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田波  刘永 《重庆建筑》2008,(2):34-37
通过对辽西山地传统景观建筑的选址进行实地考察和比较研究,作者认为辽西山地传统景观建筑的选址因素主要体现在客观物质要求和主观精神需求两个方面,并对前人为满足这两方面因素所采取的选址方法和设计思路加以详尽分析,可以为我国北方山地景观建筑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田波  王巍 《山西建筑》2014,(31):3-4
论述了辽西山地传统景观建筑中月台、神台、点将台、烽火台、关台的处理手法,分析了台在创造山地传统景观建筑的意境和氛围中所起到的作用,指出台通过限定特定空间区域,提供了景观对望条件,点染了山地建筑群特有的意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3.
田波  马守恒 《山西建筑》2014,40(30):2-4
论述了辽西山地传统景观建筑中的题字、题诗、楹联以及石刻碑文等文学形式在创造山地传统景观建筑的意境和氛围中所起到的作用,分析了这些形式背后的文学意蕴美,为同类型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莫高窟南区洞窟的开凿分期及崖体地层的研究,探究了洞窟建筑形制的演变。通过现场调查、实际测量与数值模拟建立各形制洞窟的数值模型,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各形制洞窟在静力及动力作用下的位移及应力关系,对莫高窟南区洞窟开凿的古人智慧及洞窟形制的科学性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在静力与动力状态下洞窟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莫高窟南区洞窟的开凿从地层选择、开挖方法到建筑形制,都蕴含着许多现代地下工程与岩石力学原理。莫高窟南区洞窟古人开凿智慧的挖掘,对石窟寺保护、岩体的长期强度研究与现代地下工程长期服役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重庆地区道教寺观的“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自东汉以来道教及道教建筑在重庆地区百广泛发展。对于道教建筑而言,“道法自然”思想是道教建筑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也是道教建筑区别于其他传统建筑的重要特征。以重庆现存道教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对地方史志文献的解读和建筑实例分析,通过对巧用地形,智取空间的建筑处理手法以及利用山地景飒“多视点、多维度”的特点,营造寺观“修仙向道”的环境氛围和增强观者视觉心理感受等设计手法进行研究,总结重庆道教寺观的“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戚瀚文  汪永平 《华中建筑》2014,(11):162-165
西藏洞窟类建筑从藏族人类的产生之日起就伴随着他们的生产及生活而存在,时至今日洞窟建筑仍在藏区存在着。藏区洞窟类建筑分布较为广泛,其中以阿里地区居多,从这些洞窟的功能来分有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洞窟,也有能够满足僧人修行活动的洞窟,第二种洞窟普遍被人们称之为修行洞,这些洞窟有的以原始的形态存在着,有的在后期被人为修建的建筑包裹在内。该文以藏东昌都地区丁青县著名苯教寺庙孜珠寺的洞窟为研究实例,从其洞窟的平面形制与功能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意在探寻寺庙洞窟类建筑对寺庙僧人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周仪 《建筑学报》2021,(1):112-119
相较于中国人脱胎于山居之乐的洞窟迷恋,西方建筑史中的洞窟主题,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在建筑、园林中若隐若现,从未中断.以布雷绘制的"自然与理性之庙"图中的主题为线索,试图揭示洞窟在各时期的形式承接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意在为当代造园提供一条可供参照的文化线索.  相似文献   

