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长岩心水驱油实验是在最新研制的可动胶驱替流程上进行的,该实验模拟江河区注水开发条件,通过321h18min的连续水驱试验,取样32个,对样品进行原油组分、轻烃分析。证明了注水一切油层中原油的一切物理性质变化都是由原油组成变化即质的变化引起的:轻烃组全对水洗敏感,在水洗作用下减小最快,使用苯、甲苯及其同碳数烷烃之间的比值,可以用来判别油层水淹程度;沥青A、族组分分析和轻烃分析是评价油层水淹、水洗程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开展低渗透模拟注水驱油实验,以稳态法测定油-水相对渗透率,制备饱和油、低、中、高含水及残余油的不同含水率的岩样,对岩样进行岩石热解、饱和烃气相色谱及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研究热解、饱和烃气相色谱参数及荧光显微图像特征随含水上升的变化规律及趋势;总结了低渗透油层水淹变化录井资料响应特征;探讨了低渗透油层的水淹机理并对实验数据中产生的特殊现象进行了分析.实验证明录井各单项资料能够反映低渗透油层不同水洗状况下的特征,为今后录井资料评价低渗透油层不同水淹程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该文在前稿论述应用现场地化录井参数进行开发井油气采出程度评价技术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应用室内地化参数,提高评价精度和准确性。从油层水淹程度的评价研究入手,分析了沥青“A”、族组分参数与油气层水洗程度的关系;同时,利用原油组成参数进行层间、层内和不同井区的对比。探讨了轻烃中芳烃、环烷烃和烷烃的物理性质与水洗程度的关系。论证了用常规取心代替密闭取心评价油层水淹程度的可行性。之后系统阐述了开发井地化录井评价技术应用效果及技术特点、优势和推广该技术在提高油气开发效益上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手段进行储集层流体性质研究方面,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轻烃分析技术。认为色谱分析的重点应放在C6~C9左右,因其在原油中的相对含量最高、组分构成最丰富,反映油层的信息也最多,这些组分经色谱分离形成单体烃。因此,用此类轻烃参数评价储集层性质和已开发油层的水洗、水淹程度更有说服力。文章对轻烃分析方法及参数的物理意义、基本原理做了详细叙述,阐明了芳烃、环烷烃和烷烃的物理性质与储集层性质的关系,利用这些轻烃参数相对百分含量的变化判别储集层性质和水淹程度,这是该技术与传统的气测井和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的主要区别点,文章还介绍了资料处理程序,作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并提出了轻烃资料用于储集层评价、水淹层判别的参数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开展中、高渗透性油层模拟注水驱油实验,以稳态法测定油-水相对渗透率,制备饱含油至残余油的不同含水率岩样,对岩样进行岩石热解、饱和烃气相色谱及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研究岩石热解、饱和烃气相色谱参数及荧光显微图像特征随含水率上升的变化规律及趋势,总结中、高渗透性油层水淹变化录井资料响应特征,探讨其水淹机理并对实验数据中产生的特殊现象进行分析。实验证明录井各单项资料能够反映中、高渗透性油层不同水洗状况下的特征,为今后录井资料评价中、高渗透性油层水淹程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该在前稿论述应用现场地化录井参数进行开发井油气采出程度评价技术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应用室内地化参数,提高评价精度和准确性。从油层水淹程度的评价研究入手,分析了沥青“A”、族组分参数与油气层水洗程度的关系;同时,利用原油组成参数进行层间、层内和不同井区的对比。探讨了轻烃中芳烃、环烷烃和烷烃的物理性质与水洗程度的关系。论证了用常规取心代替密闭取心评价油层水淹程度的可行性。之后系统阐述了开发井地化录井评价技术应用效果及技术特点、优势和推广该技术在提高油气开发效益上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轻烃分析技术及参数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玉桓  夏亮 《录井技术》2002,13(4):5-12
在利用气相色谱分析和段进行储集层流体性质研究方面,该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轻烃分析技术。认为色谱分析的重点应放在C6-C9左右,因其在原油中的相对含量最高、组分构成最丰富,反映油层的信息也最多,这些组分经色谱分离形成单体烃。因此,用此类轻烃参数评价储集层性质和已开发油层的水洗、水淹程度更有说服力。章对轻烃分析方法及参数的物理意义、基本原理做了详细叙述,阐明了芳烃、环烷烃和烷烃的物理性质与储集层性质的关系,利用这些轻烃参数相对百分含量的变化判别储集层性质和水淹程度,这是该技术与传统的气测井和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的主要区别点,章还介绍了资料处理程序,作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并提出了轻烃资料用于储集层评价、水淹层判别的参数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刘英 《钻采工艺》2012,35(2):48-50,10
单层厚度大的油田很可能储层岩性和物性差异也较大,平面和纵向的非均质性也较强,采取常规注水开发模式很容易造成油层中部水洗,顶部水驱效率低.文章通过常规水驱驱油、天然气驱驱油,注天然气和注水相结合、水气交替驱油4类室内实验,评价和对比不同驱动方式下的岩心驱油效果,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提出天然气驱与优化注水相结合提高厚油层采收率方案,并在渤海LD10-1油田进行现场试验,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文章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为同类油田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海上油田天然气富余但储运困难的情况,有效气驱不仅保护资源且能提高油井产能和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朝阳沟油田荧光显微图像资料应用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庆外围朝阳沟油田属低渗透岩性-构造油藏,由于受岩性、沉积微相、微构造及断层等因素的控制,存在多套油水组合,注水开发后水淹层解释符合率较低.通过开展低渗透油层模拟注水驱油实验,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测定油、水相对渗透率,制备饱含油及低、中、高含水率的岩样,对岩样进行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研究了低渗透油层水洗后荧光显微图像资料的判断依据.结合已投产井资料总结了朝阳沟油田低渗透油层不同水洗程度的荧光显微图像特征,建立了该区微裂隙的识别方法及水洗油层与原始油水同层的区别方法,在朝阳沟油田47口加密调整井应用中,其综合解释符合率为83.2%.  相似文献   

