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塘湖油田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油藏为特低渗、低压、低流度的"三低"砂岩油藏,在开发初期存在注水开发效果差、产量低等问题。为了提高注水开发效果,通过生产动态统计分析、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重新界定了注水技术政策界限,实施超前温和注水,同时论证了合理的井网井距,实施井网加密调整,并刻画出有利建产区,实施滚动建产。通过一系列对策实施,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油藏注水开发状况逐步好转,直井开发区地层压力保持平稳,含水率控制在55%以内,产油量自然递减率下降到10%左右,采油速度最高达1.04%,目前仍保持在0.70%以上,产油量保持稳定,预测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油藏南区和东区的采收率分别为24.5%和18.1%,好于开发方案标定的18.0%。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实际矿场资料进行拟合,并与前人提出的有关理论相比较,阐述了高凝油油藏含水上升规律;初步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含水的短期预测,为高凝油油藏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油气勘探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地层压力对油气保存和单井产能的高低均有较大影响,因此 有必要利用地震资料对地层压力进行定量预测。 目前,广泛应用的异常地层压力预测方法是建立在有效 应力理论基础上的,该理论由 Terzaghi 提出,并在疏松介质的力学分析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多 孔介质物质结构的复杂性,有效应力原理在多孔介质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考虑了岩石物理性 质和力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孔隙度参数得到了双重有效应力方程,使上覆岩层压力、地层压力 和岩石骨架应力之间的关系更合理,进而建立了一种基于多孔介质有效应力原理的地层压力预测新模 型。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环玛湖斜坡区异常高压成因的分析,在地质成因的约束下利用新的压力预 测模型对研究区的地层压力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我国很多油田的开采程度在逐渐加大,开采到一定程度就会见水,进而致使油井内部的含水量增加,对油田的开采质量产生影响,有的也会导致油井出现直接关井,不能够正常开采与生产.因此,重视对油藏中含水上升规律的分析与问题的把握,能够更好地保护油藏,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油藏开采的效率.本文主要对油藏含水上升的规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根据三种含水上升基本模式的描述方程判断塔河一区油藏的含水上升模式为S型;根据水驱理论确定了适合塔河一区油藏的童氏标准图版,预测了塔河一区油藏最终采收率;根据分流方程与相渗理论推导出塔河一区油藏含水率和含水上升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式。实践表明,对于塔河一区油藏,当采出程度大于19%后,童氏标准图版理论预测含水率和含水上升率都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L42-15~L54-11侏罗系边底水油藏的见水特征,得出采出程度与含水分布呈正相关性,整体含水率曲线呈凹型上升;依据油井见水后生产时间与含水上升形态,将单井含水率变化分为3类,分别为含水缓慢上升型、宽波动式上升型、快速上升型。总结了5种见水受控因素,其中,局部采液强度过大、平面水驱不均、采出程度加大是油井见水的主控因素。针对油藏开发的矛盾,提出了4类治理意见,首先要精细注采调控,合理注水强度、注采比、采液强度以及生产压差;对于裂缝性见水且底水能量较强时,可采取打软隔板堵水,抑制底水上升速度;对已处于高含水期且有潜力层的油井实施补孔挖潜;对初期采液强度过大导致含水快速上升至90%以上的井,可实施封层挖潜,使水锥回落后调小参数生产。  相似文献   

7.
南翼山浅油藏上油砂山组含水上升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油藏注水开发的含水上升规律和含水率变化特征,对南翼山浅油藏上油砂山组Ⅰ+Ⅱ油组和Ⅲ+Ⅳ油组含水上升规律进行了研究。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Ⅰ+Ⅱ油组采出程度仅0.67%,含水已达48.2%,含水上升太快;Ⅲ+Ⅳ油组采出程度1.24%,含水达47.2%,含水和含水上升率同样太快。控制或延缓含水上升速度,对于保持油田稳产、降低开采成本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安塞油田A、B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转化水驱特征曲线,建立了安塞油田A、B油藏水驱曲线,表明西帕切夫水驱曲线和马克西莫大一童宪章水驱曲线是整体性规律,适用于油藏整个开发过程。认为水侵量的计算应分为2个阶段,即注水前和注水后,不同时期的水便又分为边底水侵和注入水侵2部分,通过A、B区不同时期水油比的计算,发现水油比与含水关系密切,团而可通过计算水油比来反映含水变化。由计算的年水侵量和注采比及含水建立的关系图,得出A区宜采用的注采比为1.16,B区宜采用的注采比为1.24。  相似文献   

