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疏浚淤泥与焚烧底灰混合固化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萍  高炎旭  马美玲 《水利学报》2015,46(6):749-756
针对疏浚泥黏粒含量多、含水率高、强度低等特性,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底灰的骨架作用、吸水性能及火山灰活性将其掺加到疏浚淤泥中,以水泥为固化剂,开展固化试验研究。首先对焚烧底灰和疏浚淤泥的理化特性进行了测试和研究,分析了焚烧底灰掺量对疏浚淤泥颗粒级配的改善效果及减水效果。通过不同焚烧底灰掺量的混合料的击实试验及直剪实验,确定了焚烧底灰与疏浚淤泥的最佳配合比为3∶7,此时混合料击实密度最大,减容效果最好。对不同初始含水率的疏浚淤泥采用不同掺量的水泥开展固化配方试验,测试了7~28 d龄期的固化淤泥的抗压强度。测试结果表明:对于初始含水率50%~70%的疏浚淤泥,4%水泥掺量及30%焚烧底灰掺量的固化淤泥抗压强度大于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填土材料的强度要求。以水泥为固化剂的焚烧底灰和疏浚泥混合固化技术具有较好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有望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河道疏浚大量开展,河道疏浚淤泥固化问题亟待解决。为研究水泥以及水泥和粉煤灰共同作用对河道淤泥固化的效果,为经济有效地对河道淤泥进行固化,特对固化淤泥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固化淤泥强度与水泥掺量呈线性关系,与龄期呈对数关系,随水泥掺量和龄期增大,固化淤泥强度越高;由于粉煤灰主要与水泥水化物反应,故粉煤灰对水泥固化淤泥前期强度影响不大,对后期强度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3.
就疏浚淤泥的固化处置方法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广州市疏浚淤泥固化处置项目,主要探讨了广州市疏浚淤泥固化技术原理、固化剂以及工艺和设备,并对淤泥固化技术工程应用和固化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依托于浙江省某围垦工程海堤淤泥地基土固化案例,对淤泥固化技术中固化剂成分配比、固化剂掺量以及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参数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分别基于现场正交试验和室内平行试验研究,对固化剂中主要配方,如水泥、粉煤灰、石膏、石灰、减水剂以及三乙醇胺等掺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绘制了各配方掺量(质量比)与淤泥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的敏感关系曲线。认为水泥、粉煤灰两种胶凝材料的掺量与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石膏、石灰和减水剂等掺量存在最优掺量值。根据试验成果,确定依托工程中固化剂掺量为15%,并合理控制各配方掺量比,以充分发挥固化土强度。通过对28 d龄期固化土钻芯取样分析,认为固化土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 0 MPa,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航道疏浚淤泥管中固化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管中气动输送固化土技术,研制了一套柱塞式管中混合固化试验系统,开展固化剂配制、管道方案设计和试验研究。以水泥、粉煤灰和生石灰作为三掺固化剂配料,水泥用量在3%~5%,可降低成本,提高固化效果。柱塞式管中固化系统以疏浚泥含水率调整装置、压缩空气输入和固化剂注入装置为主要组成部分。在固化剂注入处将输泥管直径扩大1倍作为混合区,根据CFD数值仿真确定混合区的长径比为5.8∶1。通过调整三部分的输入压力,可获得较好的混合效果,有效通过输泥管道输送固化土。该试验系统适合于大体积量固化土制备、输送和高效的处理,可为我国疏浚淤泥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处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产生的大量疏浚淤泥,采用固化方法对其进行改良,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水泥处理高含水率疏浚淤泥时,淤泥固化土强度受初始含水率影响较大,且影响淤泥固化土的强度因素包括:水泥掺量、水泥强度等级、龄期等因素;淤泥掺加不同强度等级而形成的淤泥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水泥用量增大而增大,随龄期的增长而增长;龄期对淤泥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提高比水泥掺量的影响更为显著;运用52.5等级普通硅酸盐较32.5等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固化后对强度提升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碱渣和矿渣为固化剂,电石渣为激发剂,通过设置不同含水率,碱渣、矿渣含量,开展固化疏浚淤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击实试验,以及核磁共振(NM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测试,研究固化淤泥强度与含水率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固化淤泥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先增后减,可分为高强度段、强度急剧下降段和缓慢下降段,养护14 d时最高强度可达600 kPa以上。为使碱渣、矿渣高效地固化疏浚淤泥,可将含水率控制在淤泥塑限至液限之间,14 d强度不低于345 kPa。强度最优含水率与击实最优含水率相差不大,采用碾压法施工可将含水率控制在最优含水率的±3%范围,使固化淤泥强度处于高强度段;采用流动固化施工时,可根据强度要求,利用急剧下降段和缓慢下降段强度与混合含水率的幂函数公式确定含水率。  相似文献   

8.
9.
