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用絮凝法处理1,3-丙二醇发酵液,选用10种絮凝剂,以FR值为指标,考察了各种絮凝剂的絮凝效果,对初选出的5种絮凝剂进行复合絮凝,选出了适合于1,3-丙二醇发酵液体系的复合絮凝剂。通过单纯型寻优法确定了最佳絮凝工艺条件,絮凝率达98%以上,且絮凝后上清液清澈、透明,过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发酵液絮凝分离过程规律以提高分离效率,本文在微观层面上研究发酵液絮凝过程中的剪切力、絮凝体尺度对絮凝体过滤分离效果的影响。以小诺霉素发酵液为研究对象,在絮凝过程中改变絮凝体所受的剪切力,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在0.02~2000 μm尺度内测定不同剪切力下絮凝体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并测定絮凝体的过滤速率及沉降速率。实验结果显示:絮凝体的粒度随剪切力的增大而减小,絮凝体的粒度分布宽度随剪切力的增大而增大;絮凝体的沉降分离速率随絮凝体粒度的增大而增大;在适度的剪切力下絮凝体有一适度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宽度和较大的密实度,此时絮凝体的过滤分离速率有一最大值。实验结果表明:絮凝过程中的剪切力显著影响絮凝体的粒度、粒度分布和密实度,从而显著影响絮凝体的过滤速率及沉降速率。  相似文献   

3.
以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对洁霉素发酵液进行净化研究。得到较好的净化条件为:聚丙烯酰胺浓度为90PPm,絮凝温度为35℃,PH值为3。为洁霉素发酵工业采用聚丙烯酰胺絮凝分离发酵液中的杂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转基因欧文氏工程菌发酵液体系中,对絮凝剂作了筛选,并对其最佳作用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液的pH、絮凝剂浓度和絮凝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较大.在酸性条件下絮凝剂ZTC、J-101作用效果较好,而在碱性条件下ZTC、净水粉、明矾、硫酸铝钾、J-101、聚合铝的作用效果较好,其中ZTC、J-101和净水粉最好.  相似文献   

5.
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北大学生活污水中筛选得到一株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韦荣氏菌(Veillonellaceae Rogosa-W23)。该菌株适宜培养温度为35℃,最适pH=8.0,最佳碳源为葡萄糖。Veillonellaceae Ro-gosa-W23所产微生物絮凝剂成分鉴定为还原性糖。该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95.1%。絮凝对比试验发现:该絮凝剂优于高分子絮凝剂PAC,其对黄土悬液、纳米级铜-碳-石墨悬液也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1株絮凝活性较高且稳定的菌株,命名为C4-3,对其絮凝活性及絮凝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4-3的絮凝活性物质主要为菌体分泌物;在絮凝剂投加量为1 mL·(100mL)、1%CaCl2助凝剂投加量为1~6 mL、pH值为8.0~11.0的絮凝条件下,C4-3对1~7 g·L-1高岭土悬浊液模拟废水...  相似文献   

7.
从猪场污泥中筛选一组混合菌微生物絮凝剂——(xn10+xn9),结果表明,该混合菌对高岭土絮凝效果良好,其絮凝率高达95%以上;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在废水pH值为2~8时絮凝效果良好;与其金属离子相比,Ca2+、Al3+、Mg2+对其助凝作用明显。对猪场废水和碱性品红溶液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其浊度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为83.93%9、7.26%;其絮凝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发酵液中,主要成分为非酮糖多糖,不含蛋白质。  相似文献   

8.
铝絮凝剂絮凝沼泽红假单胞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4种不同铝絮凝剂Al2(SO4)3、明矾、AlCl3和聚合氯化铝(PAC)絮凝沉降沼泽红假单胞菌细胞的效果.结果表明,PAC的絮凝性能最好,在0.01 mol·L-1的较低浓度下可以将100%的沼泽红假单胞菌细胞絮凝沉降.进一步研究显示,对于不同铝絮凝剂,在pH值为6~9时,随pH值的降低,沼泽红假单胞菌细胞的絮凝沉降效率逐步提高,其中仍然是PAC的絮凝效果最好.为从培养物中收集沼泽红假单胞菌细胞的产业化生产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天然物质絮凝剂絮凝除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除藻化学药剂,往往会造成二次污染。天然物质絮凝剂优势独特,来源天然,安全无毒,此外原料丰富,价格也较低廉,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如粘土、壳聚糖、淀粉等通过改性后不仅提高了除藻效率,而且降低了投加量。但是天然物质絮凝除藻的机理还要在实践中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0.
2,3-丁二醇发酵液的絮凝除菌与絮凝细胞的循环利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用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絮凝剂处理2,3-丁二醇发酵液的工艺条件,以絮凝率为指标,考察了壳聚糖分子量、壳聚糖用量、海藻酸钠助凝剂用量、发酵液pH值、搅拌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于2,3-丁二醇发酵液体系的絮凝工艺. 结果表明,最佳操作条件为壳聚糖分子量40 kDa,壳聚糖用量0.375 g/L,海藻酸钠助凝剂用量0.250 g/L,发酵液pH 5.0,搅拌时间30 min,静置1 h. 该条件下,絮凝率可达98%以上,2,3-丁二醇保留率约为99%,且絮凝后上清液清澈、透明. 絮凝后的菌体可再次利用,发酵过程中菌体最高浓度(OD值)可达13.5,其转化能力与絮凝前相当.  相似文献   

