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石比是影响沥青路面铺设质量的关键,文章介绍一种用微机控制的动态拌合系统,它不仅可以准确地自动控制油石比,还可实现对整个系统的自动启停和故障处理。投入运行后表明该系统有明显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类似级配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压实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等体积特性,考虑集料吸收沥青的情况,提出了“有效油石体积比”的概念,依据最佳有效油石体积比,分析研究了同类级配矿料的最佳油石比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关系式,并与新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提供的预估公式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利用压实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等体积特性,考虑集料吸收沥青的情况,提出了“有效油石体积比”的概念,依据最佳有效油石体积比,分析研究了同类级配矿料的最佳油石比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关系式,并与新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提供的预估公式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采用4个料场的粗集料进行SMA-13的马歇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种粗集料所得到的油石比有着较大的差异。显然,不同粗集料对SAM-13的油石比有着较大影响,因而在SMA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过程中,若存在中途换料场,则不可沿用原最佳油石比,应进行相应配合比设计来确定最佳油石比。  相似文献   

5.
主要依托武黄大修改造工程,依据测量的大量现场以及试验室的数据,分析了级配与油石比、级配与压实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了2个变量间的线性关系程度,同时也对油石比与压实度进行了直线回归分析.并给出优化过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6.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变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控制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的变异性,保证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通过现场取料,测试了不同来源RAP的矿料级配、沥青含量和沥青性能,分析了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和差异性;结合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要求,提出了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RAP最大添加比例控制模型;分析了RAP中油石比与粒径的分布特性;最后建立了混合沥青针入度波动范围模型.结果表明:RAP的矿料级配、油石比和沥青性能变异性均较大;计算得到的RAP最大添加比例能有效保证再生混合料矿料级配和油石比的质量要求;RAP中的油石比与粒径呈指数分布,粒径越小,油石比越大;混合沥青的针入度波动范围与旧沥青的油石比和针入度密切相关,且RAP添加比例越大,波动范围越大.  相似文献   

7.
沥青混合料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弯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沥青混合料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弯曲试验,分析了冻融循环次数、油石比、级配组成对混合料弯拉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强度、弯拉应变、劲度模量均呈减小趋势。油石比、级配组成对弯拉特性有明显影响,随着油石比的增大,冻融循环作用对沥青混合料弯拉特性的影响减小,AC-13混合料的弯拉特性优于其他两种级配。在青藏高原寒冷地区采用AC-13的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为5.5%或适当增加油石比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低温弯曲特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沥青灌注式半柔性复合路面中油石比对路用性能的影响,对灌注式半柔性复合路面结构进行高温稳定性能能试验、低温抗裂性能试验和抗水腐蚀性试验,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对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并通过分子模拟技术对其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油石比为2.7%时,灌注式半柔性复合混合料的性能最佳;根据灰色关联计算结果,油石比对灌注式半柔性复合路面结构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相对变形(PRD)、破坏拉伸应变、劈裂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比、劲度模量、综合稳定指数(C);通过分子模拟技术对沥青在不同Connolly半径下的扩散行为进行分析,得出在半柔性路面结构中随着油石比增大,路用性能逐渐增强,当沥青量达到某一范围时,路用性能不再增强。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研究超声珩磨装置的挠性杆-油石座振动子系统的"局部共振"现象,把挠性杆和油石座视为动力学意义下的独立环节,将超声珩磨装置的挠性杆-油石座振动子系统简化为由挠性杆和油石座环节串联组成的振动系统。以等截面直杆的振动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此振动子系统的自然频率和振动位移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能够方便地解释超声珩磨装置振动子系统的"局部共振"现象,为合理设计挠性杆-油石座振动子系统的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抗车辙和抗开裂的沥青混合料平衡设计方法。分别采用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和基于抗车辙和抗开裂的沥青混合料平衡设计方法对四种沥青混合料AC-13、SUP-13、CAVF-13、BLF-13进行最佳油石比确定,并根据设计过程和设计结果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于抗车辙和抗开裂的沥青混合料平衡设计方法确定的最佳油石比都比采用马歇尔设计法确定的最佳油石比要小0.1%~0.3%;且基于抗车辙和抗开裂的沥青混合料平衡设计方法比马歇尔设计法更能平衡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之间的矛盾,使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更符合沥青路面工程的气候条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超声珩磨传声系统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 ,结合实验中油石发生横向断裂的现象 ,对挠性杆 油石座振动子系统进行了全新简化并建立了数学模型 ,在此基础上以挠性杆 油石座振动子系统为例 ,阐述了局部共振原理及设计方法 .通过数值计算和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 ,局部共振原理设计方法的提出 ,为设计超声珩磨声学系统提供了 1个简便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对超声珩磨传声系统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结合实验中油石发生横向断裂的现象,对挠性杆-油石座振动子系统进行了全新简化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挠性杆-油石座振动子系统为例,阐述了局部共振原理及设计方法.通过数值计算和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局部共振原理设计方法的提出,为设计超声珩磨声学系统提供了1个简便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车辙病害是连徐高速公路目前比较突出的病害形式.为探索车辙形成的机理,给车辙维修处理提供依据,对连徐高速公路车辙深度进行了调查,同时在车辙现场钻芯取样,分析了其厚度、空隙率、油石比和级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多年冻土地区常年温度低、温差大等特殊气候条件,通过沥青混合料室内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分析温度、油石比、沥青种类和级配对混合料抗压回弹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回弹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对比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可知,低温下,SBR改性AC-16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与AC-13相当;存在对应于抗压回弹模量达到最大值时的最佳油石比,范围约在6.0%~7.0%之间;SBR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压回弹模量明显优于130#道路石油沥青混合料。混合料抗压回弹模量值的常对数与温度及油石比的关系符合二元一次函数。用SPSS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混合料抗压特性的影响程度可知,温度和沥青种类对抗压回弹模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旋转压实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定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合理的旋转压实次数,采用自主研制的应力吸收层特种改性沥青结合料,进行旋转压实试验,分析旋转压实次数、油石比对混合料密实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旋转压实次数和油石比对混合料密实度均有显著性影响,但油石比是混合料密实度的最显著性影响因素;旋转压实次数在35~55之间时密实度存在一个"递变"区域,结合应力吸收层材料特性及性能要求,确定旋转压实次数为50次。  相似文献   

