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可视化柱塞式压榨试验装置对菜籽和菜籽仁进行压榨试验,揭示了压榨取油的微观机制与过程,提出了出油压力、出油应变概念,并对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菜籽的出油压力远大于菜籽仁的出油压力。试验探讨了菜籽和菜籽仁的出油率与出油压力的关系,并得到两者的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孔隙度的冷榨菜籽仁饼微观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晓  宛农  林国祥  王少梅 《中国油脂》2004,29(12):14-17
菜籽仁饼微观结构的特性将主要控制和影响实际压榨过程效率.运用扫描电镜和图像分析仪测试分析侧限单轴冷态压榨条件下菜籽仁饼的微观结构,测试出6种压力下菜籽仁饼的孔隙度,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孔隙度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仁饼微观结构各向异性明显,孔隙度与压力的关系可用指数函数描述.  相似文献   

3.
废白土压榨取油过程基本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柱塞式压榨试验装置对废白土进行压榨试验,探讨了废白土压榨的出油效率与出油压力的关系以及废白土的冷榨应力-应变关系.试验表明:废白土压榨的出油效率随出油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当出油压力达到60 MPa时,出油效率可达到66.4%;考虑经济因素,出油压力控制在40 MPa较为合理,此时出油效率可达60%左右;应力、应变关系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侧限单面渗流冷榨下的菜籽应力应变关系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单面渗流下菜籽及脱皮菜籽冷榨的应力、应变试验,研究了不同加载速率对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采用川北方程建立菜籽及脱皮菜籽的侧限单面排油压榨的应力、应变关系。运用改进模拟退火算法反求应力、应变关系参数。结果表明:在相同压榨应力时,单面渗流下的应变小于双面渗流下的应变;加载速率对其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均较大,应变随加载速率的减小而增加;脱皮菜籽的应变大于未脱皮菜籽的应变;川北方程能较好地模拟菜籽及其脱皮菜籽的侧限单面排油压榨的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5.
侧限单面渗流冷榨下的菜籽应力应变关系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单面渗流下菜籽及脱皮菜籽冷榨的应力、应变试验 ,研究了不同加载速率对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 ,采用川北方程建立菜籽及脱皮菜籽的侧限单面排油压榨的应力、应变关系 ,运用改进模拟退火算法反求应力、应变关系参数。结果表明 :在相同压榨应力时 ,单面渗流下的应变小于双面渗流下的应变 ;加载速率对其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均较大 ,应变随加载速率的减小而增加 ;脱皮菜籽的应变大于未脱皮菜籽的应变 ;川北方程能较好地模拟菜籽及其脱皮菜籽的侧限单面排油压榨的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双面渗流下菜籽及其脱皮冷榨的应力、应变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压榨应力下,单面渗流下的应变、小于双面渗流下的应变;加载速率对其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均较大,应变随加载速率的减小而增加;脱皮菜籽的应变大于未脱皮菜籽的应变;川北方程能较好模拟菜籽及其脱皮的侧限单面排油压榨的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获取蓖麻籽低温高效压榨出油特性,探讨了压榨时间和压力对蓖麻籽饼粕残油率的影响,在分析压榨时间和压力对蓖麻籽饼粕残油影响规律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各影响因素与蓖麻籽饼粕残油率的经验公式。试验结果表明:压榨压力比压榨时间对残油率的影响要大,在临界压榨压力为80 MPa,最佳压榨时间为5 min,蓖麻籽饼粕残油率经验公式模拟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最大误差为0.9%,为蓖麻籽低温压榨制油设备的研制和工艺改进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双低菜籽的特点与加工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宏平 《中国油脂》2000,25(1):33-34
由于双低菜籽与双高菜籽的性质差异,双低菜籽的加工必须对传统加工方法作相应改进,其中水分调节,高水分蒸炒,低水分压榨对双低菜籽的加工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菜籽脱皮冷榨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34,自引:14,他引:20  
介绍了对菜籽脱皮和冷榨工艺的研究结果。结果显示,脱皮冷榨毛菜籽油的质量与脱胶油相同,类似于中和后的油,同时压榨饼在相同能量供给试验中,对家禽饲养较不脱皮菜籽饼表现出一更高的增重率。由于脱皮冷榨菜籽油不需精炼即可食用,因此,该工艺也许可叫做绿色油脂加工工艺,它不仅避免了对食用油的热和化学处理,同时提高了压榨饼对家禽的增重率。  相似文献   

