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就肋片管对不同的工况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将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肋片管对溴化锂降膜式发生器的传热传质有强化作用,管外换热系数的强化幅度约为43.7~55.3%,放汽范围的强化幅度约为27~49.2%。这些工作对选用适合于溴化锂降膜式发生器的强化传热管有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溴化锂降膜式发生器的传热传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使用低温热源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可以采用降膜式发生器改善传热传质,提高机组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个水平管束构成的降膜式发生器的数学模型,求得了传热传质特性的数值解,并以热水为热源对一个由8排水平管构成的发生器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数值解和试验结果吻合程度较好,通过分析得出了有益于降膜式发生器传热传质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3.
制冷用水平降膜式蒸发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降膜式蒸发器目前在牛奶、制药、化工、海水淡化等行业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商业应用,它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应用于制冷空调系统。目前针对制冷用水平降膜式蒸发器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明确各个参数对蒸发器传热性能的影响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由于降膜式蒸发器的独特结构和内部传热传质的复杂性,这些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在介绍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水平降膜式蒸发器,着重讨论了布液器的结构与高度、管束(包括管径、管排数、管道表面形状)、制冷剂(流型、流量)等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由于经验关联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优势,还总结了前人提出的关联式及其适用的范围,文章将为制冷用降膜式蒸发器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溴化锂降膜式发生器水平圆管外柱状布液液膜流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降膜式发生器中,由于溶液的喷淋密度,管间距不同以及溶液物性的影响,溶液在管间的流动分为滴状布液,柱状布液和膜状布液,本文对溴化锂降膜式发生器水平管外的柱状布液的液膜流动建立了物理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溴化锂风冷垂直降膜吸收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文龙 《制冷学报》2001,15(4):11-15
通过对溴化锂溶液在降膜吸收过程中传热、传质特性的分析,建立了垂直降膜吸收过程的数学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考虑了对流及变膜厚等因素对传热、传质性能的影响。并对风冷垂直管降膜吸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的结论对垂直降膜吸收器的设计和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热管式降膜吸收器波动降膜传热传质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升温型吸收热泵热膜吸了器溶液吸收传热传质并通过热管移出吸收热的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机械振动强化吸收式制冷传热传质进行实验研究。搭建了一套综合的性能研究实验台,在吸收式制冷机的底部安装了一个电动振动机,使机组在垂直方向上产生振动,分别对振动频率和振幅两个因素对机组性能强化的效果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振幅相同时,振动频率对强化效果的影响较大;而在最佳喷淋量下,频率相同时,振幅太大或太小,振动的强化效果都会下降。且在实验范围内,得到最佳强化效果的频率段为20~30 Hz,此时传热的强化效果可达到8%~20%,传质的强化效果可达到10%~25%,制冷量可提高12%~18%。  相似文献   

8.
螺旋槽管污垢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颂文  马小明 《制冷》1995,(2):11-13
本文介绍了螺旋槽管防垢的性能试验研究,并与光滑管的污垢性能作比较。基于理论及实验结果分析,表明了螺旋槽管(SGT管)的污垢热阻仅约为普通光滑管(PT管)的52% ̄71%。其“热阻-时间”曲线与Kern和Seaton所提出的“渐近线型”污垢曲线机理相等。本文所获污垢曲线的结果,可用于预测在类似情况下的污垢情况和防垢情况。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螺旋槽增强内管环形管内液体的层流、过渡流、紊流三种流态下的流动情况,研究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螺旋增强管:槽管、齿管和肋管。通过可视化试验研究了流型和流态间的过渡,分别测量了螺旋槽管表面的峰谷上的分布,以便研究可能的周向、轴向和螺旋方向的变化.试验发现螺纹槽涔管在液体流动中引起很大的涡流。螺旋肋管和螺旋锯齿管顺次产生较小的涡流。试验结果用于提出流动机理。主要结论是:流体不仅仅在增强管壁附近的峰槽区  相似文献   

10.
螺旋槽管是一种优良的双面强化换热管,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头螺旋槽管的研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六头螺旋槽管直管和盘旋螺旋槽管内的换热性能。基于简化了的截面形状采用UG和Gambit对上述两类管分别进行了物理造型,并以Fluent6.3为计算工具采用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对两者分别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垂直管内TFE/NMP降膜吸收过程中热质传递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新型的吸收式制冷工质时-TFE/NMP(2,2,2-trifluo-roethanol/N-methylpyrolidone,中文名:三氟乙醇/氮甲基吡咯烷酮),因其良好的工作特性而被国际制冷界所重视,但有关吸收式制冷/热泵系统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TFE/NMP降膜吸收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现象却有人进行过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我们建立了单根管吸试验台以研究TFE/NMP降膜吸收过程中热、质传递规律。在不同TFE/NMP溶液流量和不同冷却水流量条件下,测得两组试验数据,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其数据结果加以分析后,得出垂直管内TFE/NMP降膜吸收过程中热量和质量传递规律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12.
对流边界条件下竖板降膜除湿过程中传热传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竖板降膜(层流)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建立了溶液降膜过程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对流换热边界条件下过程的数值解.模拟了三种不同冷却条件下的降膜除湿过程.结果表明,当对流换热系数较小时,与绝热边界有相似的发展趋势;而当对流换热系数较大时,则接近于等温条件下的规律.同时,模拟结果还给出了不同的无量纲吸收热λv和刘易斯Le对降膜内Nusselt数和Sherwood数的影响,表明无量纲吸收热的改变不影响Nu数和Sh数在流动方向上的最终渐近值.  相似文献   

13.
结霜翅片管换热器热质传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温工况下翅片管换热器的结霜是一个复杂的热质传递过程.从能量的角度出发,由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LMTD)引出对数平均焓差(LMED),改进了传统的基于对数平均温差(LMTD)的结霜翅片管换热器传热、传质模型,并通过实验研究了影响翅片管换热器结霜及能量传递系数(E0)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能量传递系数(E0)更准确地反映了结霜工况下换热器的热质交换情况,可以作为系统在霜运行及实时化霜的重要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14.
吸收式制冷技术具有环保、节电和利用余热等不可替代的优点,在我国应用广范。溴化锂机组的吸收器是系统中换热面积最大、成本最高的换热部件,采用添加剂强化吸收器传热传质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但是添加剂的强化机理却一直没有研究清楚,各国对添加剂的强化机理的研究很重视,已经有了不少研究成果,本文对国外添加剂对溴化锂制冷机吸收器的强化机理的研究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果蔬真空预冷过程中热质传递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基本理论和基本定义出发建立了描述球形果蔬在真空冷却中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解算得到系统总压、产品温度(表面温度、中心温度、质量平均温度)、产品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用文献中可得实验资料对模拟的趋势加以验证,得到了较好的模拟效果,表明数学模型用来预测真空冷却中球形产品的特征参数如温度、压力和质量的变化过程是正确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传热传质理论研究的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真空冷冻干燥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传热传质过程。国内外研究冻干过程传热传质理论的文章较多。归纳了目前国内外冻干过程传热传质理论研究的现状,对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理论研究的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引入自然对流换热系数 ,将固液蓄能数学模型简化为仅用能量方程加以描述。并通过实验测得相变过程的实际温度场 ,证明了自然对流固液相变换热的影响不可忽略 ,验证了固液相变界面移动速率随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的增大而增大的定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