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区分服务结构及其TCP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隆克平  白刚  程时端  陈俊亮  张润彤 《电子学报》2001,29(11):1540-1545
本文首先对区分服务(DiffServ)结构中的边缘路由器和核心路由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分析并比较了各种机制.接着,对区分服务结构中TCP的性能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仿真、解析模型分析和实验研究的成果.找出了关键的问题所在,并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区分服务结构本身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世界电信》1998,11(5):25-25
工作原理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是实现异种网互联,在不同的子网协议之间进行转换,并对通过它的报文进行寻径(路由)和转发,它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是一种网络层设备。计算机通信的低层网络技术种类很多,彼此大相径庭,其差异无非体现在协议上,异种网互联即实现不同协议在异种网中具有相同协议的对应层之间进行协议转换。 TCP/IP协议路由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路由器。IP路由器也称为IP网关,其协议转换模型如图1所示。IP  相似文献   

3.
IP网络中基于类的数据服务QoS支持一般包括包的延时、吞吐量和丢失率,目前的研究成果大都集中于对其中某一个指标的确保或支持。该文提出一种在IP网络中一个网络路由器节点上同时考虑类间流量带宽、包丢失和延时区分的队列管理调度算法,称为动态比例自适应算法(Dynamic Proportional Adaptive Algorithm,DPAA)。该算法是针对比例区分服务PDS(Proportional Differentiated Services)中流量负载频繁变化的情况提出的。仿真实验通过与前人提出的基于比例区分服务模型的调度算法比较,证明了DPAA 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完整的服务质量(QoS)解决方案是通信网络融合中的重要课题,引入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MS)框架的、具有QoS保证的资源控制架构是解决融合网络QoS问题的重要方法.本文在介绍基于综合服务与区分服务相结合的IMS QoS服务模型的基础上,详细讨论IMS网络中的QoS控制结构、资源控制和QoS授权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路由器体系结构发展与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IP技术和Internet网络的发展,路由器已经成为通信网络的核心设备,其技术也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与发展。主要介绍了路由器体系结构从第一代到第五代,直至今后光IP路由器的技术发展,分析并讨论了骨干路由器的多种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一、MPLS介绍 MPLS是指采用集成模型将IP技术与下层技术结合在一起,兼具了高速交换、QoS性能、流量控制性能以及IP技术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不仅能够解决当前网络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够支持许多新功能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骨干IP网技术。多协议指的是支持IP和IPX等各种网络协议。MPLS网络由核心部分的标记交换路由器(LSR)、边缘部分的标记边缘路由器(LER)组成(见图1)。  相似文献   

7.
IP与ATM—从竞争到结合到向MPLS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和ATM是由于不同的历史原因、基于不同服务理念而发展起来的两种主要数据通信技术。在过去的九十年代,两种技术经历了从激烈竞争到相互结合的历程。目前,由于Internet向更深层次发展而形成的对服务质量(QoS)的更高要求,使紧密融合了IP和ATM优点的MPLS技术倍受瞩目,也使IP和ATM在MPLS上找到了最佳的结合点。传统的IP路由器和ATM交换机最终将在MPLS旗下得到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刘洪波  韩国栋  蔡慧  陈魏鑫 《通信技术》2007,40(11):316-318
针对现阶段路由器难以同时支持移动IP通信和安全保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动网络技术的主动式移动IP包过滤方案,解决了反向隧道技术中“移动节点-家乡代理-通信对端”存在的“反向三角路由”问题.实验表明,此方案在对路由器的软件和硬件稍作改动的前提下,较好地支持了移动IP通信,提高了分组路由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阿非 《通信世界》2003,(38):45-45
基于IP的语音通信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目前国内许多厂商已经开发出相关的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然而,这些产品只是将IP技术融入语音产品中(IP激活PBXs)或者含有语音技术的数据产品(语音激活路由器),传统的PBX技术已不能满足更多的企业采用将数据和语音结合的网络的要求,商业运行需要简单、有效经济的方式来满足企业的通信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Internet中大部分路由器不支持组播数据传输的问题,本文基于Agent技术提出了一种实现广域网内组播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使用了基于Agent的通信模型.组播会话中的每个成员通过其上运行的Agent实现数据收发;并将能够实施IP组播通信的网络范围看作是一个组播域,在每个组播域中自动选择一个Agent作为主Agent(MA),组播域中的其他Agent为备份Agent(BA);在组播域内利用IP组播进行数据传输,在组播域间利用主Agent之间的TCP连接进行数据传输.从而使得组播通信能够跨越路由器的障碑。此外还实现了BA向MA的自动升级.保证了组播会话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11.
任志敏  黄国策  曹鹏 《通信技术》2009,42(1):146-148
短波IP网络是未来军事短波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短波IP路由器是短波IP网络的关键设备,负责提供本地局域网和短波信道之间的路由转发。通过对国内外现状的研究,提出一种短波IP路由器模型,在其中利用Mnux系统的Tun接口实现了路由转发的功能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IPM网络中的QoS保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 ,各种业务的迅猛发展 ,尤其是视频、话音等多媒体业务的迅猛增长 ,IP网络也由以前单一的数据网变成了多业务的综合数字网。传统的IP网络没有服务质量 (QoS)保证的缺陷已显露无疑。文章探讨了在IP网络中如何提供服务质量保证的问题 ,主要比较并分析了集成业务模型 (IntServ)、差分业务模型 (DiffServ)和MPLS技术三个方案  相似文献   