9.
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属于特低渗、低压、低流度的三低油藏,超前注水开发。由于各区块油藏特征有所差别,把全区作为一个整体来建立测井解释标准,测井解释符合率较低,而且利用常规方法,部分水淹层和油层很难区分开。该文在深入开展四性关系研究基础上,应用岩心刻度测井技术建立了分区分岩性测井解释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及泥质含量等参数解释模型,并分析了测井解释的影响因素,总结出了水淹层的测井评价方法。通过新建立的分区分岩性解释模型,对研究区内255口井进行了重新解释,解释符合率超过85%,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已知的实际生产动态数据,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找出最适合石西油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的含水变化规律,并通过油藏的含水率变化特征以及含水上升规律得到单井含水率与累计产量的半对数关系,进而将单井含水上升类型归纳总结为反"Z"型、斜坡型、脉动型、台阶型和复合型5类,最后对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单井含水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发现单井含水上升形态呈现多样性,其中反"Z"型和斜坡型是石炭系油藏单井含水上升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1.
受低幅度构造、地层倾角小、储层渗透率低、油源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油层中存在自由水,若整个开发层系的油层大面积内均为油水同层,则称为低含油饱和度油藏。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油井投产初期就具有一定含水率。由于室内岩心试验获得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是在饱和油情况下进行,因此,油田实际含水与采出程度和利用室内试验曲线计算出的理论含水与采出程度曲线不能较好吻合,当油藏原始含水饱和度较高时这种误差会很大,导致含水与采出程度理论曲线无法正确预测油藏含水上升规律。根据试验获得的相渗曲线和实际生产数据,采用试验数据与生产实际相互印证的方法,修正油藏含水上升规律,计算油藏原始含水饱和度,解决了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以及具有原始含水饱和度油藏含水上升规律预测问题,对正确认识油藏和开发指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靖安侏罗系边底水油藏的开发特征,以边底水生产开采机理和控制底水锥进的理论方法为指导,根据油藏动态分析研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新52井区边含水上升规律,研究了井区含水上升影响因素,提出人工注水是油藏实现"控水稳油"和高效开发的有效途径。新52井区注水开发延缓边底水锥进的效果,有效减缓了油田含水上升,确保了油藏的稳产开发,为油藏中后期开发调整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王涛 《岩性油气藏》2013,25(5):109-112
底水锥进是影响底水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基于详细理论研究与分 析,利用某油藏生产数据建立了底水油藏的数值模型,并应用数值模拟结果中的累积产油、产水和产液量 计算俞启泰水驱特征变化曲线,得出反映直井含水变化规律的参数b 值。确定b 值为响应值,运用响应 曲面实验设计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因素对b 值的影响,最后建立主要影响因素与b 值的关系式,结合俞启 泰曲线b 值图版,得到了预测底水油藏直井含水变化规律的回归曲线-图版法。应用此图版法对海上某 油田H12 井含水率进行了预测,并与实际生产数据对比,认为此方法可作为预测底水油藏直井含水率变 化规律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调剖技术在特高含水阶段效果变差的问题,开展了不同含水阶段调剖作用机理研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特高含水阶段的储层进行了水淹级别划分,对不同的水淹级别制定了相应的技术对策。结果表明:调剖见效是波及体积扩大和压力梯度波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中高含水阶段见效快、持续时间长,两者作用相当;特高含水阶段见效快、持续时间短,主要是压力梯度波动作用较大;高强度封窜治理特强水淹区是提高采收率的基础,高强度流度调控治理强水淹区是关键,注入相渗调节剂驱治理中水淹区是核心。  相似文献   

15.
吕爱民  姚军 《特种油气藏》2006,13(5):56-58,61
将部分打开底水油藏内的流动视为上部平面径向流动和下部垂直单向流动的组合,利用上部的平面流动确定地层内压力分布的差异,而在下部流动中考虑地层内的压力差异和重力作用,导出了部分打开裂缝性底水油藏的水相分流量方程,可准确描述不同生产压差下的含水变化规律。水相分流量方程结合无因次采油(液)指数便可对油藏的产量变化规律进行预测。该理论的建立为底水油藏开发中的动态分析和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J2x)属于低孔、低渗、低压的"三低"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尤为重要。根据测井曲线的对比及交会分析,选择了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来构建具有声波量纲的拟声波曲线,采用宽带约束模拟退火非线性全局寻优反演方法进行了储层预测。通过3种测井资料(10%地震和90%测井、30%地震和70%测井、50%地震和50%测井)约束程度对比,发现使用10%地震和90%测井参与程度的反演结果精度最高,表明基于模型的地震反演技术可获得高分辨率的地层波阻抗资料,并能有效地区分储层与非储层。根据储层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的对比,分析了误差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含水油田发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油田开发的需要,在高含水油田有必要开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研究,横向上要精确识别和预测对剩余油富集具有遮挡作用的小断层、微幅度构造、砂体边界和岩性隔挡(如废弃河道),纵向上要精细预测控制剩余油丰度的砂体厚度和储层物性参数,重点解决河道边界预测和薄互层储层单砂体厚度预测精度问题。并结合高含水油田开发的需求,提出了关于发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大港油田港东一区一断块研究为例,说明了在高含水油田应用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含水率是评价水驱油田开发效果和分析油田生产动态的关键参数。传统的含水率预测方法建立的是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与油田开发时间无关,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中依据含水率与开发时间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随开发时间变化的含水率预测模型,该模型表达式简单,预测精度较高。2个油藏实例表明,新模型预测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与实际情况吻合程度高,符合油田的实际开发情况,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