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稠油,超稠油油藏热采开发模式综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方法利用水平井热采模式.对特、超稠油油藏进行开采。目的改善开发效果,提高经济效益。结果对油层厚度小于5m的特、超稠油油藏不宜采用水平井热采;对油层厚度在5~10m的特稠油油藏或油层厚度大于10m的超稠油油藏,可采用水平井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采;对原油粘度大于5×104mPa·s的超稠油油藏,适用蒸汽吞吐开采;对油层厚度大于20m,原油粘度大于20×104mPa·s的超稠油油藏,必须采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结论对已投入蒸汽吞吐的特稠油油藏,尤其是处于中后期吞吐阶段的区块,应采用蒸汽加氮气泡沫驱及现有在井与水平共组合蒸汽驱模式;对尚未开发的特、超稠油油藏,应采用水平井注蒸汽热采模式及其它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胜利油田稠油油藏水平井技术经济政策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 既受油藏条件又受水平井设计参数的影响; 其设计与应用更受油价的制约。因此,通过胜利油田实际资料统计分析、数值模拟和解析法以及经济评价综合研究, 提出了当前油价和技术条件下, 此类油藏水平井地质设计的经济技术政策界限: 油藏埋藏深度在1 500 m 以内, 50℃脱气原油粘度低于30 000 mPa·s, 油层 厚度大于3 m, 水平井段长度小于300 m, 纵向上距油层顶2/3 处。  相似文献   

3.
刘斌 《特种油气藏》1995,2(4):28-30
现有的蒸汽吞吐油藏,油层动用程度很不均匀,只有40%-65%,而且吞吐井的蒸汽波及范围只有25-50m,目前的141m井网,难以提高油藏采收率,可通过加密井网的方式,达到提高油层动用程度及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改善边底水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达到最终提高该类油藏采收率的目的,以营13-35断块东一段油藏为基础,分析边水油藏和底水油藏的开发效果。边水油藏和底水油藏的开发效果差异较大,底水稠油油藏采用直井开发,由于其初期含水率高、累计产油量低、含水上升速度快,开发效果较差。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建立边水、底水油藏的概念模型,研究水平井技术政策界限。结果表明,边水油藏在有效厚度大于3 m、距内油水边界120 m以上区域适于采用水平井热采开发;底水油藏在有夹层区域水平井油层有效厚度达到3.8 m时,热采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发效果,而无夹层区域考虑到注蒸汽过程中易造成与底水的沟通,油层有效厚度达到5.6 m时,适于采用常规水平井开发。  相似文献   

5.
华北油田楚 17 2井采用抽油机方式进行开采 ,以 2 6m3 d的产量生产了近 30 0h ,动液面由井口下降到 12 0 0m ,流动压力下降较大。为弄清该井所在区块油层特性、断块形状及地层能量等油藏参数 ,进行了电子压力计探边测试。测试结果表明 ,该油藏为三角形混合边界油藏 ,即井周围存在两条不渗透边界和一条定压边界 ,油层渗透特性良好 ,油层平均压力为 15.6 8MPa ,低于初期所测的原始地层压力 2 5MPa ,说明该油藏控制面积较小  相似文献   