13.
基于软硬件协同处理的MPLS路由器实现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实现IP网络的流量工程、虚拟专网、服务质量保证.本文建立了标签交换路由器(LSR)功能模型,以此模型基础设计了基于软硬件协同工作的LSR架构.利用灵活的软件处理复杂的控制平面协议,硬件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兼顾转发平面对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一、IPRAN的概念IPRAN即无线接入网IP化。它基于灵活IP通信的设计理念,以传统的路由器架构为基础,针对移动基站回传应用场景而定制的路由器/交换机解决方案,主要用于基站(BTS)与基站控制器(BSC/RNC)之间传送网络。  相似文献   

15.
汪军  汪青 《通信世界》2001,(31):36-37
MPLS对QoS支持是通过在网络入口点将数据包划分为不同的转发等价类(FEC),再打上相应的标记(Lable),并据此对数据包进行处理。引入MPLS主要是便于IP网络通信量管理和加速路由器转发过程。标记交换路由器(LSR)根据标记可以选择下一跳路由、还可以选择不同的丢失策略和调度优先级。因此,MPLS同时也是个支持IP QoS的管理协议。IP Qos提供了两种不同的Qos模型:集成服务(这种服务使用RSVP协议,并经常被认为与RSVP协议是同义的)和差分服务。下面将分别对这两种模型进行概述,并着重描述MPLS是如何支持这两种模型。  相似文献   

16.
田莲 《通信世界》2004,(15):50-50
当前中小企业的网络建设已经成为行业市场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无论接入互联网或企业自建广域网,作为TCP/IP网络中必备的路由器,技术逐渐巩固并完善。但伴着用户的大量加入以及IP新业务的不断推出,传统的路由器在用户的边缘接入领域受到了新的挑战。艾泰HiPER 3000系列IP多业务接入路由器正是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并致力去解决这些问题。HiPER 3000系列是新一代高性能的IP多业务接入路由器,具有多通道路由选择功能,可提供强大的服务使用统计功能(IP Accounting) 。由于采用了WAN/LAN/DMZ三路由端口设计,可实现线路备份、负载均衡、…  相似文献   

17.
一、IPRAN的概念IPRAN即无线接入网IP化。它基于灵活IP通信的设计理念,以传统的路由器架构为基础,针对移动基站回传应用场景而定制的路由器/交换机解决方案,主要用于基站(BTS)与基站控制器(BSC/RNC)之间传送网络。二、IPRAN技术在本地网中的具体应用1.IPRAN网络架构IPRAN网络一般采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结构,在BSC/RNC所在的核心节点部署两端核心设备,作为主备用。核心层、汇聚层采用IP/MPLS技术,采用支持IP/MPLS的路由器。接入层采用增强以太技术或与IP/MPLS相结合的方案,基站接入节点采用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  相似文献   

18.
很多家用路由器都带有QoS(服务质量)功能,且能虚拟出多个SSID(服务集标识)。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一种区分多SSID的流分类方法,利用IP头部的DSCP值,为每一个SSID数据流做上标记,使得路由器能够区分连接在不同SSID上的业务,从而实现路由器的QoS功能。最后,对流分类的设计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9.
IP业务的爆炸式增长与DWDM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新的WDM网络直接承载IP业务创造了条件。光交换和交换路由器的发展提供一种集成了智能IP路由技术和大容量光交换网络的交换路由器模型。这种交换路由器支持高QoS保证 ,简化了光核心网络结构 ,是近期光联网的理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N99-06248 2002516电子情报通信学会技术研究报告:信息网络 IN98-131~139(信学技报,Vol.98,No.541)[汇,日]/日本电子情报通信学会.—1999.01.—59P.(L)本文集为校园网络与特别网络及其管理专辑,收录的9篇论文主要涉及:群通信服务与通信方式,商务专用 IP 网(OBN)的说明扩充,IP 校园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宽频网络服务平台中的配置方式与 IP 补强体系结构,专用网络的结构,网络模型中的效率性 DB 结构,因特网环境中的推挽型辞书服务,区域信息网络实验时的测试调查分析等。N99-06249 2002517电子情报通信学会技术研究报告:信息网络 IN98-140~155(信学技报,Vol.98,No.542)[汇,日]/日本电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