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近现代相关文献中关于"公园"定义的研究,归纳总结公园的基本属性:公共开放性和可游玩性,以此基本属性作为判断标准,从古代和近代的文字资料中甄选出"公园"的代表性称谓词汇。以"公园"和这些称谓词汇作为关键词,检索四库全书数据库和商务印书馆的民国期刊总辑——东方杂志全文数据库。根据检索结果可以发现,"公园"一词最早在北魏已有,然其义与今完全不同,北宋时"公园"一词与现代的意思基本相同,然而并未普及通用。直到20世纪初,"公园"一词才成为特指公共园林的专属通用词汇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2.
自考古遗址公园新概念提出以来,如何平衡考古遗址的科学保护与利用,使其良性循环,是学术界一直在探索的课题。阐释文化空间与遗址公园之间的关系,提出遗产保护领域中文化空间的3个属性:场所物质属性、精神文化属性、社会生活属性,并进一步从文化空间生产的核心理论体系、属性与理论实践3个维度将考古遗址公园文化空间保护利用的内容分为3个层面:遗址本体场所、空间表征形态和文化旅游体验。以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为例,划分核心区、展示区、辐射区分析其目前的保护利用措施,并提出其文化空间生产的优化策略:虚拟文旅开发完善遗产活态展示、数字技术支撑公众参与保护营建、高校产学研助力广富林文化传播、协同发展促进文化产业集群构建,以期为遗址公园保护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周向频  李劭杰 《风景园林》2023,30(9):114-120
【目的】对历史公园遗产认知的不足往往导致其面临改造时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有必要从认识论层面形成较为完善的历史公园遗产观。【方法】基于遗产保护理论,综合运用归纳、演绎、比较的方法,从文物古迹、建成遗产、活态遗产视角切入,对历史公园的遗产属性进行解析。【结果】文物古迹视角侧重将历史公园作为点状单体古迹进行共性认知;建成遗产视角侧重搭建历史公园与城市建成遗产的关联性认知;活态遗产视角侧重从文化活态和自然活态维度对其遗产属性进行个性认知。3种视角切入点不同,沿时间脉络有先后顺序,在概念范畴上亦存在继承和发展关系。【结论】上述多重视角认知有助于修正过去对历史公园的认知偏差,进一步明晰历史公园的遗产属性,凝聚利益相关者的共识,为保护利用工作顺利推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朱祥明  张荣平 《风景园林》2018,25(10):83-85
2012年在上海郊区选址了21个郊野公园,并在2013年先期启动5个公园作为实践试点。本文以其中的闵行浦江郊野公园为研究对象,提出浦江郊野公园在政策落地、设计施工和后期管理中的实践探索。浦江郊野公园作为近郊开放的郊野空间,其用地属性多元化,设计通过林地管护设施和设施农用地的途径,解决了公园必需的日常配套服务设施的落地问题。浦江郊野公园原先为苗圃林的生态基地,现作为郊野公园后,将大面积“苗圃林”转化为最大程度发挥生态效益和游憩功能的“林苑”,旨在探索公园在后期如何自我完善和持续升级的途径和模式,以期完成浦江郊野公园的初步研究和实践,对今后上海郊野公园的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公园规划设计与雨洪管理多基于设计师的个体理解和经验积累,缺乏量化分析与精准化模拟方法。对公园各类要素的有效监测及对产汇流的科学分析与客观模拟是新时期城市公园管理的重点内容。基于数字孪生的城市公园产汇流可视化模拟方法为公园雨水径流分析提供了准确高效的新手段。本研究以天津梅江公园为例,利用UAV航测获取公园正射影像、全景照片等基础数据;通过倾斜摄影建模技术获取高精度三维实景模型;基于Rhino+Grasshopper参数化平台,将公园空间模型划分为地形层、水体层、道路与广场层、植被层、设施层五个层级,并为不同层级赋予对应属性信息,构建公园数字孪生系统。将公园产汇流可视化模拟作为数字孪生系统的主要实现内容,通过粒子系统法建立公园雨水径流模拟程序,在公园数字孪生系统中进行雨水路径模拟分析。作为景观空间暴雨内涝风险管理依据,研究结果可为公园规划布局优化与海绵化改造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杜伊  刘恺希 《园林》2022,(12):93-98
基于社区生活圈视域明晰公园绿地规划完善的方向是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立足社区寻找公园绿地均衡公平布局和增效提质路径的理论需求。辨析社区生活圈空间属性并以此为视域对公园绿地规划理念、研究和方法进行评述,得出以下结论 :(1)社区生活圈协同关联的物质、社会和行为空间属性是其区别其他基本单元的亮点所在;(2)当前公园绿地规划基本能够衔接社区生活圈物质空间规划,但有待给出物质、社会与行为空间属性协同优化的解决方案;(3)必须正视公园绿地的需求及供需匹配关系,它们是现阶段完善公园绿地规划理念、研究及方法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旨在为公园绿地规划提供适应社区生活圈构建及存量更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俭 《山西建筑》2011,37(23):6-7
以柳州蟠龙山文化公园规划为例,从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自然属性、人文属性、社会属性的表现,阐述了现代景观设计对地域文化的表达,以期使地域文化得到继承、延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夏欣  阴帅可  高翅 《中国园林》2022,38(5):133-138
中国近代公园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将西方公园理论与实践成果融入各地特殊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情境,并不懈改良与创新的本土化过程,由此形成近代公园鲜明的本土特色。以清末社会变革前夕,洋务运动重镇武汉的公园营建倡议及相关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早期公园计划与营建的背景、内容、成效、局限等的溯源考察,探讨晚清公园理念与实践萌动之时的内容和特征,尝试对本土“公园”概念的最初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特殊历史情境下中国近代公园的本土化路径。清末官方进行的公园建设相关的探索、尝试,奠定了中国近代公园除娱乐属性以外的“教育”“商贸”“科研”等一系列重要特征,并使得公园作为“文明”“进步”象征的理念得以广泛传播。厘清这一历史过程对深刻理解中国近代园林嬗变的内在动因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晋西地区中小型城市公园中老年人活动及其空间使用规律进行类型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简称SEM)与山西临县湫河公园的实证分析,探索晋西地区中小型城市中老年人活动及公园使用的属性特征,研究影响中老年人活动的公园空间环境因素,为我国晋西地区中小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将景观视作艺术联结城市的纽带,并从国外城市艺术公园的案例分析出发,探讨了城市艺术公园的内在属性,亦对国内城市艺术公园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略述,本文旨在对城市艺术公园这一艺术现象做出相关理论梳理。