10.
轻烃分析是一种新的色谱分析技术 ,主要用于油、气、水层评价和油田开发后期油层水洗程度、水淹程度评价。对轻烃分析方法、参数应用的物理意义、基本原理、轻烃参数选择和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该方法具有用样量少、操作简单、成本低、操作参数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非均质注水开发油藏提高水驱油效率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范  侯平舒  张士建  高玉香  谢权 《钻采工艺》2003,26(6):48-49,65
以过渡带隔相注水工艺、实行微破裂压力注水及调剖、调驱等多种工艺结合进行合理注水,可以达到对非均质油藏系统开发,使低渗层水驱动用程度及驱油效率得以提高,对应油井地层压力上升、产能增加;这一水驱油工艺在桥口油田应用,实现了油田连续6年控水稳油,证实可以有效减缓油田自然递减,保持油田持续稳产高产,为同类油藏的控水稳油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挥发油油藏原油不同脱气程度水驱油效率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实验室模拟油藏开采条件,进行长岩心水驱油实验,对中原油田A断块挥发油油藏原油不同脱气程度的水驱油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寻找油田保护压力的界限及最佳转注时机,文中所得出的结论对中原油田A断块挥发油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并可指导同类油田开发。  相似文献   

13.
张凡  何生  李洪生  李洲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1):111-114,146
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二次聚驱前,通过微观可视模型进行二次聚驱驱油实验,表明在非均质油藏中进行高浓度二次聚驱,可以通过进一步改善油水流度比而提高油藏采收率.同时实验报告了水驱、一次聚驱、二次聚驱各个阶段的主要波及区域范围及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14.
Microemulsion could be formed in situ through simultaneous injection of surfactant, cosurfactant, and brine into the reservoir. The formed microemulsion is expected to propagate toward the production well and along its way sweep significant amounts of the remaining hydrocarbon in the reservoir. There are numerous reports on in situ prepared microemulsion flooding in the literature. The interest in in situ prepared microemulsion flooding research activities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tremendously in the near future because of its high potential in maximizing hydrocarbon recovery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 activities. The authors summarize major articles relevant to in situ prepared microemulsion flooding with application of various polymers in the flooding. They also discuss critically and extensively the effect and function of polymers and their role in the microemulsion flooding. This review opens new horizon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in situ prepared microemulsion-polymer flooding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 processes by systematically organizing and comparing data in the literature. The data and information presented would be very useful to researchers conducting work related to enhanced oil recovery with microemulsion polymer flooding.  相似文献   

