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糖尿病足患者截肢前、后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必要性.方法14例患者,其中截肢前血管内治疗10例,截肢后治疗4例,累及血管包括股浅动脉、股深动脉和胫、腓动脉,其中17支血管行血管内球囊成型治疗,同时结合局部扩血管药物灌注.结果所有患者血管内治疗均获成功,所有患者肢体血供明显改善,有效促进截肢后伤口愈合.无并发症.结论糖尿病足截肢前、后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照DSA,研究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A检查,检查后2周内行DSA。CT数据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造影技术或分段DSA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将CTA与DSA结果比较。结果在216个动脉节段中,2种检查方法狭窄程度显示一致的有157个,被CTA高估13个,低估6个。CTA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50%诊断的灵敏度为98.21%,特异度96.15%,准确率97.22%,阳性预测值96.49%,阴性预测值98.04%。结论64层CT血管造影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评估的可靠方法,可为制订介入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评价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血管造影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对75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估,测量狭窄段血管的长度及狭窄率,将其中同意行介入治疗的30例患者(39条患肢)纳入介入治疗组,治疗使用球囊导管进行扩张,对下肢动脉严重狭窄者行自膨式支架置入术。将拒绝行介入治疗的45例患者(60条患肢)纳入保守治疗组,采用内科保守药物治疗。临床随访6 ~ 36个月,观察术中血管再通及治疗后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改善情况。对介入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介入治疗组技术成功率为100%,临床有效率为90.0%,1年内发生再狭窄而导致截肢率为10.0%;保守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62.2%,截肢率为3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介入治疗组3年开通率为57.7%,截肢率为23.1%。结论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南京市第一医院6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共78条患肢、85枚支架)行下肢动脉CTA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4种血管重建技术,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部分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5例患者(81枚支架)顺利完成检查得出清晰图像,其中43枚支架无狭窄,32枚支架内不同程度狭窄(2 ~ 4 级),6枚支架闭塞。检查结果与患肢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31例患者(34枚支架)与2周内的DSA造影相比较,3枚支架狭窄程度与DSA判断不同,以DSA为标准,符合率为91.2%。结论 下肢动脉CTA检查安全、无创、显影清晰,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患肢在治疗后的支架通畅情况,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复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初步经验.方法对2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反复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或有明显脑缺血症状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血管造影及TCD、SPECT进行影像学随访.结果狭窄的血管均成功地进行扩张,术前术后狭窄程度分别为(78.3±4.7)%与(15.6±4.4)%,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均小于30%.临床随访无TIA或脑梗死再发,DSA随访无血管再狭窄发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SPECT检查显示脑血流明显改善.1例发生大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足的血管检查应以超声检查为首选,其次为CTA和MRA,最后为血管造影,DSA检查应视为金标准.糖尿病足病变主要由小动脉病变和微循环障碍引起,因此除局部血管成形,置放内支架外,局部药物灌注治疗极其重要.糖尿病是一个全身性疾病,糖尿病足的治疗不仅要注重血管腔内局部治疗,还应全身药物治疗,应用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药物,包括糖尿病治疗.对糖尿病足疗效不只是评价血管狭窄与再狭窄,应该包括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保肢和降低截肢平面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35例自体血管瘘道(桡动脉与头静脉侧端吻合)机能不全和闭塞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结果.方法对35例自体血管瘘道机能不全和闭塞患者行血管造影.26例血栓形成闭塞患者行溶栓治疗,15例行经皮血管成形术(PTA).结果初次造影结果,9例单纯血管狭窄,26例血栓闭塞.溶栓即时开通率为88.4%(23/26),其中13例伴血管狭窄中7例及单纯性狭窄中8例共15例进行了PTA治疗,成功12例,失败3例.追踪观察6例溶栓后伴狭窄未处理及PTA失败者(3例).1个月内7例发生再阻塞,3个月内全部再阻塞.结论血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检查,通过显示造影剂外溢、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来确定出血原因及部位,对出血处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和留置导管灌注小剂量垂体后叶素维持12 h止血治疗.结果DSA诊断阳性率75%(24/32),其中肠伤寒2例,肠结核1例,血管性病变14例,肿瘤7例.阳性者介入手术成功20例,手术成功率83.3%,无一例严重并发症.结论DSA检查和介入治疗对诊断不明确或保守治疗无效的下消化道出血有着重要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慢性下肢缺血通过髂-股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15例患者经多排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证实为动脉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行经皮腔内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通过术后血管造影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来评价治疗效果。PTA术后病变段血管残余狭窄<30%被认为技术成功;按照Fontaine分型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1级或1级以上被认为临床成功。结果经同侧逆行PTA及支架植入术5例,共计6段同侧髂动脉血管,包括植入髂动脉支架3枚、3段髂动脉行PTA术;跨主动脉对侧髂-股动脉PTA及支架植入术10例,共计20支病变血管,包括植入髂动脉支架5枚、股浅动脉支架5枚、10支股动脉行PTA术。髂股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重复血管造影证实所有病变段血管血流明显改善,技术成功率为100%,无血管夹层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临床随访2~24个月,平均11.9个月,术前及术后6个月踝臂指数测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4,P<0.01)。术后6个月Fontaine分型提高1、2和3级的患者分别有7、5和3例,所有患者均未施行截肢(趾)术,随访期间临床有效率为100%。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腔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早改善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的血运状况,为中长期保肢提供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用血管内介入放射学技术治疗原位肝移植后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HAT)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10例肝移植后早期发生急性HAT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10例均表现为术后转氨酶、胆红素进行性增高.HAT发生于移植术后16 h~10 d(平均4.5 d),Doppler超声波检查提示HAT,经血管造影证实.血管内介入技术有肝动脉内留置导管持续低剂量溶栓和肝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同时经静脉给予低剂量肝素.肝动脉内溶栓期间间隔6~12 h复查超声波.结果10例均表现为肝固有动脉完全阻塞.溶栓治疗成功8例.复查血管造影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