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面世以来,一直备受争论,其根本点在于《手稿》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逻辑:以抽象的人的本质为出发点的思辨逻辑和以现实的经济事实为出发点的科学逻辑:通过马克思的“劳动理论”对“历史之谜”做出初探和独特解答。  相似文献   

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结构就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和思想基础上,以特定的理论逻辑所建构的基本内容和话语体系.《手稿》中的“社会”概念是研究和厘定“社会主义”一词最为直接的理论入口和关键要点.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人的异化”理论一直是哲学界争论较多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异化”与马克思 以前及以后西方哲学家们关于“人的异化”问题作一简单比较,来透视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异化”理论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有关共产主义思想的文本解读基础上,在“重新理解马克思”的理论解释框架下,探讨该手稿中共产主义思想的内涵、逻辑结构、思想渊源及历史局限性等内容。应该克服对待该手稿中共产主义思想的过高认识,恢复它的本来含义,完整、准确地理解其内容和意义。该手稿的核心内容是共产主义思想,但是是不成熟的、逻辑上具有缺陷的和带有明显的人道主义色彩的共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前三个规定属于人与自身的异化,后一个规定属于人与人的异化。由人与自身的异化推出人与人的异化只是"异化劳动"的显性逻辑;而由人与人的异化推出人与自身的异化才是"异化劳动"的隐性逻辑。认为只有强调隐性逻辑,才能理解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美的规律”是人类实践中所遵循的规律之一。文章进一步认为,语言文字的建构中同样遵循着“美的规律”。由此以实证的方法探寻出汉字系统中所蕴藏的“中和”、“神妙”、“气韵”、“意境”等多种审美形态,并得出结论:汉字创造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它是汉民族审美思维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老子河上公章句》作为《老子道德经》现存最早的注释,从“修道长生”、“治身养性”为出发点来解释《道德经》,是汉代崇黄老和修仙道思潮融会与演变的历史产物。此书强调人的主体性,围绕“修道长生”和“治身养性”,以益寿延年、长生久寿为目的,阐释“爱气养神”、“和气长寿”、“静以养生”等养生观,为进一步完善道家养生思想和创立道教养生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现象学传统中,从胡塞尔开始,哲学家们对“我”做了精细的语义分析,他们往往将对“我”的语义分析和意识乃至形而上学联系起来,作试取德里达在《声音与现象》一书中对胡塞尔的批判为线索。导引出对“我”的别样的理解。德里达看到,在《逻辑研究》第一研究中,胡塞尔极力强调含义与指示的差异,而恰恰在论述以“我”为代表的“本质上机遇性的表述”时,含义无法脱离指示。作则从胡塞尔的角度出发,认为德里达混淆了“指示”和“指示性的功能”,更根本的是忽略了胡塞尔对“本质上机遇性的表述”的双重含义的分析。从而忽略了这种表述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文学批评之“矛”与文学创作之“盾”的对峙由来已久。文章从此出发,以老舍先生的处女作《老张的哲学》为“盾”,以老舍的批评文字为“矛”。探讨两者在文学史中的别样命运,进而分析这一对“矛”与“盾”相交的多彩光辉。通过对《老张的哲学》的再解读,印证老舍先生的处女作创作的悖论式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逻辑”是转译过来的语词,中国与之对应的是“名辩”。从金岳霖的《论道》可以悟到:与天道对应的是客观逻辑,与辩道对应的是主观逻辑,“道”与“逻辑”虽不全同,却交叉融通。在研究西方逻辑中,正是重视结合老子、墨子、名家等中国道论,将其与中国现实紧密结合,才有金岳霖那样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