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单模光纤因其损耗低、无模间色散,以及有潜在的经济特性,作为传输介质是非常吸引人的。尤其是在1.55μm下损耗低到0.17dB/km的色散位移光纤,可以采用多纵横模光器光源供长距离高效率应用,能在数据速率高于1Gbit/s的情况下实现100km以上的无中继距离传输。上述一些优点使单模光纤对要求费用低廉及数据传输速率低的应用场合也颇有吸引力。激光发射器及与之有关的控制线路乃是这种系统的昂贵因素,为此,我们采用了1.55μm边发射的(ELED)LED作单模系统的光源。这种ELED有潜在的经济能力,容易控制,并且揭示了这样一种可能,即色散位移光纤会变成从几个Mbit/s系统到多个Gbit/s激光系统的工业用规范化光纤。  相似文献   

2.
单模光纤是在给定的工作波长中只传输单一基模的光纤,它不存在模式色散,所以具有相当宽的传输频带,运用于长距离大容量的传输.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只有8~10 μm,包层直径为125 μm,可以制作得很长,但是为了制造、运输与施工的方便,通常光缆的出厂长度为1~6 km.单模光纤的传输损耗现低达0.2 dB/km(1.55 μm),光缆接续长度不宜小于2 km.  相似文献   

3.
周园 《光通信技术》2011,35(10):13-15
正交频分复用(OFDM)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性强、能够有效对抗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在高速光通信系统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利用Matlab和Optisystem,对强度调制(IM)/直接检测(DD)的单模光纤系统进行了性能仿真,结果显示在不进行色散补偿和光放大的前提下能够传输40km,满足接入网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于一个通信系统的要求主要是两条。一是无中继通信的距离要长;二是能传输的信息量要大;对于数字通信来说,便是在规定的误码率条件下得到最高的通信码速。当长波长(1.3μm,1.55μm)光纤传输发展起来之后,光纤的衰耗性能已降到短波长(0.85μm)光纤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以下,从而限制长距离光纤通信的因素主要是光纤的色散。为降低光纤的色散(模间色散),这使单模传输显出它突出的优越性。由于在1.3μm 波长,单模光纤的色散可以得到最低值,  相似文献   

5.
对长距离传输系统而言,低损耗光纤是不可缺少的传输媒介,目前世界上已经开发出了超低损耗0.1484 dB/km的光纤,刷新了早在1986年创造的0.154 dB/km的记录。这种超低损耗光纤是通过改进纯石英(二氧化硅)纤芯而得到的,其大有效截面积为118μm2,有助于抑制非线性效应。本文也简述了该光纤可能对传输系统的一些影响,传输损耗在宽广的波长范围内(C和L波段)低于0.160 dB/km,这对于EDFA(掺铒光纤放大器)系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在无中继传输系统中,与传统的Ge-SMF光纤相比,低损耗光纤可使传输距离增大33%,当该超低损耗光纤与后向泵谱分布式喇曼放大器结合使用时,有可能使传输距离增大到400 km.  相似文献   

