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六尺之孤汉语拼音:liù chǐzhī gū出处和示例:◇《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唐·骆宾王《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成语解释:六尺代指未成年且个子未长高的孩子;孤指死去父  相似文献   

2.
<正>鼠目寸光汉语拼音:shǔmùcùnguāng出处和示例:清·蒋士铨《临川梦·隐奸》,"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种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瞎赞。"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五回,"这种鼠目寸光、有眼无珠之徒,成不了气候。"成语解释:鼠目寸光原指老鼠的目光只有一寸之远。比喻目光狭窄,见识短浅,缺乏远见。链接度量衡:"寸"在这个成语中是指我国古代长度计量的单位。  相似文献   

3.
正玉尺量才汉语拼音:yùchǐliáng cái出处和示例:◇唐·李白《上清宝鼎》诗,"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二回,"从此珊瑚在网,文博士本出宫中,玉尺量才,女相如岂遗苑外。"成语解释:玉尺指玉制的尺子,旧时比喻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玉尺量才比喻用恰当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和诗文。链接度量衡:"玉尺"本意正如《辞海》中的解释,"玉制的  相似文献   

4.
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汉语拼音:bīng dòng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出处和示例:汉·王充《论衡·状留》,"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九十二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语解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原指冰冻了三尺这么厚并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达到的效果;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正>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汉语拼音:chā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出处和示例:◇《易》,"正其本,万物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闻一多《屈原问题》,"孙先生却把它看成先有文人,而后变成弄臣。这一来,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成语解释:毫厘指极其微小;差、谬指差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原指一点微小的误差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比喻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就会相差很远。  相似文献   

6.
<正>三寸之舌汉语拼音:sān cùn zhīshé出处和示例:◇《史记·平原君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淮阴侯列传》,"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成语解释:三寸之舌比喻有能说会辩的口才。形容口齿伶  相似文献   

7.
<正>跬步千里汉语拼音:kuǐbùqiān lǐ出处和示例:◇《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宋·苏轼《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若三五年失开,则公私壅滞,以尺寸水欲行数百斛舟,人牛力尽,跬步千里,虽监司使命,有数日不能出郭者。其余艰阻,固不待言。"成语解释:跬步千里原指虽然半步半步地前行,但只要不停顿  相似文献   

8.
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汉语拼音:chǐyǒu suǒduǎn,cùn yǒu suǒchánɡ出处和示例:◇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论》,"鄙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彼各有所短也。"成语解释:短指不足;长指有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原指尺  相似文献   

9.
<正>寸木岑楼汉语拼音:cùn mù cén lóu出处和示例:《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宋·朱熹《四书集注》,若不取其下之平,而升寸木于岑楼楼之上,则寸木反高,岑楼反卑矣。成语解释:岑指高而尖,岑楼指尖顶高楼。寸木岑楼原指用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相比较,以此说明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  相似文献   

10.
正一落千丈汉语拼音:yī luò qiān zhàng出处和示例:◇唐·韩愈《听颖师弹琴》,"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孙中山《国民要以人格救国》,"为什么我们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呢?"成语解释:一落千丈原指琴声由高而低突然变化。  相似文献   

11.
正步步为营汉语拼音:bùbùwéi yíng出处和示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茅盾《子夜》,益中是抱的步步为营的政策,虽然计划很大,眼前却用不到三百万的借款!成语解释:步步为营原指古代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座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做事、考虑得谨慎而周密。链接度量衡:步在这个成语中是借我国古代长度计量的单位来形  相似文献   

12.
<正>一泻千里汉语拼音:yīxièqiānlǐ出处和示例:◇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不足多怪也。"◇王蒙《湖光》,"雄浑的钱塘江好像离他更近了,江水一泻千里,大桥从容坚实。"成语解释:一泻千里原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流畅;也比喻情势急转直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计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以前的远古时代,这个时期发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农业诞生了。围绕农业生产(也有说是农业经营),如何确定播种与收获,产生了“挠作甲子以记日”,以及如何进行垦植、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如何才能公平地分配劳动成果等等,促使当时人们自发地建立起度量衡概念,《史记·大戴礼记》记载,黄帝时期创立了度、量、衡、里(亩)、数五个量(图1)。  相似文献   

14.
正寸步难行汉语拼音:cùn bù nán xíng出处和示例:唐·杜甫《九日寄岑参》,出门复入门,雨脚但如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曰,美娘赤了脚,寸步难行。巴金《春》,东一种规矩,西一种规矩,好像遍地都是刀山,叫我寸步难行。成语解释:寸步难行原指一步都难以挪动;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等十分艰难。  相似文献   

15.
(接上期) "车同轨"统一道路标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颁布了"车同轨"、"舆六尺"的法令.规定车的轨距(两轮之间距离),都是六尺宽.据对秦陵兵车马车部件的测量.其轨距大多在(130~150)厘米之间,相当于秦尺度六尺之长.  相似文献   

16.
曹瑞基  韦靖 《中国计量》2012,(Z1):111-113
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度量衡展厅建成于2004年9月,共两层,占地200平方米。该馆内陈列有远古时代至民国的各类度量衡器具300余件。有尺、釜、升、斗、权、秤、天平等种类,器具质地包括陶、骨、铜、铁、玉、瓷、石、木、竹等,展示了中国古代度量衡产生、统一、发展的历程及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对经济、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展厅建成之后,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从国家领导人到莘莘学子,从全国各地的计量工作者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度量衡爱好者,都慕名而来,在整个计量行业掀起了建设计量文化的高潮。  相似文献   

17.
自西周以后,由于手工业的发展,各种工艺的分工越来越细,当时治木有七种分工,金属冶炼有七种分工,为了弥合工差,各国都形成了一定的统一度量衡的做法。而《仓律》、《金布律》、《田律》、《工律》等律令,其中许多条文也必须以统一的度量衡来保证实施。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进入了战争频繁、社会长期分裂的状态。 三国至魏,度量衡被权谋挟持。《三国志·武帝纪第一》中有一段曹操与度量衡的记事:“太祖(曹操)……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王厘,曹操手下的粮草官)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后军中言太祖欺众,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候国之间竞争激烈,要在纵横捭阖的生存斗争中处于有利位置,一是国家机器及社会秩序的运转必须良好,二是国力必须强盛,这二者都与度量衡制度有关。当时的政治家、思想家不约而同地看到了这一点,各诸候国都把颁布度量衡制作为经国方略,并形成了一定的管理制度。当时出现了人工制作的计量标准器,  相似文献   

20.
吴淼 《中国计量》2014,(12):62-64
<正>(接上期)三、两套权度制单位名称并行原因探析通过表1不难发现,两套权度单位制名称系统各有优劣,中国物理学会的方案偏重音译,对于大多普通民众来说太过陌生,不利于新制的推广;法定的命名系统则过于迁就中国度量衡传统,会造成实际运用中的不便。那么,南京政府为什么最终会采用两套权度制单位名称并行的方案呢?吴承洛所坚持的被专家学者认为缺失了国际标准制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