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7年9月13日,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汉召开长江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研究成果讨论会。杨淳副主任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3.
取水许可审批是取水许可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信息系统实现取水许可审批业务是取水许可审批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分析取水许可审批流程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Web与GIS的取水许可审批系统的体系结构,并结合长江流域的取水许可管理的实际情况,对长江流域取水许可审批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4.
5.
为贯彻落实国家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根据水利部水资源司关于起草编制《取水许可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并将其作为近期水资源项目的一项重点工作的指示精神,长江水利委员会成立了专门的调研小组,研究我国取水许可总量控制实施现状。通过对黄河水利委员会、松辽水利委员会、吉林、辽宁、黑河、江西、泉州等水资源较紧缺、但管理较好,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实地走访、座谈、调研,分析了各地水资源基本情况,总结了这些地区取水许可总量控制管理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成功经验,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取水许可政策完善”课题组 《水利发展研究》2014,14(10):60-62
取水许可制度实施以来,各地均出台了本地区配套文件,细化实化了相关规定,通过严格取水许可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基本掌握了农业、工业、生活取用水量,基本实现了取用水的用途分类管理,有效控制了随意取水情况的发生,及时纠正了不合理、不合法取水行为,取水许可管理在用水总量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取水许可管理仍然存在着重审批、轻监督,重收费、轻管理等问题,亟待规范。文章在分析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强化取水许可管理的总体思路及重点工作,即探索集体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规范取水计可审批,完善取水许可证表,强化监督管理,研究水资源使用权有偿出让方式。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用水总量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江流域水资源、用水和缺水特点.讨论了用水总量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适合长江流域特点的用水总量控制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监测断面的确定、区域用水合理性分析和用水指标分配等。最后,提出总量控制管理需要的监测和计量系统,该系统可以为长江流域总量控制和监督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汉江流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实施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江流域为我国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体制的试点流域,对其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研究,探讨用水总量控制的实施方法,有着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以汉江流域水资源公报为依据,首先建立了汉江流域用水总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对流域各地区水资源供需形势、用水效率、与发达国家节水水平的比较,明确了汉江流域目前的用水水平、各地区节约用水的差距、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的节水潜力、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地区与行业。分析结果认为,为保证汉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用水安全,应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制定水资源管理措施,节水重点应放在水资源利用效率较差的行业和地区。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水资源相对丰富,是流域社会发展的源泉。但随着三峡水库的蓄水发电、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及流域内取用水的增长,流域内现有的盐水入侵、部分地区缺水问题和水生态与环境问题终将逐步显现.甚至恶化。因此,需要开展流域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水量分配方案的研究,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量分配方案和取水总量控制目标,并配套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流域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莱茵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的经验对长江中下游综合治理的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欧洲莱茵河流域近 5 0年的综合治理经验 ,尤其是近 10年相继开展的一系列流域管理行动计划的成果 ,介绍莱茵河从传统的单一流域水管理向以生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可持续综合管理转变过程 ,即流域有关国家跨国协调的经验 ,流域内各国为共同治理莱茵河签署的控制化学污染公约、控制氯化物污染公约、防治热污染公约、2 0 0 0年行动计划、洪水管理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协定 ,由此展望莱茵河流域可持续管理的未来。建议我国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尽快采用严格的欧洲环境管理标准 ,严密监测 ,强化监督 ,依法治理。 相似文献
18.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水资源消耗和水环境污染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水足迹理论与方法测算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消耗和水环境污染状况,运用Tapio脱钩指数模型对水量足迹、水质足迹与经济发展脱钩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9年黄河流域水量足迹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生产用水最多;水环境污染得到系统治理,水质足迹呈现波动下降态势。水量足迹、水质足迹与经济发展多处于相对脱钩和弱脱钩状态,水质脱钩优于水量脱钩,但均未达到最佳脱钩状态。黄河流域各区域之间无论是水量足迹、水质足迹或是两者与经济发展脱钩的状态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水量足迹和水质足迹排名由大到小依次为下游、中游、上游;水量足迹与经济发展脱钩状态表现为上游和下游地区优于中游地区,水质足迹与经济发展脱钩状态由高到低依次为下游、中游、上游。应通过加强农业节水力度和水污染防治并实施区域差异化管理来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强脱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