6.
G.654.E光纤应用于传输系统中,因截止波长大以及与收发端设备的耦合方式,可能产生多路径串扰(MPI)从而影响传输性能。为了探究MPI的影响因素,通过窄带外腔激光器/光功率计法在1310 nm光源波长下分析了光纤类型、光纤长度、打圈条件、连接方式和尾纤类型对MPI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短距离链路,可通过热熔代替活动连接器以及打圈滤模来减小MPI;而对于长距离链路,尽量避免不同类型光纤的混合连接。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骨干通信网上的传输速率已经向40 GB/s甚至是160 GB/s发展,传输线路以光纤作为主要的传输通道。与光纤相关的损耗和单模光纤的主要色散,即偏振模色散,不仅仅限制了光信号在通信过程中的传输距离,还很大程度上影响其通信容量。其中,偏振模色散对单模光纤高速和长距离通信的影响尤为突出。因此应现代光纤通信技术网的高速发展的需要,把当前流行的FPGA技术应用到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的自适应补偿技术中,用硬件描述语言来实现,可以大大提高光纤的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对实时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光纤色散效应对脉冲展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扬  王丽 《激光技术》2008,32(6):568-571
为了研究光通信系统中光纤色散特性对通信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基于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色散特性,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脉冲展宽、光纤内部的偏振模色散、色度色散、波导色散和模间色散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分别得到了折射率n=1.516和n=1.458的标准单模光纤经过10km传输距离后色散导致脉冲展宽的结果,比较了传输波长在850nm和1310nm时多模光纤的色散效应,通过对不同光源LD(Δλ=1nm)和LED(Δλ=70nm)的比较,分析了光谱宽度对脉冲展宽的影响。结果表明,纯石英光纤在系统传输波长为1.27μm处群速度色散等于0;折射率渐变多模光纤工作在常见的850nm以及1310nm通信窗口时,其模内色散表现为负色散;色度色散和模间色散引起的脉冲展宽随光纤的数值孔径、材料折射率和光源光谱线宽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啁啾光纤光栅(CFBG)串联的多波长色散补偿器对长距离传输的8个信道信号进行色散补偿,各个信道波长符合ITU-T标准,波长间隔为100 G.系统采用掺Er3+光纤放大器(EDFA)作为功率放大器,在2 015 km的G.652光纤上无前向纠错(FEC)无电中继实现8×10 Gb/s零误码传输.结果表明,利用CFBG构成的色散补偿器各信道补偿一致性好,CFBG不但能通过滤除带外噪声有效减小长距离传输中由放大器产生的自发辐射噪声(ASE)的积累,提高传输信号的信噪比(OSNR),而且其较低的非线性特性有利于抑止信号劣化,从而有效提高长距离波分复用(WDM)的传输性能,扩展无电中继传输距离.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利用四电平改进型双二进制差分偏振移位键控(4-MDDPolSK)提高偏振键控系统色散容限的方法.在标准单模光纤(SSMF)上的仿真表明,与四电平脉冲幅度调制(4-PAM)系统和四电平差分偏振移位键控(4-DPolSK)系统相比,该方法使得光纤的色散限制传输距离分别提高了90km和60km.  相似文献   

11.
光纤的传输损耗和色散是限制光纤通信中传输距离的主要因素。而色散又是限制光纤通信系统传输带宽的决定性因素,因为色散使在光纤中传输的光脉冲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展宽。在单模光纤中,脉冲展宽主要起源于折射率随波长变化所引起的模内材料色散和单个模的群速度随频率略有变化所导致的波导色散。因此单模光纤的总色散,或者说波长色散或色度色散,主要就包括这两部分。单模光纤色散的测量对于研究单模光纤的传输特性,控制和改进预制件的质量;监测单模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单模光纤色散测量的各种方法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SDH光纤通信系统不断向高速、大容量发展,2.5Gb/S的光发射与接收器件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要求。国际上普遍认为,下一代的光纤干线通信将是以10Gb/S信道速率为基础的波分复用(WD)系统。由于现已铺设的光纤以G.652常规单模光纤为主,在1550urn波段使用时,必须慎重考虑色散(约15~20ps/urn.km)对高速光信号的弥散作用。估算表明,10Gb/S速率下,采用内调制半导体激光器为光源,在常规单模光纤中的传输距离约4km左右,即使采用外调制光源,传输距离也仅约60km左右,要传输更长距离,就必须采取色散补偿措施。目前,采用的色…  相似文献   

13.
安奈特集团近日宣布推出一款新型千兆位以太网连接扩展器。干兆位以太网通过多模光纤传输成本相对较低,但传统多模光纤传输距离仅限于220m(62.5/125μm)或550m(50/125μm),此次安奈特推出的这一新型AT—EX1001SC/GM1千兆位以太网多模扩展器克服了距离上的限制,使传输距离达到2km。 AT—EX1001SC/GM1千兆位以太网多模扩展器不但可以轻松升级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对传统的FDDI网络也可以简单经济地进行升级。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利用多模光纤传输比非屏蔽双绞线铜缆传输距离长很多,非屏蔽双绞线铜缆传输的距离极限只有100m,但传统多模光纤的传输仅局限于同一建筑物或校园中,若要进行长距离传输只能采用单模光纤,而单模光纤成本较高。由安奈特研制成功的新型AT—EX1001SC/GM1千兆位以太网多模扩展器克服了这一障碍,即千兆位网的传输距离限制。AT—  相似文献   