6.
河南油田稠油新区即新庄、杨楼油田属于油层薄、埋藏浅、原油稠、粘度高、地层软、单井产量低、注蒸汽吞吐周期短(3-4月)、品位差的小断块油藏,油藏油层厚度在3-10m.单井平均产量3.5t/d,而国内已开采的稠油油藏油层厚度一般在10-15m.单井平均产量5-10t/d左右.因此新庄、杨楼油田在开发、采油和地面集输与处理等方面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边底水活跃的油藏,天然能量充足,总体开发效果较好,但统计发现产油量往往与油层厚度不成比例,厚度2~3m的油层时常累产油达几万吨,而有些7~8m以上厚油层累产油不足万吨。通过剩余油监测,结合剩余油分布研究,高含水期的厚油层仍有较大潜力。近几年来,华北油田技术人员针对水淹厚油层剩余潜力,应用复合堵水、钻水平井等技术挖掘层内剩余油,取得较好效果,对同类油藏剩余油挖潜和提高采收率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油速度对不同黏度均质油藏水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均质油藏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不同黏度均质油藏在不同采油速度下的水驱特征。低黏度油藏(黏度小于5 m Pa·s)水驱波及均匀,流线粗。随采油速度的提高,注水沿油层底部突进减弱,纵向波及更均匀,油层顶、底面波及系数差异减小。低黏度油藏高速开发无水期采出程度明显高于低速开发,含水上升速度低于低速开发,适宜高速开发模式。中高黏度油藏(黏度5~50 m Pa·s)水驱过程中注入水表现出明显的指进现象,水驱流线细,水驱波及不完全,流线间波及程度弱,油层顶、底面波及系数差异大。随采油速度的提高,中高黏度油藏水驱流线更细,波及更不完全,油层顶、底面波及系数明显降低。中高黏度油藏高速开发见水时间短,无水期采出程度明显低于低速开发,含水上升速度高于低速开发,不适合高速开发。  相似文献   

9.
油藏地质及开发主要影响因素:油层埋藏深,厚度薄,净总比小。孤东九区西块构造形态总体上表现为由北向南倾没的断鼻构造,东北高,西南低。主力含油层系馆上段,为河流相沉积,油层埋深为1300m-1470m。油层厚度小,平均有效厚度10.0m,油层厚度5m以下占50%,5-10m占35%,10m以上仅占15%,油层厚度静总比0.40。  相似文献   

10.
重32井区齐古组油藏顶部构造为一向东南缓倾的单斜.地层倾角约5,主要受构造与岩性控制。四面被断层遮挡,平面上油层分布受沉积相控制.油层随中一细砂岩厚度减薄而减薄,含油性随岩性变细而变差。油藏类型为浅层超稠油断块油藏。油藏地层沉积厚度10~122m,根据沉积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地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J,3q3.J3q。两个砂层组。本文研究层J3q3平均有效厚度为8.0m。  相似文献   

11.
对于海上边底水能量较活跃的中轻质大段合采油藏,常因避射厚度不当引起底水锥进,影响油田开发效果。针对该问题,以渤海K油田为例,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油井距内含油边界水平距离、油层底部距油水界面垂向距离、油层厚度、原油黏度、渗透率级差等因素对油层避射厚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渤海中轻质油藏,随着黏度增加,避射厚度增加,当油井距内含油边界大于100 m时不需要避射;当原油黏度小于5 mPa·s时,最佳避射厚度为3 m。首次形成了一套渤海中轻质油藏射孔方案图版,该图版对指导类似油田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欢喜岭油田欢60块构造上位于西部凹陷西斜坡齐曙上台阶中段的齐40块西侧。开发目的层为古近系沙三段下莲花油层。1994年上报探明含油面积0.5km2,石油地质储量为218×104t,油层埋深-660~-750m,平均有效厚度为35m,原始地层压力7.5MPa,原始地层温度24℃,油藏类型为具边水岩性构造油藏。  相似文献   

13.
针对陆梁油田陆9井区白垩系呼图壁河组XX油藏这一特殊的低幅度、薄层、高渗透底水油藏类型,自2001年大规模投入开发以来,目前采出程度仅为14%,综合含水72%左右,进入中高含水开采阶段,研究剩余油分布势在必行。提出了利用近年穿层井实钻测井资料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新方法,在充分利用油藏近5年开发井实钻测井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底水油藏水驱油机理研究油藏剩余油分布。结果表明,对于300 m×300 m的开发井网,在距离油井100~170 m的范围内油层波及程度仅为20%左右,即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开发井之间的油层顶部,且呈“船底型”分布。  相似文献   

