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现代装饰》2013,(3):144-144
C.FФller事务所最近为地处丹麦欧登塞的丹麦南部大学设计了新的学生宿舍,体现出很强的集体感。设有250套住房的学生宿舍由三座相互连接的14层建筑组成。这意味着宿舍楼既没有正面,也没有后面,从各方面看过去都很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早晨的阳光宣告了灿烂而美丽的新的一天的求临,做个深呼吸,你会从内心深处感到快乐。如果登上Pyeongchangdong山向Mt,Bukak看过去,你会看到COREhands总部大楼“at the Morn”矗立在清晨的阳光中。阳光是这座建筑物的主要能源。建筑的窗口正对着大片的美景敞开。  相似文献   

3.
另眼看建筑     
在大学学建筑4年,做建筑设计46年,养成职业习惯,深受系统理论影响。10年前退休后,少看建筑书刊,成了“外行”,但生活离不开建筑与城市(将另在本刊下期叙述),并切身感受,自然产生与过去不同的看法,有时甚至怀疑自己的认识是否已入“误区”。在职时出国公干任务在身,看的是名建筑,接触多是同行。而近年多次出国,身份是探亲老人,过日常生活,接触当地百姓,对名建筑,多是匆匆一看,自然留下与过去不同印象。  相似文献   

4.
正王昀(方体空间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我曾就读的北京三十六中学原位于西单北口,在路口同侧记得曾有一个科技书店。1980年初偶然在书店看到了一本《建筑师》杂志,记得封面是绿色的,右上角画有天坛的速写。翻开杂志,里面有画和很多有趣的文章。建筑师"不那么数理化",把我蒙进了这个专业。进入大学后,1980年底创刊的《世界建筑》杂志是当时我们唯一能够了解外部建筑世界的窗口,也是我们那个时代学建筑的学生争相阅读和购买的杂志。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人生最初的几篇拙文,均发表在创刊于1983年的《新  相似文献   

5.
读报与写稿     
任建华 《安徽消防》1993,(11):26-26
对于通讯员来说,坚持读报非常重要,记得我刚学写稿时,成天埋头写稿,不去研究报纸,每天报纸一到,只是翻翻有没有自己的章,一看没有,马上扔到一边,有时看到登了某一类稿件,自己马上提笔就写,没有几天,报上登了另一类稿件,自己又赶忙调转笔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0)
<正>羊爸爸扛着一个大纸箱(xiānɡ),回到了家里。羊妈妈赶紧帮羊爸爸把大纸箱接下来,放在了地板上。"箱子里装的是什么呀?"羊大大飞奔过去,一下子扑到纸箱上。"我也要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宝贝。"羊小小也跟着扑了过去。"嘿,我先到,让我先看!"羊大大推开羊小小。"我是弟弟,应该让我先看!"羊小小使劲  相似文献   

7.
从园林·景观·地景·环境艺术所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俊华 《中国园林》2002,18(2):53-53
记得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一去书店就会感到十分困惑。园林方面的书很难找到,如果有的话,也只是被挤在建筑类书籍的一角。这就像在盖得满满的住宅区内楼前、楼后零散的几块绿地一样,真是有一种“见缝插绿”之感。回想一下,古时有很多对庭园和自然景色的描述,而且多是已成为当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什么有过“辉煌的历史年代”而如今却是……。时隔20年,情况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店里可以看到很多诸如景观、环境、风景、生态等方面的书籍,并占据了书架的很大一部分。同时也涌现出很多新名词,过去曾听到过一些对这些新名…  相似文献   

8.
3月12日我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2005年塑料门窗行业年会,3月18日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2005年铝门窗幕墙行业年会,今天又参加在此举办的2005年的钢木门窗行业年会。从规模上看,钢门窗的年会规模比较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钢门窗行业的发展状况。我国建筑门窗工业起源于钢窗,在过去的历史中,钢门窗为我国的建筑门窗工业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未来的建设中。建筑门窗市场需要钢、铝、塑、  相似文献   

9.
徐锋     
正高考结束填报志愿之前,我都不知道什么是建筑学。在那个年代,人们被灌输的理念是争当科学家,那是许多少男少女的梦想。同时跟随父母学学医也不是我的最终理想,而就在填报志愿相当纠结的日子里,一个偶然机会我跟随高中班主任去拜访了他中学的一位在昆明的一家设计院工作的老同学,一位来自重建工毕业的建筑师,从此树立了我的理想。记得那天在这位建筑师长辈的书房里,我看到了很多建筑设计类的书籍和他的设计渲染图,一下子打开了我的眼界。不由地心里想:这不就是我感兴趣的专业吗!不仅是工科专业,还和画画紧密结合,这就是我想要学习的专业,甚至是未来从事的职业了。回家第一件事就跟父母商量我要学建筑学,填报志愿的时候,查到在我从未去过的"老家"的这所大学就叫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要学的就是建筑学专业。  相似文献   

10.
2006年的6、7月是“世界杯之夏”。我这人看球赛不但看比赛场面,也看观众席上的状态,还看运动场建筑。这叫做:散点透视,全面观察。德国安排了十二个运动场用于比赛。首场的那个慕尼黑安联运动场是新造的,前年我去慕尼黑喝啤酒,远远看到工地,它还不成形,现在从荧屏上看到,它像个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10月6日,中国建筑学会与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共同举办了庆祝世界建筑节与国际住房日座谈会,主题为“建筑与解除贫困”,本刊上期已在“建学信息”栏扼要报导,现将会上部分发言刊登如下。建筑往往被看作贫困和富裕的标志。只要看那一栋栋小别墅,无疑是富者的住宅,而那零零落落的破茅屋和拥挤的简易棚屋,乃是贫困者的栖身之地。你看到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就知道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的状况,而身无寸地片瓦的贫困者只能是望楼兴叹。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中国农村,富裕起来的农民首先是想到改善自…  相似文献   