15.
针对鲁克沁稠油油藏泡沫驱开采存在的气锁、注入参数不合理等问题,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对减氧空气泡沫驱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水驱突破时开展减氧空气泡沫驱,采出程度增幅最高,含水率明显下降;采用气液交替注入方式替代气液同注方式,可避免井筒内气液分离和腐蚀问题,且当减氧空气和发泡液的单次注入量为0.1倍孔隙体积时,驱替效果与气液同注效果相当。室内获得的最佳注入参数为:水驱含水率达70%时转泡沫驱,液和气交替注入,单次注入0.1倍孔隙体积,注入速率为0.3 mL/min。现场施工参数调整后,试验区日增油为42 t/d,含水率下降28个百分点,累计增油为1.4×104t,产水量降低2.65×104m3。现场试验证明,减氧空气泡沫驱优化方案切实可行,该成果为鲁克沁稠油规模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张洪军 《钻采工艺》2003,26(5):55-56
建立了水驱强度影响下的水驱油渗流数学模型,在获得数学模型解的基础上,计算了考虑井筒储存、表皮效应以及水驱强度影响下油井的压力及压力导数典型曲线,分析了压力动态特征,通过这些研究为水驱油藏的试井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水驱油藏的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大37块的剩余油分布特点,提出了堵水调剖、补孔换层和储层改造,加大分注力度,水井欠注增注,完善注采井网和确定合理井网密度,油井间开和周期注水,水气交替注入,定向压裂技术,侧钻水平井及选择合理的提液方式等开采策略,进一步提高了地下剩余油的采出率。  相似文献   

18.
注水对沈84—安12油田高凝油藏冷伤害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凝油世故主要采用注冷水开发工艺,对油层必然造成不同程度的冷伤害。通过对沈84-安12块十几口注水井的压降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及解释评价,指出注入水的水质及温度,尤其是温度对高凝油藏的影响十分明显,温度过低会使高凝油藏严重污染,降低最终采收率。针对此情况,提出了合理的注水方案,使沈84-安12块的污染情况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9.
针对塔河油田深层缝洞型油藏,基于室内相态实验,采用经验公式法、拟三元相图法和细管模拟法计算烃气与原油最小混相压力,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油藏前期注入氮气和原油品质对烃气混相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原油最小混相压力远小于地层实际平均压力,研究区深层缝洞型油藏烃气混相驱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油藏前期注入氮气对烃气混相驱影响显著,注入氮气波及的储集层区域,烃气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变高,氮气含量与注入烃气含量比大于1.208时,无法形成混相;原油品质对烃气混相驱影响显著,原油中的轻组分含量越高,烃气与原油最小混相压力越低,原油中的重组分含量越高,烃气混相驱最终采收率越低。  相似文献   

20.
水驱废弃的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发展受到限制,为了探索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新途径,在濮城油田沙一段水驱废弃油藏开展了CO2/水交替驱先导试验。通过细管实验确定了该区CO2驱的最小混相压力,利用长岩心物理模拟开展了完全水驱后CO2/水交替驱替实验。结果表明,该区注CO2的最小混相压力为18.42 MPa,目前油藏条件下,CO2/水交替驱可提高采收率35.89%。现场优选了1个井组开展先导试验,生产动态资料表明,地层压力保持在最小混相压力之上,产出油质变轻,驱替达到了混相,单井最高增油量16 t/d,采出程度提高5.15%。研究表明,CO2/水交替驱可以获得比水驱更高的采收率,试验规模可以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