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和脾切除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并发症,为临床治疗脾功能亢进方式提供选择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年部分性脾动脉栓塞46例和脾切除33例,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血象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肝硬化继发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P<0.001),但两组患者中脾切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改善明显优于脾动脉栓塞组,而白细胞计数的改善两组无明显差异.脾动脉栓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脾切除组(P<0.001).结论对于腹水较多、门脉高压明显、脾脏巨大的患者不宜行脾动脉栓塞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巨脾症部分性脾栓塞的安全治疗方案.方法应用分阶段栓塞法治疗42例巨大脾脏患儿,年龄1~15岁.首次脾栓塞范围约30%~40%,间隔1~2个月再次栓塞脾脏30%~40%,实现缩小脾脏,消除和改善脾功能亢进以及基础疾病症状.结果本组病例经分次脾栓塞治疗术后脾亢及相应基础疾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术后反应轻,发热和腹痛持续时间短,仅1例发生脾脓肿.结论儿童巨脾症,通过分阶段进行部分脾栓塞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栓塞材料在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中产生栓塞后反应(栓塞综合征)的情况.方法 39例肝硬化合并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患者,11例使用钢圈栓塞,15例使用明胶海绵栓塞,13例使用PVA颗粒栓塞.栓塞面积一般在70%左右.结果 39例均达到治疗效果,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钢圈组、明胶海绵组及PVA组中度以上疼痛发生率分别为81.8%、100%和100%.钢圈组术后第2~5天为疼痛最严重时期,明胶海绵组及PVA组术后1~7 d为疼痛严重期.33例患者出现中度发热(38.5℃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脾动脉参与肝癌供血的DSA表现及超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的方法与价值.方法 自2005年3月至2008年6月,于897例肝癌患者中经血管造影证实脾动脉参与肝癌供血7例.采用5 F Yashiro导管联合3 F SP导管超选择脾动脉肝癌供血支造影,行化疗栓塞术后注入适量明胶海绵颗粒或无水乙醇行栓塞治疗.结果 造影示脾动脉肝癌供血支2例为主要供血动脉,5例为非主要肝癌供血动脉.所有病例脾动脉肝癌供血支均完全栓塞.术后AFP下降均>50%,2例降至正常.术后4~6周CT复查显示肿瘤直径缩小2.5~4.6 cm.结论 脾动脉分支参与肝癌供血比较少见.对脾动脉参与肝癌供血者,超选择并充分栓塞脾动脉肝癌供血支对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11例脾功能亢进患者作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5例应用明胶海绵栓塞,6例应用褐藻胶微球行脾下极动脉超选择插管栓塞.治疗后,全部病例均有效控制了脾功能亢进所致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脾下极动脉微球栓塞的优点:1.脾下极栓塞不会引起左侧膈肌和胸膜刺激症状;2.大网膜向梗死的脾下极游走包裹可减轻和限制反应性炎症.使术后疼痛等继发症状明显减轻;3.可准确控制栓塞面积;4.微球栓塞在小动脉远端,不易形成侧支循环或再通;5.避免了误栓胰腺动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三丙烯微球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肝硬化合并脾肿大、脾亢患者行PSE,16例使用明胶海绵,14例使用三丙烯微球。栓塞面积一般在40% ~ 80%。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6个月后28例患者血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明胶海绵组有2例复发。三丙烯微球组与明胶海绵组在脾栓塞治疗中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但对比明胶海绵组,三丙烯微球栓塞组术后疼痛较轻,持续时间缩短,且具有易操作的优点。结论   三丙烯微球用于脾动脉栓塞治疗脾亢有效、易操作,同时能减轻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脾动脉行明胶海绵和碘化油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的疗效与并发症,为临床治疗肝硬化脾亢栓塞剂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经脾动脉明胶海绵栓塞和39例行经脾动脉碘化油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三系细胞改善和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脾脏体积回缩、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碘化油栓塞组患者6个月后有部分病例出现血小板再次减少,明胶海绵栓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碘化油栓塞组(P<0.05),碘化油栓塞组肝、胃肠道毒性分级均较明胶海绵栓塞组低。结论对高龄、肝功能差、腹水较多、凝血功能严重障碍、肝硬化门脉高压明显的患者可行经脾动脉碘化油栓塞治疗脾亢。  相似文献   

8.
王彦丽  吕鑫 《工业加热》2013,(10):807-809
【摘要】 目的 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的长期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20例HS患者,均接受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免疫功能的变化及长期疗效。结果 术后1个月,HS患者血红蛋白从术前 (63.26 ± 18.74)g/L升至(134.74 ± 19.26)g/L,红细胞数目从术前 (2.21 ± 1.56) × 1012/L升至 (4.78 ± 1.14) × 1012/L,治疗有效率为100%。随访5 ~ 10年,20例患者中3例复发,其中2年复发1例,5年复发1例,5 ~ 10年复发1例,复发率为15%,总有效率为85%。结论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长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高军才 《工业加热》2013,42(1):64-067
摘要】 目的 探讨脾叶动脉变异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随机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9月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经皮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造影资料,判断脾叶动脉是否有变异血管分支,对变异动脉分支开口,变异动脉血管大小,变异血管数量作一分析,并总结脾叶动脉发出的胃短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胰尾动脉变异。结果 43例脾动脉造影中,发现存在脾叶变异动脉15例,其中胃短动脉变异15例,胃网膜左动脉变异3例,胰尾动脉变异1例,分别占34.8%、6.9%和2.3%。22支变异血管中,介入治疗时成功超选变异动脉开口12支,不能超选择越过变异开口动脉10支,所有病例术后DSA均未发现变异动脉闭塞情形,术后无变异血管栓塞并发症。结论 脾脏变异动脉较多,尤其是胃短动脉变异发生率较高,在介入治疗中,对变异动脉原则上进行超选,对不能成功超选者,尽量选用颗粒大小超过变异血管管径的颗粒,同时采用缓慢、分次、低压、流控方式进行栓塞,一般都不会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观察1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PSE)后,肝脾血流变化的结果。患者脾动脉、脾静脉和门静脉的内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较术前显著缩小和下降(P0.05~0.001),门静脉血流量减少的程度与脾动脉血流量的变化呈正相关(r=0.863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为判断 PSE 的疗效和栓塞剂的合理用量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