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共轭亚麻酸具有多种有益的生理功能,本文以亚麻油(含53.5%亚麻酸)为原料,氢氧化钾为催化剂,乙二醇为溶剂,碱催化异构化方法制备共轭亚麻酸,采用气相色谱法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碱油比及溶剂用量对亚麻油共轭化的影响,得到了制备共轭亚麻酸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40 min,碱油比(mA∶mO)=3∶1,溶剂油比(VS∶mO)=20∶1时,亚麻酸的共轭收率可达52.70%。该方法能使反应在均相反应体系中较为温和的温度条件下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相似文献   

2.
以亚麻油为原料,丙三醇为溶剂,通过碱(KOH)催化异构化法制备共轭亚麻酸.产物采用UV、FT-IR、GC和GC-MS进行分析及表征.考察了碱与溶剂用量对亚麻油共轭化的影响、反应时间与反应温度,确定了亚麻油异构化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120min,碱油比(mA∶mo)与溶剂油比(Vs ∶...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乳制品的营养价值,增加乳制品中的功能性成分,通过保加利亚乳杆菌以α-亚麻酸为底物、脱脂乳为培养基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发酵,获得富含共轭亚麻酸的发酵乳,发酵结束后测定发酵乳中的共轭亚麻酸含量。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得出合成共轭亚麻酸的最佳条件分别是:发酵温度31℃,菌体接种量5.0%,α-亚麻酸添加量0.6mg/mL,发酵时间48h,共轭亚麻酸产量为0.15mg/mL。  相似文献   

4.
潲水油碱催化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潲水油为原料,以碱为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生产工艺。得出在碱催化下,潲水油允许的最大酸价为10 mgKOH/g;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65℃;反应时间80 m in;m(醇):m(油)为1:5;催化剂的量为油重的0.9%;所得到的生物柴油的性能完全达到与石化0#柴油的性能指标相当,产率可达90%,甲酯含量为85%。  相似文献   

5.
FCC汽油加氢异构化催化剂的制备及降烯烃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不同Pt质量分数的Pt/HZSM-5双功能FCC汽油加氢异构化催化剂,在活性趋于稳定的双功能催化剂上,利用连续流动微反-色谱装置,进行了催化裂化汽油加氢异构化反应的研究。在250~330℃,1.0~3.0MPa反应条件下,考察了催化汽油加氢异构化反应产物分布,按单分子反应机理,建立了催化裂化汽油中烯烃加氢异构化反应网络。结果表明,当w(Pt)>0.33%时,Pt/HZSM-5双功能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加氢和异构活性,在保证辛烷值不下降的条件下,可使催化裂化汽油中烯烃加氢饱和,达到降低汽油烯烃和提高安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碱催化正硅酸乙酯的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一系列透明聚酰亚胺/二氧化硅(PI/SiO2)纳米杂化薄膜。对碱催化条件下的正硅酸乙酯(TEOS)溶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优选出了稳定溶胶的制备条件:各组分的摩尔比为:n(H2O)∶n(NMP)∶n(TEA)∶n(Si)=3∶3.75∶0.1∶1,处理温度为50℃。对杂化薄膜的微观形貌和结构分别进行了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杂化薄膜都具有很高的光学透明性;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杂化薄膜的微观形貌变化不大。SiO2含量增加到30%(wt)时,SiO2粒子尺寸仍在100 nm左右。通过对其微相结构和形貌的中间演化过程研究发现,SiO2粒子形成于杂化薄膜初期。聚酰胺酸发生酰亚胺化反应的温度也受残留碱的影响而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Pt/HZSM-5双功能FCC汽油加氢异构化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条件和还原条件以及负载金属方法对FCC汽油加氢异构化反应的影响。在290℃、2.0MPa反应条件下对催化剂进行了工艺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焙烧条件对离子交换型催化剂有显著影响,因为它们决定金属的最终分布,还原条件和铂掺合方法是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的重要因素。该催化剂是一种双功能催化剂,具有较强烯烃加氢饱和功能和异构化功能,能使FCC汽油中的烯烃含量大大降低,汽油储存安定性提高,且辛烷值无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采用碱催化正硅酸乙酯的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一系列透明聚酰亚胺/二氧化硅(PI/SiO2)纳米杂化薄膜。对碱催化条件下的正硅酸乙酯(TEOS)溶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优选出了稳定溶胶的制备条件:各组分的摩尔比为:n(H2O)∶n(NMP)∶n(TEA)∶n(Si)= 3∶3.75∶0.1∶1,处理温度为50 ℃。对杂化薄膜的微观形貌和结构分别进行了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杂化薄膜都具有很高的光学透明性;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杂化薄膜的微观形貌变化不大。SiO2含量增加到30 %(wt)时,SiO2粒子尺寸仍在100 nm左右。通过对其微相结构和形貌的中间演化过程研究发现,SiO2粒子形成于杂化薄膜初期。聚酰胺酸发生酰亚胺化反应的温度也受残留碱的影响而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以交联度为6%、12%聚苯乙烯树脂为载体,合成具有长间隔臂的聚合物负载的新型Schiff碱金属钴配合物,应用于巴豆醛、正丁醛催化氧化制备巴豆酸、正丁酸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巴豆醛11.5mL、反应温度为25℃、氧气流量为60mL/min、反应时间为6h、V(苯):V(巴豆醛)=2.6:1、催化剂用量为0.126g条件下,巴豆酸的收率为70.7%,催化剂可重复使用5次.在正丁醛50mL、氧气流量为90mL/min、反应时间6h、催化剂为0.6g、反应温度50℃的条件下,正丁酸的收率可达95.8%.催化剂可重复使用8次.  相似文献   

