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舒伟发  张海金 《电镀与涂饰》2014,33(21):925-928
针对有些零件在硫酸或铬酸阳极化后需进行局部厚膜硬质阳极化,提出了以硫酸或铬酸阳极氧化膜经醋酸镍封闭和重铬酸钾封闭后用作局部厚膜硬质阳极氧化保护膜的工艺方法。介绍了其工艺流程,讨论了2种工艺中电压的限制。结果表明,以经醋酸镍和重铬酸钾封闭后的硫酸或铬酸阳极氧化膜作局部厚膜硬质阳极氧化的保护膜,则硬质阳极化时电压分别限制在39 V和42 V。2种工艺得到的硬质阳极氧化膜厚可达到60μm,而且硬质阳极氧化后硫酸或铬酸阳极氧化膜层能通过336 h的盐雾试验。因此,经醋酸镍和重铬酸钾双重封闭后的硫酸或铬酸阳极氧化膜可以取代传统的蜡封或涂漆工艺,用作局部厚膜硬质阳极氧化的保护膜。  相似文献   

2.
针对铬酸阳极化中温去离子水封闭工艺氧化膜水合度不易控制并且耐蚀性差的问题,研究了不同封闭温度下氧化膜的水合度以及阳极化保压时间等因素对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铬酸阳极化中温去离子水封闭工艺,封闭温度越低,达到水合度15%的封闭时间越长,耐蚀性也越差,延长阳极化保压时间可以提高阳极化膜的耐蚀性。采用封闭温度70℃,保压时间45 min的工艺参数可以很好控制15%的氧化膜水合度要求,并能够满足336 h盐雾试验的质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铝阳极氧化冷封闭技术获得广泛应用,前景良好。但如何来确保冷封闭质量达到国际标准(磷-铬酸失重≤30mg/dm^2,仍需要改善铝阳极氧化膜质量以及优选冷封闭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4.
封闭工艺对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得出铝合金硼酸-硫酸阳极氧化膜、硝酸铈-高锰酸钾封闭工艺配方的基础上,微小变动封闭液中高锰酸钾的含量,通过封闭前后试样的质量变化、点滴试验、无硝酸预浸的磷-铬酸质量损失试验评定出高锰酸钾的最佳含量。分析了氧化膜封闭前后的表面形貌、探讨了氧化膜封闭后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氧化膜经过稀土封闭后表面生成一层均匀、致密的钝化膜,使试样的耐腐蚀性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得出铝合金硼酸-硫酸阳极氧化膜、硝酸铈-高锰酸钾封闭工艺配方的基础上,微小变动封闭液中高锰酸钾的含量,通过封闭前后试样的质量变化、点滴试验、无硝酸预浸的磷-铬酸质量损失试验评定出高锰酸钾的最佳含量.分析了氧化膜封闭前后的表面形貌、探讨了氧化膜封闭后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氧化膜经过稀土封闭后表面生成一层均匀、致密的钝化膜,使试样的耐腐蚀性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5052铝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对其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分别采用草酸阳极氧化和铬酸阳极氧化工艺,在5052铝合金试样表面制备了两种阳极氧化膜.比较了草酸阳极氧化膜和铬酸阳极氧化膜的厚度、形貌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两种阳极氧化膜的厚度比较接近,都是20μm左右;草酸阳极氧化膜呈浅灰色,表面粗糙度约为0.170μm,铬酸...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纯铝硫酸型阳极氧化染色工艺.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机械抛光,化学除油,出光,电解抛光,浸磷-铬酸,阳极氧化,氨水中和,染色,显色,封闭.给出了各工序的工艺条件.指出了染色工艺中出现的故障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铝及铝合金的电解着蓝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及铝合金经阳极氧化后再在赤血盐溶液中电解着蓝色在文献中虽有记载,但无有关配方及工艺条件的具体报导.实际上,此项着色并不那么容易实现.我们较详细地研究了阳极氧化及交流着色溶液的配方以及工艺条件和多种添加剂的作用,使铝及铝合金着上了美丽的蓝色.并有很好的均匀性和再现性.一着色的工艺流程铝或铝合金→机械抛光→碱脱脂→水洗→化学抛光→水洗→阳极氧化→水洗→赤血盐溶液电解着色→水洗→封闭处理→水洗→干燥二阳极氧化制着蓝色用氧化膜赤血盐溶液电解着蓝色时氧化膜的要求,可以说是非常苛刻.在我们试用过的多种氧化膜中,只有磷酸氧化膜和磷酸、硫酸二次氧化的氧化膜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前处理工艺的不足之处,对其进行优化改进,以酸性脱脂清洗替代原工艺的碱蚀、酸蚀两道工序,新的工艺流程是:脱脂→水洗→非氧化部位遮蔽→酸性脱脂清洗→水洗→阳极氧化→水洗→封闭→去除遮蔽→清理包装。新工艺简化了流程,实现了常温前处理工艺操作,消除了氧化膜发花、露底的不良现象,拓宽了工艺操作范围,延长了溶液的使用周期,最终提高了工件合格率,降低了材料成本。  相似文献   