淤泥原位固化处理方法即利用固化材料激发淤泥活性、提高淤泥强度,通过螺旋式淤泥固化机实现淤泥原位固化施工。它固化速度快、强度高,解决了水利、交通等工程遇到的淤泥软基处理难题。从施工材料、设备、工艺方面介绍该技术的原理、先进性及应用方法。以宁波市的奉化市象山港避风锚地围堰基础工程为例,介绍淤泥原位固化技术的设计、施工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固化河道疏浚淤泥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力学行为,对其开展了常规单轴,常规三轴,定轴卸围压,卸围升轴4中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强度及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加载过程中,固化淤泥的强度随着围压的升高呈线性增加,变形逐渐由张拉破坏向剪切型破坏转变;三轴卸围压过程中,固化淤泥破坏时所对应的轴向应变和围压值随着卸荷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卸荷速率越大,损伤扩容越滞后;卸围升轴过程中,初始围压越大,固化淤泥的强度越高,且呈指数型函数增长,试件主要以张剪型破坏为主。  相似文献   

11.
对广州市疏浚淤泥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就淤泥固化土pH值的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及相关 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结果表明:疏浚淤泥及淤泥固化土应属于土,对其pH值采用不同 的检测规程和方法对检测结果影响很大,实际检测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检测规程和 方法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典型土样淤泥固化室内试验,对固化土的元侧限抗压强度、直剪强度、最佳掺入量及初、终凝时间等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淤泥固化土的强度随着龄期、掺入量的增大而增大,含水率对淤泥固化土的强度增长影响较大。同时进行了海堤闭气土方填筑淤泥固化方案的经济性分析与施工组织方案研究,为推动浙江省海堤闭气土方填筑淤泥固化技术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总体发展要求,国家对水保、环评越来越重视,对土石料资源控制越来越严格,疏浚淤泥陆地堆填、近海抛弃等传统处置方式已逐渐被舍弃,高资源化利用率逐渐被作为强制要求。嘉兴市北部湖荡疏浚淤泥通过化学固化技术,基本满足筑堤材料指标要求,提出淤泥筑堤技术设计方案,填筑湖岸和堤坝,现场检测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河道淤泥存积,防止污染环境,需将河道淤泥进行脱水固化。通过对比试验,研究粉煤灰和矿渣含量对河道疏浚淤泥固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化剂的加入改变了颗粒度级配,增加固化污泥颗粒的尺寸,提高了固化污泥的承载能力;对比各试验组的固化效果,确认采用6.5%的粉煤灰和1.8%的矿渣固化剂,对提高污泥的抗剪强度效果最优。研究结果可为河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受污染河湖淤泥大规模处理处置一直是河湖治理工程的重难点,近年来兴起的淤泥固化技术在规模化处理受污染淤泥中的工程应用是河湖治理工程关注焦点.根据固化淤泥重塑土的性质,淤泥固化-微地形构建技术将淤泥的改性固化与土地利用相结合,在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使淤泥固化中拌和、闷料养护等环节与微地形构建协同,种植林木,增强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东莞市东引运河(职教城段)清淤疏浚工程的任务、清淤量及清淤方式,介绍了原位固化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提出了固化材料的组成及添加量,解决了河道淤泥中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安全处置问题,并使淤泥转化为填土材料,达到了资源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河涌淤泥固化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市河涌淤泥的现状做了简单介绍,同时从淤泥的预处理、有毒害金属的固封以及完善的配套设备3方面阐述了淤泥固化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UASB-MBR-NF工艺在生活垃圾焚烧电厂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州生活垃圾焚烧电厂渗滤液处理采用UASB-MBR-NF工艺,设计处理水量150 m~3/d,出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标准.重点介绍设计工艺流程、主要参数以及调试运行情况等.工程实践表明,该处理工艺出水达到设计要求,系统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19.
淤泥固化技术在不污染水资源的前提下,选择具有环保性能的固化剂和掺合料,通过淤泥固化改变其土壤分子结构,达到建设方的强度要求。无锡长广溪承栽力要求达到8—10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疏浚淤泥固化土中孔隙水的含量及分布规律,利用低场质子核磁共振技术探测疏浚淤泥固化土的横向弛豫时间T2分布曲线。结果表明各水泥掺量下淤泥固化土样品的弛豫时间分布只有一个主峰,峰面积随着养护龄期的增长和水泥掺量的增大均逐渐减小,孔隙水的含量逐渐减小,并且孔隙水的减少首先是从大孔隙水分开始的,龄期的主要作用是减小大孔隙里的水分含量,而水泥不仅有利于大孔隙水分含量的减小,也有利于小孔隙水分含量的减小;随着养护龄期的增长和水泥掺量的增大,淤泥固化土的T2分布范围变窄,分布趋向于短弛豫时间,孔隙水逐渐分布在较小的孔隙中;加权平均T2弛豫时间随着龄期的增长先快速下降,7 d后下降的速率逐渐减小,固化土T2总核磁信号幅值随养护龄期的变化总体呈减小趋势,速度超过7 d后减慢,这是因为淤泥固化土内部的化学反应使得水分被消耗或转化成了矿物水。研究表明核磁共振技术能较好地呈现淤泥固化过程中孔隙水含量及分布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