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弹性体系平面有限单元法,对闸墩晚期温度应力与裂缝闸墩的应力进行计算和分析。着重讨论了闸墩晚期温度应力与浇筑时间的关系,裂缝高度与裂缝条数对闸墩应力的影响,并进而对闸墩裂缝的发展高度及裂缝闸墩的安全问题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2.
云峰水电站49号坝段左闸墩裂缝为陈旧裂缝,在大坝加固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同时作用,导致裂缝进一步展开成为贯穿性裂缝,严重危及结构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云峰大坝49号坝段左闸墩裂缝处理情况,包括闸墩裂缝调查、裂缝产生及发展原因分析,以及针对闸墩裂缝采取的化学灌浆和预应力锚索等处理措施,并采取综合方案对闸墩进行了加固,确保了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五莲县某中型水库闸墩裂缝进行跟踪检测,具体分析闸墩裂缝产生的原因,根据裂缝的类别提出了修补闸墩裂缝的最优方法。  相似文献   

4.
黄河张庄闸改建加工程施工中,发现8号中墩老混凝土中有一竖向裂缝,最大缝宽0.3m,采用暗梁,并缝钢筋和表面封闭等措施处理后,裂缝已基本闭合,且趋于稳定,实践证明,采用被动法处理闸墩竖向裂缝,工艺简单,施工方便,投资较少,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王智阳  赵海滨 《人民黄河》2012,(9):98-99,102
故县大坝16#坝段闸墩出现两条贯穿裂缝,其中一条穿越大多数放射钢筋,裂缝已大大改变该闸墩的受力状态,对闸墩的稳定构成一定威胁。在超声波探测法探测了裂缝的深度及走向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裂缝形成的原因,并用有限元法对闸墩各种工况下的应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6#坝段闸墩的裂缝主要由施工期混凝土浇筑时的温控、养护措施不到位或上下层混凝土浇筑时间差较大等因素引起,并在温度反复升降作用下不断扩展。可采用环氧浆液对闸墩的裂缝进行压力灌浆处理,保证闸墩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施工期发现三湾水利枢纽闸墩混凝土存在裂缝,部分裂缝贯穿整个闸墩.通过对埋设于闸墩的大量温度计监测成果的整理分析,研究了三湾泄洪闸闸墩施工期各部位温度变化过程与变化特点,并与设计温控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成果可为研究闸墩施工期裂缝成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海河二道闸是海河干流上的控制性工程,通过对闸墩裂缝检测结果的描述,阐述了平面有限元和三维非线性计算的应力分布结果,论述了裂缝产生的成因,为闸墩裂缝提出了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华安水电站自一九七九年投产发电以来,闸坝运行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一些裂缝,如闸墩两侧的斜向裂缝,主闸槽下游侧闸门主导轮预埋件接缝处的水平发丝状裂缝,主闸槽底部的纵向裂缝.本文对这些裂缝的成因进行定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葠窝水库闸墩裂缝3次普查结果,阐明了裂缝的发展情况,并且对闸墩裂缝的补强加固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该文针对贡川水电站水闸4~#、9~#闸墩裂缝问题进行分析。闸墩结构应力计算结果表明,闸墩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外荷载对闸墩裂缝影响不大。根据裂缝形成的时间、气温、长度与深度、闸墩混凝土质量分析,认为该闸墩裂缝主要由混凝土质量及温差引起。据此分析,闸墩裂缝采用表面修补法修补,效果良好。经此处理后,水闸墩顶未再发现裂缝。  相似文献   

11.
柴洁  宋姝 《吉林水利》2012,(2):12-15
本文针对浑河沈阳段砂山橡胶坝运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种解决方案。1.将一孔改为小坝段;2.将一孔改成钢坝闸;3.将一孔改成气动盾形闸门;4.在橡胶坝一侧修建调节闸。通过比较,调节闸较其他方案更有优势,在满足灌溉期过流要求的同时,可实现低水头流量调节且操作灵活,运行更加安全可靠。本文针对解决橡胶坝运行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多种见解,其结论可供其他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浑河沈阳段砂山橡胶坝运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种解决方案。通过比较,调节闸较其他方案更有优势,在满足灌溉期过流要求的同时,可实现低水头流量调节且操作灵活,运行更加安全可靠。针对解决橡胶坝运行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多种见解,其结论可供其他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登银  张洋  徐宇  向海军 《水力发电》2020,46(2):51-54,60
丹巴水电站坝型为混凝土闸坝,最大坝高42.0 m,闸坝基础河床覆盖层深厚,最大厚度达133 m,为世界上拟建于深厚覆盖层上的最高闸坝工程。通过对闸坝进行静力特性研究,研究了闸基沉降、不均匀变形、闸基稳定等关键技术难题,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基础处理方案,闸坝基础沉降与不均匀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坝体与基础的应力变形协调性较好、闸底板及防渗墙应力状态较好,可满足工程安全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感潮闸坝主要用于调节入江、入海的下泄流量,控制闸坝前水位,实现防汛抗旱及水资源管理等目的。在分析感潮闸坝智能综合调度关键、方法的基础上,以福建省九龙江北溪水闸枢纽工程的实际应用为例,研究感潮闸坝智能化综合调度的内涵和主要技术方法。采用计算机实现闸门智能调度,可以有效提高闸门调度的自动化水平,实现真正的闸门精细调度。  相似文献   

