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科高危的颈动脉狭窄作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7例外科高危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支架定位准确,4例患者狭窄完全消失,3例患者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23个月,均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外科高危的复杂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外科高危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直接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对9例(11支血管)外科高危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进行了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随访1~5个月(平均3个月),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9例(11支血管)的内支架植入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及术后随访,支架开通良好,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卒中发生,脑缺血症状消失,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结论直接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可以采用的治疗方法,但还需进一步临床积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成形术(PT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髂动脉的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早期及晚期临床疗效.方法从1994年12月~2000年2月,为31名患者的42条髂动脉血管内植入44个Wallstent支架,进行临床及血管造影随访.结果 44个支架植入操作均获成功.1例患者回家后第3天穿刺部位血肿,超声检查为假性动脉瘤,行外科手术修复,术后半年血管造影检查无再狭窄.临床随访(36±13)个月,术后间歇性跛行及休息痛等症状均消失.31例患者中有20例(29条血管)进行血管造影随访,随访时间(10±5)个月.血管造影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3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的3D DSA与二维(2D)DSA图像进行比较,分析颈动脉的形状、狭窄的显示、血管内治疗的必要性、血管内治疗的工作角度及支架的选择.结果与2D DSA相比, 3D DSA能更清晰显示颈动脉狭窄的形状及程度,能提供最佳血管内治疗的工作角度,使用3D DSA能正确决策支架的选择.结论 3D DSA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提供许多2D DSA不能提供的有价值信息,对常规DSA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7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腔内成形术。结果27例患者中,24例成功置入冠脉支架,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为(8±4)%,较术前(80±19)%改善明显。2例因支架置入困难改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平均随访18个月。25例患者术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均未发生。无责任血管区新发脑梗死。1例支架置入后3h发生再灌注性脑出血。1例支架脱落后于颈内动脉虹吸部,后用抓捕器取出。1例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发生再狭窄。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切割球囊成形术(CBA)治疗高龄患者弥漫性冠状动脉(冠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冠脉造影示ISR>70%的高龄弥漫性ISR患者117例,分为CBA组(n=74)和普通球囊成形术(BA)组(n=43).于术后6个月随访冠脉造影(QCA)和血管腔内超声(IVUS).结果手术成功率CBA组为99%,BA组为100%;CBA组冠脉管腔的即刻获得大于BA组;两组术后即刻管腔直径狭窄百分比(DS)在CBA组小于BA组(11.81±9.17 对26.33±10.04,P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初步经验.方法对2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反复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或有明显脑缺血症状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血管造影及TCD、SPECT进行影像学随访.结果狭窄的血管均成功地进行扩张,术前术后狭窄程度分别为(78.3±4.7)%与(15.6±4.4)%,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均小于30%.临床随访无TIA或脑梗死再发,DSA随访无血管再狭窄发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SPECT检查显示脑血流明显改善.1例发生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对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进行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9例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内支架成形术或球囊成形术治疗.结果本组Mori A型病变12例,B组病变5例,C型病变2例;狭窄位于大脑中动脉11例、大脑前动脉1例、颅内颈内动脉1例、颅内椎基底动脉6例.在球囊成形术(3例)和内支架成形术(16例)后,平均动脉狭窄率从82.9%下降到8.0%(P<0.01).在围手术期内,除1例(左大脑中动脉Mori C型病变)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外,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存活的18例平均随访3.7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中期结果.方法 25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球囊膨胀型支架行腔内成形术治疗,分析影像学及中期随访结果.结果共治疗颅内狭窄病变28处(13处为后循环狭窄,15处为前循环狭窄),支架均1次成功植入.临床随访18~39个月(平均24.3个月),无短暂性脑缺血再发作或卒中;DSA随访20例患者,4例血管再狭窄(狭窄面积在50%以上),侧支血管通畅.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有效预防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扩张和血管内支架治疗大动脉炎、颈动脉狭窄。材料和方法:3例大动脉炎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狭窄段均超过8cm。1例单纯球囊扩张;2例球囊扩张后植入 Wallstent 支架。结果:术后狭窄率均为0,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单纯球囊扩张的动脉一年后动脉完全闭塞。植入血管内支架的2例,分别是在4.5个月和4个月检查,一例血管内支架的近端出现了再狭窄,另一例未出现再狭窄。结论:对于大动脉炎性长段颈动脉狭窄的治疗,血管内支架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支架成形治疗合并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重度颈动脉狭窄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26例对侧颈动脉闭塞、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接受颈动脉支架成形(CAS)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均CAS成功,术后残余狭窄均 < 30%。