: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进步,城市公园景观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从而引发了对现代城市公园建设的进一步探讨。本文结合相关实例,论述了现代城市公园设计的理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宁玥 《城市建筑》2014,(15):50-50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愈发突出,使得湿地公园成为城市绿地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建设项目。如何使公园能传承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是当代公园景观设计的重点及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张锴  范垂勇 《中外建筑》2013,(8):106-109
成都大源公园是一个独特的公园,拥有一个使用循环水的大湖泊和丰富的植物配置。公园中至少60%的区域是保留作为低维护景观的,湿地、河岸缓冲区域及草地构成大源公园自然生趣的源泉。公园中的小体量建筑群与公园休憩空间自然的融为一体。为成都创造出一个多功能空间的生态城市公园。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1)
Chicago Millennium Park is a place where "post-modern architecture" concentrates, Cloud Gate, Crown Fountain and Jay Pritzker Music Pavilion are three representative post-modern architectures in the park. Millennium Park is an urban public space of Chicago City, its design concepts such as resource sharing and adaptation to local conditions are worth learning.  相似文献   

15.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设计立意为“通往自然的轴线”,规划中将城市的绿肺和生态屏障、奥运会的中国山水休闲后花园、市民的健康大森林、休憩大自然作为规划设计的目标,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终结这条举世无双的城市轴线,力求达到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现代景观建造技术、环境生态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为奥运会服务,为市民百姓营造生态休闲乐土。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公园的发展及其概念之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邓毅 《中国园林》2003,19(12):51-53
总结回顾了城市生态公园的发展过程,指出了城市生态公园对于城市生态问题的重要意义,在分析了城市生态公园的一般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生态公园的明确概念。  相似文献   

17.
陈伟   《中国园林》2022,38(6):91-96
声景影响居民身心健康,探究城市声环境-人-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改善声景,成为研究热点。城市公园是高密度城区居民远离喧嚣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景观要素与声景内在关系研究,是调控公园声景的重要切入点。以使用频率高、声源复杂的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公园为例,通过高密度网格定点测量背景音和ArcGIS空间统计分析,对公园声景声压级分布进行空间制图;通过声漫步主观感知调查法和SPSS相关性分析,对大众声景感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要素影响了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影响使用者声景感知,并提出通过景观要素调控声景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刘鸿琳  王跃 《规划师》2011,27(11):92-95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公园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城市公共绿地,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城市居住环境的要求.用生态理念指导的城市公园逐渐成为公园建设和发展的主导方向.宜昌市六泉湖公园规划运用生态设计理念,从公园选址、公园分区模式、交通组织、竖向处理、绿化植被配置和生态技术引入六个方面着手,构建了高品...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城市景观格局发生显著改 变,热岛效应等生态问题日渐突出。为探究城市公园的冷岛 效应,以成都市为例,基于Landsat 8、Sentinel-2遥感影 像,借助ArcGIS、ENVI平台,从公园内部景观构成、斑块 形态和空间布局3个方面,量化分析了公园景观特征对公园 冷岛(Park Cool Island,PCI)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公园面积小于32hm2 和大于32hm2 时,最佳降温效应下公 园内部景观斑块的构成、形状、空间分布规律呈现不同的规 律特征,32hm2 是公园降温效应变化的转折点,综合考虑公 园投入的建设面积与其降温效应的收益,公园建设面积小于 32hm2 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胡倩  孙静  曹礼昆 《中国园林》2007,23(10):66-72
从水资源的匮乏和恶化出发,分析雨水回收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以原有的自然水脉为网络进行城市规划以及建设和改造城市雨水景观的理念;利用城市原有的水系进行雨水和生活用水的收集,通过街道绿地中的水道,借助地势,将城市各区域的水汇集到城市低处的公园内进行统一的净化、协调,使城市雨水得以高效率的回收;并以山东即墨新城规划为例,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角度出发,以居住区、街道、公园等典型区域为例,为整个城市的水回收净化的景观设施设计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