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准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安全评价的原则和目标出发,研究分析了地质处置安全评价工作开展的步骤和方法,提出了安全评价准则指南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些国家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智文  谷存礼 《辐射防护》1997,17(4):309-317
本文介绍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安全目标及其准则,并介绍了比利时BOOM粘土高放废物处置性能和安全评价,以及美国玄武岩高放废物处置安全评价的方法和瑞典花岗岩高放废物WPC处置方案的安全分析。对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5年8月1~3日,国防科工委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讨会.这是我国高放废物处置领域的一件大事,是我国首次由政府部门举行的第一次与高放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王驹  凌辉  陈伟明 《中国核电》2017,(2):270-278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简称高放废物)是一种放射性强、毒性大、含有长半衰期核素且发热的特殊废物,对其进行最终处置难度极大,面临一系列的科学、技术、工程及社会学的挑战。高放废物安全处置的核心是,要确保在数万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将高放废物与生物圈进行有效隔离。我国核武器研制和生产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批亟待地质处置的高放废物,急需开展技术研发,并建设处置库对其进行最终地质处置。另外,我国核电站乏燃料后处理产生的高放废物以及某些不宜后处理的乏燃料,也需进行最终地质处置。本文针对高放废物安全处置的要求,对高放废物处置库的工程屏障(玻璃固化体、废物罐、缓冲材料等)和天然屏障(处置库围岩)的安全特性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工程屏障和安全评价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研究分析了处置库各屏障系统应具备的总体安全要求。针对屏障性能演化、地下水流和核素迁移等方面分析了工程屏障系统、天然屏障系统应满足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6.
凌辉  王驹  陈伟明  陈亮 《辐射防护》2018,38(2):101-109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以下简称“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安全全过程系统分析是对处置库长期安全的综合性系统分析。本文论述了安全全过程系统分析的概念及近20年发展情况,强调了其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规划、选址、设计、建设、运行、关闭和关闭后等各阶段的重要性。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经合组织核能署(NEA)技术文件为主,阐述了安全全过程系统分析的背景、安全策略、评价基础、安全评价及综合等核心组成部分,列举了其应用中管理和技术方面的12个关键点,分析了芬兰、瑞典、美国和法国的研究应用现状,并对我国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安全全过程系统分析的发展及应用现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建立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性能评价方法而系统地介绍了性能评价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关于开展我国性能评价的若干建议。性能评价方法的建立将有利于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事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工程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人类从事于与核材料有关的许多生产、生活活动均可能产生不同活度的放射性废物.高放废物由于具有放射性水平高、发热量大、核素寿命长等特点,其安全处置倍受全球科学家和广大公众所重视.目前深地质处置被国际上公认为处置高放废物的最有效可行的方法.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我国采用多重工程屏障系统(包括废物固化体、废物罐及其外包装和缓冲/回填材料)和适宜的地质围岩地质体共同作用来确保高放废物与生物圈的安全隔离.参照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处置概念,本文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工程材料(废物固化体、废物罐、外包装、缓冲材料、回填材料),以及其材料选择、设计要求和研究重点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提出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拟采用处置库选址和场址评价-特定场址地下实验室-处置库“三步曲”式技术路线。计划目标是于2030∽2040年前后建成我国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处置对象是玻璃固化块、超铀废物和部分乏燃料,处置库为竖井-坑道型,候选围岩为花岗岩,位于饱和带中。已初步选定甘肃北山地区为重点预选区。该区地处戈壁,地壳稳定,人烟稀少,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有利。现已试验获取预选区大量深部地质环境参数。确定使用膨润土作为处置库的回填材料,已获得一批放射性核素在花岗岩和膨润土中的吸附、扩散数据,建立了模拟处置库温度、压力和氧化还原条件的实验装置。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场址评价、放射性核素地球化学行为、回填材料研究和环境评价研究正在深入进行,并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美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管理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驹 《辐射防护》1998,18(3):230-234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管理,以及尤卡山场址特性评价工作的进展,介绍了美国高放废物处置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并对我国有关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我国西北处置场的基本情况,西北处置场低、中放固体废物接收、处置的组织机构及管理体系,工艺技术,辐射防护及环境监测,以期为我国放射性废物处置工程提供借鉴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中、低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的产生迅速增加,本文通过对运行核电厂放射性固体废物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持续推进放射性固体废物最小化、加快处置场建设、改善放废运输条件、提升固体废物处理效能,专业运作强化监督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核废料地质处置天然类似物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培忠 《核动力工程》1994,15(2):187-192
深地层埋藏是目前首先的核废料处置方案。由于放射性核素的长半衰期和辐照导致的某些不可预见性因素,我们需要根据天然类似物研究的成果与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综合评估和预测核废料处置场的安全性。铜、铁等自然金属类似物的研究指出,壁厚10cm的铜质包装在几十万年内都不会破裂;一定厚度的铁质容器至少也能保证核废料在1000年内不与地下水接触。由于膨润土具有遇水即胀的特点和吸附阳离子的能力,因此是一种常用的核废料回  相似文献   

14.
罗建军  商照荣  孙庆红  康玉峰 《核安全》2009,(3):38-46,F0003
介绍了法国高放废物处置研究现状和规划,对法国高放处置场的审评技术单位法国核与辐射安全研究院(IRSN)所开展的高放处置安全研究和审评工作及其提出的审评原则和审评要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我国的高放处置安全审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分类管理,能有效减少最终处置的废物量,减轻营运单位的负担,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废物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将废物分类与处置联系起来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建议的优选分类方法。本文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原子能院)为例,通过研究国内外的废物分类体系,分析原子能院产生的废物的特点,提出了以处置为中心的废物分类建议,将废物分为豁免废物、极短寿命废物、极低水平废物、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和α废物5类;同时研究提出了原子能院全过程废物信息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针对高放废液玻璃固化工艺和玻璃固化产品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借鉴IAEA颁布的玻璃固化产品质量控制要求,以及德国和美国所制定的产品接收监管要求和质量控制措施,结合我国在玻璃固化体性能方面已经制定的标准要求,提出我国高放废液玻璃固化工程产品接收监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利用辽宁兴城退役铀矿山废矿井的+43m中段处置退役的镭厂低放废物.对该处置设施基本情况、需处置的废物来源、整备设施及运输、废物处理处置方法及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该处置设施已接受8 747m3废物、尚有2 000m3的容量空间,待剩余空间接受其他来源的废物后实施处置场封闭.  相似文献   

18.
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研究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式 《辐射防护通讯》2005,25(1):1-7,42
综述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已经取得的进展。说明在ICRP建议的地质处置基本安全要求,IAEA正在研制的地质处置国际安全标准和安全评价方法学,以及各有关国家对地质处置安全评价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之间,存在着既衔接又互动的关系。讨论了地质处置安全评价的某些研发要点。表明地质处置系统的特征,例如整体性、多重性和互补性、动态性、可预测性、可监控性以及目前正在探讨的可逆转性和可回取性等,对于地质处置安全评价研究具有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地段之一的新疆阿奇山地段为例,在野外调查、样品测试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该地段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文地质意义,并结合地段水文地质条件,识别研究区内地下水的来源及其交替能力。结果表明,阿奇山地区地下水主要源自当地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深部地下水交替能力明显弱于浅部地下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