10.
菜籽油与菜籽蛋白联产的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桂英  袁永俊 《食品科技》2006,31(1):99-101
介绍一种同时提取菜籽油与菜籽蛋白的新工艺,它包含菜籽处理、菜油提取、菜籽蛋白提取3个部分。菜籽处理采用传统机械破碎与现代酶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瓦解、崩溃菜籽细胞,创造出有利的出油、出蛋白质条件。同时,在新工艺流程中,采用萃取、超滤等现代分离技术提取菜籽油与菜籽蛋白质,不仅可以得到高质高量的菜油,还可以得到优质的菜籽蛋白质。  相似文献   

11.
为脱除影响菜籽粕综合开发和利用的有毒物质硫甙,以乙醇溶液为提取剂,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体积分数)、时间、温度、液料比对脱毒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乙醇浓度、时间、温度进行响应面分析,以提取液中硫甙浓度为响应值,建立了硫甙脱除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确定了脱毒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64%,温度62℃,时间3h,液料比2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硫甙浓度为51.825μmol/g。同时为了提高菜籽蛋白利用率,选择NaOH溶液为提取剂,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碱浓度(质量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进行分析,得到菜籽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为:NaOH浓度为2.5%、提取时间为2.5h、提取温度60℃、液料比为1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蛋白质提取率为45.86%。  相似文献   

12.
油菜籽饼粕中蛋白和肽的制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碱提酸沉方法制备菜籽蛋白,通过对各种因素的分析得到菜籽蛋白的制备条件是在pH 12的条件下提取菜籽蛋白,物料比为1:15,菜籽蛋白的沉淀分两步进行,首先在pH 6.0条件下进行沉淀,离心之后在pH 3.6条件下再进行沉淀,收集两次的沉淀干燥即可得到菜籽蛋白.按照此工艺生产菜籽蛋白,提取率为40.7%.以菜籽粕为原料,以水解度为衡量指标,对碱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的酶解作用进行比较,即不同的水解时间、水解温度,不同pH的酶解液和不同底物浓度的作用进行比较,最终确定用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水解时间为7 h,温度为50℃,酶解液pH 8.0,底物浓度为3%时,其菜籽分离蛋白水解度达32.19%.  相似文献   

13.
油菜籽和菜籽油中叶绿素测定方法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并采用国际标准ISO 10519:1997《分光光度计测定油菜籽中叶绿素的含量》和AOCS Cc13i-96:1997标准《植物原油中叶绿素色值的测定》方法,对国内油菜籽及菜籽油中叶绿素含量进行方法比对测定,确定了适用于我国油菜籽和菜籽油中叶绿素含量测定的方法。通过大量分析测定和实验数据的汇总,证实确定的方法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菜籽饼粕品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全国17个油菜主产县区采集菜籽粕样品112份、菜籽饼样品111份、35份主要加工环节的样品以及10个品种纯种双低菜籽、34份混杂商品菜籽。对上述样品主要营养成分、抗营养/毒性成分的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国产菜籽粕、菜籽饼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34.45%±8.44%、30.66%±3.11%,国产菜籽粕硫苷含量为(79.1±44.99)μmol/g。中性洗涤纤维、硫苷含量高、变异大是国产菜籽饼粕区别于加拿大卡诺拉粕的主要品质特征。纯种双低菜籽硫苷含量为(35.2±6.52)μmol/g,商品菜籽硫苷含量为(78.5±21.76)μmol/g,混杂是引起菜籽饼粕硫苷含量偏高、变异增大的主要原因。低温冷榨饼、预压浸出粕、螺旋热榨饼和液压热榨饼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32.0±2.31)%、(34.6±3.40)%、(47.2±3.43)%、(51.5±7.48)%,相互间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增加主要发生在焙炒、压榨、脱溶等热处理环节,过热处理是导致当前国产菜籽饼粕品质降低的关键。中性洗涤纤维可作为饼粕热加工质量的适宜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不同品种菜籽原料的成分,结合浓香菜籽油22种关键风味化合物和6种风味属性强度差异,建立菜籽原料差异与浓香菜籽油风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菜籽原料中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与浓香菜籽油中硫代降解产物(主要为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3-苯基丙腈等)及含硫化合物(主要为二甲基三硫化物等)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对浓香菜籽油“刺激味”、“腌菜味”风味属性有积极贡献。同样,菜籽原料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影响浓香菜籽油中杂环类化合物(主要为2,5-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2-乙基-6-甲基吡嗪等)含量,对浓香菜籽油的“烤香味”、“焦糊味”风味属性有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菜籽饼粕中分离蛋白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绍通  蒋连平 《食品科学》2007,28(12):161-165
在传统的碱提酸沉工艺基础上结合超滤制备菜籽分离蛋白。通过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得到菜籽分离蛋白碱提酸沉条件为:在pH13,温度40℃,料液比(g/ml)分别为1:10、1:8和1:6下提取3次,每次40min;调pH4.5沉淀。上清液超滤工艺条件:40℃,流速2m/s,压力0.1MPa。喷雾干燥后产品的粗蛋白含量为70.5%,蛋白得率为54.7%。  相似文献   

