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石炭系油藏为构造裂缝和溶蚀孔洞的火山岩基岩油藏,受构造和裂缝控制。储层主要岩性为安山岩玄武岩。油藏采用衰竭式开采递减大、采收率低。由于油藏裂缝发育、非均质性极强,注水开发水淹水窜严重,多数井长期注水不见效。该油藏注水开发已经26年,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油藏递减得到减缓;通过研究油藏地质特征,油水分布和运动规律,开展多方式精细注水,油藏目前采出程度达到18.71%,开发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2.
裂缝性油藏水驱油机理与注水开发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根据裂缝性油藏油水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两江地区裂缝性油藏的注水开发实践,对裂缝性油藏最佳注水方式的合理选择进行了论证,指出了五点或直线排状井网是开发这类油藏的最佳选择,并用油田实际开发资料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根据克拉玛依油田33个砾岩油藏的开发数据,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统计法,提出了一个适于预测砾岩油藏注水采收率的相关经验公式。该公式与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一些经验公式相比,预测精度要高得多。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岩油藏改善注水开发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克拉玛依油田一区玄武岩油藏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裂缝型油藏。裂缝对油气富集以及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油水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对裂缝性油藏的注水开发有很大的难度和风险,但在实践中,还是找到了一些对注水开发过程进行控制的途径和方法,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阿北安山岩裂缝性油藏的周期注水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阿北安山岩裂缝油藏注水开发以后,由于裂缝窜流而使油田综合含水上升快,产量下降严重。为了更好地控水稳油,提高开发效果,在注水井调剖措施无明显效果后,首次在高含水井井组中实施结合化学调剖的周期注水-在注水初期进行注水井调剖,控制水窜,以更好地恢复压力。在周期注水的注水周期和激动量的确定上,采用了渗流力学理论和矿场动态资料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周期注水的注水期和停注期更为合理、科学。实施后,很好地改善了油藏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斯普拉伯雷走向带低渗透、天然裂缝性油藏注水开发动态进行了综合研究 ,提出了基质渗透率高、裂缝强度大、高含油饱和度的区域是提高注水开发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的技术核心——“垂向驱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低渗透油藏储层都存在裂缝,有裂缝的储层也大多数为低渗透油藏。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只要处理方法得当,裂缝也可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在这方面,我国有关油田和院校几十年来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试验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可以认为,对裂缝性砂砾岩低渗透油藏成功有效开发的核心就是”垂向驱油”。垂向驱油就是注入水沿注水井排方向,即裂缝方向,向裂缝两侧,即垂直裂缝方向的生产井排驱油。垂向驱油是裂缝性砂岩油藏注水开发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要实现好垂向驱油还必须做好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从油藏工程方面来说,主要是编制好油藏开发井网方案,其要点是平行裂缝注水、垂直裂缝驱油,井排平行裂缝、实行线状注水,井距应该加大、排距需要缩小。  相似文献   

9.
根据两江地区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注水开发实践,总结了裂缝性油藏注水开发的动态特征,揭示了注水开发过程中油井暴性水淹的规律性以及平面矛盾对同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裂缝性砂岩油藏周期注水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数值模拟、室内实验为依据 ,论证了对裂缝性砂岩油藏实施周期注水的可行性。同时 ,结合扶余油田西区矿场实例对周期注水的注水方式、周期、注水量及效果进行了探讨。对裂缝性砂岩油藏实施周期注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风化店火山岩油藏描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庆国  曲志浩 《测井技术》1997,21(6):436-438
风化店火山岩油藏属火山岩潜山油藏,储层岩性复杂,为裂缝-孔隙型双重孔隙介质。为了进行该油藏的油藏描述,通过测井资料的多井综合分析,评价了风化店火山岩油藏的岩相、地质构造、储层物性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裂缝带的分布规律和油水分布规律,基本上搞清了油田产量下降快、含水上升快的主要原因,为石油储存量的复算,优化开发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复杂裂缝性油藏历史拟合中的特殊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 上二叠统下乌尔禾组油藏是一个具有边底水的特低渗透裂缝性巨厚砾岩油藏,在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过程中,针对油藏的具体特点,对“非油层”出油问题、注入水漏失问题、水淹水窜井问题、地层水侵入问题以及不同水驱油模式问题采取了一些特殊做法,对400多口井、23年的生产历史进行了精细拟合,单井的压力、含水率拟合符合率达85%以上。获得了很好的拟合结果,为类似油藏的数值模拟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这些做法可推广应用于其它低渗透裂缝性油藏。  相似文献   

13.