10.
对汽车用2024铝合金进行了硫酸阳极氧化处理,并使用硫酸镍结合铬酸钾的双重封闭技术对阳极氧化膜进行了封闭处理。结果表明:在2024铝合金表面制备的阳极氧化膜属于典型的多孔膜。经过硫酸镍一次封闭处理后,大量镍的氢氧化物填充于膜孔内,有效地降低了阳极氧化膜的自腐蚀电流密度。经过铬酸钾二次封闭处理后,铬酸镍进一步覆盖在膜孔表面,大大提高了阳极氧化膜的均匀性和致密性。经过双重封闭处理后,阳极氧化膜的阻抗明显增大,耐蚀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镁合金新型阳极氧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Na3PO4、Na2WO4、成膜添加剂A及有机胺组成的碱性电解液,对AZ91D镁合金阳极氧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无铬、无氟的电解液中,镁合金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光滑致密,具有优良的耐酸碱性,并就电解液中各组分在成膜过程中的作用及电解工艺参数对成膜过程和膜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SiC难溶粉体分别经酸、碱、表面活性剂三种溶液预处理后,对铝在硫酸溶液中复合阳极氧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的SiC粉体不影响阳极氧化过程,而影响阳极氧化时的槽电压与膜层性能,经碱处理后的SiC粉体,效果最好,槽电压和膜层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实验对AZ 31镁合金在碱性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考察了氧化时间、电流密度、脉冲频率和占空比对阳极氧化膜性能的影响,获得最佳阳极氧化工艺参数为:氧化时间15min,电流密度1.0A/dm2,脉冲频率200Hz,占空比10%。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动电位极化曲线等检测手段研究了阳极氧化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和耐蚀性。结果表明:经优化工艺制得的阳极氧化膜,其主要成分为MgO,Al2O3和MgAl2O4,膜层孔隙分布均匀、致密,耐蚀性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4.
铝合金硼酸-硫酸阳极氧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硼酸-硫酸阳极氧化是取代铬酸阳极氧化的一种薄层阳极氧化新工艺。该工艺在环保上属“清洁工艺”。研究了槽液成分,工艺条件及膜层性能。槽液成分中影响膜层重量的主要是硫酸含量,而硼酸可能主要是影响膜层结构。溶液温度和工作电压的影响都是通过对电流密度的影响而起作用,可用控制电量的方法来控制膜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阳极氧化法,研究电解液中各成分和电解规范对复合阳极氧化膜层性能的影响后,提出了添加SiC粉体硫酸溶液中铝的复合阳极氧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操作容易、设备简单、成本低等特点,与常规阳极氧化比较,其氧化速度、操作温度上限和膜层性能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磷酸溶液为电解液、以高纯铝为阳极,采用两步阳极氧化法制备氧化铝模板。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表面形貌分析表明,氧化铝膜为多孔结构,膜孔径随着阳极氧化电压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对阳极氧化电流密度变化分析证实,铝的阳极氧化经历了三个阶段:阻挡层的生成、多孔层的形成和多孔层的稳定生长。以制备的氧化铝膜为阴极、锌片为阳极,以硝酸锌和硼酸的混合液为电解液,采用交流电沉积方法制备了针状氧化锌纳米线。  相似文献   

17.
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的工艺试验,确定了能够同时满足三种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的溶液配方、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选择适当的工艺参数,能够在铝合金表面形成均匀、致密、高耐磨、高耐蚀性的硬质阳极氧化层.  相似文献   

18.
首次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铬酸钾在甲醇-水和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饱和溶解度,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铬酸钾的饱和溶解度随甲醇/水和乙醇/水质量比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相同的甲醇/水或乙醇/水质量比条件下,铬酸钾的饱和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提出了以乙醇作为溶析剂、采用溶析结晶法分离铬酸钾的新工艺,并对溶析结晶过程中各相关参数对结晶相分离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采用溶析结晶方法从水溶液中分离铬酸钾是可行的,为钾系亚熔盐法铬盐清洁工艺中铬酸钾的高效分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铝及其合金材料表面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较系统地评述了近年来铝及其合金材料在表面处理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阳极氧化方面主要介绍了硬质阳极氧化和复合阳极氧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表面转化膜方面主要介绍了稀土转化膜以及无机非金属转化膜等在该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文中还较详细地介绍了微弧氧化技术以及电化学陶瓷成膜技术在铝及其合金材料表面强化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采用常规阳极氧化,槽压-时间曲线和电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铝在硫酸溶液中复合阳极氧化时Al2O3,SiC粉体细度对阳极氧化的影响,实验表,难溶粉体细度不影响阳极氧化过程,而影响阳极氧化时的槽电压和膜层性能,粉体细,则槽电压高,膜层性能优良(硬度高,厚度大,耐蚀性好),反之亦然,难溶粉体进入了膜层,进入量与粉体细度,粉体加入量有关,粉体粉径小,加入量大则粉体进入膜层量也就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