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石炭系油藏为构造裂缝和溶蚀孔洞的火山岩基岩油藏,受构造和裂缝控制。储层主要岩性为安山岩玄武岩。油藏采用衰竭式开采递减大、采收率低。由于油藏裂缝发育、非均质性极强,注水开发水淹水窜严重,多数井长期注水不见效。该油藏注水开发已经26年,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油藏递减得到减缓;通过研究油藏地质特征,油水分布和运动规律,开展多方式精细注水,油藏目前采出程度达到18.71%,开发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2.
孤东油田孤东281块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Es3m)油藏是典型的特低孔低渗油藏,具有自然产能低的特点,但压裂后产能得到明显提高,并且有一定的有效期,产量递减符合指数递减规律.孤东281块Es3m油藏天然能量弱,弹性采收率低,并且该油藏属于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出现多数油井投产即含水的现象.为改变孤东281块采收率低的现状,开展了注水开发可行性评价,经济极限出产及动用厚度分析,合理井型、井网、井距等一系列开发优化技术分析;分析认为该区天然能量开发采收率为10.7%,比注水开发采收率20.6%低,并且注水开发可行性评价结果显示,注水开发具有可行性,在现有的开发政策条件下,经济极限初产为8.6t/d,布井厚度界限确定为8.0m.通过井型、井网、井距分析显示孤东281块方案适宜采用大井距小排距的矩形井网,采用大型压裂仿水平井开发,井距为600m,排距为150m.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时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渗透油藏岩性致密、 渗流阻力大、 压力传导能力差, 天然能量不足、 自然产能低。依靠天然能量开发, 油井投产后, 地层压力下降快, 产量递减快, 一次采收率很低, 因此采用人工注水开发并确定合理注水时机十分必要。文章通过对油田合理注水时机论证和合理地层压力确定, 得出合理的注水时机,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 WX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时机进行论证, 优选出最佳的注水时机, 为开发此类油藏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4.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石油勘探技术的进步,在勘探阶段,低渗透油藏要依靠天然能量进行开采。从已开发低渗透油藏来看,注水开发依然是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技术,但是这种开发方式基本上借鉴中高渗油藏,所以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方式还不够完善。以低渗油藏的特点为出发点,结合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新进展,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油藏采收率的预测主要采取产量递减法、水驱曲线法等预测方法。随着油藏的注水开采,含水率不断上升,基于水驱曲线关系的研究,可以得到含水率与累积产油量或采出程度的半对数直线关系。笔者依据曙二区杜家台油藏南区的油水井的生产资料,充分利用该直线关系对油田的采收率进行有效的预测。采取经验公式法、产量递减法以及4种水驱特征曲线法对采收率进行了预测分析。杜家台南区的理论采收率较高,挖潜潜力较大,采收率的预测为后期的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任丘雾迷山组油藏开发的中前期立足于自喷生产,采用边缘底部注水,保持了较高的压力水平。油藏开发后期生产方式逐步从自喷转为抽油开采。自1991年8月以来开展降压开采试验,改善了油藏后期开发效果和水驱状况,提高了油藏水驱采收率,控制了油藏含水上升速度,减缓了油藏产量递减速度,增油降水效果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共计增产原油45.9×104t,少产水量60.6×104m3,减少注水量1389.2×104m3,提高水驱采收率0.31%,创经济效益2.1亿元。图2(郭海莉摘)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藏储量在我国油藏总储量中占较大的比例,由于油田开发的需要,大部分油田已着手对低渗透油藏进行开采,但低渗透油藏普遍存在储层物性差、渗流能力低的问题,因而造成油藏开发过程难度较大,单井采收率低等现状。本文从注水、注气、压裂酸化3个方面总结了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三种方法,希望对现场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牛东火山岩油藏为异常低温正常压力系统的特殊油藏,具有火山喷发期次多、油藏规模小的特点。储集层裂缝发育,裂缝以低角度缝和水平缝为主;油层垂向跨度大,单层厚度大,非均质性强。油藏开发初期,采用衰竭式开采的单井产量递减率大,开展直井井组注水先导试验,邻井日产油量略有上升,注水见效程度低,水平井注水吞吐先导试验提高采收率幅度有限。针对油藏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对注水吞吐、井网调整和压裂进行不断优化,形成了水平井与直井混合立体注水开发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火山岩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后经推广实施,牛东火山岩油藏注水见效比例达44.4%,见效后单井初期平均日增油量为1.7 t,预计提高采收率5.7%,油藏立体注水开发取得了较好效果,可为其他同类型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注水开发对于砂岩类油藏是一项成熟的补充能量的开发技术,裂缝对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影响较大,牛东火山岩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针对火山岩油藏油井产量高低分布不均、递减快、地层压力下降速度快,衰竭式开采采收率低,为提高对火山岩油藏开发的认识,减缓地层压力的降低,提高牛东区块的采收率,通过对牛东注入水的水驱方向,驱替效率及裂缝对注水开发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分析牛东区块注水能力,提出建议,为牛东后期注水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滩坝砂特低渗透油藏小井距注水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型压裂弹性开发的模式开发滩坝砂特低渗透油藏,突破了产能关,但由于滩坝砂特低渗透油藏物性差,产量递减快,弹性采收率低。