11.
发酵甘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糖类为原料采用发酵法生产甘油是甘油来源的一条重要途径。发酵完成后,甘油的提取技术一直是一个难题。采用连续色谱分离技术代替传统的减压蒸馏提取技术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难题,使甘油的提取率由60%提高到95%以上,甘油纯度达到98.5%,进上步减压蒸馏可得到99.9%的高纯度甘油。  相似文献   

12.
2,3-丁二醇的絮凝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使生物法制备2,3-丁二醇的后续分离纯化过程顺利进行,研究了絮凝法预处理2,3-丁二醇发酵液。选用10种絮凝剂,以絮凝率和蛋白去除率为指标,分别考察了絮凝剂、质量浓度、pH值、温度和搅拌时间等条件对2,3-丁二醇发酵液的絮凝效果、浓度及后续萃取过程的影响,得出较优絮凝条件:以氯化铁为絮凝剂,质量浓度为23 g/L,pH值5.1,温度为20—50℃,搅拌时间15 m in,静置20 m in。在此工艺条件下,2,3-丁二醇的絮凝率和蛋白去除率均可高达98%以上,为后续的分离纯化过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絮凝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张育新  康勇 《化工进展》2002,21(11):799-804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和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及应用状况,并对絮凝药剂的开发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
通过考察吩嗪-1-羧酸(PCA)在不同pH值下的溶解度,利用PCA碱溶酸沉的性质,采用絮凝法去除发酵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和菌丝体等杂质,初步分离出代谢产物PCA;研究了絮凝剂用量、发酵液稀释倍数、pH值及温度对过滤速度、终产品PCA含量和回收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以聚氯化铝为絮凝剂、发酵液稀释4倍、絮凝pH值为8.5、絮凝温度为30℃时,所得产品中PCA含量达69.9%,产品对发酵液的PCA回收率为91.3%.  相似文献   

15.
青霉素发酵液膜过滤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佳玉  徐更 《河北化工》2008,31(2):50-51
采用膜法处理青霉素发酵液,可以大大提高滤液质量,提高青霉素生产收率2.31%,同时可以降低后续工段的生产负荷,降低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节能降耗,减少环保费用,有利于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6.
沈晓莉  裴建云  张玉 《广州化工》2012,40(21):38-40
将从活性污泥中筛出的高效微生物絮凝菌复合培养产絮凝剂。通过单因子实验获得复合菌最适发酵条件为淀粉10 g/L,尿素0.5 g/L,KH2PO4 2 g/L,K2HPO40.5 g/L,Fe2(SO4)30.2 g/L,pH 7.0~7.2,T=28℃、160 r/min培养24 h;形成的发酵液应用于高岭土废水絮凝实验中,絮凝剂添加1%,CaCl2(5%)添加1%,慢搅15 min,静置15 min后测得的絮凝效果最佳。复合菌经发酵及絮凝条件优化后,絮凝率可达97.07%,絮凝效果与常用的PAM效果相当,且更经济。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用油脂水解的粗甘油研制试剂甘油的过程,产品达到GB687-77试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PFSS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郑怀礼  袁宗宣  龚迎昆 《精细化工》2002,19(8):450-452,462
研究了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聚硅硫酸铁 (PFSS)的制备与絮凝性能。通过对SiO2 的质量分数、铁硅量比、PFSS的 pH值、硅酸活化时间等因素的调整和控制 ,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絮凝剂。研究结果表明 :w(SiO2 ) =1 4 %~ 2 0 % ,n(Fe)∶n(Si) =(0 8~ 1 0 )∶1 0 ,PFSS的pH =1 5~ 1 8,硅酸活化时间 1~ 18h时 ,可获得絮凝性能优异的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将制备的絮凝剂用于实际废水样品处理 ,其除浊效果明显优于目前常用的絮凝剂PAC、PFS、FeCl3 、Fe2(SO4) 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