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读往来     
《建筑与文化》2009,(6):115-115
目前,不少高校建筑学院的教授拥有了自己的建筑工作室,教授们在兼顾建筑设计教学的同时经营工作室。不同于设计院的建筑师工作室和独立执业的建筑师工作室,教授们所开设的这类工作室具有关注实验与实践、理论与理想、发生与发展的多重特征和兼顾建筑教育、建筑实践的双重意义。下期关注将就这一现象展开剖析,探讨教授工作室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工作室是一支年轻的团队,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至今已有5年的工作积累。由工作室主任带领着5名年轻的设计师,工作室除了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之外还充满了理想与激情。 工作室以居住建筑的设计为主,同时将学校建筑,商业建筑等及民族地域特色的建筑类型作为主要研究及实践方向。向大家汇报、介绍的作品,大部分是工作室近期承接的或已经建成的项目。其中包括,方案,初设及施工图。  相似文献   

3.
朱晓琳  于海为 《建筑技艺》2012,(1):82-85,81
契机与坚持AT:目前,很多大的设计机构都在走专业化的技术发展路线,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和市场需求成立不同的专项事业部,比如体育建筑工作室、轨道交通建筑工作室、居住建筑工作室、医疗建筑工作室等等,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虽然没有明确的分类,但是十几个建筑工作室也都有自己的专长。您主持的建筑十室目前主要以广电建筑为业务专长,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您带领工作室开展这项业务的初衷?在此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考验,取得了哪些成果?  相似文献   

4.
《城市建筑》2006,(1):60-70
工作室简介QL建筑工作室是深圳大学覃力教授主持的建筑创作集体,依托于深圳大学。工作室不仅专注于居住区规划与住宅建筑的研究实践,而且将公共建筑、校园建筑、商业建筑等与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作为创作实践的重要内容,在工作方法上,工作室借助于学校平台,以扎实的理论研究为基础,重视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背景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强调协作精神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作风,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项目、每一次机遇,使我们的工作能够更好地贴近生活,服务于社会。工作室成员覃力主持人颜奕填主创建筑师李一凡主创建筑师陈晓主…  相似文献   

5.
张光武  李群  翁素馨 《居业》2021,(5):41-42
本研究在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建设及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经验,构建出既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又符合建筑室内设计设计人才职业成长规律的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多工作室集群教学模式,为其他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个案研究,对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给兄弟院校室建筑内设计专业实施工作室教学模式提供实践示范.  相似文献   

6.
一种差异性世界的建造──对城市内生活场所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澍 《世界建筑导报》2011,26(6):112-113
在不同的场合我都说过,业余建筑工作室感兴趣的是在中国被贬抑了100年之久的一种建筑哲学。在我看来,中国传统上唯一的建筑体系就是一种景观建筑体系,城市与建筑首先取决于以自然之道为约束的人文地理  相似文献   

7.
曹晓昕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器空间建筑工作室(第七建筑工作室),成立于2005年5月,主持建筑师曹晓昕。器空间的“器”字表明了我们对城市和建筑空间的重视,同时也代表着我们站在社会立场,以研究的态度致力于为新时代的城市和建筑面临的新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器空间建筑工作室曾参与过上百个项目的设计,建成作品数十项,涵盖教育、文化展示、休闲娱乐、办公综合体、商业中心、居住、老建筑改造、公共艺术、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及城市设计等领域,并应邀参加了多所大学、设计机构、学术组织的交流活动,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工作室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受到了《建筑学报》、《世界建筑》、《建筑创作》、《时代建筑》、《Mark》、《Domus》、《建筑实录》等国内外媒体的关注与报道,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最为重要的、最有影响力的工作室之一。  相似文献   

8.
《城市建筑》2013年7月刊主题为"西班牙建筑",本期邀请西线工作室的主持建筑师魏浩波担任客座主编。恰逢西班牙Baum工作室到访贵阳,由于西线工作室在中国西部独特且极具代表性的地域建筑实践,与Baum工作室在欧洲的可持续建筑实践对中国西部半工业化生产状态下的建造现状颇具启发意义,因此本次学术沙龙诚邀这两个地处同一纬度但不同国度的事务所的建筑师。  相似文献   

9.
超城哲学     
当前中国的发展让人兴奋不已。开放与改革使整个国家与社会处于一种试验和不确定之中。超速的发展让人瞠目结舌。在这一伟大的时刻,是作为亲自参与这一时刻的见证者,还是冷眼旁观,成为这个时代人们的关键抉择。超城建筑工作室选择了前者,在中国具体的语境中独立的实践他们的理论和探索。2007年,IDA本能动力建筑工作室落户北京并更名为超城建筑工作室(CU OFFICE)。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严寒地区,建筑保温隔热性能是衡量建筑节能的重要指标,但是当前节能建筑在建筑市场中份额逐渐降低,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对原建筑进行木结构替代提高保温隔热性能,是指导建筑节能设计,提高建筑节能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利用基于DesignBuilder软件分别对吉林建筑大学逸夫教学馆寒地城市设计研究中心工作室空间进行数字化能耗模拟分析与设计[1],以建筑能耗模拟的方法为工作室空间进行木结构改造提供必要的量化数据,从新旧建筑模型的建筑能耗基础分析、建筑造价分析、温室气体排放分析等方面对工作室空间进行木结构改造提出节能方案与设计策略,最后总结在严寒地区木结构建筑在节能方面的优势,并论证木结构建筑在严寒地区推广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