因此,为了提高滩坝砂特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在对滩坝砂油藏注水开发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合理优化井网井距,提出在大型压裂弹性开发井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转注水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研究区采收率由弹性开发的8.9%提高到20%,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非均质油藏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低渗透非均质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时,注入水易沿渗透率相对高的部位窜流,而低渗透层动用程度差,整体开发效果不佳.对此类油藏,研究水驱后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的可行性,并探索提高低渗透层动用程度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长岩心物理模拟实验,考察了低渗透非均质砂岩油藏常规水驱后,依次采用间歇开采、注氮气、水气交替注入等方法对改善开发效果的作用,也探讨了该类油藏水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证明,通过采取合理方法可以在水驱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其中采用间歇开采最多可以获得采收率近7%,但作用有效周期少;注入氮气可以得到约6%采收率,但在气窜后易导致注入气无效循环;水气交替注入方式效果最明显,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15%左右.  相似文献   

12.
低矿化度水驱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外低矿化度水驱已运用于矿场实践而国内相关研究还未开展的现状,对低矿化度水驱机理 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低矿化度水驱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对于砂岩油藏,低矿化度水驱提高 采收率的机理主要为类碱驱、微粒运移以及多组分离子交换引起的储层润湿性改变;而对于碳酸盐岩油 藏,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则主要是多组分离子交换引起的储层润湿性改变。原油性质、储层 性质、地层水及注入水性质、地层温度等因素均可以影响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效果。目前低矿化度 水驱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提高采收率机理不清、低矿化度水源限制、油田储层适应性问题等。最后指出, 低矿化度水驱若与现有油田开发技术、煤层气生产技术、低渗透油田及高含水油田开发技术相结合,将会 是经济、环保、潜力巨大的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根据吉林油田某低渗透区块的油藏条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驱替方式下的驱油效果。数模结果显示,交替驱替方式优于注水方式和连续气驱方式,能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在交替驱过程中,气段塞和水段塞的先后顺序对采收率有显著的影响,气水交替驱优于水气交替驱,随着注气速度的增加,采收率的差值也逐渐增加。气水交替驱注入CO2能够和原油充分接触,越早注入CO2,对提高原油采收率越有利。该研究不仅为低渗透油田CO2驱油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对于国家下一步进行CO2驱油和埋存潜力评价及规划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水驱废弃油藏注二氧化碳驱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进一步提高高温、高盐水驱废弃油藏采收率潜力,以河南濮城沙一下亚段油藏为目标,开展了注入CO2流体性质变化、细管驱替、长岩心驱替室内试验。试验验证了注入CO2可改善原油流动性、有效增加地层能量和可动油等驱油机理;油藏原油性质好,混相压力低,目前油藏条件可达到混相;优选CO2/水交替驱为最佳注入方式;优化了注入段塞组合;组分检测分析认为CO2/水交替驱波及到了水波及不到的原油。研究结果为濮城沙一下亚段油藏CO2驱矿场试验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对其他特高含水期油藏注CO2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驱窜流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聚合物驱油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地层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储层物性发生变化,形成优势流场,导致聚合物驱油过程中聚合物沿优势流场窜流指进,降低了聚合物驱油效率,应用与地层孔隙相似的微观填砂模型,模拟地层非均质性进行聚合物驱窜流微观实验研究,通过微观动态图像处理系统对聚合物的窜流规律、聚合物驱后残余油的形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驱提高了采收率,但仍沿高渗透条带指进窜流,指进速度与地层系数密切相关,后续水驱中由于聚合物阻力效应,扩大波及系数,提高了采收率,但低渗透地层的采收率仍然较低,提高低渗透地层的采收率是聚合物驱后开发重点.  相似文献   

16.
