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季睿  林守伟  李胜  吴会 《中国园林》2022,38(5):139-144
西湖风景区水乐洞作为南宋临安众多山洞之首,从古至今因声景而闻名。基于文献古籍阅读,梳理出水乐洞历史变迁的过程及特点;探究其在不同身份(寺观园林、公共园林、私家园林)的背景下,以“洗心”“洗耳”闻名的水乐洞如何从名地发展到名胜之地;研究佛教思想、文人骚客、诗词歌赋及西湖历史发展与水乐声景变迁的多重关系,为水乐洞现状声景保护和修复、杭州西湖声景遗产的价值认知与宣传提供基础依据,同时为中国古典园林声景保护和修复、现代园林声景营造提供思路和引导。  相似文献   

2.
沈福煦 《园林》2004,(1):9-9
长忆西湖,西湖不仅是天下美景,而且更由于笔者在少年时代曾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时常常去游西湖,因此对它可谓情有独钟。“西湖十景”己众所周知,特别是如今修复了雷峰塔,十景已补齐,令人欣然。然而西湖还有“西湖十八景”,这些景如今也许己鲜为人知吧。“西湖十八景”产生得较晚。“西湖十景”产生于南宋,后来到了  相似文献   

3.
1993年11月至1994年1月,应珠海市之邀,苏州园林设计院参与了珠海“西湖公园”规划。在园林景观创作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规划方案中园景立意新颖、个性强烈、颇具特色。 西湖公园位于珠海市西区三灶湾南端,规划占地7.34平方公里。 公园规划分为中西、东两大部分。中西部水域及湖中岛屿犹如优美、动人的山水画卷,为观赏游憩区。东部则是充满时代气息、生机勃勃的活动区。 中西部分五区二十四景:  相似文献   

4.
一、设计和内容杭州文化中心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一个建筑项目,建造在湖滨地区,西湖边上,要求建成后与风景区取得协调和统一,对西湖美景起“添景”和“点景”的作用,最后提出两个方案——“中庭”方案和“阶梯式”方案。1984年9日17日经杭州市领导及有关方面的审查,一致认为“中庭”式方案符合建筑功能要求,平面布置紧凑,空间层次丰富,造型及立面处理突破了杭州历年来  相似文献   

5.
张炳文  戴文先 《园林》2000,(10):14-15
北固山是著名的镇江三山风景名胜区重要组成部分,以“天下第一江山”著称,山上甘露寺“刘备招亲”的传说脍炙人口。90年代后,北固公园收回被占用的土地,开辟环山游览通道,完善和丰富了景区游览体系与内容。环山景域的布局环山景域由箭道景域、江边景域和获路景域组成。箭道景域位于北固山西侧,包括公园大门、试剑石、凤凰池等景点,面积约8000平方米,箭道长约250米。江边景域位  相似文献   

6.
《园林》2000,(8)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杭州最著。”这是清人陆以三恬在《冷庐杂识》中之语。确实,所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美景,历来迷人。杭州西湖,早在唐代就有名,但它真正成为“天下景”,却是在宋代。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说:“大抵杭州胜景,全在西湖,他郡无比。”南宋建都临安(今  相似文献   

7.
西湖风景属于“人化自然”美,是美的客观存在形态;西湖楹联以至一切西湖诗文属于艺术美,是西湖风景美的反映形态。难以计数的西湖诗文,是历代诗人和作家对西湖审美实践的产物。其中不少是对西湖风景美的深刻感受和有独特发现佳作,长湖山增色,与胜景共存。通过对西湖诗文的剖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把握西湖美的规律。近代著名书法家黄文中在杭州中山公园的“西湖天下景”亭题写的一副楹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短短20字,准确、鲜明、生动地概括了西湖风景的美  相似文献   

8.
冯惠城  唐孝祥 《中国园林》2022,38(9):140-144
惠州西湖组景作为惠州西湖风景特色和惠州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西湖组景本身的意象和内涵。基于阐释和传播的视角,分析惠州西湖组景的形成和传播过程,并结合教化的基本含义,从教化基础、教化核心和教化结果3个方面总结惠州组景的教化机制,探析组景获得民众普遍认同的原因和规律,为惠州西湖等公共园林和风景名胜区发挥文化的培育与传播作用、现代组景创作与品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西湖十景之中,有两个景点不甚理想,一是双峰插云,二是雷峰夕照。也许可以说:双峰插云,似有似无;雷峰夕照,失去主体。相比之下,如今之两景少有人问津。双峰插云位于灵隐路洪春桥附近。但此处除了有一个御碑亭,亭内有一块“双峰插云”碑之外,附近没有什么其他令人激动的景观,几乎没有游人在此逗留赏景。那么,这景为什么会成为西湖十景之一?“双峰”指的什么?这要从此处的自然景说起。  相似文献   