针对W油田C6低渗透油藏水驱前后储层特征变化规律不明确的问题,通过X衍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压汞实验、相渗实验以及真实砂岩微观渗流实验等方法,研究了油藏注水前后储层岩性、物性及渗流特征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储层特征变化的机理及影响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水驱后,黏土矿物总量整体呈减少趋势,方解石含量增加,在黏土矿物中,伊利石含量减小,绿泥石含量稍有增加;岩样长期水驱前后,物性好的岩样孔喉中值半径变大,渗透率增大,非均质性变弱;物性较差的岩样孔喉中值半径变小,渗透率降低,非均质性变强;水驱后的相渗曲线整体向左偏移,岩石的亲水性减弱,残余油饱和度增大,见水时间更早,含水上升更快;注入水长期冲刷对储层造成一定伤害,水驱油的驱替效果变差。研究成果为低渗透油藏的描述、开发效果评价及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普通稠油油藏周期注水提高水驱效率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脉冲注水机理及适应性的分析,进一步解析了在调水过程中油水在均质与非均质地层中不同的运动规律。与常规注水相比,周期注水可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充分挖掘层间、层内及平面的剩余油潜力。结合高30断块处于开发中后期、含水上升快、各项治理措施未获突破等状况,采取了"大幅短期脉冲注水",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显著改善。主要采取了以油砂体研究及静动态资料综合分析,细分注采单元作为调水单元的方法,不断在实践中试验总结,补充新认识,使注采单元的划分更贴近地下实际,在此基础上通过试验调水方法,实现降水增油,同时培养出部分高产井,使油藏水驱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克拉玛依油田七区砾岩油藏聚合物驱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拉玛依油田七东 1 区克下组油藏聚合物驱工业化试验》是中石油 2005 年立项的重大试验开发项目。通过对试验区的油藏地质分析,建立了合理的精细地质模型和油藏数值模型。经模拟研究,确定了最优驱油方案,同时对方案进行了效果和聚合物产出浓度预测,为现场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试验区的生产动态进行了聚合物跟踪拟合,及时修正聚合物物化参数,使参数的取值更加贴近实际,为跟踪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油田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层压力的变化、注入水的长期冲刷以及一系列注采工艺措施的实施,储层性质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对于老油田增产挖潜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以北大港油田港西开发三区为例,以水洗前后岩心分析资料为依据,利用测井地质研究为主要手段,探讨了复杂断块油田储层参数变化规律,提出了该区剩余油的分布模式以及今后油田挖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垂向非均质砂岩油藏周期注水机理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给砂岩非均质油藏进一步开展周期注水矿场试验或工业性开采提供依据,利用三维三相黑油模拟器和准两层地质模型进行了垂向非均质砂岩油藏周期注水开采数值模拟研究。通过研究各种地质因素及开发因素对周期注水效果的影响程度,得出周期注水改善非均质砂岩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作用机理为:周期注水产生了层间压差及弹性力的作用,活化了毛细管力和重力的作用,使高、低渗透层之间产生了油水灾渗效应。并得出当垂向渗透率Kv与水平渗透率Kb的比值增大时,周期注水效果先是变好,但到某一值后,其效果又开始变差的与前人不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周鹏 《新疆石油地质》2020,41(2):243-247
3Y4增长曲线是一种预测油田产量和可采储量的数学模型,但其预测精度较低,预测效果较差。基于油田开发时间与累计产量之间的关系特征,在该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预测油田产量和可采储量的改进型增长曲线,其涵盖了多种增长曲线且具有一定的广义性。结合矿场实例应用表明,改进型增长曲线在油田开发指标预测中应用效果较好,预测精度较高,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可用于预测油田产量、可采储量和含水率。改进型增长曲线的提出是对已有水驱油田开发指标预测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9.
濮城油田沙一下油藏的注水高速开发取得了预期效果。其主要做法是:①选择合理方式早期注水,适时放大生产压差,使油藏开发初期赢得高速度;②进行油藏综合研究,制定合理开发政策;③开展储层精细描述研究,提高对储层和构造的认识水平;④应用新技术、新方法研究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