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总结262例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均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作动脉瘤内栓塞治疗.对双侧A1正常者应用双侧颈动脉置管技术监测栓塞术中载瘤动脉通畅情况,对瘤颈累及双侧A2者采用微导管微导丝辅助技术保持载瘤动脉通畅.发生术中出血者予弹簧圈继续栓塞,发生术中血栓形成者予尿激酶溶栓.34例颅内多发动脉瘤均同次手术治愈.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160例,>90%闭塞56例,<90%闭塞46例.术中因过度栓塞造成载瘤动脉闭塞10例,术后脑梗死16例.术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采用自膨胀颅内专用支架(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初步探讨该支架的特点、短期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32例34枚颅内宽颈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段3例,眼动脉3例,后交通动脉8例,前交通动脉3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5例,椎动脉6例,基底动脉顶端1例,基底动脉干2例,大脑前动脉A3段1例,多发动脉瘤2例.通过Renegade微导管释放Neuroform支架覆盖动脉瘤瘤颈,预先将另一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或将微导管通过支架网孔以弹簧圈栓塞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和总结应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 收治8例前交通宽颈动脉瘤(体/颈比< 1.5)患者,均采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水解脱弹簧圈栓塞,其中6例先放置支架覆盖动脉瘤颈再将微导管经支架网孔放入动脉瘤腔填塞弹簧圈进行栓塞, 2例在微导管进入瘤腔后再释放支架进行弹簧圈栓塞。术后6 ~ 12个月进行临床和DSA随访。结果 8例全部技术成功,支架到位满意,载瘤动脉通畅,无手术并发症;其中动脉瘤完全闭塞7例,闭塞95%以上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临床随访6 ~ 12个月无再出血及脑血栓形成,其中DSA 随访6例无支架狭窄及动脉瘤再通。结论 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评价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13例前循环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其技术优势。13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瘤6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脉络膜前动脉瘤1例。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治疗成功12例,其中10例动脉瘤完全致密栓塞,2例大部分栓塞,载瘤动脉及其正常分支血管血流通畅;1例栓塞失败,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6个月复查造影显示10例动脉瘤完全治愈,2例复发。结论 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势,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应用新型颅内支架Enterprise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6例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直径<3mm,体/颈比<1.5)采用Enterprise支架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其中5例采用先放置支架覆盖动脉瘤颈再将微导管经支架网孔放入动脉瘤腔填塞弹簧圈进行栓塞,1例将微导管进入瘤腔后再释放支架进行弹簧圈栓塞。术后3~6个月进行临床随访。结果6例全部技术成功,支架均满意到位,载瘤动脉通畅,无手术并发症;动脉瘤完全闭塞4例,闭塞95%以上2例。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3~6个月临床随访无再出血及脑血栓形成。结论联合使用Enterprise支架和水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应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1例未破裂的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的经验及结果.方法将球囊膨胀型血管内支架跨动脉瘤瘤颈部位置入并准确释放后,微导管超选进入动脉瘤内填塞弹簧圈.结果支架成功的置入,支架近端在基底动脉,远端在大脑后动脉近段,动脉瘤得到次全栓塞(90%以上),载瘤动脉及毗邻的侧支血管保持通畅,患者恢复满意.结论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是可行的,支架植入对侧支血管血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治疗术中出血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58例颅内动脉瘤采用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病史及造影资料,其中10例术中出血。10例中4例利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2例双导管弹簧圈栓塞术,4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结果 8例弹簧圈栓塞过程中出血,出血表现为对比剂外溢,载瘤血管一过性血流变慢,其中5例弹簧圈突出瘤壁,1例微导管突出瘤壁外,2例微导丝突出瘤壁外;另2例为弹簧圈栓塞中造影仅见血流明显变慢,未见对比剂外溢及微导管、微导丝和弹簧圈突出瘤壁,术后CT证实为出血。10例术中破裂者中9例致密栓塞,1例部分栓塞,术后对症治疗7例,开颅引流减压3例。6例恢复好,1例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3例死于颅内压增高。结论 术中出血导致的载瘤血管血流变慢易被忽视,而此征象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AxiumTM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1例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应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AxiumTM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9例通过支架网孔置入微导管行动脉瘤栓塞,支架解脱;对12例载瘤动脉迂曲导管不易进入网孔者,采用先将支架跨过动脉瘤两端,将微导管置于动脉瘤内距瘤底部1/3 ~ 1/2处,弹簧圈部分释放后,再释放支架进行动脉瘤栓塞,解脱支架。结果 21例患者所有支架、弹簧圈置入顺利,释放位置满意,技术成功率100%。21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6枚,占76.2%;大部栓塞5枚,占24.8%。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3 ~ 6个月,未发生出血或脑血栓形成。结论 联合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AxiumTM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中应用的临床体会.方法采用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对18例患者20个颅内宽颈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先将微导管超选入动脉瘤内,再将不可脱卸球囊于动脉瘤颈处充盈覆盖瘤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填塞动脉瘤.结果 17个动脉瘤治疗成功,完全填塞的动脉瘤12个,次全填塞(>90%)4个,不完全填塞(<90%)1个,载瘤动脉均保持通畅,平均随访9.4个月,临床效果优良.结论采用球囊辅助瘤颈成形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1例应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前壁宽颈动脉瘤后发生早期再出血的病例。方法将球囊膨胀型血管内支架跨动脉瘤颈部位置并准确释放后,微导管超选进入动脉瘤内填塞弹簧圈。结果支架成功置入,完全覆盖瘤颈,动脉瘤得到大部栓塞(90%以上),载瘤动脉及毗邻的侧支血管保持通畅,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但是术后16d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导致死亡。结论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前壁宽颈动脉瘤是可行的,但应充分认识动脉瘤早期再次破裂出血的风险,短期随访及再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