10.
楹联匾额作为园林中表现“诗情” 和意境的主要手段,其连接文化和景观的作 用突出,是人文艺术的直接表现。在杭州西 湖成为文化景观的背景下,西湖楹联匾额展 示出文化与景观的统一性、中唐至两宋园林 典型的“壶天”特征。首先梳理了西湖楹联匾 额中残存古联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分析了楹 联匾额作为文化和景观的“桥梁”在西湖景 观中起到的构建作用。西湖楹联匾额作为西 湖园林的一部分,受到“壶中天地”境界追求 的影响以及南宋山水画对其诗意的深化。通 过对西湖典型楹联匾额案例的整理研究,归 纳出3方面“壶天”特征:以小见大、理及精 微、文辞写意。并由此展现两宋园林文化在 西湖文化景观中的遗留与影响。  相似文献   

11.
北潞芳家园小区是北京市经济适用房小区之一,目前正在申报“北京市金牌住宅小区”。小区设计“以人为本”,以“人景相融”的生态环境受到业主的喜爱。 北潞芳家园小区的规划设计理念即为:力求使用方便、舒适、布局合理:私密→半公共→公共空间序列组织满足人心理感受;突出建筑造型清新高雅,品位独特,轮廓线优美,绿化美化景观丰富,做到一区一景,步移景易,观景、享景与造景于一体,“人赏景、景映人”人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图文资料、史实还原、对比等研究方法,从历史层累角度梳理了西湖十景的形成过程,得出结论:“西湖十景”不是单纯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组合体,而是一种随着经济、文化等时代背景不断层累、内涵不断更新的文化景观:从最初的“美的自然”到对于“美的生活”的追求,最后变成具有“美的情感”的景面文心的文化景观,具有了教化、劝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封面照片是一幅较典型的园林风景画:近处是水池和平板小桥,在几棵参天古樟树的掩映下,作为构图中心的是一座四柱四角的方亭,小亭名叫“西湖天下景”,造型简单,装修简洁,但却是杭州西湖风景中最著名的景亭之一,因此前来观赏的游人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14.
水乐洞是西湖诸洞中特色的洞穴景观代表,其蕴含着深刻的风景营造意义和人文价值。本文以水乐洞文化声景为研究对象,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挖掘其“水乐”意象及追溯水乐文化的来源,从声源、声环境及声文化三个方面剖析水乐洞文化声景的特征,由此了解声景营造中有形与无形造景要素的融合。进一步研究水乐洞声景的文化感知,探讨“视觉”之外的感观在园林体验中的重要性,由此提出当今对水乐洞保护与利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报刊摘萃     
上海豫园万花楼:“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此联描写了大自然莺歌燕舞、春意融融的景象。 苏州网师园看松读画轩:“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此联描写了一年四季的冷暖交替变化和园中莺飞燕舞、花艳叶茂的情景。 杭州西湖天下景:“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此联展现了西湖孤山的水明山秀。晴好雨奇的  相似文献   

16.
水乐洞是西湖诸洞中特色的洞穴景观代表,其蕴含着深刻的风景营造意义和人文价值。本文以水乐洞文化声景为研究对象,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挖掘其“水乐”意象及追溯水乐文化的来源,从声源、声环境及声文化三个方面剖析水乐洞文化声景的特征,由此了解声景营造中有形与无形造景要素的融合。进一步研究水乐洞声景的文化感知,探讨“视觉”之外的感观在园林体验中的重要性,由此提出当今对水乐洞保护与利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园林》2001,(1)
“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在所有十景之中,也许要算此景最特别,它是一个湖中之岛,即小瀛洲,所以景的范围很明确。小瀛洲位于外西湖的西南侧,形态很奇特: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其实岛内的陆地很狭小,仅几条堤,形如一个“田”字。三潭印月自有它的历史。早在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期间,疏浚西湖,为了不使湖地之泥再淤积,便在堤外水深处建三座瓶形石塔,此处即名为“三  相似文献   

18.
《园林》2000,(11)
“平湖秋月”是西湖十景之一。这里的景,宋时就很有名了。宋代祝穆有《方舆胜览》,其中说“西湖十景,首平湖秋月,盖湖际秋而益澄,月至秋而逾洁,合水月以观,而全湖之精神始出也。”其实这里早在唐代就为游人所赏识,故那时在此建有供赏景的望湖亭。此亭到明代改建为龙王祠。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改为御书楼,即今之茶楼。楼中有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平湖秋月位于孤山路之东南侧,这里沿途有一条游览带,在绿化丛中除了东端的平湖秋月外,往西还  相似文献   

19.
沈福煦 《园林》2004,(10):8-8
其实,“云栖梵径”已远离西湖。五云山在西湖之西约20余公里。此山海拔3447米,比北高峰还高31米。这里有云栖坞,面积21公顷。相传这里五色祥云时有盘旋,故名五云。  相似文献   

20.
杭州西湖声景名胜“南屏晚钟”形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曼  袁晓梅 《风景园林》2020,27(2):33-37
杭州"西湖十景"中的"南屏晚钟"是中国梵钟类声景名胜的典范,承载着古代中国独特的风景意识与审美观念。基于文献研读,梳理出南屏山净慈寺"佛国山"的景境基础,中国梵钟声景母题"烟寺晚钟"的影响,以及"西湖十景"品题过程中"南屏晚钟"对"烟寺晚钟"的在地化与具象化。研究为理解梵钟声景的名胜化、诗画艺术与风景园林的互动影响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也为杭州西湖声景遗产的价值认知与宣传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