17.
This review, which will be presented in seven parts is concerned with the use of rapeseed meal as an animal feeding stuff. The presence of glucosinolates in the meal limits its use due to a number of antinutritional and physiological effects. Whilst not in itself exhaustive, this review updates earlier reviews by reference to recent papers on the above topics. In this first paper the history of the crop and the current production situation are presented and the nature of glucosinolates and methods for their analysis are reviewed in order to facilitate a better appreciation of the problems referred in later sections.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双低油菜籽及传统油菜籽为原料,在相同条件下制取浓香菜籽油,采用溶剂辅助蒸发装置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两种菜籽油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对挥发性成分进行数据分析,确定导致两种菜籽油感官风味差异的关键挥发性风味成分,同时结合感官评价、脂肪酸组成、氨基酸组成、营养成分等指标分析比较两种菜籽油综合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双低菜籽油及传统菜籽油中分别检出12 类82 种和11 类90 种挥发性成分,总量分别为22 377.88、157 512.98 μg/kg,其中硫苷降解产物总量分别为3 311.07、146 492.82 μg/kg,酚类物质总量分别为12 125.47、4 613.03 μg/kg。利用PLS-DA结合OAV最终确定了13 种最重要的特征风味物质,分别为6-甲基硫基己腈、5-甲硫基戊腈、苯代丙腈、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苯乙腈、反-2-癸烯醛、正己醇、芳樟醇、乙基苯、苯乙醇、椰子醛、4-乙烯基-2,6-二甲氧基苯酚、3-甲基巴豆腈,其中6-甲基硫基己腈、苯乙腈、芳樟醇、5-甲硫基戊腈、苯代丙腈、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6 种成分均对菜籽油独特的辛辣味具有贡献,且苯乙腈、芳樟醇仅在传统菜籽油中检出;正己醇、苯乙醇、椰子醛则在双低菜籽油中含量更高,对菜籽油的甜味具有重要影响;感官评价表明双低菜籽油的甜味优于传统菜籽油,而传统菜籽油辛辣味更强。双低菜籽油中未检出芥酸,而传统菜籽油中芥酸含量高达30.25%;双低菜籽油中VE和甾醇总含量均高于传统菜籽油。研究结果为不同香型浓香菜籽油的生产提供了原料选择和气味标识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菜籽饼粕的综合利用价值,采用热水浸提结合离子沉淀的方法,对菜籽饼粕中的多酚类物质进行提取纯化,并制备出菜籽多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75min、液料比13:1、浸提2次;浸提液离子沉淀的较适参数组合为氯化锌为沉淀剂、沉淀剂用量为粗提液中多酚质量的1.5倍、pH6.0,在此工艺条件下,获得的菜籽多酚成品为淡黄色粉末,得率1.66%,纯度90.03%。  相似文献   

20.
菜籽加工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菜籽取油,制取蛋白的各种技术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一条制取菜籽蛋白的新工艺,水酶法,就水酶法的作用原理,工艺流程及作用效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