14.
对长距离传输系统而言,低损耗光纤是不可缺少的传输媒介,目前世界上已经开发出了超低损耗0.1484dB/km的光纤,刷新了早在1986年创造的0.154dB/km的记录。这种超低损耗光纤是通过改进纯石英(二氧化硅)纤芯而得到的,其大有效截面积为118μm^2,有助于抑制非线性效应。本文也简述了该光纤可能对传输系统的一些影响,传输损耗在宽广的波长范围内(C和L波段)低于0.160dB/km,这对于EDFA(掺铒光纤放大器)系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在无中继传输系统中,与传统的Ge—SMF光纤相比,低损耗光纤可使传输距离增大33%,当该超低损耗光纤与后向泵谱分布式喇曼放大器结合使用时,有可能使传输距离增大到400km.  相似文献   

15.
光纤水听器远程传输中相干瑞利噪声的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春燕  胡正良  熊水东  胡永明 《中国激光》2012,39(10):1005005-111
在使用窄线宽光源的干涉型光纤水听器远程传输系统中,瑞利散射通过多光束干涉引入了严重的相干噪声。分析了光纤远程传输产生的单次瑞利后向散射(RB)和双重瑞利散射(DRS)对干涉系统的影响,并使用隔离器对RB进行抑制。推导了DRS引入的相位噪声的模型,通过讨论DRS的调制特性,得出相位产生载波(PGC)技术在消除相位衰落的同时也可以大大抑制DRS产生相干噪声的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在光纤水听器往返各25km的传输系统中,隔离器对RB产生的相位噪声抑制最大达20dB,PGC技术对DRS噪声的抑制最大达10dB。在同时抑制RB和DRS后,50km光纤传输系统中相干瑞利散射噪声的影响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16.
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 (PMD)是两个垂直的偏振模之间的差分群时延。它会引起数字通信系统中脉冲展宽与模拟系统中的信号失真 ,从而会限制光纤的传输距离与传输容量。本文介绍了测试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 PMD的波长扫描法以及在制造光缆过程中对光纤 PMD值的控制 ,最后 ,根据目前制造光纤、光缆的技术工艺水平与电信公司等对光缆 PMD的要求 ,探讨了光缆中继段上 PMD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1 引言和背景 近年来,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带宽需求,光纤通讯系统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单模光纤(SMF)系统性能的主要限制因素包括衰减、色散和非线性,以及最近引起注意的偏振模色散(PMD)。 对于操作在1310nm窗口的传统单模光纤系统,由光纤衰减引起的光功率损失限制了系统的传输距离。在此波段中,单模光纤具有零或非常低的色散,系统的传输速率也较低,且操作在单一波长  相似文献   

18.
新型大模场光子晶体光纤传输系统及其传输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银  陈明阳  张永康 《中国激光》2012,39(12):1205001-108
通过在多模光子晶体光纤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根单模光子晶体光纤,对其选择合适的参数,形成一种可以实现低弯曲损耗、大模场单模传输的光纤传输系统。运用数值仿真,分析了该传输系统在模场面积、弯曲损耗、连接损耗等方面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多模光子晶体光纤与单模光子晶体光纤所组成的系统可实现有效的单模传输;工作波长为1064nm时,多模光子晶体光纤在直波导状态时的基模模场面积可达1593μm2;在弯曲半径低至10cm时,多模光子晶体光纤仍然可以保持低损耗传输。经过对多模光子晶体光纤结构参数的优化,其与单模光子晶体光纤的连接损耗降低至0.085dB。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采用少模阶跃光纤与单模光纤连接的方法,实现低弯曲损耗传输的新型光纤通信系统。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在模场直径相同的情况下少模光纤纤芯半径与折射率差的关系,以及不同参数下光纤的弯曲损耗;采用光束传播法计算了少模光纤的各种模式与普通单模光纤的基模的连接损耗。证明了采用少模光纤可以利用模式间的正交性实现有效的单模传输,并具有低的弯曲损耗和连接损耗。  相似文献   

20.
基于少模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模分复用系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少模光纤布拉格光栅(Few-mode FBG)的模分复用通信系统,阐述了基于少模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模分复用/解复用原理,建立了2×2的模分复用实验系统,分别利用LP01和LP11模作为独立信道,实现了1.25 Gbps和622Mbps两路伪随机序列(PRBS)的10km传输实验,给出了传输后的眼图,分析了当激光器波长为1549.228nm时,实验系统的误码特性.实验验证了基于少模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模分复用通信系统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实现长距离高速率的模分复用通信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