8.
与山地建筑形态创作相关的风水审美观、意境审美观、混沌审美观、分形审美观和生态审美观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建筑与山地自然环境之间蕴含的美学关系.通过梳理这些审美观,在山地环境进行建筑形态创作时,建筑师须具备建筑和环境的整体美学思维.并分析与总结了为达成建筑、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整体和谐应依循的山地建筑形态创作的美学法则,以及与经典美学法则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李镬宓 《建筑施工》2012,34(8):833-835
以黄山悦榕庄建筑设计为实例,分析了山地建筑的特征、山地建筑与环境设计的关系,同时对该项目的设计作出了详细阐述。通过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分析,依据现代工程技术,借鉴传统元素,使该工程既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又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山地建筑。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建造和生活的地球上,山地面积远大干平原面积.山地建筑的营建既来源于人类征服和改变自然的原初欲望,也符合人类文明扩张和发展的需求.从古希腊山地建筑中的“上城”和“下城”空间,到意大利波西塔诺山城顺山势而造,我们的居住环境与山和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建筑与山的关系也更加多样.在我国传统山地民居建筑中,架空、吊脚、错迭...  相似文献   

11.
山西现存寺观祠庙是山西省文物建筑中的主要类型群体,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都非常高,从该类群建筑保护和研究的重要性、特殊性、紧迫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明了山西寺观祠庙传统建筑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剀  谭刚毅 《新建筑》2011,(1):152-154
通过对晚清汉口寺观兴建主体、兴建起因、重建与修复、功能的演变进行详细考察,探讨一个传统中国城市的寺观历史变迁的进程、细节和内因,并指出部分寺观由宗教建筑类型的神庙向商业建筑类型的会馆转变的过程是汉口城市公共空间变迁中一个极为有趣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3.
陆婷  熊洪俊 《山西建筑》2008,34(7):33-34
以重庆市经开区体育中心规划为例,对具有山地特色的体育中心空间环境的塑造及其形态特征、空间关系的整体性、协调性进行了探索,以使建筑的布局、规划与山地环境相融合,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过街庙"是川渝地区山地场镇中的一种特殊的会馆建筑形式,其通过与街道的紧密融合,巧妙解决了山地场镇用地局促与会馆建筑进深深远的矛盾,并拉近了会馆与居民的关系。根据与街道的布局关系,"过街庙"可分为街道穿两厢、街道穿正殿、街道纵贯中轴线三类。  相似文献   

15.
建筑的设计方法与创作其实是讲究设计逻辑的,任何一个建筑的创作如果只是凭感觉或者说是拍脑袋而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这样的作品一定是盲目且草率的。文章结合作者所参与的实际案例,研究建筑与山地文脉的逻辑建构关系,从而总结出建筑与山地有机融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山地建筑结构比常规建筑结构存在多方面特殊性,传统理论研究在当前越来越复杂的山地建筑结构设计指导方面略有不足,因此提出关于山地建筑的特点及结构设计的思考与启示.基于山地建筑的结构接地形式特点,分析了山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隐含问题,着重进行了山地建筑特定掉层和吊脚结构的设计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有关启示,为后续工作指出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朱向东 《山西建筑》2007,33(14):1-2
就山西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基金项目——“山西寺观祠庙传统建筑研究”的科研课题展开讨论,认为寺观祠庙建筑遗存的文化渊源、价值体现、地域特色等是该课题所应涉及的主要研究内容,同时对该课题上述内容的研究方法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山地建筑地貌是结合了地势地貌,经建筑师精心设计,达到的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一种建筑形态。本文主要从山地建筑的现代意义及道路规划、环境设计技术、山地建筑规划设计三个角度,阐述了山地建筑基础选型和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9.
对山地环境中建筑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山地居住建筑环境设计、空间组织、山地城市整体特征的研究,并从山地建筑设计原则、交通组织、建筑群布置与环境关系、城市轮廓与山地等几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希望有助于在山地建筑设计中,树立整体意识和环境意识,创造宜人的山地城市与居住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20.
汪芳  刘扬  殷帆 《华中建筑》2012,(2):166-170
在重新审视文化全球化、以及关注建筑与地域文化关系的今天,地理学视角的建筑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命题。该文以山地这种地貌类型为例进行研究。山地具有区域分布、高度和坡度等特征,受到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山地地表结构出现了一定规律性的差异。该文从自然地理的视角出发,将山地因素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方面入手,分析地理特征对建筑景观的影响,以及建筑景观对地理环境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