15.
水库、河道、洼淀洪水预报方案的编制涉及到多种水文相关曲线图,作为水文预报的基础资料,对相关图的制作精度要求很高。结合水文相关曲线图的制作,研究和探讨计算机制图的误差校正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水文相关曲线图误差校正的拐点校正法,并以“海河流域实用水文预报方案”编制中的实例介绍了拐点校正法的应用。实际应用表明,拐点校正法对水文相关曲线的计算机制图误差具有良好的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16.
Diversion dams can negatively affect emigrating juvenile salmon populations because fish must pass through the impounded river created by the dam, negotiate a passage route at the dam and then emigrate through a riverine reach that has been affected by reduced river discharge.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a main‐stem diversion dam on juvenile Chinook salmon in the Yakima River, Washington, USA, we used radio telemetry to understand how dam operations and river discharge in the 18‐km reach downstream of the dam affected route‐specific passage and survival. We found evidence of direct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dam passage and indirect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migration through the reach below the dam. Survival of fish passing over a surface spill gate (the west gate)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river discharge, and survival was similar for fish released below the dam, suggesting that passage via this route caused little additional mortality. However, survival of fish that passed under a sub‐surface spill gate (the east gate) was considerably lower than survival of fish released downstream of the dam, with the difference in survival decreasing as river discharge increased. The probability of fish passing the dam via three available routes wa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dam operations, with passage through the juvenile fish bypass and the east gate increasing with discharge through those routes. By simulating daily passage and route‐specific survival, we show that variation in total survival is driven by river discharge and moderated by the proportion of fish passing through low‐survival or high‐survival passage routes.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丰满水电站重建工程叠梁门分层取水进水口取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丰满水电站重建工程分层取水进水口的取水效果,开展了水温物理模型试验与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叠梁门分层取水进水口不能取得预期效果;一方面,旧坝距新坝仅120 m,未拆除部分形成前置挡墙,对新旧坝之间的水温分布产生了影响,表底层水温温差大幅减小,从而抑制了叠梁门的运行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新旧坝间距120 m,水电站运行时对旧坝缺口处的热通量影响甚微,旧坝的存在形成了前置挡墙,实际上已经起到了叠梁门的作用。基于上述结果,建议采用常规进水口布置方式替代叠梁门分层取水进水口布置方案。研究所得结果为工程设计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综合橡胶坝、钢坝以及翻板闸门的特点,结合车陂涌水闸防洪、防潮以及景观等功能要求,经比较分析确定车陂涌水闸闸门型式采用液压升卧式翻板闸门。该闸门由平面闸门门叶与弧形闸门支臂组合而成,采用弧形闸门启闭机启闭。经运行发现,车陂涌水闸闸门可有效满足防洪、防潮、通航、景观等要求,对有景观要求的水闸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闸门的应力检测分析是大坝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西洱河流域大坝闸门的现场检测,探索了一套较为实用可靠的闸门安检方案。文章分析了四级泄洪闸门叶和支腿在全闭挡水和启闭运动时的应力状况,并且给出了闸门整体性能和运行现状的评价结论以及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高拱坝深底孔出口悬臂结构的影响因素,通过四种设计方案,分别研究闸墩厚度、支铰大梁高度、弧门推力位置以及预应力锚索对底孔出口悬臂结构关键部位应力的影响。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法,建立高拱坝深底孔有限元模型,选取坝体在正常蓄水位时的运行工况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对于100 m级以上高拱坝深底孔悬臂结构,当底孔出口悬臂结构大于25 m时,在其关键部位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因此,建议通过在闸墩布置预应力锚索和调整闸墩厚度来减少闸墩与坝下游面相交处的拉应力,通过在支铰大梁两侧布置预应力锚索和增大支铰大梁高度来减小闸墩内侧与大梁相交处的拉应力。该研究结果可以为降低高拱坝深底孔出口悬臂结构关键部位或者相类似悬臂结构的应力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