黄广庆 《岩性油气藏》2019,31(5):129-133
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对注入水和地层水的离子组成有一定的要求。在室内砂岩岩心驱替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了注入水和地层水的离子组成对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行三次采油模式下的低矿化度水驱时,地层水中含有二价阳离子Ca2+或Mg2+均可提高采收率,且Ca2+的效果要好于Mg2+;只有注入水的矿化度低于油藏油水系统低矿化度效应启动阈值时,采收率才会提高。分析实验结果确定,地层水中含有二价阳离子Ca2+或Mg2+,以及注入水的矿化度低于由油藏油水系统决定的矿化度阈值,是实现低矿化度水驱提高采收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弱碱水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原油田实施“水质改性技术”后其注入水已由弱酸性变为弱碱性(pH≥8.0)和马寨卫95块油藏矿化度及Ca2+、Mg2+含量高、原油酸值低的特点,提出了在改性注入弱碱水中复配抗盐性表面活性剂等实施弱碱水复合驱提高油层采收率的观点。通过表面活性剂在弱碱水中溶解性及其复合体系油水界面张力的研究;确立了适用于卫95块油层生产条件的复合驱配方体系。驱油实验表明,JJ867、JJ869两种复合驱配方体系可分别提高采收率9.3%和14.3%.  相似文献   

18.
赵欣  贾娜  周百鸣 《特种油气藏》2011,18(6):76-79,127
针对大庆朝阳沟低渗透油田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注采能力差等问题,应用室内实验、油藏工程分析及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低渗透油藏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不同注入介质的注采能力、裂缝系统对蒸汽驱波及效果的影响,以及适合该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蒸汽驱的最优井网、井距及蒸汽驱注采参数.研究表明,与稠油蒸汽驱不同,低渗透油藏蒸汽驱过程中,注入蒸汽是一种近临界状态的高温、高压、高热焓、低比容、低干度的蒸汽,注入蒸汽显著降低了原油黏度、改变了岩石的润湿性、提高了原油蒸馏率、降低了启动压力梯度,大幅度提高了开发效果.目前该油田已开展了3个井组的注蒸汽矿场试验,开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延长油田属于典型的低渗透油藏,一次开采采收率低,水驱含水率上升快,整体驱油效果差。生物酶是一种无污染水溶性制剂,可有效注入地层孔隙中,改变岩石润湿性,剥蚀岩石颗粒表面原油,降低残余油饱和度,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利用一维填砂物理模型和岩心流动实验,对SUN型复合生物酶溶液的驱油效果进行了室内实验及评价。结果表明:当SUN型复合生物酶溶液的注入体积分数约为3%,注入量约为0.4倍孔隙体积时,驱油效果最佳,并且对于低渗透岩心的驱油效果也相当明显,驱油效率提高值最大可达11.4%,表明SUN型复合生物酶驱油剂对低—特低渗透油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洼16块非均质油藏泡沫复合驱油技术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改善洼16块注水开发稀油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结合区块的地层条件及流体性质,开展了非均质油藏泡沫复合驱油室内研究及矿场试验,验证了该技术应用于普通稀油油藏区块的可行性。试验证明,该复合驱油体系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及配伍性,室内驱油实验测定较常规水驱可提高驱油效率15%以上,且体系成本相对低廉,增产效果明显,为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供了新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