14.
单6东超稠油油藏开采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油藏地质特征胜利油区单家寺油田单 6东馆陶组下段 5 0℃地面脱气原油粘度在 5 0 0 0 0~ 10 0 0 0 0mPa·s之间 ,是典型的超稠油油藏[1] 。其油层埋深 110 0m ,有效厚度约 30m ,分 3个小层 ,单层厚度 10m左右 ,孔隙度 33% ,渗透率 3~ 4 μm2 ,含油饱和度 5 6 %。岩性属于疏松细砂岩。该油藏具有中等水敏性和碱敏性 ,敏感性可使储层渗透率降低 4 0 %。油水空间分布呈倒三角形 ,含油面积上大下小 ,边水主要来自东南方向。与国内外超稠油油藏相比 ,单 6东超稠油油藏突出的特点是油层埋藏深度较大。2 超稠油物性及热采机理[2 ]在实验室模…  相似文献   

15.
疏松砂岩油藏油层保护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对中低渗透油藏的油层保护研究比较全面,但对疏松砂岩油藏开采及作业中的油层保护问题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缺乏成熟有效的保护油层技术。通过对国内外疏松砂岩油藏油层保护技术调研,明确了国内外疏松砂岩油藏油层损害的机理、不同开发环节以及不同开发方式下的油层保护技术,并指出了今后科研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16.
单井产量低、含水上升速度快是低渗透底水薄油藏开发的难点,华庆油田延10油藏属典型的低渗透底水油藏,渗透率低(3.0mD)、地层压力低(0.7MPa/100m),油层厚度薄(7.2m)。通过对储层特征分析,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计算确定了水平井的最优完井方式。水平井井眼轨迹穿越油层中上部、改造段数2.0~2.6段/100m,段间距40~50m,最优的改造方式为定方位深穿透复合射孔,射孔穿透深度1m左右。4口井矿场实践表明,水平井单井产量达到直井的4.5倍,含水5.4%、动液面高,具有较好的稳产形势,而相邻24口直井平均含水35%,这种完井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该类油藏单井产量。  相似文献   

17.
目前发现的低阻油层大多数电阻率值小于8Ω·m欧米[1],近年来,低电阻率油层作为老油田挖潜和新增储量的目标之一倍受人们关注[2]。岩心、测井及试油试采资料证实530井区克下组油藏南部发育有低电阻率油层,且具有规模储量资源。采油二厂通过开展低电阻率成因分析及识别方法研究,为该油藏扩边新增地质储量计算及滚动扩边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杜84块超稠油储量动用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84块兴隆台油层油藏类型为超稠油油藏,纵向发育薄互层状油层和块状油层,油藏非均质性较强,纵向动用程度不均.利用各种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综合研究和评价蒸汽呑吐生产方式下的油藏纵向动用程度,分析制约油藏储量动用的因素,并制订了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的对策,为杜84块兴隆台油藏及同类型油藏开发中后期继续提高油藏采出程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结合江汉油田油藏分布在非均质油层中油层连续横向变化大、油层薄、断层多、单砂层分布面积小等地质特点,介绍了LWD在广64平4井的地质导向技术和井眼轨迹控制技术,通过及时分析、对比·使轨迹很好地控制在目的层中,全井水平段长171m,油层中累计穿行127m。实现油砂岩有效钻遇率75%,为今后江汉油田推广应用LWD地质导向技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胜利油田整装油藏由于长期注水形成了次生底水油藏,在油藏顶部剩余油富集,该类剩余油称为"油帽子"。针对胜利油田整装油藏的具体特点,利用正交模拟试验方法对剩余油富集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类剩余油主要受渗透率级差、油层厚度、避射比例和韵律性的影响,影响程度为:渗透率级差油层厚度韵律性避射比例。试验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越大油层中的"油帽子"现象越明显,水驱采收率越低;油藏厚度越大,油藏顶部剩余油越富集;正韵律油层比反韵律油层在油藏开发中后期更容易形成"油帽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