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讨论复合腹主动脉病变进行腔内隔绝术(EVE)的可行性.方法 1例腹主动脉并存真性、假性和夹层动脉瘤患者,经双侧股动脉切开、肱动脉切开引入贯穿导丝,利用导丝导向技术和牵张技术成功置入模块式支架-人造血管移植物,以隔绝瘤体.结果腔内隔绝操作技术完全成功,3个瘤体同时被隔绝,未加用任何延伸移植物,未出现内漏、移位等并发症,重建血流通畅.结论本例为EVE扩大适应证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行腔内隔绝术(EVE)选择合适的导入动脉.方法以彩超,CTA或MRA为检查手段,评估导入动脉(股动脉、髂总动脉、腹主动脉下段等)的直径大小(≥8 mm)、有否硬化斑块、狭窄、是否被夹层累及、有否扭曲及其程度,从而选择具体的手术入路.结果本组37例TAD行EVE术所选择经股动脉手术入路23例、经髂总动脉手术入路14例.未选择经腹主动脉下段手术入路.即时操作成功率为100%.结论合理的选择导入动脉作为手术入路,是EVE手术治疗TAD顺利完成的要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旋转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成像(3D DSA)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25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其中5例患者CTA以及常规DSA均不能显示破口位置,我们对其采用了3D DSA检查。结果 通过3D DSA清楚显示破口,成功实施支架置入术。结论 3D DSA能多方位观察破口与周围血管关系,提供准确显示病变的参考角度,是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常规手段的重要补充 。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总结主动脉夹层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正确摆放体位、配合造影、加强全身肝素化护理;做好导管、支架的准确传递和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肾功能、肢体血液循环的改变;患者复苏后管理等。结果 35例手术在手术医师、护士、麻醉师、技术员的密切配合下顺利完成,全程生命监护操作及记录良好,无手术器械传递错误,无因不良配合而引起手术失败。结论 完善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护理配合、团队的分工合作等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腔内隔绝术(EVE)后截瘫或轻瘫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在1998年至2001年实施的116例TAD EVE.对于可能发生截瘫的高危患者,术后常规给予地塞米松.结果包括接受脊髓动脉造影者在内,成功释放并固定移植物的115例中,均无截瘫或轻瘫发生.结论 EVE虽避免了长时间主动脉阻断,但仍可因封闭肋间动脉造成脊髓的严重缺血,包括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糖皮质激素在内的综合性预防措施能减小发生截瘫/轻瘫的危险,而选择适当长度的移植物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入路对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影响,评估使用预置血管缝合器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6月收治69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预置血管缝合器后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为治疗组;对照组为2007年6月—2010年4月收治的86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股动脉切开术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组根据移植物外径,20 ~ 24 F预置2把ProGlide;对照组缝合动脉切口时取出鞘管并将线结下滑收紧。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局部血管并发症、术后至出院时间、术后3个月手术部位血管直径变化率。结果 治疗组68处股动脉穿刺口均使用2套Perclose ProGlideTM血管缝合器,技术成功率为100%;对照组的86处股动脉,技术成功率为98.8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时间及术后至出院时间治疗组分别为(85.42 ± 20.65)min和(5.21 ± 1.98)d,对照组分别为(145.28 ± 32.68)min和(8.47 ± 2.19)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有2例发生血管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治疗组下肢制动时间及3个月后血管直径变化率分别为(8.46 ± 1.79) h和(0.98 ± 0.24)mm,对照组为分别为(8.65 ± 1.59)h和(0.95 ± 0.32)mm,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应用预置血管缝合器行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安全高效,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有效减少局部血管并发症,是替代股动脉切开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动脉瘤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2例外周动脉瘤(真性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7例)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之后于病变部位放置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12例成功进行外周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其中11例动脉瘤腔完全封闭隔绝,1例动脉瘤治疗后有内漏,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即刻造影示置入覆膜支架远端动脉均血流通畅。随访观察3 ~ 36个月,无动脉瘤复发及动脉瘤相关并发症发生,1例3个月后发生覆膜支架腔内闭塞。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外周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易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中远期疗效。方法2000年11月至2006年2月,行腔内修复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6例。所有患者随访21~84个月,平均(52±8)个月,术后1周及术后每年均行螺旋CT检查,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55例(98.2%)临床成功,2例(3.6%)术后出现一过性肾功能不全,术后30d内1例(1.8%)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随访期间1例(1.8%)死于脑出血。