16.
以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为依据,实施了6种不同布顿岩矿料掺量的6种AC20矿料级配的布顿岩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布敦岩沥青原材料中的岩矿料对矿料级配组成与路用性能均影响较大;合理选择布敦岩沥青油石比可显著提高综合路用性能,较优油石比为0.7%~1.3%时的路用性能接近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但对提高水稳定性能力有限;布敦岩沥青最佳掺量为23.7%,与布敦岩沥青原材料自身的油石比几乎相同。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寒区沥青路面抗冻融性能,借助细观损伤力学与宏观统计随机损伤理论,提出冻融变量、荷载变量及协同效应等概念,构建了冻融与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沥青混合料损伤本构关系和损伤演化方程,揭示冻融循环次数、应变及油石比影响下的沥青混合料冻融受荷损伤劣化机理.研究表明:寒区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受冻融变量、荷载变量及协同效应影响显著,在冻融受荷协同作用下总损伤劣化呈非线性加剧趋势,沿冻融和受荷两条途径的损伤率演化规律迥异.冻融循环次数和油石比对损伤变量影响较大,但冻融次数超过20时,损伤变量和损伤率降幅均显著且趋于恒定.适当上浮最佳油石比,可有效改善寒区沥青混合料的抗冻融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18.
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选用相同的试验材料,通过室内劈裂试验,研究了常温和低温下级配、油石比、空隙率以及均匀性对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常温下,随着级配变粗,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增大;低温下,随着油石比增大,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和劲度模量增大,破坏应变减小;随着空隙率的增大,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减小;沥青混合料均匀性与劈裂强度间没有直接明显的相关性,但与其变异性间的关系很好。  相似文献   

19.
福塔纤维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福塔纤维(FORTA(r)AR)是一种新型的聚合物有机纤维,它由聚丙烯纤维(Polypropylene)和芳纶纤维(Kevkar)按照质量比3∶1混合而成。首先,对福塔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工艺进行了研究;其次,选择了4个福塔纤维掺量(0%、0.023%、0.045%和0.068%),并针对每个掺量分别进行了马歇尔试验,确定了不同纤维掺量下的最佳油石比;最后,在最佳油石比下对四种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车辙试验,结合马歇尔试验最终确定了最佳纤维掺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变化三种级配、两种纤维及每一纤维用量下至少变化三种油石比进行试验,研究级配组成、油石比及纤维沥青胶浆对SMA混合料体积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对SMA混合料的体积参数影响显著.随4.75 mm筛孔通过率的增加,矿料间隙率VMA和空隙率VV均显著降低,而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mix和沥青饱和度VFA则明显变大;随油石比的增加,由于沥青的填充作用,导致空隙率VV逐渐降低,沥青饱和度VFA增加.在级配一定情况下,纤维的"微集料"及填充作用,使SMA混合料的空隙率VV随纤维沥青胶浆含量的增大而减小,矿料间隙率VMA、沥青饱和度VFA及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mix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