15例患者术中出现心率减慢或血压下降,嘱患者咳嗽或给予阿托品静脉推注后缓解。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支架急性闭塞,术侧大面积脑梗死,经内科治疗语言和肢体功能基本恢复。5例患者术后出现过度灌注,控制血压后于术后72 h内缓解。术后随访(28.5 ± 10.1)个月,因心肌梗死死亡3例,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2例患者复发头晕症状,其中1例患者术后36个月超声复查发现支架内重度再狭窄,未接受相应治疗。2例患者术后再发脑梗死,经内科治疗后无严重后遗症。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事件。结论 CAS治疗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颈动脉重度狭窄病变安全、有效的。但应注意术前颅内侧支循环的评估和围手术期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截取一侧颈总动脉节段与另一侧颈总动脉端端吻合建立颅底段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对8只成年家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玻璃管制成"S"形,一侧颈总动脉(CCA)作为母体动脉,截取另一侧颈总动脉节段穿过玻璃管模型与对侧CCA端端吻合.2周后作血管造影(CTA/DSA)证实模型内血流通畅.结果 8只犬均成功地建成颅底段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模型.结论应用犬一侧颈总动脉节段与另一侧颈总动脉端端吻合建立颅底段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模型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血管造影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师按双盲法对16例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血管造影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共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结果 16例患者经血管造影均能明确诊断,动脉瘤位于颈总动脉者1例,颈动脉分叉处9例,颈内动脉5例,颈外动脉1例.血管造影主要表现为瘤腔内造影剂滞留(12例),瘤腔内形成涡流(9例),动脉瘤开口处"喷射征"(7例),颈动脉分叉角度增大,颈内、外动脉移位(9例).结论血管造影是诊断颈动脉假性动脉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其不但可明确诊断,而且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对患者创伤小、痛苦少,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代替经典的颈动脉内膜剥离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本文对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有关问题进行综述。相信随着许多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完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将在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狭窄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缺血性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为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具有创伤小、安全和并发症少等特点,并为禁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创造了新的机会。实验证实,其对卒中二级预防的效果与经典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同。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依赖于规范的操作和术前对脑血流与脑功能的全面评估。随着保护技术的应用和防止再狭窄技术的成熟,介入治疗将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风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其中25%的缺血性中风患者都有颈动脉狭窄病变.长期以来,人们公认颈动脉内膜剥离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最佳疗法.但是近年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术的开展越来越广泛.虽然对该项技术与颈动脉内膜剥离术进行随机、双盲比较研究以客观评价其优缺点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病例报道的规范化,包括科学的试验设计、病例入选标准、观察结果及其统计学处理等是必要的.本文就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病例入选、术前准备、手术过程,疗效评估、并发症等作一阐述,目的是使颈动脉支架术的报道范化,以利于不同作者和机构发表的文章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球囊导管技术治疗高流量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1枚可脱性球囊无法闭塞的CCF患者3例,双侧股动脉置管,送2枚球囊进入瘘口,调整位置,充盈2枚球囊,使瘘口完全闭塞后再解脱球囊,观察栓塞效果和颈内动脉通畅情况,评价该技术的可行性.结果 3例患者均1次性完全闭塞瘘口,颈内动脉皆通畅,操作过程简单易行,未增加介入治疗的危险性.结论双导管球囊技术能在保证颈内动脉通畅的前提下简单有效地治疗1枚球囊无法闭塞的CCF.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颅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短期疗效.方法 2000年10月至2002年9月共收治颈动脉狭窄93例,其中颈内动脉颅外分叉部狭窄86例,单纯颅外段狭窄4例,单纯颈总动脉狭窄2例,功能性颈外动脉狭窄1例,采用自膨胀支架进行血管成形治疗.结果 93例支架植入均获得成功,血管狭窄程度从治疗前的平均(79.5±14.6)%降低到(11.2±7.8)%,围手术期无死亡及大卒中发生,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缺血发作(TIA)(1.1%),1例患者出现小卒中(1.1%).91例患者获得术后临床随访,随访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左右两侧颈内动脉分别行球囊扩张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时发生颈动脉窦综合征(CSS)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接受CAS术颈动脉狭窄患者,男36例,女28例,平均年龄62.7岁(49~75岁);右侧颈动脉狭窄36处、左侧颈动脉狭窄30处,2例患者为双侧狭窄;重度狭窄(>70%)37处,狭窄伴溃疡(30%~70%)29处;共植入66枚支架。术中均选用Wallstent自膨式支架。 结果36处接受右侧CAS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中发生重度CSS 5处、中度19处、轻度12处,发生率分别为13.89%、52.78%、33.33%;30处接受左侧CAS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中发生重度CSS 3处,中度10处、轻度17处,发生率分别为10.00%、33.33%、56.67%。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SS是CAS术时常见并发症,右侧颈动脉行CAS时CSS发生率高于左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治疗鼻出血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26例鼻腔填塞失败的鼻出血患者行27次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治疗.结果 27次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全部成功,达到止血目的,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治疗严重鼻出血,疗程短、痛苦小、成功率高、临床效果显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