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荒坪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原型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荒坪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埋于大溪河流左岸。这里山体雄厚,岸坡陡峻,工程地段上覆岩体厚160~200m,主要分布含砾流纹质熔凝灰岩,岩性较为单一,岩石坚硬,新鲜,无大的或较大规模结构面通过。Ⅲ级结构面稍发育,规模小,Ⅳ级结构面较发育和极发育,极发育处呈...  相似文献   

2.
大花水水电站高薄拱坝位于顺向河谷上,左岸为软硬岩相间的逆向坡,右岸为硬岩顺向坡。右坝肩下游约160m为垂直河向的陡壁(临空面),山体单薄,坝肩岩体内断层、裂隙发育,均对坝肩抗滑稳定不利。本文在前期勘测资料及施工期开挖揭露实际地质情况的基础上,对右坝肩各组结构面发育特征、力学参数及沿各(组)结构面滑动破坏模式进行了综合的分析研究与复核。  相似文献   

3.
后河水库工程两岸坝肩,由于缓倾角及顺河向陡倾角结构面的存在,使得坝肩山体单薄、破碎,影响坝肩稳定,设计利用混凝土硼塞处理缓倾角结构面,利用灌浆及排水帷幕降低扬压力,利用固结灌浆配合1号沟回填混凝土解决了山体单薄、破碎问题。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峡工程1~5号机组坝段抗滑稳定地质专题研究报告于1997年5月23日至26日在三峡工地通过专家审查。至此,1~5号机组坝段勘察研究了近20a的本地段坝基关键地质问题——隐蔽于坝基岩体深部的长大缓倾角结构面的数量、产状、分布位置、展市范围及性状等基本查清,并得到了部分施工实践的验证,从而为抗滑稳定分析和计算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基础。1~5号机组坝段位于三峡大坝左岸山体缓坡地带,其坝基地质条件地质人员称之为缓倾角结构面相对发育区,特别是存在倾向下游的长大缓倾角结构面与厂房间为高近70m的基岩边坡,构成了对大坝抗滑稳定…  相似文献   

5.
西南地区地形条件复杂,高陡边坡发育普遍,其显著特点是地形起伏大,山体险峻。传统的地质编录方法是通过罗盘+皮尺进行现场地质测绘,不仅工作量大、成果精度低,而且存在人身安全隐患。以某水电站边坡为例,阐述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质编录中的应用方法。其借助非接触式测量,能够快速高精度获取边坡实体密集点云数据,通过点云数据就能够解译边坡长大结构面和节理裂隙发育规律及空间展布特征,包括各级结构面分布、优势产状、延伸长度、间距等地质要素信息,从而研究结构面组合关系及其破坏模式,克服了传统地质编录的局限性。其地质要素的解译成果具有信息量丰富、准确度高的特点,将复杂的野外工作转化为内业数据进行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颠覆了传统的调查方法,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两岸山体开挖后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往往影响鱼道的安全运行,边坡垮塌、鱼道淤积往往是造成鱼道失效的常见地质灾害,在鱼道建设之前对鱼道边坡、附近冲沟等不良地质现象进行工程地质评价,并采取工程措施,避免鱼道后期运行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介绍新疆某工程鱼道边坡坡度、高度、地形、地貌、结构面发育状况,对结构面分级,定性分析了三级结构面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评价及其对后期鱼道运行的影响程度,提出边坡开挖建议值0.35~0.5,并给出边坡开挖和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构皮滩水电站坝址区岩溶发育,其设计的大坝为我国目前在岩溶地区修建的第一高拱坝,设计水头达222m。为防止大坝及两岸山体岩溶渗漏,保证大坝、水垫塘及其两岸边坡和地下式厂房的安全运行,大坝坝基和两岸山体布置了防渗排水系统,水垫塘布置了封闭排水系统,水垫塘两岸边坡布置了山体排水系统。  相似文献   