12.
《世界建筑》2009,(4):48-49
建筑并不高.仅有10层,但看起来非常华丽、高贵和重要。它反射出天空的颜色、有时融入天空、有时则将天空放大。只有在近处才能看到立面的装饰并不少。建筑从一侧看像是有着露天楼梯的塔楼.从另一侧看则连接着平面为梯形、较为矮小的另一部分.这一部分在造型上支撑着平滑的塔楼。  相似文献   

13.
亲爱的关先生、师母、道诤:您们好!转眼又到了春节,可惜在这边没有一点气氛,关先生的北大贺卡收到了,这也是我们第一次看到北大图书馆建好的照片。记得很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我在你们家第一次见到这个竞赛的轴测草图的场景,对这个房子褒贬不一是可想而知的,按《建筑学报》,想起当年的设计竞赛,确是一场屋顶之争。有小檐小屋顶的方案,也有曲面玻璃屋顶的构想。但在北大众多单檐大屋顶的环境之中,这些迂回曲折地表现屋顶的手法,倒不如关先生直截了当地做一个大屋顶显得大方和得体,而且抓住了北大建筑的某种气质。可借,也许正是大…  相似文献   

14.
印象之旅     
全息建筑让我们设想有这样一座全息建筑。从这栋建筑上, 我们可以看到充斥在现实生活中的众多建筑画面。今天与刚刚过去的那个年代不同,所谓的永久都是相对而言的,很多东西一瞬即逝。整个建筑界也在对这样的大环境做出回应,要么强化着这种不稳定性,要么就摆出一种拒绝的姿态。这个全息印象的画面则表现出了在这种忽视文化人文的建成环境中,建筑是如何理解和诠释这样的现实的。  相似文献   

15.
1996年以来,(建筑)杂志新辟了“建筑评论”专栏。一时间,建筑评论热起来了:作者积极撰稿,读者乐于传诵,建筑评论这块园地无形中已悄然植根于人们的心田。当我们读起杂志看上面的文章,许多人先是点头随后便摇头。点头是肯定几千年来中国建筑成就的巨大,大家踊跃推荐好的建筑产品,摇头是因为罕见批评性的文稿,难道我们的建筑企业真的是家家出精品,没有滥竿充数者?笔者认为非尽然也。说句实话,这几年的建筑业既有令人满意的方面,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满意的是我们出了些建筑精品:如海滨城市青岛以其独具的社会。历史、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27)
<正>父母对儿女的爱都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只要你细细体会,就会发现爱无处不在。那天,天空灰蒙蒙的,还下着毛毛雨。窗外的电线上落着几只湿淋淋的麻雀。我躺在沙发上,浑身无力,妈妈坐在我身旁,不时摸摸我的额头。过了一会儿,妈妈从我腋下拿出体温计看了看,说:"唉,还是39℃,怎么还没退烧呢?"我使劲地仰起脸,看了看妈妈。妈妈埋怨道:"这几天天气变化大,让你记得添衣服,你偏不听。你看,现  相似文献   

17.
程才实 《建筑》2008,(24):74-74
这是一个阳光柔和的下午,车子正在巴黎的街道穿行着。突然有人嘁道:“看,铁塔——埃菲尔铁塔!”我抬头朝他手指的方向遥望。先是看到了高高的塔尖,一会儿工夫就看到了整个铁塔。真的,那就是1889年世界博览会的纪念、巴黎的最高建筑物和游览中心、世界上最雄伟的钢铁建筑——埃菲尔铁塔。  相似文献   

18.
建筑学教改刍议──从评估看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余卓群全国建筑学专业评估的目的,是促进建筑学专业教育更上一个台阶,与国际建筑教育接轨,为我国推行注册建筑师考试制度奠定基础。几年来,国家教委、建设部、中国建筑学会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全...  相似文献   

19.
王颂 《建筑创作》2005,(3):i002-i014
姜涌:法国现代建筑具有很强烈的形式主义,看上去很华美.但我感觉并不好.是形式的堆砌。法国城市不像德国和瑞士的城市,朝哪个方向看过去都有很多东西能吸引你。法国城市像拼贴出来的.富丽堂皇但没有什么特别令人感动的地方,像高雅的贵妇但却有脂粉气。这也许是因为巴黎的大规模建设是在后现代盛行的1980年代末.而柏林的新建筑主要集中在1990年代末.时间的差异和建筑时尚的差异使我们的审美发生了变化。在崇尚建构和技术美学的今天看十几年前的讲求形式隐喻的样式,难免有心理的落差。但柯布西耶在法国的建筑实在是太好了,几十年后的今天再看,  相似文献   

20.
设计与创新     
关于建筑装饰设计的创新,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是在21世纪的建筑装饰市场,人们的需求在转变,这也要求设计师迅速转变设计观念,改变过去封闭式的思维模式,创造良好的设计氛围,加强个人修养,寻求设计理念与方法的进一步提高,培养世界式的审美情趣,就能够适应新的游戏规则,创作出国际性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