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晶 《中国科技博览》2012,(25):325-325
智能变电站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一系列智能化的高级功能,而这个目标实现的前提是设备的智能化、信息共享以及合理的网络通信平台,这也符合智能电网规划中的技术导向。可见,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构成了智能变电站的底层物理框架;在这个基础上,智能变电站还需要融人多项体现智能化并适应智能电网需要的高级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2.
在对变电站管控的过程中,其各项信息数据往往存在传输节点过多、参数过多、干扰过大等问题。结合物联网技术,对智能变电站设置了一种实时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动态交互、智能集中管理、传感网监控3个环节。在智能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对其气体微水密度、设备绝缘、运行温度等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以及传输。实践表明,数据采集十分精准,使智能化的监控系统得到了有效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智能变电站是一种结合了多种社会先进技术和设备设施的重要工作场合,在当今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智能变电站是通过对先进的设备、可靠的设备、集成的设备以及环保的设备全部智能化,然后将全部的信息数字化技术、通信平台的网络信息化技术、信息方面的共享标准化技术作为基本的工作要求,完全自动的进行信息的采集、信息的测量、信息的控制、信息的保护、信息的计量、信息的检测等多方面的工作基本功能,同时,自身具备对电网的实时自动控制能力、智能调节能力、在线分析策略能力以及协同互动能力等高等的作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化的设备设施,智能化的全方位应用。但随着智能化的日渐提高,智能化变电站不断更新的新技术,也随之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本文就通过分析智能变电站新技术的主要现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与如何应用。以使得智能变电站的新技术有一个良好的技术基础,从而得以应用于社会,造福人民。  相似文献   

5.
张黎  黄鹏 《中国科技博览》2010,(34):240-241
近年来,随着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中智能化电气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智能化开关、光电式互感器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出现,变电站进入了智能化发展阶段。目前,智能变电站已经是当今变电站建设的热点,本文根据传统变电站与智能变电站的主要区别,详细阐述了智能变电站相对于传统变电站的优势,对其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并描述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智能变电站中计量系统更新之后,基于不同厂家生产的智能设备(IED)产生的电能数据,需要构建新的信息模型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IEC61850的电能质量建模方法。首先对IEC61850标准体系进行了研究,从其主要内容和关键技术层面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IEC61850标准,再结合我国智能变电站的特点,对电能计量系统的信息模型和逻辑节点的数据模型进行了模型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在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应用日趋成熟的背景下,将现有二次设备进行集成整合处理,可以提升智能变电站的应用水平,为智能变电站良好发展创造条件。而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对智能变电站的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设备进行分析和考虑,进而合理规划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集成方案,使其切实有效的应用,提升智能化变电站的应用水平。对此,本文将从分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集成的概述展开,就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备过程层设备集成、间隔层设备集成、站控层设备集成的方案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为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集成提供一些建议,以促进智能变电站可以更加安全、高效、智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唐旭东  杨晓辉  张鹏飞 《硅谷》2012,(22):26-27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和分析智能变电站设备基本信息、运行信息、试验信息和故障、缺陷信息之间的数据关系和规则,构建智能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与预测分析系统。主要论述系统的构建过程,并展望智能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郭杰  王娜 《硅谷》2013,(16):133-133,143
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的先进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包括数据采集数字化、信息交互网络化、系统分层分布化、设备操作智能化、以及设备检修状态化等,因此,智能变电站代表了未来电网发展的方向。文章探讨了如何做好智能变电站的运行与维护,从而为智能化变电站的安全供电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科技水平显著提高,为电力技术的创新进步提供了必要保障。电力系统在电力技术的影响下愈加智能,而智能化也逐渐发展成电力系统未来发展趋势。在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背景下,智能变电站应用也愈加普及。基于此,该文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阐述其可靠性的提高策略,希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王景 《硅谷》2014,(23):213-214
智能电网是电力技术发展的趋势,智能化变电站则是其重要基础。本文阐述了智能化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不同之处,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如体积小性能好的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化的断路器、IEC61850标准等,并对其可靠性进行分析,指出智能化变电站的可靠性高于传统变电站。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变电站也逐渐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变电站就是基于智能技术之上的一种先进系统,运行效果要比普通的变电站高很多。无论是传统的变电站还是智能变电站的运行中,继电保护都是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基础,因此,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应积极做好继电保护的检测和调试工作,本文主要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测与调试方法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变电站智能化的改造过程中,过程层和间隔层设备的施工相对复杂繁琐,并且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简化过程层和间隔层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提升智能变电站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需要,重点分析测控保护、数据模块处理、信息快速处理等功能设计问题,提出了过程层和间隔层功能一体化LED的设计思路,以期在和广大同行交流的过程中,促进变电站过程和间隔层的智能化改造进程。  相似文献   

14.
智能变电站是组成坚强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从2011年国家电网全面推广智能化变电站可见其重要性。智能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传统变电站自动亿技术发展的延伸,是智能变电站在数字化变电站基础上,区别传统变电站的关键技术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5.
智能变电站将先进、环保的智能化设备给利用了起来,要求全站信息数字化,通讯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网络安全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分析智能变电站网络结构的特点,分析产生网络风暴的原因,就这些原因给出抑制网络风暴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智能化设备的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技术已经被引入到电力系统之中,而构建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智能电网也俨然已经成为当前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撑,其也进入到了全面建设阶段。尤其是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在继电保护领域更是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虽然带来了一系列的优势,但其可靠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笔者即结合个人多年从事电力继电保护工作的实践经验结合相关参考文献,就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进行粗略地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为电力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供电服务做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智能变电站的架构体系出发分析其关键技术,对智能变电站重要技术进行了简单分析。从构成变电站的架构体系来看,建设智能变电站的基础在于实现变电站的数字化和站内控制的智能化。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非常规互感器的应用,IEC61850通信规约的实施,电气设备的智能化和针对电力系统新兴问题的控制策略改进。  相似文献   

18.
信息是智能电网的基础支撑,信息的获取需要大量的智能设备来支持。在智能电网中,集成技术应用将日益广泛。可以预计的是,各种职能设备在智能电网中将呈现功能日益整合、形态相互交融、工程实施灵活组态发展趋势。因此,在今后电网建设和改造中,需要鼓励和优先采用适用于未来智能电网建设所需的先进技术和智能设备。数字化变电站系统中一次设备的智能化就是其中的重要体现,本文从数字化变电站系统中一次设备的智能化的相关概念谈起,然后就数字化变电站中一次设备智能化应用的意义进行说明,最后对数字化变电站中常用的一次设备智能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董晓春 《硅谷》2014,(22):36+35-36
电是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因此国家电力部门的作用与责任重大,如何更加安全的、高效率的管理电力系统是当今人们要思考的一大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的不断强大,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逐渐渗入到我们的各个部分,包括衣、食、住、行、医疗卫生、休闲娱乐等等多方面。伴随着智能化这一概念的出现,智能这一词语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国家电力系统也势必顺应时代的大趋势,逐步实现现代化、智能化。其中智能变电站则是电力系统智能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针对智能变电站的一、二次设备进行研究,阐述了智能变电站的一、二次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智能电网不断的发展,智能化变电站已经被广泛推广应用。本文针对现有的智能变电站发展状况,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的系统结构以及相比于传统变电站的技术特点,并通过各个方面详细探究了智能变电站发展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些问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明确方向,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