结论腔内修复术创伤小,痊愈快,并发症少,应视为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CT断层图像和三维重建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接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20例主动脉夹层瘤和1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分别在CT断层图像与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的各相关参数,与主动脉造影所测量的相同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T断层图像上所测量的主动脉弓直径及各种长度指标均小于主动脉造影结果;夹层瘤近段主动脉直径及近端瘤颈直径、主动脉中段直径以及左右髂动脉直径均大于主动脉造影结果;三维重建所测量的上述各项参数与主动脉造影结果非常接近,并能清楚显示夹层分离的破裂口,而断层图像上不易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发生内漏原因及分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4年5月确诊为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并完成TEVAR术治疗的189 例患者,观察术中及术后内漏分型及影像学表现,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结果 TEVAR术中和术后共25例患者发生内漏,发生率为13.2%(25/189)。其中急性内漏22例,包括Ⅰ型14例(7.4%),Ⅱ型8例(4.2%);迟发性内漏3例,包括Ⅱ型2例(1.1%),Ⅲ型1例(0.5%)。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未下降,未出现截瘫、肾动脉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TEVAR术内漏分型、影响因素不同,内漏发生概率各异,急性和迟发性内漏中Ⅰ型和Ⅱ型内漏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的技术成功率、轻微并发症、严重并发症、脑卒中、截瘫等的发生率。方法 系统收集1999年至2009年Medline收录的有关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文献,通过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所得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在收录的12篇文献中,共有病例数761例,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97.66%,轻微并发症为17.44%,严重并发症为4.02%;脑卒中为1.29%,截瘫为1.30%,30 d内病死率为3.55%。随访期内病死率为4.08%,平均随访时间为12 ~ 48.3个月。结论 腔内修复治疗技术可行,并发症较少,目前已成为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的首选。但因随访时间相对较短,且缺乏随机对照研究,故与其他方法治疗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摘要】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联合动脉旁路手术治疗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 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9例。术前对患者行CT主动脉造影、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获得主动脉夹层的解剖学资料。术中在DSA监视下对9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覆膜支架置入腔内修复术,并加行右锁骨下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或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术。术后观察手术疗效以及有无并发症。结果 患者手术顺利,支架全部成功置入,转流手术成功。手术时间为1.9 ~3.4 h,平均2.8 h,失血量60 ~ 150 ml,平均100 ml,围手术期患者无死亡,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 ~ 7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覆膜支架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加动脉旁路手术治疗近端锚定区不足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重视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对189例症状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其中男157例,女32例,年龄26 ~ 78岁,平均(51.2 ± 13.5)岁。135例随访3 ~ 63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率71.43%,54例失访,失访率28.57%。统计TEVAR 术后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率,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结果 TEVAR术后2例(1.48%)发生逆行性A型夹层,均为男性患者,其中1例发生于围手术期,拒绝外科手术,保守治疗超过3年,目前存活。另1例发生于TEVAR术后1个月,急诊实施外科手术,随访3个月,目前存活。结论 覆膜支架系统、术中相关操作对血管壁的作用以及血管壁自身病变是TEVAR术后发生逆行性A型夹层的重要原因。其中,支架对血管壁的直接作用而诱发的A型夹层,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EVE后迟发型远端内漏的Ⅱ期腔内治疗方法的价值.方法为3例AAA EVE 3年以后迟发型远端内漏患者进行了Ⅱ期延伸移植物置入治疗,2例经双侧股动脉切开、两侧各置入1枚延伸移植物,1例经腹膜后径路和股动脉径路完成3枚延伸移植物置入.结果 3例均应用了贯穿导丝牵张技术,延伸移植物置入完成后均将内漏消除.结论 Vanguard支架-人造血管系统的结构特点可能是导致远期远端内漏的原因;延伸移植物是治疗的有效方法.导丝牵张技术有助于手术成功并节约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6.
17.
沈毓  陆清声 《工业加热》2018,(2):186-189
【摘要】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是目前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常规治疗方法。治疗中通常只隔绝原发裂口,即所谓近端裂口,而对远端裂口较少实施干预。随着对夹层术后主动脉重塑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者们发现术后25%~40%患者出现远端扩张,需再干预处理。其中腹主动脉内脏分支区裂口处理涉及重要脏器血供,治疗上存在一定特殊性。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就腹主动脉内脏分支区夹层裂口常用处理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