10.
以亚麻油为原料,经皂化酸解制备混合脂肪酸,混合脂肪酸与尿素及甲醇在1:3.0:4.5(W/W/V)的条件下脲包纯化,得到富含α-亚麻酸的不饱和脂肪酸产品,纯度经气相色谱分析α-亚麻酸含量达91.3%.  相似文献   

11.
异构化菜油中共轭亚油酸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定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wFZ UV-2102C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碱性异构化菜油中共轭亚油酸的含量.在紫外区200~260 nm各种不同的波长下对菜油、共轭亚油酸标准品、Tonalin共轭亚油酸和异构化菜油的吸光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紫外分光光度分析可适用于样品中共轭亚油酸同分异构体总量的定量,共轭亚油酸的特征吸收峰在230~235 nm,并且在测定环境温度25℃、波长234 nm处,控制待测样液中共轭亚油酸浓度不大于40 μg/mL的条件下共轭亚油酸的总量与吸光度呈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对共轭亚油酸进行三氟化硼-甲醇衍生化时,采用不同条件处理共轭亚油酸,常常导致共轭亚油酸的不完全和异构化,从而影响到分析的准确度.本文报道对化学合成共轭亚油酸的三氟化硼-甲醇衍生化方法实验研究.阐明三氟化硼在甲醇中的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衍生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衍生化条件:三氟化硼与甲醇的质量比为10:100、反应的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30 min.  相似文献   

13.
对共轭亚油酸进行三氟化硼-甲醇衍生化时,采用不同条件处理共轭亚油酸,常常导致共轭亚油酸的不完全和异构化,从而影响到分析的准确度。本文报道对化学合成共轭亚油酸的三氟化硼-甲醇衍生化方法实验研究。阐明三氟化硼在甲醇中的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衍生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衍生化条件:三氟化硼与甲醇的质量比为10∶100、反应的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30 min。  相似文献   

14.
利用工业废碱和煤矸石制取腐植酸盐肥料 ,并研究其在果树等作物上的刺激生长作用及表现出的早熟、增产、糖度增加等效果 .  相似文献   

15.
酸、碱对粘土物理性质的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土体的液限、塑限、塑性指数、体积变化以及颗粒级配五个方面 ,研究了酸、碱对土体物理性质的影响 ,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 :酸使粘土的液限降低 ,塑性指数降低 ,使土体絮凝 ;而碱使粘土的塑性指数降低 ,塑限增大 ,体积收缩率增大 .同时对引起以上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简单讨论 .  相似文献   

16.
以青麦仁麸皮为原料,采用HPLC-DAD检测方法,研究超声辅助碱醇法提取青麦仁麸皮中阿魏酸的最佳工艺。建立了阿魏酸的液相色谱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25159X+97.026(R^2=0.9994,n=5);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碱醇体积比、碱液质量分数、超声功率和超声温度对阿魏酸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建立了青麦仁麸皮阿魏酸提取率与各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2(g/mL)、碱液质量分数4.56%、碱醇体积比2.3∶1、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57℃、超声功率240 W。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青麦仁麸皮阿魏酸提取率达85.68%,与模型预测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了强化氧化实验条件,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研究了维生素C、维生素E、柠檬酸三钠、甘草抗氧化剂对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由过氧化值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出它们对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均有抗氧化作用,甘草抗氧化剂抗氧化效果最好.单独添加质量分数为0.5%VC、0.1%VE、0.05%柠檬酸三钠、0.7%甘草抗氧化剂时,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氧化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在不同pH条件下考察3种农业生物质即小麦秸秆粉末(WSP)、玉米秸秆粉末(CSP)及稻壳粉末(RHP)对污泥脱水的影响.采用毛细吸吮时间(CST,tCS)及污泥比阻(SRF,FSR)等表征污泥脱水性能,用粒径和Zeta电位考察污泥性质的变化,通过离心液浊度,胞外聚合物质(EPS)含量、束缚水和泥饼结构来解释协同作用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当pH控制在3时,污泥脱水效果最好,深度脱水后泥饼含水率下降到61. 5%;分别投加WSP、CSP及RHP时,污泥FSR分别下降到7. 32×10~8,7. 41×10~8及8. 29×10~8s2/g. pH小于2或pH从8升高到11时tCS和FSR都显著升高;在投加0. 75 g/g DS WSP、CSP及RHP后,也不能改善污泥脱水效果. pH低于2或者碱性条件使污泥释放更多有机物质和浊度,污泥脱水效果恶化严重.酸及生物质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机理为酸(pH=3)促进污泥分解EPS释放束缚水,而生物质作为骨料提供水分孔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