨在加深对圈墙火道内的换热机制的了解,为指导窑炉设计和在实际生产中改善换热条件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受能源供应紧张影响电厂经常燃用劣质煤,其主要特点是灰分、水分大而发热量低,以此特征为基础建立一种煤质劣化模型。利用炉内传热相似理论求解方法,以一300 MW燃煤机组炉膛结构设计为例分析了不同劣化程度的煤质对锅炉主要设计参数造成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煤中水分和灰分增加单位辐射热量降低,并且水分的影响大于灰分;随煤灰分增加单位辐射热量与单位对流热量之比升高,但随水分增加而降低。高负荷时,随煤中水分和灰分增加炉膛出口烟温略微降低;低负荷时,随煤中灰分增加炉膛出口烟温略微降低,而随煤中水分增加略微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