8.
仙游县蒋隔水库蓄水后,大坝右岸导流洞封堵段下游出现漏水,随着库水位升高,漏水量也相应增大,从渗流、滴流、线流至射流,严重影响山体稳定和危建筑物安全,经专家观察分析,右岸突出部分山脊单薄,受三组断层结构影响,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是漏水的主要原因,在水库蓄水情况下,采取造孔灌浆提高山体渗性,有效地堵塞了漏水通道,经过14年的水库正常运行观测,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引绰济辽枢纽工程导流洞进口段地形坡度35°~40°,上部形成近直立的基岩陡崖,山体比高30 m,一般基岩裸露,局部覆盖层厚0.5~1 m,岩性为中砂岩和粉砂岩。出口段地形坡度8°~20°。出洞点山体较缓,明挖段较长,覆盖层主要为粘土和混合土碎石组成,出洞点附近上覆岩体厚0~25 m。基岩裸露,围岩为微风化粉砂岩和中砂岩。导流洞进出口节理发育,岩体完整性差,顺坡向陡倾角裂隙发育且伴有多组(条)其他方向结构面,易形成局部不稳定块体。施工中采取弱开挖、强支护原则,对局部出现不稳定块体进行了及时处理。截至目前,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李奇  胡丰产 《中华建设》2014,(8):160-161
一、引言新县人民检察院技侦楼后侧山体边坡,于2010年开挖形成,因时空效应、坡脚临空、岩石风化、水的侵蚀及岩体卸荷裂隙等影响,边坡底部已有崩落岩块,局部坡面形成裸露岩腔,东侧边坡有被结构面切割的岩体,切割岩体坡脚临空,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对周围环境形成较大潜在危险。为了使风化裂隙发育的岩质边坡不出现滑坡、崩塌灾害,确保人身财产安全,经技术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11.
小浪底大坝两岸坝肩山体存在透(含)水岩层和相对隔水岩层交替层状分布、倾向下游、断裂构造发育、上部风化卸荷严重等特点,水库蓄水后两岸坝肩山体呈现出层状渗漏、带状渗漏和壳状渗漏的特性,针对渗漏特性采取了防渗处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杨健  王玉杰  陈祖煜 《水利学报》2003,34(11):0102-0106
恰甫其海水利枢纽工程左岸发育一规模较大的F78断层,左坝肩施工开挖时该断层将大范围出露,由此产生施工期和蓄水后左岸山体的稳定性问题,并对工程安全带来威胁。本文采用边坡稳定三维极限(上限)分析方法,对左岸山体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三维抗滑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表明,左岸山体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稳定性较好,但降雨入渗对左岸山体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应考虑适当的排水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水库蓄水正常高水位下,运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对七道沟坝址右岸山体进行了稳定分析计算。根据山体软弱结构面的不同滑动分析,计算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值,由K值的大小分析山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小湾水电站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湾工程枢纽区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坝址区地层呈单斜构造。横河展布。陡倾上游,岩性主要为黑云花岗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两岸山体雄厚,地下水丰富,埋藏较浅;崩塌作用普遍;卸荷作用强烈,边坡稳定条件较差。岩体中高岭土化蚀变现象较普遍,陡倾角破裂结构面发育,且分布有顺坡中缓倾角节理,存在坝基(肩)抗滑和变形稳定问题。工程区属中高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埋藏深度大,围岩以微风化一新鲜岩体为主,总体稳定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15.
处于碳酸盐岩分布区的汾河二库,岩溶发育呈互不连通的河岸岩溶孔洞、河谷深部网络状岩溶管道和河床顺层溶蚀裂面三种类型.针对坝区白云岩结构和岩体结构面岩溶发育的规律,论述了坝区岩溶的特征和岩溶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了齿槽处理、固结灌浆及设置防渗帷幕与排水等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6.
那兰水电站发电洞进水口地基设置于右岸岸边,分布第三系含砾粗砂岩,岩体破碎,进水塔基结构面发育。地基两面临空,并发育倾向坡外中等倾角的不利结构面。经分析计算,地基稳定性较差,须采取一定有加固措施,才能保证进水塔的长期安全运行。工程处理后,经运行检验,塔基稳定。  相似文献   

17.
对结构面迹长的描述与估计对计算结构面连通率至关重要。目前,描述基体裂隙迹长的方法通常偏重于平均迹长的估计,难以精确描述结构面迹长的空间发育状况。基于分形理论,利用分形维D描述了结构面迹长分布模式。如果结合结构面迹长区间、优势迹长区间及其内裂隙发育的相对数量I(%),即可详细描述基体裂隙迹长的空间发育状况。以西南某大型水电站工程坝区建基面的基岩裂隙为例,对分形维D和裂隙发育的相对数量I(%)进行分类和组合,总结出结构面迹长发育的3种模式:M1、M2和M3,并探讨了各种迹长发育模式下,连通率k的影响控制因素。结果发现,当裂隙迹长的发育模式为M1和M2时,结构面的空间分布状况对连通率k的影响较大;当裂隙迹长的发育模式为M3时,连通率k主要与裂隙迹长的平均值L0有关,相应裂隙空间分布对k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滑坡(坍方)预测系统这个系统是根据滑动面位移的量测来实现滑坡的预测。量测前可在滑动性大的山体处设置多个测点,由于采用自动跟踪式总测站进行量测,因此还可以实现远距离实时三元量测。测点的位置应考虑到滑动山体的开挖施工情况及山体的稳定性,由于测点可以任意增...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赋存于似层状态结构玄武岩岩体中随机发育缓倾角软弱结构面的发育特征,即厚度,密度或间距的统计分析,获得了对其本岩体变形模量考虑软弱结构面厚度效应的弱化参数,最后通过“厚度加权”和“变形等效”法得到水平和垂直的变形模量值。  相似文献   

20.
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排水系统是永久船闸高边坡稳定设计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排水系统由地表排水系统和地下排水系统两部分组成,地表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周边截排水沟、坡顶有坡面喷混凝土防护、坡面设排水孔、排水沟等措施;地下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山体地下排水洞及排水孔形成排水幕等,目前已基本形成。根据现场渗流、渗压及地下水监测成果,并结合各阶段高边坡渗流场分析的有关成果,分析和评价了山体地下排水系统的排水降压效果及其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